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古镇游(二)

燕塞翁

<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游(二)</p><p class="ql-block"> 南浔的“四象”,指刘、张、顾、庞四家,他们在当时拥有庞大的财富,其中刘家的财产最为雄厚,因此被称为“四象”之首。张家以其才子而著称,拥有张石铭、张静江两堂兄弟,他们都是南浔富商张颂贤的孙子。</p><p class="ql-block"> 一、 张石铭旧居</p><p class="ql-block"> 南浔张家本是自徽州迁居南浔的手工业主,传至张颂贤时,适逢上海开埠,他和许多南浔商人一样,以湖丝贸易发家,之后又抓住商机经营盐业,成为江浙盐业巨头。张颂贤辞世10年后,张家分家析产,<span style="font-size: 18px;">长房长孙张石铭在</span>其母桂太夫人的扶持下,使张家南号的财富积累达到惊人的2000万银元。</p><p class="ql-block"> 张石铭是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举人,思想开放,主张维新,是“公车上书”的参与者之一,与康有为、张骞等有文墨之交。张石铭平生爱好碑石、书画与收藏,为清末南浔四大藏书家之一。他在自己的私家园林——适园内建一藏书楼,名“六宜阁”,除收藏碑刻、书画和奇石外,还收罗宋、元、明、清各种古籍达60万卷,其中有《适园善本藏书志》16卷,并刻《适园丛书》12类,72种共608卷,由朱祖谋、罗振玉作序,1911年刊印;《择是居丛书》19种共118卷,1918年刊印,由吴昌硕作诗题。</p> <p class="ql-block">张石铭旧宅外的河流</p> <p class="ql-block">张石铭旧宅外的河流</p> <p class="ql-block">张石铭旧宅外河上的桥</p> <p class="ql-block">  除了雄甲一方的财富,更可贵的是这个家族的许多成员潜心书斋、钟爱文化。张石铭的长子张乃熊子承父业,进一步扩展“适园”藏书,七子张叔训除了不懈于金融投资外,以古钱收藏享誉;其孙张葱玉更是新中国第一代书画收藏、鉴定大家。他们为中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从商业巨象的财富传递到一门三代的收藏人生,南浔张氏家族(南号)演绎了百年浔商创业宏文的传奇,展示了“一样的江南古镇,不一样的南浔”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张氏旧宅建筑群建于清末民初,总占地面积约5135平方米,是南浔巨富张石铭的私家宅院,名“懿德堂”。宅院坐西朝东,由中式传统建筑、西洋建筑和后花园组成。该建筑群以典型的江南传统厅堂建筑风格为主体,融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欧式建筑而成,是“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典范。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张石铭旧宅</p> <p class="ql-block">张石铭旧宅(参观的入口)</p> <p class="ql-block">张石铭旧宅(参观的出口)</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石铭旧宅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院内的古树</p> <p class="ql-block">  懿德堂大厅,过去是婚丧喜事、科举中榜举行仪式的所在地。庭前畅轩、檐下斗拱、砖木构件及门窗裙板上都刻有“松鹤长青”、“吉祥如意”等图案,为晚清东阳木雕之精品。大厅的明间上方悬挂着清末状元、实业家张骞所书的“懿德堂”堂匾,正中上方檀子饰有一幅意喻“步步高升”、“平生三级”的鎏金花瓶插戟图案的包袱锦,光彩如初。</p> <p class="ql-block">懿德堂</p> <p class="ql-block">懿德堂</p> <p class="ql-block">  “懿德堂”为张石铭所立。因其早年丧父,家中事务皆由其母操持,遵循古训“女子多德为懿”,故得其名。“懿”是中国古代对妇女的尊称,以示其对母亲的尊敬和孝心;“德”是中国传统儒学思想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  “择是居”是张石铭的书斋。</p><p class="ql-block"> “择是居”匾额由吴昌硕题写。柱上悬挂着清末东阁大学士陆润庠手书的抱柱联。室内陈列着吴昌硕临《石鼓文》条屏。典型的晚清大宅藻饰,雕刻精细,但地面铺设了十九世纪末西欧流行的花式瓷砖,既充满东方传统之美,又洋溢着西欧的风格和色彩。</p> <p class="ql-block">择是居门外</p> <p class="ql-block">择是居</p> <p class="ql-block">择是居</p> <p class="ql-block">择是居</p> <p class="ql-block">择是居内部</p> <p class="ql-block">择是居内部</p> <p class="ql-block">  内厅,俗称“堂楼”,是女眷接待客人之处,楼上为女眷居住之所。</p><p class="ql-block"> 该内厅建筑精美,两边厢楼,中间天井,与大厅连接建有砖雕门楼,上刻有晚清书法家吴淦所书“竹苞松茂”。