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陕西省2024年“大思政课”教学观摩研讨会于3月15日至16日在宝鸡文理学院举行。本次活动由省教指委主办,宝鸡文理学院政法学院承办,宝鸡教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宝鸡中学等单位协办,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p> <p class="ql-block">本次会议活动的主题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探究大思政课教学实践路径”。活动分观课和评课研讨两部分。第一部分3月15日至16日上午,观察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十章第一节中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为授课内容的三节理论课,和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探究周秦优秀文化当代价值”为主题的大思政课实践路径探索。</p> <p class="ql-block">三节理论课分别由三所大学的思政课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开展同课异构二是开展“大思政课”观摩研讨课。第四节“大思政课”由宝鸡文理学院冯教授和宝鸡青铜器研究院刘老师共同担任。俩位老师结合本次“大思政课”活动教育主题要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8件青铜器(大盂鼎、逨盉、逨盘、四十三年逨鼎 、族徽、胡簋、何尊、秦公镈)为载体,给与会老师展示了一节精彩的大思政课。</p> <p class="ql-block">“大思政课”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对传统思政课的守正和创新,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开设的一门或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的扩展。“大思政课”是“移动”的课、“行走”的课。“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有机联结,共同构成了“大思政课”,既抓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又抓牢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打破了理论学习与实践之间的藩篱………</p> <p class="ql-block">会议第二阶段进行专家点评。首先由几位大学教授对四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随后基础教育段三位老师从不同的学段也谈了自己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四节课如同四盘精美的精神大餐色香味俱全,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我作为高中段的点评嘉宾,结合课堂三味(生活味、文化味、情感味)谈了自己对本次活动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课堂三味:生活味、文化味、情感味。先说生活味。讲文化自信不能脱离文化谈文化自信,是“文化+自信”,不能简单的就文化自信谈文化自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或表现形式),要理解文化和文化自信自信,就要向从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入手。文化现象主要是指各种文化产品(文化遗存、文艺作品、影视片)、文化(交往)活动和文化环境(氛围)。就这一点而言四位老师都不同程度的涉及到了,如宝鸡文理学院的陈宇老师,就是从中华民族法治历史长河中的两次不自信的社会生活现象入手,引领学生剖析根源,在比较中树立民族自信。史锡哲老师的导入典籍中国—《尚书》以及过程中的许多影视作品等文化产品,解林那老师的春晚中的《山河长安诗》集体诵读场景,大思政课更是如此,通过青铜器这个历史遗存,让与会老师和同学们感受到了,文化与生活的不开分割,感受到了文化自信的核心出处,浓浓的生活味铺面而来,让你感受文化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是人类活动(社会实践)的产物(精神活动和产品),一方面人的精神活动(认识世界)是建立在实践活动基础之上的,文化(精神、意识)本身是实践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文化在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对人(社会)的影响,这两方面合在一起,就是古人所说的“人文化成”。最后,文化还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相对于物质性力量),作为精神力量,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力量,它通过人的活动(社会实践)转化为物质性力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创造了一个不同于自然界的“人文环境”。</p> <p class="ql-block">再说文化味。文化味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很多老师讲文化自信,很容易讲成文化知识的传授,高中如此,大学课堂依然,在高中我们的思政教材名称为思想政治课,高校教思想政治理论课,义务段叫道德与法治,其实就是义务段的思想政治课,既然是思想政治,那就是“思想+政治”,也就是说我们思政课老师,一定要引领学生思想的,一定要有文化的味道在里面,文化和文化自信的背后就是思想,思想如果崇洋媚外,那怎么你也自信不起来。</p> <p class="ql-block">来宝鸡看“中国”。每次来这里看“中国”,我都会潜意识想到毛泽东的《贺新郎 读史》</p><p class="ql-block">人猿相揖别。</p><p class="ql-block">只几个石头磨过,</p><p class="ql-block">小儿时节。</p><p class="ql-block">铜铁炉中翻火焰,</p><p class="ql-block">为问何时猜得。</p><p class="ql-block">不过几千寒热。</p><p class="ql-block">人世难逢开口笑,</p><p class="ql-block">上疆场彼此弯弓月。