<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国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泸水市,是进入怒江大峡谷的南大门。从泸水市的六库街道出发,一直向北到贡山县的丙中洛,是领略怒江大峡谷神秘壮观的最佳路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怒江州居住着傈僳族、怒族、普米族、独龙族、白族、藏族、汉族、彝族、纳西族、傣族、回族、景颇族12个民族,以傈僳族为主体民族,怒江州地跨高黎贡山东麓至碧罗雪山西麓的怒江两岸,西面与缅甸毗邻,东南方向与云南的省的迪庆、丽江、大理、保山相连接,北面是西藏的察隅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4年3月18日,我随赵群乐为团长的旅游文化考察团一行12人,沿着219国道开始了怒江大峡谷的行程,我们走进怒江南大门泸水市六库街道,来到澡堂会,体验怒江滑溜索,欣赏四声部演唱,参观木棉古渡,感受到了怒江大峡谷南大门泸水的风采。</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一、走进怒江南大门</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3月18日早上8点,我们从大理出发,车行3个多小时后,沿着在从大(理)保(山)公路拐到澜沧江口以后,在不足百公里的这段公路上,基本上是在高山夹峙的峡谷中蜿蜒前行。当汽车穿越保山市的瓦窑、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漕涧,就进入怒江州境内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怒江从青海唐古拉山走来,流过西藏、云南出国境,进入缅甸,称为萨尔温江,最后注入印度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怒江在横断山脉的怒江州,形成了一个幽深、险峻、美丽的大峡谷。大峡谷东依碧罗雪山,西靠高黎贡山,长约316公里,河谷与山顶的平均高差超过2000米,两岸4000米以上的高峰各有20余座,其它不同高度的山一座连一座,绵延不绝,几无空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群山形成“V”字形,怒江在V字的底部自南向北穿行。近年才沿着怒江开辟出一条双车道的219国道,时而在西岸,时而到东岸,全凭两岸山脚筑路的难易程度而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怒江大峡谷是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的,印度板块向北冲撞亚欧板块,正面撬起喜马拉雅山脉等一组东西走向的山脉。而板块东部边缘,则挤压出南北走向的另一组并列的山脉,仿佛是横着切断原本东西走向的山脉与河流,所有称为“横断山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由于高山积雪融化、印度洋和太平洋季风降雨,以及充沛的地下水,正好顺着山势由北向南纵流,形成了横断山脉的“七脉六江”,也就是七条山脉之间,夹着六条河流。但金沙江在虎跳峡附近突然急转弯,改向东北流,沿途拦截并接收南北向的雅砻江、大渡河和岷江,最终东流成长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金沙江转弯之前,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条大江,在云南境内,被夹在四座“横断”山脉之间,并行170公里而无交汇,成为“三江并流”奇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说是“奇观”,其实唯有“上帝的视角”或者卫星地图上才能看到,由西向东,高黎贡山与碧罗雪山之间是怒江,碧罗雪山与云岭之间是澜沧江,云岭与沙鲁里山之间是金沙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的汽车从海拔2000米的高度一路下降,我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远远地看到到了怒江和两边的山脉。不久,前面突然闪现出小城镇的一角,海拔高度也降到了800多米,原来这就是怒江大峡谷的南大门泸水市六库街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放眼望去,怒江从崇山峻岭间奔流而来,自北向南穿城而过,将六库一分为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据介绍,"六库"地名的由来,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有一种说法认为,这里以前经常有野兽出没,土司喜欢在这里下扣打鹿,取了"鹿扣"的谐音。还有一种说法,以前因为经常冒水,所以人们认为地下有龙潭而取名龙宫,而在傈僳语里面,龙宫的汉语音译就是六库。虽然不同的说法有着不同的依据,不过无疑说明了六库是一个古老的地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六库早在西汉时期就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属益州郡《怒江志·历史沿革》),但少有直接治理,直至民国初年,才在老六库一带设有土司府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六库的开发是从1974年,怒江州政府所在地由原碧江县的知子罗,搬迁到此才开始的。