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b> 来到白公馆。白公馆位于沙坪坝区歌乐山,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白驹自诩是白居易的后代,借用白居易的别号“香山居士”,取名为“香山别墅”。1939年军统局便用重金将它买下,改造为迫害革命者的监狱,原一楼一底的十余间住房改为牢房,地下储藏室改为地牢。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后,白公馆曾改为来华美军人员招待所,关押人员被移往附近的渣滓洞。到1945年又作为特别看守所重新关人。</b></h5> <h5><b> 许建业烈士像</b></h5> <h5><b> 进入白公馆内参观,见到《红岩》小说人物和生活原型对照表(部分),《红岩》小说的作者罗广斌。还有地牢的刑具。</b></h5> <h5><b> 见到《红岩》小说人物和生活原型对照表(部分)</b></h5> <h5><b> 《红岩》小说的作者罗广斌。</b></h5> <h5><b> 这是地牢的刑具。</b></h5> <h5><b> 这是革命者凭想象制作的五星红旗。</b></h5> <h5><b> 在电影《在烈火中永生》和歌剧《江姐》里绣红旗是最感人的。绣红旗并不是发生在渣滓洞的女牢,而是发生在白公馆的男牢平二室,曾关押的是《红岩》小说的作者罗广斌和丁地平,陈然,刘国鋕,当他们得知新中国成立之后,按捺不住激动和喜悦的心情,并坚信重庆即将解放,凭借想像亲手制作了一面五星红旗,准备等到重庆解放的时候就高举着它,冲出牢房,去迎接那激动人心的时刻。<br></b><b> 两三天后,从大屠杀中侥幸脱险的人们跑回歌乐山。罗广斌做的头一件事,就是带着大家冲进白公馆,冲进平二室牢房,撬起屋角的一块木地板,五星红旗还在。那是狱中难友们听说新中国成立后用被面、草纸和饭米粒制作成的红旗。</b></h5> <h5><b> 接着,我们去渣滓洞参观。渣滓洞在歌乐山麓距白公馆2.5公里,原为人工采掘的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1939年,国民党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在此设立了监狱。分内外两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内院一楼一底16间房间为男牢,另有两间平房为女牢。关押在此的有“六一”大逮捕案、“小民革”案、“挺进报”案、上下川东三次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捕的革命者,如江竹筠、许建业、何雪松等,最多时达三百余人。</b></h5> <h5><b> 渣滓洞原煤窑入口,在被遮蔽60多年后,于<span style="color: inherit;">2007年7月17日,因遭特大强暴雨洪灾,意外重见天日。</span></b></h5> <h5><b></b></h5> <h5><b> 高围墙内牢房</b></h5> <h5><b> 刑训室</b></h5> <h5><b> 江竹筠(江雪琴—文学形象)</b></h5> <h5><b> 歌乐山下的这场悲剧,从1949年9月6日至11月29日,殉难者达300余人。尤以11月27日最为惨烈。杨虎城将军及儿子、女儿和宋绮云夫妇及儿子“小萝卜头”,在这里先后遭到特务们的利刀屠杀。10月28日,陈然、王朴等10名难友被押到大坪刑场枪杀,11月14日,一群武装特务以转移为名,把江姐等30人押赴歌乐山电台岚垭杀害。国民党军统特务在溃逃前夕策划了震惊中外的“重庆“11.27”大屠杀”,有207人遇难,仅15人脱险。<br></b></h5><h5><b> 著名的小说《红岩》便再现了监狱内部残酷恐怖的囚禁生涯,及革命党人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br></b><b> 这是一处使后人缅怀英烈并为之扼腕叹息的革命遗迹,敬仰那些为民和追求正义,不惜牺牲生命的革命者和共产党人。参观时我好像是再读《红岩》、又仿佛听见那《绣红旗》、《红梅赞》的歌声飘荡。</b></h5> <h5><b> 2016年1月22日星期五文稿 </b></h5><h5><b style="color: inherit;"> 2024年2月28日星期三文稿更新</b></h5><h5><b> 2024年3月11日星期一照片精选及ps</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