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理工帝国</p><p class="ql-block">一座简洁恢宏的穹顶</p><p class="ql-block">绿茵拥矗</p><p class="ql-block">门柱岸伟</p><p class="ql-block">长长的教学走廊</p><p class="ql-block">悠藏着无数课堂</p><p class="ql-block">还有那琳琅满目的数学模框</p><p class="ql-block">转角黑板</p><p class="ql-block">师生互动</p><p class="ql-block">相望在教室里朗朗书场</p> <p class="ql-block">第一座计算机</p><p class="ql-block">第一台智能手臂</p><p class="ql-block">它有智慧的风帆</p><p class="ql-block">承载了无数年轻的畅想</p><p class="ql-block">从不枯竭的探索</p><p class="ql-block">从不停滞的创新</p><p class="ql-block">容尽趋之若鹜的学子</p><p class="ql-block">拥抱这科学真理无疆</p> <p class="ql-block">查尔斯河畔的风</p><p class="ql-block">是那么柔和拂面</p><p class="ql-block">走在没有围域的校园</p><p class="ql-block">坐入学子满堂的图书馆</p><p class="ql-block">到处是聚神的读书场</p><p class="ql-block">书包、电脑加飘香的咖啡</p><p class="ql-block">记熟的笔记</p><p class="ql-block">热烈的讨论</p><p class="ql-block">一个灵感成就了优秀的功课</p><p class="ql-block">还有难解难分的课题几行</p> <p class="ql-block">这也是一个课堂</p><p class="ql-block">不仅限于技术元素</p><p class="ql-block">它追寻历史,</p><p class="ql-block">波士顿的高速</p><p class="ql-block">新加坡的市井</p><p class="ql-block">上海的江城</p><p class="ql-block">循人类城市化的足迹</p><p class="ql-block">师长启发点拨</p><p class="ql-block">让学生的思绪插上翅膀</p> <p class="ql-block">可以放歌呀</p><p class="ql-block">学霸们欢唱</p><p class="ql-block">足迹不止居所,游泳馆</p><p class="ql-block">餐厅和教室</p><p class="ql-block">还有那活动中心的舞台</p><p class="ql-block">生活的交响乐</p><p class="ql-block">在理工学院畅享</p> <p class="ql-block">穹顶下的学子</p><p class="ql-block">汇五洲四海的精英</p><p class="ql-block">在理工的殿堂里</p><p class="ql-block">重塑素质的结构</p><p class="ql-block">行动和思维</p><p class="ql-block">丰满人生的理想</p><p class="ql-block">无论肤色,不分国度</p><p class="ql-block">在这个地方,</p><p class="ql-block">睡眠、学分和社交,</p><p class="ql-block">你最多只能做好两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麻省理工学院(英语: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缩写为MIT;按现代中国大陆规范可译为“马萨诸塞理工学院”,但不常用)是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私立研究型大学,成立于1861年。主校区沿查尔斯河而建,当时目的是为了响应美国与日俱增的工业化需求[11]。学校采用了欧洲理工大学的模式办学,早期着力于应用科学与工程学的实验教学。学校的研究人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冷战期间,致力于开发电脑、雷达及惯性导航系统技术;战后的防御性科技研究使学校得以进一步发展,教职员人数及校园面积在詹姆斯·赖恩基利安的带领下有所上升。大学于1916年迁往现在位于查尔斯河北岸的校址,沿岸伸延逾1英里(1.6千米),占地168英亩(68公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麻省理工学院拥有6间学术学院、32个学系部门,常获纳入全球最佳学府之列。学校一直闻名于物理科学与工程学的教研,但在近代亦大力发展诸如生命科学、经济学、管理学、语言学等其他学术范畴。别名“工程师”的麻省理工体育校队合计31支,涵盖不同项目,学生因此可参与不同类型的跨校体育联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麻省理工学院在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一,并与加州理工学院、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并称世界四大理工学院。截至2020年10月,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员涵盖97位诺贝尔奖得主、8名菲尔兹奖获奖者、26位图灵奖得主,以及52位国家科学奖章获奖者、45位罗德学者、38名麦克阿瑟奖得主[19]。