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红专街43号

卢西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 卢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诵读 卢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哈尔滨道里区红专街43号,这是一栋犹太人留下的三层大楼,如今很多人喜欢老建筑,她便成了网红。不过早年也就是50年代吧,在这个楼里住过的中国人可不多,楼里多是住着外国人。那时候,我们家曾在这里住过。&nbsp;&nbsp;</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六岁的那年,随爸妈从鸡西市来哈尔滨,组织上先安排我们一家五口人(爸爸妈妈妹妹小松,还有我的曾祖母,就是我爸的奶奶)就住在这栋大楼的三楼。那时候我小,记不得太多的事。只记得这条街当时是叫面包街,这栋灰色的样子别致的犹太人的大楼是33号,楼下还带有一个黑色的铁艺大门,大铁门里是一个大门洞,这个门洞通向一个红砖地面的很静的后院,院子里面还有一个比前楼低一层确矮很多的红砖楼。这栋红砖楼的二层好像住着一个中国老女人。冬天里,我常趴在后阳台上,看她家外面窗台上总是摆着的几个诱人的桔红色冻柿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住的这栋灰色的大楼在当时是这条街上最高的楼。虽然是三层,可比旁边的四层楼还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住的三楼和一楼二楼一样有左右两个门,我们住右侧。门是咖色对开两扇门,很高大,典型的外国式样。进了门如不开灯看上去是黑洞洞的弯弯的长走廊,走廊里每隔几步就是一个咖色的带竖条的高大的对开门,那门里便是一个房间,我记不得有几个门,几个房间,只记得走廊的顶头是厨房,厨房里有一个阳台,站在那可以看到对面的和我们一模一样的阳台,那就是三楼左侧门进去的那套房子厨房里的阳台了。两套房子的后阳台是对着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从搬到这套房子时妈妈就告诉我们,这套房子我们只用两间卧室,一个厨房,一个餐厅,其他的房子不能开也不能进……,隐约听爸妈说这里是工作的据点。我从小除了特别懂事听话,还格外精明,好像总有第六感觉在告诉我要知道的事!我虽小却知道这房里藏着什么。常常在没人看见时,两手捂着脸,露一双眼睛从虚掩着的门缝往里面看!哇,每个房间都那么豪华,有地毯、沙发、大餐桌、玻璃酒柜、柜里有漂亮的酒具……。&nbsp; &nbsp; &nbsp;</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看到的这些从来不去问妈妈爸爸,也从来不和任何人说起,我觉得,那好像是秘密,不能问也不能说,这一定和爸妈的工作有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大楼里出出进进的多是外国人,冬天女人也穿着裙子,高跟鞋的靴子,外面是一件裘皮大衣,两手插在一个皮筒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楼里没有小孩和我们姐俩玩。正当我们感到孤独的时候,就发现对门住着的竟是一家中国人,而且也有两个女孩,那大的女孩长得胖胖的,有点黑,比我大,十来岁的样子。妹妹和我差不多一样大吧。我们站在后阳台就能互相见到。每次见到都很期盼能多看几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这生活和我们在鸡西时可大不一样!在鸡西时我们住一个很大的院子,里面都是平房,每栋平房住两家,和我们住对门的是沈重伯伯家,他家有四五个孩子,有个和我一样大的女孩叫小兰,院里很多小孩都在一起玩,还打架,去院子外面的地里偷菇娘,黄瓜什么的,偷了就边吃边跑,有时还去小水泡里捞蝌蚪,真是太好玩了!而现在的这栋楼,这个院就见到对门的这两个中国女孩,还不认识,真是很没意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有一天,我又去后阳台,突然看见对面的阳台的门上有两行粉笔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对门的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我赶紧回家找来粉笔,(我刚刚上一年级字写得不好)认真地写“我叫加林,你叫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第二天,对面阳台的门上又有新字了:“我叫王军,知道名字了,得你先和我说话!”对门的王军就是很拔尖那伙的,当然我就和她先说话了,从此,我和王军成了好朋友。也认识了她妹妹王兆,我们有时间就一块看小人书,玩口袋,画画,买零食吃,逛中央大街,最开心的一次就是去楼梯的墙上划火柴玩。说明一下吧,这栋楼楼梯是铁艺的,木头把手,楼梯的墙是麻点的油漆墙。&nbsp; &nbsp; &nbsp; &nbsp; 那个年代的火柴只要在有磨檫力的地方划一下就能划出火来!这楼梯的墙面有斑斑的麻点,刚好是划火柴的好地方!有一天,我和王军约好,每人从家里偷偷地拿出一盒火柴。然后我们俩站在楼梯上,面对着墙,玩起了划火柴。先打开火柴盒,拿出一根火柴,再往墙上一划,火柴立刻就点燃了,拿在手里看那燃烧的火苗,好开心呐!等火苗小了,快燃尽了就把剩下的火柴杆扔到地上。就这样一盒火柴烧光了,满楼都是火的味,(特别爱闻那股味道)楼梯上落下一片燃过的火柴杆。玩够了,我们就各自回家了。这栋楼里住的人不多,没记得有人发现,也没记得有人管我们,那时候真是自由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后来,爸妈分了房子,我们就告别了面包街33号,也告别了王军姐俩。不过我们长大了还是不常见面的好朋友。后来又听说过她家的一点不确切的背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再后来,几十年过去了,我在市妇联儿童部工作时,认识了王军的妈妈,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尚志幼儿园的特别有权威的王丹园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也是离开这栋灰色的大楼后好多年后才知道这里当年还有个犹太人的医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那时的爸爸妈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那时的我和妹妹小松</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