当时选择这儿作为州城,据说是考虑这段江滨地形相对开阔,适宜建造一些房子。最初建的是一些砖瓦平房,以后逐渐盖起楼房,楼房先是在江两岸盖起,以后蔓延到半山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在六库入住锦顺天华酒店后,就迫不及待地来到朝思暮想的怒江大峡谷畔。只见怒江,虽然水流速度非常的快,可是水面却是宽阔平静,再映衬着两边的高山,更显出一种绿水青山之美,没有我想象中的怒火咆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原来我们来时,刚好是旱季,降水少,水流才缓慢。我们江南人习惯四季,而这里,则随南亚和东南亚分雨季和旱季,每年5月到10月是雨季,11月至来年4月是旱季。雨季雨水多,两岸山峰流水几乎垂直状直泄江中,水深超30米,即便是江面较宽、水流较缓的地段,也可以看出水流其实很急,像是一大团一大团地向下滚动。尽管丰厚的植被保持水土,急流还是裹挟泥沙而下,水色如黄河一般混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地人告诉,怒江在雨季,有时还会发怒咆哮。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大泛滥、八十年代的大洪水,六库临江楼房被冲倒、良田被淹、交通通讯中断。不过,怒江人也有缚龙长鞭,那就是沿怒江两岸修筑起了拦河长堤,当地人称它为“镇江长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徜徉在怒江长龙般的大堤,只见江畔垂柳依依,鸟语花香,人们三三两两漫步江畔,笑语连连。防洪的堤坝上,树木葱葱,翠竹垂柳娑娑,木棉花一朵娇甚一朵,朵朵映红怒江两岸。向远处看,只见在山上,修筑起了栈道,许多人在这里登山、健身、散步、休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由于地处怒江,受到峡谷地形限制,因此六库城市并不大,开着汽车从城市北端走到南端,也只需要十几分钟时间。六库虽然不大,但却功能齐全、别具风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怒江西岸新城区是重要的行政和商业中心,是城市活力的体现。怒江西岸商业街可以说是泸水夜生活的开始,周边步行15分钟范围内,饮食玩乐应有尽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的酒店就坐落在怒江西岸商业街,坐拥独家一线江景,客房阳台就是独享的观景台,小城热闹的夜景尽收眼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怒江东岸老城区,汇集了六库的人间烟火气。我来到城区最大规模的三和农贸市场,只见里面汇集了各式各样的特色美食、农特产品。有怒江草果、老窝高山火腿、小粒咖啡、金丝皇菊、核桃,特别是农家蜂蛹饼、花蜜、野生菌,是游客热门的抢手产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太阳落山以后,六库是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光。天色尚未完全黑下来时,举头可见天空飘浮的絮状白云或镶嵌金边的彩云;雄峙的高大山影倒映在江中,遮掩了大半个江面,将江水色彩分成不对称的两半,一边是深黛色,一边是浅翠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接着,怒江两岸陆续亮起了灯,起初滨江灯光不算多,也不算明亮,只有向阳桥一带灯火阑珊,但随着夜幕全部降临,灯火也愈显明亮。我站在西岸望向江的东岸,只见一半的江水浮动着辉煌的灯影,岸边建筑物上闪烁着稀疏的霓虹灯。我来到向阳桥头,一幅美丽的峡谷市井展现在了我的面前,一股股和煦的微风吹来,我觉得真是一种难得的休闲享受。</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二、来到峡谷江畔的澡堂会</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泸水六库,我们去感受一个非常传统的习俗,叫做澡堂会,也就是泡温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每年的秋季过后,怒江水位开始下降的时候,就会有大大小小不同的温泉眼露出水面。生活在怒江大峡谷里的怒族、栗粟族人,就会到怒江边来泡温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登埂澡堂位于离怒江泸水城区六库大约12公里的鲁掌镇登埂村。我们开着汽车,沿着怒江的“美丽公路”而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春日的怒江河水并不汹涌,而是缓缓悠悠而流。由于河水很清澈,呈现出碧绿的颜色,像一条玉带。因为纬度低,加上有高耸入云天的大山为屏障,远远就能看见在怒江水畔有一些热气滚滚而升,形成一片片缭绕的雾气,给美丽的怒江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轻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根据《云南史料丛刊》记载:“热水塘无人户,每年春节土人群聚于此入浴。男女老少来会者五六百人,各携带寝具、炊具、食物等,进行数日沐浴治病。”另据《泸水县志》记载:“每年初春,汉夷聚集洗澡,醉饮歌舞,以为纪念,年关后,有十日之集会,名为澡塘会,到温泉池沐浴,男女混杂,口歌脚舞,人民一年之俱乐,为斯会也。”可见,澡塘会由来久远,已有几百年的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关于傈僳族登埂澡塘会,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登埂河边住着两位傈僳族的姐妹,姐姐叫阿芝,妹妹叫阿麻。