</p><p class="ql-block">流遍了,郊原血。</p><p class="ql-block"> 一篇读罢头飞雪,</p><p class="ql-block">但记得斑斑点点,</p><p class="ql-block">几行陈迹。</p><p class="ql-block">五帝三皇神圣事,</p><p class="ql-block">骗了无涯过客。</p><p class="ql-block">有多少风流人物?</p><p class="ql-block">盗跖庄蹻流誉后,</p><p class="ql-block">更陈王奋起挥黄钺。</p><p class="ql-block">歌未竟,东方白。</p> <p class="ql-block">文化中有生活,生活中有文化。</p> <p class="ql-block">第三,情感的味道。讲好这个问题,就要先弄清楚是谁的自信?文化自信的主体是谁?国家、社会还是个人?这就涉及文化的作用问题 ,<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背后都有情感的味道在其中,家国之情、亲情、友情。</span></p><p class="ql-block">一是家国之情。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诸要素中,其地位和重要性正在不断提升。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国家文化的发展(建设),会越来越关系到今后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以及在未来世界格局中的影响力。近年来,中国在对外交往中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主动,一带一路、丝绸之路峰会、中美阿拉斯加交锋、世界进博会、中非论坛等,越来越展示出大国自信。</p> <p class="ql-block">二是亲情、友情与师生情。这些元素都包含在社会之情中。我这里讲的社会之情,就是对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情的内心认同。我们知道,任何社会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复杂系统(整体),文化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要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这样,结合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文化有两个方面的影响(制约),一方面,是文化作为系统中的一个要素(部分),对另外两个要素(政治、经济)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文化作为系统中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要素(部分),其自身的变化会引起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2023年10月,中央宣传文化工作会议召开,首次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又是一次重大理论创新,必将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前发展。</p> <p class="ql-block">三是文化与个人(生活与成长)的关系。如果自信的主体是个人,就要把握文化对个人的作用,进而涉及文化自信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由于时间关系,这一点,在点评时没有展开,具体而言,这对关系又分为三个小问题。首先,文化影响个人的什么?一方面,影响每个的生活(外在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既是人与人(社会)的交往,也是人对物(自然界)的改造(认识与实践),这两者背后,都涉及思维方式;高中教材在这个问题上,主要是区分了不同群体(民族、国家)的文化差异。另一方面,是文化影响每个人的生命(内在的精神世界),包括三个维度:丰富(内容、种类)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程度)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物质与精神,身心健康)发展。其次,阐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潜移默化”的特点;最后,揭示了文化影响人的效果是深远持久的,这一点尤其需要注意,涉及到两个角度,一方面,从影响的对象来说,尤其要关注成长中的人,在个体成长的初始阶段,其接受的文化影响,其效果是最为持久的(影响一生),另一方面,是从影响的内容或者深度来看,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教育)不应该停留在一种表面的、浅层次的影响上,而是要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施加积极的影响,文化对 “三观”的影响,是一个缓慢的、不易察觉的过程,但是人一旦接受了影响(内化于心)就很难改变,所以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处在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环境中,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受到什么样的文化熏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人间最美三月天,</p><p class="ql-block">春暖花开谱新篇。</p><p class="ql-block">清风细雨枝芽绿,</p><p class="ql-block">莺歌委婉燕雀喧。</p><p class="ql-block">——三月的春风,已静悄悄地忙活着,唤醒大地上的一切。古话说:“人随春好,春与人宜。”所有的一切,都会在春天里慢慢地变好;万般美好,也会随着春天而如约地来到。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全省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活动研讨会圆满结束,真心的道一声:各位陕西省思政同仁,再见!我们来年再相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