该校同时具很强的创业文化,由其校友所创办的公司利润总值相当于全球第十一大经济体(截至2014年)。</p> <p class="ql-block">1859年,一份有关在新填海土地后湾区兴建一所文理学院的建议书遭马萨诸塞州议会否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威廉·巴顿·罗杰斯随后草议成立麻省理工学院法团校董会,有关文件在1861年4月10日获得州长的签名批核。这位弗吉尼亚大学的教授希望建立一所专科学府,以配合国内一日千里的科技发展。纯专业学院不是他想要的类型,他认为博雅教育为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他在草议中写道:“以我之见,理工学校唯一且真正的价值在于教学。这不是指那些可在工作坊中学到的琐碎细节或文艺批判,而是那些对自然万物提供合理解释的基础科学原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罗杰斯采纳了德国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模式,提倡教研并重。教职员除了进行研究外,他们还会向学生提供讲堂及实验室教学。</p> <p class="ql-block">于2002年完工的西蒙斯舍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有的麻省理工本科生均可在未来四年里,入住12所本科宿舍中的其中一所。在校居住的学生可得到驻校研究生导师、辅导员或教职员的协助。由于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心仪的宿舍,人以群分,各宿舍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其中,由《耶鲁日报》工作人员编写的《2010年本科大学指南》中提到:“麻省理工东西校园的分隔是该校的特色之一。东校园有着强烈的反文化色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麻省理工学生亦积极加入希腊文合作社住房制度,校内共有36个兄弟会与姊妹会及一些独立社团。2013-14学年,共有近九成的本科生选择住校,近一半加入了兄弟会,逾三成加入了姊妹会。兄弟会多集中在西校园,那些独立社团因学校的历史背景而多在后湾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校为单身研究生提供五所宿舍,有两间公寓让已婚学生的家人入住。</p> <p class="ql-block">教学概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麻省理工学院为一所大型、具高住宿率的研究型大学,以研究或专业学科生居多。大学自1929年起就一直获得新英格兰学校与学院协会的教育认可。麻省理工实行“4-1-4”学制:秋季学期始于每年的劳动节翌日,结束于十二月中旬,其后会有一个月的“自由活动”时间,二月初至五月底则为春季学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麻省理工的四年学士学位合计44种,由五所学院提供,专业及文理类别约各占一半,2015年学费为46,704美金。截至2013-14年度,提供19类学士学位课程的工程学院最受欢迎,录取了过半的学生,余下的依次为:理学院、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及建筑学院。电子工程与电子计算机科学为学生人数最多的课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有大学生均需完成17个学院必修课程,它们被分为四大类:基础科学、人际关系、文艺社科、体育运动[136]。新生之年的课程多半都是这些必修课程,它们亦为进入不同学系的条件之一,而无论学生升读大二后的主修为何,都必须完成剩余的必修课程。基础科学包括了微积分(数学)、物理学、化学及生物学,前两者为时两个学期,其余的仅占一个学期。文艺社科必修课程修读时间不得少于八学期。“人际关系”部分则要求学生分别在文艺社科及自己的主修课程中,选读至少有两个“以沟通为重”的课程。最后,所有学生还需接受游泳训练,而非校队成员亦须修毕为时一年的体育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课程通常包括了讲堂、辅导课、每周功课及测试。虽然不少学生认为应付繁重的学业“犹如饮用消防栓喷出的水”,但麻省理工的大学生转校率与全美其他研究型大学相若,并没有特别高。每个秋季学期的课程不会对学生作出等级评核,而仅报告“通过与否”,这减少了学生的一些压力。若学生未能通过,则其学期成绩报告不会出现有关课程的名字。不过,春季学期的课堂则会对学生作出“A、B、C 等”的评级,未能通过者同样不获记录在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9年,玛格丽特在麻省理工学院创立了大学生研究计划,提供网站作平台,方便他们能直接与教职员或研究员接触。多数的大学生均参与其中,以争取学分或增广见闻。不少学生均表示此计划有助他们发表论文、申请专利或创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0年,当时的学院关系部长本森河·斯奈德发表了《隐藏的课程设置》一书,批评麻省理工的教育使学生倾向于跟从一些不成文规定。那些懂得在教学系统中取巧而非具扎实根基的学生,反而能获取较高的毕业成绩。例如,一些学生团体中的高年级生会编制“课程秘笈”,记录不同课程的每周功课及测试的答案,供师弟、师妹“参考”。在斯奈德眼中,这些小动作阻碍了个人的创意及知识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与硕士学位全面地涵盖数理工、社会科学、人文等学术领域,也有一些为跨学科学位。