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和爱同行,携手共育成长——哈拉海乡中心学校 家校课堂(三)

哈拉海乡中心学校

<p class="ql-block"> 本期继续由我校的班主任老师来分享教育小故事,让我们家校携手,共育未来!</p> <p class="ql-block">本期嘉宾:李梅老师</p> <p class="ql-block"> 教育是一场美丽的邂逅,成长是美好的愿景。人的一生当中要接受三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对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开始阶段的家庭教育。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工厂百分之一的废品就是百分之一,但一个孩子的成败却是一个家庭的百分之百。家校联系就像一根纽带,家校联系就像一颗催化剂,潜移默化中,将孩子、家长、老师的心相连,让孩子、家长、老师的情感融合。</p> <p class="ql-block"> 我所带的班级,共有40几名同学。男生较多,女生较少,男生普遍比较活跃,并且有很多不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班级里有的同学内向,不爱说话;有的同学张扬跋扈,不知收敛;有的同学爱挑事,看热闹。班级学生中单亲家庭的占了一半,还有的父母长年在外地打工,很少回家,由爷爷奶奶抚养。错综复杂的家庭背景情况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多不便。</p> <p class="ql-block"> 开学两周,我发现班里有个叫王浩(化名)的学生特别不对劲,他留着长头发经常不理发;他不能按照学校要求着装,给人感觉很邋遢;上课经常无精打采,甚至经常睡觉,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一问三不知,几个科任老师经常向我反映该生课堂纪律差;而且经常不吃饭只吃零食,教室有很多他扔的垃圾袋子,不论是教室还是宿舍他的个人卫生是最差。起初,我让他写保证书,他却拒绝上交保证书。我严厉批评他,看他无所谓的样子,知道他心里很不满,即使写了保证书,也是敷衍了事,批评多了,导致我们的关系僵化,只要我找他,他的第一感觉就是一定是哪方面又做错了,想方设法狡辩,不承认自己犯的错误。直接批评教育效果不理想,我只能改变方法,先从同学中侧面了解他,发现他很自卑也很敏感,有反叛心理,与班里同学的关系也很紧张。</p> <p class="ql-block"> 鉴于以上情况,我联系了他的家长,请她到学校沟通一下,共同教育好孩子。通过和他家长聊天我才知道,来的是他奶奶,他的家庭情况比较复杂。早年父母离异,由爸爸来抚养,但是爸爸一直在外地打工不回家,平时就是奶奶和爷爷管他,长期处在这种缺少关爱的环境中,使他的性格内向、自卑、沉闷、敏感、不讲卫生、反叛。</p> <p class="ql-block"> 弄清楚原因后,我心里清楚该怎么样教育他、转化他了。一是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克服自卑心理,重拾自信。二是不但要有爱心,更要有恒心。使他真正理解老师对他的关爱,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关爱。</p><p class="ql-block"> 1.多一点关爱</p><p class="ql-block"> 单亲家庭对孩子心理上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在找到原因之后我并没有急于对他进行辅导,而是通过日常交流沟通,建立彼此的信任,小到家庭琐事、所见所闻,大到学校社会。有一次他生病了,我给他拿了家里的冰袋让他冷敷一下,每天关心他,按时测量体温,督促他按时吃药多喝水,过了两天,他的病情好转了,他向我表示感谢。我从心里感受到孩子还是缺少关爱,我也相信他是会有转变的。</p><p class="ql-block"> 2.多鼓励温暖</p><p class="ql-block"> 学生难免犯错误,班主任应保持冷静的心态,用智慧的方式帮助他们分析错误原因,让他们意识不足,改变自我。同时在自己的课堂、班会和检查中,对他们采取“三爱”的方式,用爱心去引导和感化,用爱心去关怀和呵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的爱。</p><p class="ql-block"> 3.多沟通交流</p><p class="ql-block"> 之后我再耐心地找他谈心,语气温和地与他谈学习、谈生活、谈理想,站在他的角度上考虑问题,通过多次谈心鼓励,帮他树立自信心。同时,我经常与他的爷爷奶奶谈话交流,告诉他们如何与孩子交流沟通,对孩子多鼓励,多一些关爱。孩子从小缺少父母的爱,一定要给他更多的爱,来尽量弥补。</p> <p class="ql-block"> 过了不久,他的变化却让我感到意外。有一天我发现办公桌上有人留了一封信,是那位男生写的,在信中他告诉我,因为我经常关心关爱他而不是忽视他,让他彻底改变了对我的看法,他突然觉得和我的距离拉近了。在家里也感受到了爷爷奶奶的改变,变得更加注意他了,关心他了。他发自内心地感激我做的一切,让他觉得自己不再孤单。他的一番话让我深有感触,几次谈心,几次与家长的交流,居然可以改变一名学生的看法。我想,每个学生都应该是在爱中成长,在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下成长。</p><p class="ql-block"> 自此之后,王浩不再在课堂上睡觉、顶撞老师。而是认真听课,及时完成作业。能坚持上好各门课程,成绩提高很快。平时也慢慢变得注重自己的形象了,把自己收拾得干净精神。逆反心理也改变好多,抗挫能力也加强了。当然他还是有一些小毛病,但我相信他会越来越好的。</p> <p class="ql-block">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在实践中去尊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话可以讲得冷冰冰,也可以讲得热乎乎,关键在于是否尊重学生的感情。从他的身上让我看到了学生需要老师的关怀,更需要家长的关爱。虽然他们的学习基础差,但是他们也要自尊,也需要被人关注,需要老师亲切、随和的谈话,需要不断地双向情感交流。需要家庭的温暖和家人的关爱。所以我们应该去接近他们,亲近他们,和他们多谈心交心,同时也要和这样的孩子的家长多交流沟通,和家长一起共同教育好孩子。我们老师要调整好心态,不要遇到事就斥责学生,要建立真诚的师生友情,是完全可以用真诚的师爱唤醒学生,感化学生,转化学生的。</p> <p class="ql-block">  我从此次案例中反思了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 1.自尊心人皆有之,渴望得到尊重是每个人的内在要求,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更爱面子,需要被尊重。</p><p class="ql-block"> 2.教师要与学生以心换心,让学生明白老师善良的心,只要师生之间建立了友情和信任,一切就都好办了。</p><p class="ql-block"> 3.老师遇到学生问题时,要调整好心态,不要一味斥责,要舍得花时间仔细了解、倾听、开导,用真诚的爱唤醒学生,感化学生,转化学生。</p><p class="ql-block"> 家校共育目的是使孩子健康成长,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怀给孩子带来的欢乐,小家之事、大国之治,做父母是一场修行,教育孩子是一种学问,家校合力更是一门艺术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成长在路上!</p>

学生

老师

孩子

关爱

家校

教育

家长

学校

同学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