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王陆一 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奔腾的黄河从西向东一路高歌猛进,从槐扒进入古渑地界后,在白浪掀起阵阵浪花,越过丹峡,在柳树窝里来了一个急转弯。而后平缓的进入到一个相对宽广的河道这就来到了一个黄河村,柏隆村。</p> 事实上,这座村并不全都挨着黄河,紧靠黄河畔有一个叫牙山的自然村,算得上是柏隆村范围内比较大的一个自然村。这里的村民继续着祖祖辈辈的生活,如果不是前些年黄河禁渔,至今还能找到靠打渔为生的村民。<br>柏隆村,从渑池县地名方志里的解释,是柏树茂盛的地方,故名柏隆。但在这里工作久了,发现虽然柏隆自然村周边的贺家洼组方向的的确确有很多柏树,但明显年份不足,属于次生林。而村里上了年龄的柏树更是少之又少,唯一有一颗600多年的柏树在伏虎组,也距离柏隆自然村相距甚远。因此,我一度怀疑这个说法的真实性。 后来曾经在某一年乡里整理的乡志中看到,说柏隆村的庙后自然村,因为村后有一座白龙庙故名,白龙庙:白龙显灵之地建的寺庙,现已毁坏。于是我想到,会不会曾经柏隆自然村原来叫白龙村,而后迁到了现在的地方才更名的呢?当地人总是叫柏隆村叫“百灵”(音),又或者跟白龙显灵的故事有关呢?<br>真相到底如何,都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留给后人无尽的想象。 在柏隆村西边,座落着伏虎山,山侧有一座自然村叫伏虎村,伏虎山的海拔927米,相传隋末名将尉迟敬德制服老虎的地方。<br>秉承着黄河文化的一脉相承,柏隆村包括牙山、伏虎组在内的众多自然村,还有不少人家的院子保留着窑洞,或当厨房,或当杂物间,或当住房用。尽管这些年随着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稳步推进,不少人陆陆续续搬迁了出来,也有些在原来的窑洞前边盖上了砖房,但仍旧有不少群众还是想保留窑洞,留住最后的念想。 就生活环境而言,柏隆村的群众无疑是困苦的,但在他们脸上却总洋溢着生活的那份乐观。经常能够在田野地头上,或看到晒得黝黑却笑容可掬的小老头,在水泥路上赶着一群羊;或看到在烟叶地里三五成群,互相有说有笑辛勤插秧的烟农;或看到门口晒太阳慈祥的老太询问着来客是否到家里吃饭等等。尽管时光荏苒,沧海桑田,但柏隆村人民原自骨子里的那份黄河人民的,热情、善良、质朴、辛勤,却永远也不会丢掉。 <div>如今,这座黄河畔的小山村,在千百年的时光里,发生了不少变化。不变的,确实那份黄河人民面对生活的勇气与执着。或许有一天,柏隆村会像柳窝村一样,消失在岁月里,但我希望那一天,我们能够铭记曾经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们。</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文成于2024年3月14日 夜</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