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缘社会》——日本人的孤独影像

🌸BB熊🐾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与别人失去关联,就像是一种活着的孤独死。”</b></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日本词典里,“无缘”这个词条,指的是“没有亲人”、“没有关联”。现代社会不婚、少子现象造成单身人群数量飙升,而随着网络信息化的普及,衍生出了不与别人交往也可轻易独自生活的“单身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据悉,日本每年有三万两千人“无缘”地孤独死(平均每1万个人当中就有3个人是在无人照料的情况下,因突发疾病等原因孤独死亡),悲观的是,这个数字呈现着逐年上涨的趋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真的很难想象,这个在1981年人均GDP就达到10361美元的经济强国,怎么会沦落到老无所依的处境呢?一切啊,还得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起。战败后的日本,被美国全面托管,靠着美国巨额资金的扶持,日本大力发展工业,完成了新一轮的资本积累。随着工业化带动的基础产业高速发展,全社会出现了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现象。于是,有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去填补劳动力缺口,与此同时,日本也迎来了一波生育高峰。这些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的婴儿们,被称做是“团块时代”,他们肩负着振兴国家的使命,是国家强有力的希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不久,朝鲜战争爆发。作为始作俑者,美国在战争结束后经济发展进入了瓶颈期。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首当其冲的直接承受了美国的经济风险:通货膨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受国际贸易影响和美国方面的制裁,大量工业、军事订单的消失让日本民众将资金大量转入股市和楼市。在市场经历了高股价、高房价的短暂繁荣后,作为击鼓传花的最后一环,普通人怎么也没预料到经济泡沫会破灭得如此迅速。股票一泻千里无人接手,房产有价无市卖不出去,那些正值青壮年的“团块世代”们,发现资产被套牢时已经为时已晚,尤其对于撬杠杆的那部分人,这打击几乎是灭顶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如果说房价与股票收割的是中产阶级,那失去稳定工作的社会底层将面临无力承担房屋租金的境况。这其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去的,他们没有原始资金积累,房价低廉时买不起房,后来收入虽然变高,但也远远承担不起暴涨的房价。当时的社会,房子是婚姻的必备选项,没有房产就意味着没办法结婚,加上工作岗位的不稳定性增加了经济负担,到了适龄期还没有结婚的单身人群比比皆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早些年农村劳动力人口的大量流失,导致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而随着农村产业大量迁出,很多村落几近荒废。当初那些在城市没站稳脚跟走投无路的农村人,想要重返家园时才发现,家乡已成为了故乡,已经无力再回去了。</span><b style="font-size: 20px;">【一个人一旦离开了故乡,与老家朋友的联系就会减少;到了双亲相继过世之后,更会变得没有老家可回。</b><span style="font-size: 20px;">(摘自原文)</span><b style="font-size: 20px;">】</b><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他们只能一边领着政府救济,一边租住廉价房屋去重新应聘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些五六十岁的壮劳力们,很快体会到社会竞争的残酷,因为年龄原因被质疑工作能力,他们只能应聘到一些待遇很差的临时工种。收入的不稳定,限制了社交活动,也加深了焦虑感,那些完全不参与任何社会活动渐渐与社会脱了节的人,渐渐变成了“无缘”人。</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青壮年们作为社会运转重要的齿轮,本该奋进的、充满激情群体居然颓废、焦虑,甚至抑郁、绝望,他们变成了没有梦想的一代。</b><span style="font-size: 20px;">(摘自原文)</span><b style="font-size: 20px;">】</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人丧失安全感开始变得迷茫,觉得自己的付出跨越不了阶层时,他的整个人生都将变得消极无力。这群在国家、家庭期望中诞生的青年人,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他们遭受了自成年以来最大的失败创伤。丰富多彩的人生是需要物质和时间去消费的,“残业”(加班)文化压榨了他们的时间,却没有给予对等报酬。结婚、生育的欲望自然也是没有的,一个人活着都很累了,没必要再将另一个生命带到世上来受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连续14年,日本人口出生率一直是负增长,到2000年左右,整体社会步入“低欲望”时代。积重难返,人的物欲越低,中小城市的发展越是停滞,与此往复,当城市规模收缩到一定程度,将造成社会结构失衡,以此恶性循环,人口社会福利也开始降低,养老医疗资源也面临巨大考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于是便有“老人为了生存,故意犯法主动自首”的新闻经常见诸报端,因为监狱会提供住宿和免费食物,还有免费的基础医疗。(2017年,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刑事犯罪总数达到了全体刑事案件的2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还有屡见不鲜的诸如“领着养老金仍然需要出去打临工才能维持生活;某某老人因经济、健康问题自杀”的新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十年间,全日本有超过20万老年人因生活、身体等原因自杀而死。这当中,有相当大部分人都是“孤独死”。《无缘社会》中记者跟踪调查的自杀、病死、自然死亡的“孤独”案例,不乏死后半年才被发现,尸体已经腐烂到无法辨认;死后连骨灰都无人认领;甚者,有些人死后连身份信息都无法被确认,成为了“无名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个时候,日本已全面进入高龄化社会(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的29.1%,直观一点的数据,是每3.5个人当中,就有1个老人)。</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现实情况很不乐观,“无缘社会”节目记者采访老年独居群体,很多受访者们都表示“他们没有其他亲人”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没有其他的亲人,意味着这个人已经完全失去与社会的直接联系,成了“无缘”人。