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泉州回来已月余,我常常想要给它写篇文章,但终究没有写就一个字来。是工作太忙?是我太懈怠?还是对泉州爱怜得太深,想写尽它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反觉无处着笔?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怪缘故,只是常常自个儿忏悔,自个儿安慰,说:我是该给它写点什么了呢。”</p> <p class="ql-block">写泉州,必须从我小时候的经历写起。虚度半生,依然忘不了村里李氏宗祠廊檐下一对仙人雕像,小时候我唤它们“公仔”。记得小小的我经过祠堂的时候,总会仰起头来凝视那一对公仔,心里有十万个为什么。那两位是什么神仙人物,他们在干嘛,为什么被放在祠堂屋檐之下?就这样,它不言,我亦不语,默默对望了我整个童年,像在共同守护一个秘密。直至今天,鉴于自己见识浅陋,谜底仍未揭开,只知道从公仔身上散发出来的古典与质朴之美、神秘与缥缈之思,已然刻进了我的骨血,我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一对公仔,已给我如此之深的印象,如果满街都是呢?泉州就这样以“满天神佛”的形象出现在我眼前。简直不能想象那种视觉的冲击力。</p><p class="ql-block">她“五步一庙,十步一寺”,她“半城烟火半城仙,一半神佛一半人”——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来到古城,我便感到眼睛不够用了,看什么都稀奇,看什么都欢喜。</p> <p class="ql-block">这次我们总共礼拜了九座寺庙,外观两座教堂,真可谓“让我一次看个够”。这九个寺庙是:开元寺,关帝庙,承天寺,珞珈寺,铜佛寺,文庙,真武庙,天后宫,清净寺……儒、道、佛、基督教、伊斯兰教齐聚一堂,泉州作为海丝起点,世遗古城,真不愧为“众神办事处”。</p> <p class="ql-block">(传承佛法,由娃娃抓起?)</p> <p class="ql-block">先看开元寺。顺着西街旁边的小巷走,一回头,开元寺塔升起在小巷上空。没错,是升起,颇有那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我一直觉得这个瞬间,是开元寺塔最有魅力的瞬间。塔,是烟火人间之中,一个超越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不管是规模宏大的开元寺,还是小得只有一座楼的铜佛寺,不论是格调高雅的承天寺还是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关帝庙,供奉的神像都极精美,供品都极讲究。神台上永远是摆得整整齐齐满满当当的各式鲜花水果,鼎盛的香火竟然把庙门整个走廊的木头楔子都熏黑了。泉州人民对神佛的信仰之情,深深把我这个无神论者震撼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来我对宗教的事物都带有十足的敬畏之情,寺庙里不敢拍照,也不敢细看神像,但很奇怪,关帝庙前的两尊塑像瞧着竟有几分可亲。</p> <p class="ql-block">在如潮的人流中,有一种人特别虔诚,就是那些穿着朴素、神态沉静的女性,我唤她们“拜神妈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经看过一个视频,它是这样说的:“在泉州所有奇迹背后,是这样一群人,一群默默无闻的妈妈。她们生来就是劳碌命,不舍得为自己花一分钱,却对丈夫子女有求必应。璀璨的泉州文化,正是有了她们这些爱搞拜拜的人,才得以千年延续。她们知天命,尽人事,信命却不认命。人们心中所信的佛,只不过是成千上百个妈妈的愿望所组成的,正是在她们的教导下,才有了无数拼搏商海的泉州人,才有了现在的泉州。在泉州,妈妈也是神仙。”</p><p class="ql-block">这是真的呢,我们每一个人的妈妈,都是神仙,因为她们总是无所不能的。我很高兴自己突然悟到了这一点。与其说宗教是泉州的源,倒不如说,母亲们,才是泉州的源。</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种人,堪称泉州的生神仙。譬如倡建洛阳桥的泉州太守——蔡襄。</p><p class="ql-block">当天从梧林古村落赶到洛阳桥已是黄昏,那还是滴滴司机用了极速的士的速度把我们送过去的。傍晚的海像一位深邃的老者,静静地睡在暮色里。风有点大,游人极少,桥上也没有路灯,前方黑黢黢的,我对要不要走到桥那边去有点犹豫。