厅及厢楼门窗裙板上都刻有精致的“渔樵耕读”及文博木雕图案,厢楼石基上有意喻灵气的八仙石雕图案,楼上窗户都镶嵌着菱形蓝色银光手绘刻花玻璃,晶莹剔透,工艺精湛。相传此楼过去是张石铭母亲桂太夫人所居住。</p> <p class="ql-block">内厅</p> <p class="ql-block">内厅</p> <p class="ql-block">内厅</p> <p class="ql-block">  芭蕉厅位于张石铭旧宅的四进,因廊庑和漏窗上都有木雕芭蕉图案,故得名。楼房外形为中式结构,但在装饰上采用了西式的一些材料和风格,如厅顶上天花棋盘格,走廊铺设法国地砖等等。</p><p class="ql-block"> 当初该厅还存有琅琊王所书《岳阳楼记》雕屏。</p> <p class="ql-block">芭蕉厅</p> <p class="ql-block">芭蕉厅</p> <p class="ql-block">  竖石盆中树立的英德石,因形似苍鹰凌空腾飞,故名“鹰石”。此石造型生动,具有皱、透、漏、瘦等特点,与啸石和美女照镜石并称南浔三大名石。</p><p class="ql-block"> 英德石产于广东英德,是我国四大名石之一。</p> <p class="ql-block">鹰石</p> <p class="ql-block">  张石铭奉母至孝,清宣统庚戌年(1910)为贺母七十寿庆,在适园建石塔,亦名长生塔,塔顶由吴昌硕题:“宣统庚戌年张均衡(即张石铭)为寿母桂太夫人敬造长生宝塔”,下为敦煌石室拓本柳公权正书《金刚经》全文。另外,江苏金煦撰文,钱塘吴士鉴书《乌程张氏石塔记》,江阴缪荃孙文,嘉兴钱文惠书《适园金刚经塔记》,还有晚清名流曾熙、清道人、朱祖茂、康有为、张骞、郑孝胥、陈夔龙、罗振玉、恽毓嘉、左孝同等十七人的颂词。塔为九层六面,石塔上刻碑版四十六方,不仅造型独特而且书法精美,适园于抗战沦陷时被毁,但石塔仍矗立原址,为了保护文物,特拓印塔碑陈列于张氏旧宅。</p><p class="ql-block"> 仅凭此塔上面若干书法名家的文字,也可看出其不菲价值!</p> <p class="ql-block">适园长生塔碑刻简介</p> <p class="ql-block">  张石铭的堂兄弟张静江, 在清末民初也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孙中山先生曾经给张静江题写过一副对联:“满堂花醉三千客, 一剑霜寒四十州”。张静江深得孙中山的器重, 被称为“民国奇人”和“现代吕不韦”。</p><p class="ql-block"> 孙中山在北京病危期间, 召张静江在场见证。孙中山拉着张静江的手, 交代后事。于是, 民间传说张静江受孙中山委托全力支持蒋介石,所以,蒋介石的发迹,张静江是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但蒋介石地位稳固后, 随即与张静江分道扬镳,失宠后的张静江随即远离中国的政治舞台,最后作为寓公死于美国寓所。</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 张静江遇到孙中山, 是他的幸运;张静江遇到蒋介石, 则是他的不幸。</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评价张静江说:“张静江帮助蒋介石搞‘清党’, 但他有经济眼光, 经济头脑活络!”</p><p class="ql-block"> 南浔古镇也保留着张静江的故居,但由于时间所限未能前往。</p> <p class="ql-block">  二、刘氏梯号</p><p class="ql-block"> 刘氏梯号,俗称“红房子”,系南浔“四象”之一刘墉第三子刘梯清所建。整座建筑由南、中、北三部分组成,中部建筑以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理念的厅、堂、楼为主体,最有特点的南、北部中式建筑融入西欧罗马式建筑,其中北部欧式建筑立面高大宏伟尤为壮观。洋楼下还沉埋过一件不可忘怀的历史悲剧——清初第一文字狱“庄氏史案”。</p> <p class="ql-block">刘氏梯号</p> <p class="ql-block">中式的堂屋</p> <p class="ql-block">中式的堂屋</p> <p class="ql-block">中式的堂屋</p> <p class="ql-block">雕花的楼梯</p> <p class="ql-block">西洋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西欧罗马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西欧罗马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西欧罗马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西式的堂屋</p> <p class="ql-block">西式的堂屋</p> <p class="ql-block">院内的喷水池</p> <p class="ql-block">清趣</p> <p class="ql-block">过道</p> <p class="ql-block">  清顺治、康熙年间,湖州南浔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影响深远,至今仍然让不少中外史学研究者探究的大案。史称“庄氏史案”,亦称“明史案”。</p><p class="ql-block"> 浙江湖州富户庄廷鑨,出钱购买明人朱国桢一部未完成的《明史》。后延揽名士,增润删节,补写崇祯朝和南明史实,其父庄胤诚于顺治十七年冬(公元1660年)将书刻成,即行刊书《明史辑略》。