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进一步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指向素养发展的结构化教学,促进学生有结构、有目标、有关联的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得到发展,云南大课堂2024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培训会议于2024年3月16日至17日在五华区红旗小学布新校区举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月16日活动开始,主持人致开幕词、介绍第一节课《小数的意义》的执教教师,来自东华小学的刘竞老师。《小数的意义》是系统的学习小数的开始。如何让学生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含义,是教学的重难点。刘老师借助米尺,通过和学生测量一张长方形贴纸,要准确测量长需要将1米平均分成10份,从而发现十分之几可以写成零点几;要准确测量宽需将1米平均分成100份发现分母为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最后要测量厚度时学生已经很快能发现要再细分成1000份,那么千分之一用0.001表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老师借助直观图形,层层递进,让学生在米尺上找0.1、0.01、0.001的活动,让学生从长度上再次确认它们的“十进制”关系。最后在用语言描叙正方体中的0.1、0.01、0.001中,通过数形的有效结合,让学生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它们的“十进制”关系。最后刘老师延伸了比毫米还小的长度单位,让学生感受到宇宙之大、生物之微,科技之强都离不开数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节课由顾亚龙老师执教《小数的意义》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数,是数出来的”,提出数的是计数单位的个数,一个一个的数效率低,因此十个十个的数,十进制的由来其实是我们的双手,一双灵巧的手就是最天然的计数工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整数是计数单位的累加过程,小数是计数单位的细分过程,计数单位越小,越精确。顾老师把1个正方体除以10,不断的细分成10份,100份,1000份…… ,每次退一当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数学的王国里,规则是统一的,小数、整数都是十进制计数,从右往左,满十进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数的意义是美丽的,0.618是最完美的黄金分割线,哪里有0.618哪里就有美的闪光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紧接着顾亚龙老师展开了《基于一致性 践行结构化》的讲座。新课标课程理念、课程实施、学业质量描述中都提到了结构化,结构化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体现出结构化的重要性。顾老师指出结构化是针对碎片化教学而言,做为本学科的老师要从以前的无意识的走向有意识的结构化的处理教材,结构化的教和让学生结构化的学,其关键是将“一致性”和“结构化”和理念融入教学活动中,基于一致性、以有结构的教,促进有结构、有目标、有关联的学。顾老师还以数的意义、数的运算等为案例,进行解读,让我们体会更加深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第三节课是由官渡区方旺小学的陈洁老师执教的《认识面积》。陈老师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多种表征活动,丰富学生对面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经历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用正方形作单位最合适,培养学生的量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四节课是由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许卫兵老师执教的《用数据来“说话”一一平均数》。许老师开门见山,询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出示:用数据来“说话”),你有什么想法?用数据来说话,其实是用数据来进行研究,利用数据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开展口算比赛,搜集数据,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两个问题:①哪一位同学口算水平最高?②哪一组同学口算水平最高。引导思考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分别用什么数据来解决?最后变化各组人数不相等后,引出通过平均数来比较。最后得出结论:当两组人数相同时,可以比总数;当两组人数不同时,可以比平均数。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许老师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平均数来分析问题,强化用数据来“讲话”(统计)的基本程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紧接着许老师开展了《指向素养发展的结构化教学》的讲座。许老师指出在课标中多次出现结构化概念,主要体现在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以结构化数学知识为载体、注意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教师培训整体把握结构化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内容组织重点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上。所以说通过课程内容结构化达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所有教育工作者要为之奋斗的目标。如何去做呢?在于小学数学整体建构教学要着眼整体知识系统化,着重联系教学结构化,着力思考思维“自能”化,简而言之概括为12个字“整体建构·简教深学·启思生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月17日早上第一节课是由武成小学的屠然老师带来的《和的奇偶性》,屠老师通过卡牌魔术让学生经历探索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里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通过借助几何直观,让学生感受两数之和奇偶性的必然性,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探究意识和能力,积累观察、猜想、归纳等思维活动的经验,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节课是由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的朱德江老师执教的《百分数再认识》。朱老师在学生已经学习百分数常规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情境驱动与思考,以解决问题为依托,以“用百分数表示随机数据”为主线,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可以表达和刻画随机数据,体会百分数的统计意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由朱老师带来《素养导向的深度学习——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改革》讲座。朱老师指出我们的教改要从知识导向走向素养导向,关注数学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升,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发展。同时朱老师提出进行深度学习的关键是落实素养导向的教改关键,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学生自己有想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数学,长智慧。研促彼此,共谋发展,本次活动圆满结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编辑: 王景</p><p class="ql-block">图片和文字:毕玲 晏娇 柏绍宝 詹秉钰 许云瑞 王景 </p><p class="ql-block">初审:毕兴艳 钱焱辉 </p><p class="ql-block">终审:冉志荣 王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