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日,受邀参加了第七工坊鱼珂导演《不惑少年》《当蝉鸣再起时》两部微电影专场交流会,观影结束,两部影片的场景、画面、情节,不时在脑海回放,久久不能平静。</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不惑少年 少年不惑</b></p><p class="ql-block"> 《不惑少年》讲述的故事发生地在陕西咸阳长武县,内心善良却又个性固执的主人公吴磊正值青春期,秉承“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家训的父亲吴军朝是其所在学校的校长,吴磊母亲因嫌弃吴军朝脾性秉直、不善敛财而抛弃他们父子离婚出走,成为吴磊心里无法愈合的伤口。他对父亲拒绝送上门的钞票,把扶贫补助发给毫无血缘关系的学生也不给自己花等做法心存埋怨。</p><p class="ql-block"> 父亲吴军朝无论生活再苦、家人如何不理解,他都坚守自己内心的信念。承受着某同事的威逼利诱与儿子不理解的双重压力,致使这对性格迥异的父子矛盾不断。最终吴军朝鼓起勇气准备举报贪污的同事,利诱不成的同事买凶谋杀吴军朝,回家途中看到倒在血泊中父亲的吴磊,在将父亲送医后,从学校老师和那些受资助学生口中得知父亲的坚持、隐忍和大爱,这一刻,不惑少年幡然醒悟......</p><p class="ql-block"> 一同受邀参加交流会的作家慕千雪在发言中说,她没想到这么年轻的导演、这么年轻的团队能拍出这样一部可以走出咸阳、走向全国的影片。我与她的感触却不同,关注鱼珂,最初源于他参与监制的虽短却不失文化内涵和底蕴的《城事》渭城形象系列纪录片,其中《只此青绿》一集获得当年《学习强国》全国评比一等奖。还有一个原因,他与我有一个共同的故乡——长武,知道这个年轻且潜力无限的年轻导演鱼珂与自己是同乡后,进一步了解到,鱼珂毕业于西安电影制片厂创办的西安电影培训学校,曾远赴迪拜进修学习,执导过《回声》《银杏》《车警官》《咸阳女红》、跨国亲情微电影《儿子的谎言》等诸多优秀影视作品。也因此,我一直相信他一定能拍出有思想有内涵、观众爱看的影片。 </p><p class="ql-block"> 一位作家曾经说过,对故乡的私人化记忆,决定了作家会怎么书写自己的作品。同样,在《不惑少年》这部微电影中,你能感受到,“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家训、父子之间明明彼此在意却又因不善沟通而导致出现的互相不理解进而产生的矛盾隔阂、还有青春期与女同学的懵懂初恋,都刻意不刻意的融入了导演鱼珂私人化的记忆和经历。《不惑少年》拍摄地以及故事背景就在长武,虽然整个影片为了弱化地域标识,这部片子的场景大多采用前实后虚的拍摄手法,但即使再怎么虚化,他前实镜头后面被虚化的学校、集市、街巷...都能让对地那片土地熟悉的人心中骤然间共情,勾起身在异乡的游子们对那个时代的怀念和各自不惑少年时期的种种记忆。</p><p class="ql-block"> 不惑之年未必是不惑之人,用不惑、不忧、不惧的人生态度,让岁月温柔以待,让时光与之和解。</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蝉鸣再起时 一鸣惊世人</b></p><p class="ql-block"> 剧情文艺片《当蝉鸣再起时》,是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一部微电影,该片讲述了西部某县城一位女检察官穆谡谡遇到的各种问题,面对摇摆的初心、同事、家庭、工作等方面的层层阻力,用穆桂英的故事和精神不断激励自己,最终践行了一名当代检察官的使命担当和生而为人的良知。</p><p class="ql-block"> 影片有两条暗线,一条是蝉鸣,一条是秦腔名段《穆桂英挂帅》。蝉历经三五年黑暗蛰伏的生命在羽化之后也只能餐风饮露,独自生存,寂寞吟唱,这像极了为解决刑事案件背后存在安全隐患,孤军奋战、整日周旋在多个相关部门之中的穆谡谡。在蝉鸣和雷雨交织的整个季节里,穆谡谡变成了赶时间的人,每一次面对困境时,穆谡谡的无助、彷徨便会与穆桂英坚毅、决绝的神情交替出现,她用穆桂英的故事和精神不断激励自己一一击破障碍。夏日总有一声蝉鸣,先声夺人地领唱,一句三叠、高低分明,然后才会引来万声相和,这也暗合了最终在穆谡谡的不懈坚持下,激发出所有参与者的使命感和担当意识,大家齐心协力、共同配合,使案件得到妥善处理。至此,穆谡谡与穆桂英的形象逐渐重合,当夏末最后一阵风吹来时,她也悟了时常萦绕耳边老李的哼唱小调。</p><p class="ql-block"> 映后彩蛋,纪录鱼珂导演与第七团队创作历程的《蝉与蝉鸣》与正片同样让人为之动容。</p><p class="ql-block"> 一位参加交流会的老师说鱼珂身上有贾姓导演作品的风格。我深以为然但也不尽然,相较太过沉重的背景和话题,鱼珂作品不刻意强调生活的沉重和负累,而是采用“把摄影机搬到大街小巷上去”的新现实主义手法,呈现出始终平行于小人物的叙事视角,影片中用了大量长镜头、摇镜头、空镜头、跟镜头等,将真实社会环境与人物命运在视像中紧密结合起来,凸显纪实电影风格。影片带给观众更多的是鸣蝉深埋土壤后破土而出时的动容,忍受束缚痛苦,羽化成蝉获得新生后的无限希冀和磅礴的力量。 </p> <p class="ql-block"> 观影后简短的交流中,鱼珂一再强调,这两部微电影的成功是第七工坊团队的智慧结晶,不论是这两部影片还是团队出品的每一个获得赞许的作品,都离不开制片人曾怡和所有团队成员秉承“匠心·挚诚”核心理念的付出和努力,自己只不过是那个摘取成功桂冠的幸运者而已。</p><p class="ql-block">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鱼珂导演这两部作品让人刮目,“为而不恃 功成不居”,深深祝福这位九零后导演,期待下一个鸣蝉再起时,一鸣惊世人!</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小媤,陕西省长武县人,中国传媒大学在职研究生学历。鲁迅文学院第36届高研班学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追寻泾河魂》泾河文化系列丛书。</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