姐妹俩从小父母双亡。随着时间的推移,姐妹俩都长成了美丽、歌声迷人的姑娘。村寨中的头人看上了姐妹俩,并派人来提亲,但是被姐妹俩严词拒绝。头人便把姐妹俩关起来逼婚。姐妹俩被好心的仆人放走,躲进了深山老林。歹毒的头人派人去抓她们,姐妹俩走投无路,最后从悬崖上纵身跳下山谷。最后,姐妹俩的身躯化成了高黎贡山的山脉,姐妹俩身躯落地的地方,涌出了汩汩的温泉。后来,人们用温泉水洗澡,说可以洗去人身上的疾病和晦气,来年身体会更健康。于是,人们纷纷来到这里用温泉水洗浴,边洗边唱着怀念姐妹俩的“木刮布”,慢慢地也就形成了今天的澡塘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我来到登埂温泉澡堂,从路边往山坡下走,不断碰见专程来这里泡温泉的人,他们有的甚至从怒江州南边的保山市远道而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里的温泉是划分男女区域的,从两棵大木棉树,直至下边的一片黄石滩,属于女性洗浴区。从那片黄石滩往下,是男性洗浴区,范围要比女性的小一些,洗浴时也大多不会赤裸。那片黄石滩附近,原是男女共浴的鸳鸯池,但现在已经很少见到男女共浴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我来到澡堂会的男性温泉池边,只见汩汩的温泉从石缝和地下涌出,顺着岩石和山坡缓缓流下,最终汇入碧绿的怒江。温泉中特有的矿物质,使长年饱受浸泡的山岩,看上去变成了橘黄和赭红,与周围黛青的本色岩石形成醒目的反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温泉边缀满火红花朵的木棉树,山坡上风吹舞动的芭蕉叶,奔腾汹涌的碧绿怒江水,为这露天群体沐浴提供了天人合一的大背景,展现了一种全方位的原生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传统的澡堂会,一般是在农历正月初二到初六期间举办,人们除了泡温泉,还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地人告诉我,以前泡温泉时,不论男女老幼,身上脱得只剩一条内裤,一起跳进温泉里洗浴,亲朋好友和族人乡亲,都相会这天然澡堂,大家在泡温泉的过程中,串亲会友,沟通情谊。春节的洗浴和狂欢过去,人们才一身轻松,意犹未尽地各自返回村寨,并相约来年再欢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现在,人们泡温泉的时间大大延长,从入冬一直到春节后,只要怒江的温泉涌出,天气不太冷,人们就带着大包小包来到江边,感受大自然赐予怒江的“神汤圣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傈僳族看来,温泉不仅洗得舒服干净,而且还有神奇的疗疾治病的功效。在精神方面,它更能洗掉自己的过失和罪孽,使自己能享有更多的福分和神灵的护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凳埂温泉的平均水温大约在五十度,温度最高的出水口可以达到八十度,不过水温太高就不能泡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眼前的几个池子的水温不同,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选择。当我穿上泳衣,泡在怒江的温泉中,觉得时间仿佛已经停住,直到完全松弛了筋骨,舒畅身心,尽兴尽情后,才从容地收拾起行装,意犹未尽的走上来时的小路,返回到汽车里。来到这里,我觉得登埂澡塘会真是是怒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为美丽的怒江增添了无穷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三、体验怒江滑溜索</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溜索曾是怒江大峡谷各少数民族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主要为牦牛毛绳、藤编绳及钢丝绳等。渡者将竹、木制做的溜板或特制座位吊在绳索上,或单人、或双人借助绳索的倾斜度溜向彼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如今,大部分溜索己为桥梁所取代,辣子咪溜索是六库保留下来可以体验“空中飞渡”的地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辣子咪在六库以北大约二十公里。我来到登埂澡塘会前,就到辣子咪寻找怒江上的溜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辣子咪是一个村民小组,有四十多户,两百多人,都是栗粟族。他们的房屋,就零星分布在怒江东岸的半山坡上。以前,村民往来怒江两岸,只能依靠溜索这种古老的交通方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种古老的交通方式,在一些游客看来,既新鲜又刺激,想要体验的人不在少数。当我们的汽车停在怒江边,我已经看到了滑溜索的游客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对于六库辣子咪村民小组的村民来说,每次带游客过溜索,往返一次就可以有50元左右的收入,这让当地村民尝到了溜索飞渡的甜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村民告诉我,怒江上的溜索,分为平溜和陡溜两种,平溜的溜索两头一样高,平越大江,来往都可以。