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春风得意马蹄疾,不信人间有别离

姑射山人

<p class="ql-block">  在我年少时,我觉得古诗词里写的东西,都是无病呻吟。</p><p class="ql-block">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它们在我年少时,成为了我最不想背诵的,那一类诗词。可是如今,再也不见的至亲,销声匿迹的旧友,分别时紧握的双手,和与初恋离别时,不忍对视的眼,那决绝的背影,和别过脸时一刹那落下的泪,才让我知道离别的可贵 于是我开始思考,人到底要错过多少个瞬间,要感受几次泛黄的秋天,要辗转多少个夜晚,才能真正知道,什么叫做离别。所以我回头,望向这些年的点点滴滴,那些回不去的曾经,那些爱过却无法相守的恋人,我只想到了一句诗,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p><p class="ql-block">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p><p class="ql-block">每每读到苏轼的这首词,心中都酸涩无比。人世间°还有什么比挚爱之人天人相隔更痛苦的事儿呢?这里分享下这首词:</p><p class="ql-block">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p><p class="ql-block">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p><p class="ql-block">纵使相逢应不识9,尘满面,鬓如霜。</p><p class="ql-block">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干行。</p><p class="ql-block">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p><p class="ql-block">以写豪放词著称的苏东坡,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若要说苏东坡最广为传颂的词,除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外,恐怕就要算这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了。</p><p class="ql-block">这首词写得十分真挚感人,深情款款,也间接证明了苏东坡的实力,他可不是只有豪放大气的词才写得好,婉转深痛的词,一样被他写得精彩万分。</p><p class="ql-block"> 这首词写作背景,从词名就说得很明白,词名为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在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公元1075年的一个夜,苏东坡梦到了自己的亡妻王弗°。</p><p class="ql-block">关于王弗,苏轼除了写了这首词悼亡她外,还写过一篇叫作《亡妻王氏墓志铭°》,里面就提到了,王氏十六岁就就嫁给了十九岁的东坡,并生下了东坡的第一个儿子苏迈°。</p><p class="ql-block">她端庄贤惠,孝顺父母,而且十分聪明机敏。王弗本就是乡贡进士?王方的女儿,会识字,但她十分文静,守本分,没告诉过东坡她识字。后来苏东坡读书,有的地方忘记了,妻子王弗就会记起这些文章,帮助苏轼。</p><p class="ql-block">这样的妻子,可谓是古代文人审美中的完美女神。端庄贤惠,有才气,却不张扬。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聪明、有文化,还很听话的女孩子,这样的女孩子受很多直男的喜爱,东坡也不例外。</p><p class="ql-block">可惜王弗二十七岁就死了。她是东坡的结发夫妻,在东坡年轻时候就伴着苏轼,可谓经过了风风雨雨,与东坡之间感情真挚。王弗死去,无疑对东坡来说,是很深的打击。</p><p class="ql-block">王弗死后,东坡宦海浮沉,经历了许多挫折,在人生的低谷中,精神脆弱时,最想见的无非是自己最亲的人。水调歌头怀态收起的弟弟苏辙°,与这首江城子的写作时间相应。</p><p class="ql-block"> 王弗死后,东坡宦海浮沉,经历了许多挫折,在人生的低谷中,精神脆弱时,最想见的无非是自己最亲的人。水调歌头怀念的是自己的弟弟苏辙°,与这首江城子的写作时间相差只有一年,从侧面也可窥见东坡的落魄。这首词是一首悼亡词°,关于悼亡词,从字面意思来看,是对亡者的悼念。但其实悼亡词和悼亡诗°,在诗词语境下,是特有所指的。为什么特有所指呢?</p><p class="ql-block">悼亡词、悼亡诗,往往指的是为悼念亡故妻子所写的诗词,这点大家得注意。</p><p class="ql-block">关于悼亡诗的起源,得说到潘安°,就是那位晋代的美男子。这位古时候女子人见人爱的美男子,还是个痴情种子,对自己的妻子情深意笃,相守二十六载。妻子死后,便写下了三首悼亡诗。之后悼亡诗便成了专门悼亡亡妻的诗体。</p><p class="ql-block">著名的悼亡诗除了这首江城子之外,大家也应该知道元稹的那首《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便是一首悼亡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