不管是主动“无缘”(指的是自我原因选择不与社会建立关系)还是被动“无缘”(“少子化”让“家庭”这个社会最小单位本身日趋孤立,上辈亲戚之间逐渐淡出来往,到下一代已经完全没有联系的情况),那种与年纪一起与日俱增的孤独感在吞噬着生命的同时也在产出焦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还有一种情况的“失缘”比较普遍,“不想去麻烦别人,不愿意给别人带来负担。”【</span><b style="font-size: 20px;">亲属远在外地生活,或是尽管住在附近,却由于各自家里的具体困难,无法前来照顾。这样的家庭越来越多。</b><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摘自原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家住名古屋的若山钵子女士就是这样一个不想去麻烦别人的人,她有一个住很远的哥哥,自哥哥成家后几乎断绝了联系。若山女士花了大半生积蓄买了一套40年房龄的简陋公寓,送走母亲后,她一直独居。记者去访问她的时候,疑惑的发现其中一间房间里,囤了大半个房间的食品。</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有次我感冒,没办法出门,结果呆在家里一个星期光是喝水。”若山说,那时她想不出有什么可以商量,可以托来买东西的人。“我是给非营利组织打了电话,请他们帮我买了饭来。可是一天托他们好几次的话,花钱也多,又不好意思每顿饭都请他们买,加上我的保险不包括护理在内,所以就无路可走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从那次饿肚子以后,若山女士平时总是囤积够三个月吃的食品。</b><span style="font-size: 20px;">(摘自原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若山以前是医院护士,工作性质经常需要值夜班,父亲早亡,母亲又体弱多病,忙于工作和照顾母亲,耽误着连结婚的机会也失去了。到了一定年龄后,索性就不再渴望婚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她给节目制作组的工作人员翻看自己以前拍的照片,其中好多都是她打扮得漂漂亮亮跟朋友出去游玩拍的。与人讲话时她笑盈盈的表情实在让人难以将“失缘”这个词联想到她身上。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性格爽朗的人,却也担心以后到了耄耋之年无人照料孤独老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她告诉记者,她被查出过癌症,前后动过五次手术,随着身体变差,以前的朋友来找她的越来越少,这让她感觉非常寂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要是突然倒下去怎么办?我可不愿意在无人看护的情况下死去。</b><span style="font-size: 20px;">(摘自原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对未来充满担忧,是像若山这样的独居老人普遍的焦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调查访问结束,在工作人员离开时,若山突然热泪盈眶,【</span><b style="font-size: 20px;">“真的很谢谢你们到我这里来。可别忘了我呀。下次到名古屋来的时候一定得给我打电话。我等着你们呢,真的。说定了啊!”</b><span style="font-size: 20px;">(摘自原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可别忘了我。”道尽了这位孤独者的孤独心声。</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若山钵子女士在经历第六次肿瘤手术后,终于决定去“老人之家”了(老年护理院,类似敬老院的机构)【</span><b style="font-size: 20px;">“有的时候,我也会觉得独自在公寓里生活下去挺寂寞的,所以希望在还有别人的地方度过自己所剩不多的人生。”</b><span style="font-size: 20px;">(摘自原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对于“无缘”群体来说,进养老院是很无奈但也是最好的选择。但大多数人,在还能掌握自己身体的情况下是不大愿意进养老院的,因为自由会受到限制,也会因此对生命失去憧憬。人们普遍认为养老院这样的地方,一旦进去就意味着人生剩余的时间不多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即使是这样想,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拥有像若山钵子那样能自主选择生活方式的保障。因为按照日本现行养老金制度,那些非正式雇佣者,只能享受国民养老金(国家补贴),不能享受厚生养老金(由雇主购买,这是将来领取养老金的大头)。若山钵子在医院工作了几十年,作为正式职工,养老金、医疗方面是有基础保障的。现状是很多临时工在退休后领的养老金难以维持基础生活,就更别说负担养老院的开支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再过二十年,日本社会中独自生活的'单身家庭'将高达近四成。</b><span style="font-size: 20px;">(摘自原文)】在人类普遍晚婚、不婚现实情况下,当传统的大家族模式分裂开形成只有“我”的家庭结构,独居模式逐渐取缔“合居”成为不可避免的社会常态时;当“个人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文化,回归到以往已经变成不可能的事实时,建立互帮互助的联系纽带,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节目制作组工作人员在调查中发现,若山女士口中提到帮助她的“非营利组织”机构已经有了不少。这类帮助人建立社会联系的民间援助站,已经帮助不少独居人群渡过难关,除了帮助“失联的人”重新自立、照料孤立无缘的老人、解救对生活失望企图自杀的人,还会定期开展文化活动鼓励人积极投入社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无疑是在释放积极信号,证明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作为人类单独个体,要从“血亲关联乏力”、“雇佣状况恶化”、“地域关联丧失”当中突出重围,避免陷入“无缘”境地安稳渡过老年,除了依靠社会福利,还需要个体打破“自我倔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主动与其他人建立联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然,要改变“无缘社会”现状,仅仅依靠个人改变和“非营利组织”是完全不够的,日本政府很早就在调整人口结构创造人口红利来维持社会机制的正常运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了阻止人口下滑带来的地缘、血缘关系恶化,更为了重整经济,政府在鼓励生育方面推出许多利民措施,包括高额育儿补贴、优质保育服务、推动男女平等、强化教育体制等等。然而,在阶层固化、社会资源分配不平以及选择多样性的影响下,仍然有很多青年人对结婚生育这件事望而却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快,“无缘社会”正在以无法阻止的步伐扩大的形势下,如何建立完善的养老机制,如何让社会整体变得不再“冷漠”,让人不再“无依无靠”,实在是值得反思的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最后,借用作者的文章结语:【</span><b style="font-size: 20px;">衷心祈愿我们是一个“能够同情别人、同情生命的社会。</b><span style="font-size: 20px;">(摘自原文)】</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