但溜到江心后,必须双臂用力攀到对岸。辣子咪的溜索属于陡溜。一来一往,两条钢索横跨江面,一头高,一头低,把滑轮套在钢索上,利用惯性就能凌空滑过怒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我和村民聊天的功夫,就有游客来到江边,由工作人员带着滑溜索过江,看着他们的身影,轻快的飞跃怒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怒江溜索起源,在民间流传着很多带着神秘色彩的传说,其中尤以傈僳族的传说最为人津津乐道。传说在很久以前,傈僳族就迁徒到了怒江两岸定居,但是波涛汹涌的怒江把大家相互阻隔开了,来往十分困难。有一年,一位住在怒江东岸的年轻小伙子看上了住在怒江西岸村寨中的漂亮姑娘。但滔滔江水使他们难以相会,只能每天隔水相望,并用对歌的方式来表各自的感情。时间一长,感情升温,姑娘和小伙子再也没法忍受这种只能相见不能相会的状况。于是便苦苦思索,寻求过江的办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天,大雨刚过,天空中弥漫着轻纱股的薄雾,在怒江上空则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年轻的恋人受到了启发,准备在江上修建一座桥。于是小伙子砍来竹子,编成一条又粗又长又结实的蔑绳。他把绳子的一头牢牢拴在江边的大青树上,然后找来一根又细又长又轻的麻绳,一头固定在篾绳顶端,另一头绑在箭头上。小伙子把箭搭上弓,用尽全力,把弓拉得满满的,一箭射出把麻绳送到了对岸。姑娘抓住带着麻绳的箭,把篾绳拉上了岸,并绑在了事先装备好的木桩上。勇敢的小伙子在腰间拴上一节竹管, 搭在篾绳上溜到了对岸。从此,怒江上面便有了溜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听着美丽的传说,我也准备尝试一下。怒江在辣子咪这一段宽约两百米,溜索距离江面大约二十米,滑溜索二十秒左右就能到达对岸。看着村民们过江十分轻松,但是我第一次体验溜索,还是难免有些紧张。随着滑轮启动,我的耳旁响起钢索的摩擦声和呼呼的风声,碧绿的江水,蓝蓝的天空,两岸的高山,都在快速的运动,还来不及惊恐,我就到达了对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四</span><b style="font-size: 20px;">、参观古渡口</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穿行在六库街道,只见有四座桥连接着怒江东西两岸,最大的一座当属六库怒江大桥,这是一座现代化的桥梁,非常宽敞,可以通车。另外,还有两座吊桥,分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的向阳桥和九十年代建成的重阳桥,看起来都有些年代了,目前只能行人通行。还有一座新建成的橘色大桥,叫连心桥,是外地援建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欣赏了六库怒江上的四座桥,我来到了颇具传奇色彩的古渡口。这里有两棵大树,一棵是苍老遒劲的老木棉,另一棵是独木成林的榕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位当地人跟我说,木棉树在江边生活了好几百年,因此也成为了怒江之滨沧桑历史的见证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年,这棵木棉曾系过渡江的溜索,运送两岸来往过江的山民,这个古渡口因此而得了"木棉"的美名。在这天高皇帝远的边陲之地,古渡木棉目睹过六库土司为守土安民,而发号施令、威震四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世纪40年代,日本侵略者发动侵华战争,为了切断中国抗日补给线,从缅甸入境后窜到六库,企图从木棉古渡强渡怒江未成,只能炮击土司官衙,然后离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现在,我看到的木棉树,已经苍颜老矣,只见黑色的树皮缀满了绿色的苔藓,参天的树干如同张开的巨人手掌,也好像是那盛开的莲瓣,它屹立在昼夜滔滔奔流的怒江之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木棉树虽然已老,然而我仰望树上绽放夺目的红花,真的感觉那"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千古名句,好像就是为这里而写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木棉旁边的那颗榕树,虽然也是树冠如云,浓阴覆地,但是要论树龄,却只有几十岁。我想,它该叫江边的木棉树为老祖宗了。在当地,人们习惯把这棵榕树叫"大青树",把这个地点叫做"大青树下",而不大习惯叫"木棉古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如今,古渡,已是六库人的一个休闲场所。它濒临江边小道,又是绿阴婆娑,只见周围开设了"三江并流小屋"等茶座,大树底下和滨江路边摆有数十张藤桌,上百把竹椅、藤椅、塑料椅,还有红黄颜色搭配的遮阳篷,一顶撑在古木棉树下,一顶撑在大榕树下,使这里成了很自然的一个落脚休闲地点,店主在不停的招徕过往的游人和茶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来到这里,是早春的三月,江水碧绿,木棉枝头挂满了朵朵的红花。据说到了六、七月份,这里的江水会猛涨,混浊而汹涌,大榕树上会结出黄色,后变为青色的"无花果",大如山楂,色如枇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