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撰文/黄春荣、余丁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编辑/黄克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十年代中期,为了战备的需要,省委决定将厦门日报社的一台铅版轮转印刷机迁到南平地区,安装在南平安丰桥大沟驻军的简易平房里,作为福建日报战时转移到南平继续出版,保证党报正常的出版与发行而准备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5年5-6月间,上级同意把这台设备无偿转拨给闽北报社使用,一方面支持闽北报社印刷厂发展生产,缩短《闽北报》印刷时间,解决闽北报社印刷设备落后的困难;另一面为《福建日报》战备服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台铅版轮转印刷机,是三十年代日本东京都某机械社制造的,重量约7-8吨,配套设备有铅锅、铸版机、锯版机。当时由闽北报社工人陈道安、张能平、胡樟生等同志负责到大沟去拆卸,对每个零部件都一一登记、包装、标明位置,便于回厂安装;黄春荣同志负责安排搬运,工人用板车运回闽北报社印刷车间,其中的两个主件,每个都用四部板车,架上大杉木数根,分别将元件捆扎在杉上并行拖运,从大沟到闽北报社印刷车间,一路搬运十分小心,最终安全到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闽北报社此前的印刷设备比较简陋,1952年前用四开平版印刷机,是用脚踩带动印刷,1952年之后,才有对开平版印刷机,但在几年内也是用二个人力(手摇和电踩同时并用)带动印刷的,大约在1955、1956年才用电动带动印刷机运转印刷。由于设备落后 ,经常发生报纸下能按时出版,造成报纸当天到不了各县,直接影响了报纸的新闻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9年,闽北报社扩版(改对开)和发行量增多,为解决设备落后,曾派一名干部在福州按福建日报社当时的铅版轮转印刷进行描绘和设计机械图纸,要仿造一台类似的设备,历经半年有余。图纸出来了,经多方联络,终因技术、资金和制造能力等原因,无厂家承制,仿造未能如愿。所以省里拨来的这台轮转印刷机,全社上下都把它当作一件大喜事,一些新工人整天围着它转,还有的特意爬到机器上照相,遗憾的是这些照片,随着历史的尘封,已不知去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台印刷机到来后,厂里专门派人到福州等地印刷厂参观学习,还请了老师傅来指导,在安装调试及到正常运转后,转速是平台印刷机的四倍,效率提高六倍以上。该机到南平,使闽北印刷史上有了第一台高速印刷机,在八十年代前,也是闽北唯一的一台高速印刷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该机拨到闽北报社之前,已使用过约三十年,机械性能有老化和磨损现象,但经工人师傅的精心护理、维修和不断改进和革新,在当时还不失为一台技术先进的高速印刷机,印刷出的《闽北报》墨色均匀、文字、图片清晰,使报纸印刷质量有明显提高,受到兄弟地区同行的赞扬,同时,保证了报纸按时出版的要求。在完成闽北报任务之余,还为社会印刷了大量书刊及其他产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印刷《闽北报》中,除了从佳木斯纸厂调来一部份适合这台印刷机使用规格新闻纸外,大部份是用南平纸厂产的卷筒新闻纸,但规格太宽,工人只好将卷筒新闻纸架起来,用锯木材的大弯锯锯掉一部份,纸头另作它用;这台机每印100张会自动响电铃声以报印数。报纸的上下端是机械自动钢锯齿刀切割,有锯齿形状,比现在报纸的齿状粗一些。而在此之前闽北报是用普通切纸机裁切,四面都是平整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9年4月,根据上级通知精神,《闽北报》停刊,先后易名为南平专区印刷厂、建阳地区印刷厂、闽北印刷厂。1989年地委决定《闽北报》复刊,恢复闽北报社印刷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历史总是前进的,技术是在发展的,1989年《闽北报》复刊后,在地委、行署(市委、市府)的关心、重视下,闽北报社印刷厂先后又添置了两台国产胶版轮转印刷机及其他一些设备,无论从印刷能力和技术水平,都更先进了。而那台在当时算是很先进的铅版轮转印刷机,也被更先进的设备所淘汰,在几年前已被废旧物资回收部门收购去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编后语:</span>黄春荣、余丁积撰写的“闽北第一台铅版轮转印刷机的由来”原文,刊载在南平市文史资料第5辑《难忘岁月——闽北小三线建设实录》中,1999年12月出版。当年为了战备与“小三线”建设,福建省委决定“福建日报在南平建立后方基地”,将厦门日报社的一铅版轮转印刷机调拨到南平备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政协文史资料系内部出版物,不对外公开发行,受众面小鲜为人知,一般人员是很难寻觅看到的。我身为上海内迁厂的子弟,在南平生活工作数十载,历来对南平地方文史颇有兴趣,比较关注福建小三线建设的史实与史论。现将此文章录入我的美篇,编辑发表,以飨美友读者,众人分享与留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