</p><p class="ql-block">桥头坐着两个聊天的老者。</p><p class="ql-block">我问:老伯伯,从桥这边走到桥那边有多远?</p><p class="ql-block">戴眼镜的老伯说:“不远,最多一公里,尽管走过去。”另一位老伯马上反驳:“哪里止哟,起码两公里。”戴眼镜的老伯一听就不服气了:“你搞错了吧?”……两人开始争吵起来,我倒是有点不好意思了。</p><p class="ql-block">看来我们要像《小马过河》里的小马一样,亲自走一走才知洛阳桥有多长了。</p><p class="ql-block">夜晚的洛阳桥,静谧、神秘,桥面的青石板似乎在诉说着一个个故事。冰冰感叹地说:好喜欢这样的古迹啊,可惜天色太暗了,看不清它的真容。</p><p class="ql-block">桥这边是蔡襄像。就是那个与苏东坡、米芾、黄庭坚合称为“北宋四大名家”的大名鼎鼎的蔡襄。他所主持建造的这座洛阳桥,横跨泉州湾,全长三百六十丈(现在百度上说的都是834米,两位阿伯说的都不对,他们真是白吵了一架),在中国桥梁建筑史上有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造福泉州,可不就是泉州的神么?</p> <p class="ql-block">其实,每一个泉州人,都是缔造奇迹的神。</p><p class="ql-block">当我们误打误撞到了祥芝港的时候,发现成百上千艘渔船肩并肩密密地挨着,称得上“舳舻千里”。船上桅杆林立,红旗飘扬,那整装待发的精气神,除了震撼还是震撼。</p><p class="ql-block">港口旁边就是镇子了。走在巷子里,两旁都是七八层的豪华自建房,间间雕梁画栋,栋栋金壁辉煌。泉州人的富庶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难道不是神吗。</p> <p class="ql-block">因为赵丽颖毛晓彤等明星来泉州蟳埔簪花,我们一不小心也蹭了波热点。泉州人是真信佛啊,连宣传语都带着佛教意味——“今世簪花,来世漂亮”。讲真,来世漂不漂亮我们真管不着,当下漂亮就可以了。</p><p class="ql-block">我有一位好朋友,看了这组照片脱口而出“凤冠!”嗯,这一身红彤彤的行头,确很容易让人“误将花冠作凤冠”。</p><p class="ql-block">来蟳埔,就算不簪花,只看一看,也是极好的。因为每一条小巷,每一个拐角,都有“花”姑娘,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千姿百态,好不热闹。只是来簪花的仙女们,大多数只奔拍照而来,至于为什么簪花,它的源是什么,倒没人深究了。</p> <p class="ql-block"> 泉州还有一类“小神仙”,我认为必须一提。那就是泉州提线木偶。这源于秦汉的“悬丝傀儡”,本是小孩子喜欢的玩意,却也俘获了一众大人的心。泉州木偶剧团曾到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所到之处,极受追捧,果然,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那根根丝线对“情”与“灵”的传递与表达,活灵活现;那一线一偶一跃动,精彩绝伦。</p> <p class="ql-block">在泉州的最后一晚,我和冰冰在游人如织的西街闲逛,快回到旅馆时,怪事发生了。近视几百度的冰冰突然发现地面有张身份证,捡起一看,哎呀,这是怎样的缘份!身份证显示主人十多岁,是佛山南海人,是我们老乡啊。她肯定是趁寒假来泉州玩的。丟了身份证,可怎么回南海?想必她已经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了吧。我们一定得找到她。可怎么才能联系上这小姑娘呢?别看我平时咋咋呼呼,这次却很醒目,马上求助家里的警察叔叔。不知打了多少个电话,在路边等了多久,期间迂回曲折就不赘述了,终于联系上那个小姑娘了。交接身份证时,我还怕弄错,像极了《潜伏》里的地下工作者接头,还有暗语,场面极其滑稽。小姑娘左一句“唔该”右一句“多谢”,弄得我飘飘然,这是做神仙的感觉吧?</p><p class="ql-block">记得开元寺殿内石柱上有朱熹所撰、弘一法师所书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当时没啥感觉,经此一事,深以为然,我和冰冰,不知不觉也当了一回“圣人”了。</p> <p class="ql-block">(全文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