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归安县革职知县吴之荣,挑出史书编年的毛病,言此书仍奉明朝正朔,告至辅政大臣鳌拜府上。鳌拜当即派出钦差查究。庄家全族15岁以上的尽数处斩。因此案入狱者2000余人,审讯后定死刑70多人,其中18人被凌迟处死。</p><p class="ql-block"> 刘氏梯号,这座融汇中西方建筑美学艺术珍品的建筑群,就是“庄氏史案”原庄家的居住地。(刘氏梯号何时、因何转入何氏不详)</p> <p class="ql-block">庄氏史案馆</p> <p class="ql-block">  庄胤诚,字君维,浙江湖州府南浔人。原居吴江陆家港,后徙迁南浔,成为巨富,有子廷鑨、廷钺。</p><p class="ql-block"> 庄廷鑨,字子襄,少患目疾,效法“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购朱国桢撰《明史》,补写崇祯朝和南明史实。廷鑨父庄胤诚于顺治十七年冬将书刻成,定名《明史辑略》。</p> <p class="ql-block">明史辑略</p> <p class="ql-block">明史辑略</p> <p class="ql-block">庄氏增删补编《明史辑略》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官员审案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庄氏家人被囚禁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三、丝业会馆</p><p class="ql-block"> 丝业会馆,是清末民初南浔丝业公会的办公、议事之所,建于1910—1912年。主体建筑为大厅“端义堂”,通高约15米,用料考究,气宇轩昂,是南浔现存最高的厅堂建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浔丝业公会对当地的丝业经营和对外贸易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大运河 丝业会馆及丝商建筑</p> <p class="ql-block">丝业会馆大门</p> <p class="ql-block">议事大厅</p> <p class="ql-block">抱柱楹联:全凭十指运巧思纤纤彩缕织成黼黻文章</p> <p class="ql-block">抱柱楹联:大堂筹大计盏盏清茶溢出经纶学问</p> <p class="ql-block">议事大厅内的“南浔古镇”标牌</p> <p class="ql-block">院内的古树</p> <p class="ql-block">古树:二球悬铃木</p> <p class="ql-block">  四、广惠宫</p><p class="ql-block"> 广惠宫是道教的寺观。中国自创的宗教——道教,相对于佛教、伊斯兰教以及西方的天主教等,其教义更人性化,其信仰也更宽泛,更具包容性。几乎每一所道教的寺观都供奉着不同的神佛,这应该与当地人们的需求有着直接的关系。我所参观过的北京白云观、北京东岳庙和南浔古镇的广惠宫,虽同为道观,但所供奉的神佛可以说完全不同。</p> <p class="ql-block">广惠宫</p> <p class="ql-block">广惠宫</p> <p class="ql-block">  黄大仙殿是广惠宫的正殿。黄大仙北方人很少见,也很少听说,但在东南沿海、港澳及东南亚甚至美国等有华人的地方则多被崇奉。据史载,黄大仙本名黄初平,晋代人,号赤松子,不食人间烟火,每天以松籽茯苓充腹,最终修道成仙。民间传说他擅长炼丹、知医术、惩恶扬善、有求必应、泽被一方,所以民众为其在金华山修建起黄大仙祠,又名赤松观,世代祀奉,由此各地信奉黄大仙者均以金华为“仙乡”,以赤松观为“祖庙”。在南宋时期的淳熙十六年(1189)和景定三年(1262),黄初平还分别得到官方敕封“养素真人”和“养素净正真人”的封号。</p> <p class="ql-block">黄大仙殿</p> <p class="ql-block">黄大仙殿</p> <p class="ql-block">黄大仙师</p> <p class="ql-block">  灵官殿(降魔护道 开山治水)</p><p class="ql-block"> 供奉:王灵官 本名:王恶,后因萨祖改名王善,道教的护法神将,与佛教的韦陀相似。玉皇大帝的御前大将,专司天上人间司察之职。王灵官是500灵官之首的大灵官。民间流传:“昼审阳夜审阴,官非之事拜灵官;上山不上山,先拜王灵官”的俗语。</p> <p class="ql-block">王灵官——相当于佛教的韦陀</p> <p class="ql-block">  慈航殿里供奉的祠山大帝名叫张渤,传说是其父张秉与仙女所生,对湖地开山之水建有功勋,后人感念其恩德立庙以祀!手持开山大斧,被称为“禹后一人”。相传朱元璋以广德祠山殿为指挥部时,数战数捷,遂提笔写下:天下英灵第一山。</p> <p class="ql-block">慈航殿</p> <p class="ql-block">  二十八宿,上古仙人根据日月星辰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将东南西北四方各分为七宿,即为“四象”: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的重要创作。</p> <p class="ql-block">二十八宿</p> <p class="ql-block">二十八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