研究生课程并非大类收生,申请者需直接与个别学系联络,而六所学院的收生标准、申请方法、录取率等也各有不同。校方向部分获录取的博士生提供奖学金(逾三成)、教学助理(一成)及研究助理(近五成)的职位。不少研究生课程同时开放给合资格的大学生报读。</p> <p class="ql-block">研究概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由麻省理工辛西娅博士研发的“天命机器人”,可表达情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麻省理工学院于1934年加入美国大学协会,校内的研究活动频繁,2014年的研究开支合共六亿七千多万美金。其中,联邦政府(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国防部、能源部、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航空航天局)向校方提供的资助金额最高。除了教职员,校方还额外聘请了约1,300名研究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在2011年公布了632项发明创造,获颁发153个专利,并分别赚得八千五百多万及六千九百多万美金的现金与特许权使用费收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电子科技方面,麻省理工研究人员发明或大幅发展了磁芯内存、雷达、库仑阻力与惯性导航系统。其中,哈罗德·金顿为发展高速摄影及声纳技术的先驱。克劳德·香农为现代信息论的发展贡献良多,亦开拓了数字电路及逻辑代数的应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电子计算机科学方面,麻省理工教职员及研究人员诺伯特·维纳、马文·闵斯基、约瑟夫·维森鲍姆、帕特里克·温斯顿、罗德尼·布鲁克斯、罗纳德·李维斯特,分别对控制论、人工智能、计算机语言、机器学习、机器人技术、加密技术的发展奠下了基础。共有九位图灵奖及七位查尔斯·斯塔克·德雷珀奖得主曾经或现在于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或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了应用科学,麻省理工的自然科学研究亦为蓬勃,共有近六十位诺贝尔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奖、三位沃尔夫奖得主与此校有所联系。次原子粒子与量子物理学、新化学合成法、免疫学、肿瘤学、分子生物学为获奖者所研究的领域。 麻省理工亦首次发现正子电子偶、合成型盘尼西林、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亨丁顿舞蹈症。学校的埃里克·兰德教授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力研究人员之一。杰罗姆·莱特文教授亦改写了认知科学的发展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了十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外,九位约翰·贝茨·克拉克奖亦为麻省理工的师生、校友。莫里斯·哈勒及诺姆·乔姆斯基合创了生成文法与音位学文本。麻省理工的媒体实验室亦作出了包括建构主义在内的多个非传统人文艺术或社会科学研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过,学校也曾出现科学不端行为的丑闻。诺贝尔奖得主戴维·巴尔的摩于1986年接受不端行为调查,更在1991年接受国会聆讯。西奥多教授自2000年以来,曾多次批评麻省理工行政部门撇清林肯实验室一次导弹防御测试的潜在不端行为。陆帆·巴瑞斯副教授于2005年因科学行为不端而被停职,美国研究操守调查部亦于2009年判其有罪。</p> <p class="ql-block">校内馆藏</p><p class="ql-block">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系统由多所涵盖不同学科的图书馆组成,主要包括了巴克(工程)、杜威(经济)、海登(文理)、路易斯(音乐)及罗奇(艺术建筑)图书馆。馆藏囊括二百九十万册印刷本、二百四十万份缩微本、四万九千个印刷或电子文献、六百七十个参考数据库。过去十年里,馆方较为着重电子书籍的重要性[202]。馆内重要收藏包括路易斯音乐图书馆内的二十及二十一世纪音乐档,利斯视觉艺术中心内的当代艺术展品,以及康普顿画廊的跨学科展览品。校方会定期拨出款项,以建立或翻新其户外或可供公众参观的雕塑作品。</p><p class="ql-block">麻省理工博物馆成立于1971年,主要收藏与学校历史文化有关的文艺、纪念品。校方积极参与公众艺术推广活动,包括每年一次的剑桥科学节。</p><p class="ql-block">麻省理工学院在多个排行榜上均名列前茅,并以理工见长。此校的工程学院在1995年国家科研会报告中位列榜首。除了工程,电子计算机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商业学、语言学也是学校的强项。1999至2009年期间,麻省理工(根据路透社的调查)的全球论文引用率为第十七。《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的《全球大学就业排名》(2014年)显示,麻省理工毕业生的就业率位列全球第六、全美第四;《纽约时报》2011年的调查则指,此校毕业生的平均工资金额排名全球第七、全美第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