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丽的喀什葛尔女郎</p><p class="ql-block">喀什全称“喀什葛尔”,汉为疏勒国地,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把这里的情况报告中央政府,以后喀什作过许多朝代的行政首府或驻地。喀什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关口,曾是新疆最早的国际市场和门户之地,多少文人墨客、旅行家探险家将他们的笔迹、足迹留在了这里。它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西域经营史。喀什还是古代几大宗教的主要传播地区之一,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这些都为喀什涂上了浓烈的人文色彩,令人神往。所以领略过喀什的自然风光之后,是一定要去感受感受它的民族宗教风情。第一站就是香妃墓。香妃其实是个传说中的人物,乾隆皇帝的妃子里和香妃比较靠谱的是来自叶尔羌回部的容妃。当然,容妃既无体散异香的记载,更无被皇太后赐死的结局,那些都是文学创作。现在的“香妃墓”实际上是容妃的曾祖父阿吉 ·穆罕默德 ·优素福 ·霍加的墓地,始建于1640年。这里葬有优素福家族五代共72 人。优素福的长子阿帕霍加,是伊斯兰教“依禅派”的大师,在当地穆斯林中知名度极高,所以当地人又称这里为阿帕霍加墓。虽然是墓地,但是因为是旅游景点,门口还是店铺林立,以卖和田玉和英吉沙小刀的居多,而我照例是直奔卖旅游图的地方。真不错,售票处门口就有个小邮亭,买好旅游图顺便让卖邮票的维族大姐在上面盖了个当天的邮戳,这样回去做资料就更方便了。我正高兴呢,小刘开始发门票。拿上门票才发现新疆人太聪明了,他们把门票做成明信片,收票口只收存根,游客参观结束出来,可以将明信片寄回自己家,既有纪念意义,又有收藏价值,旅游和邮政双赢。山西的景点就缺这个。进大门,走过一段刚刚洒扫过的小路,就看到华丽而不失威严的阿帕霍加墓,这是一座典型的维吾尔建筑,是新疆最大的伊斯兰教陵墓。这座方体圆顶的建筑均用白底兰花琉璃瓦覆盖,四侧各有一高十几米的圆柱,底粗顶细,外面贴有琉璃砖,瓷砖表面绘有精美的彩色图案。柱顶是塔楼,塔楼上立着铁杆高攀的金属月牙。圆顶上也有塔楼。墓室的门和通常的伊斯兰建筑一样,是尖圆的,不太宽,进去就是主墓室。我原以为里面就是几具棺椁,谁知在三十几米的墓台上排列着大小不等的58个坟丘。那坟丘不象我们汉族是圆的,而是长方形上面加一个半圆的顶子,顶子上面盖有各色不同质材的料子,据说,毛呢或丝绸标志着不同的辈分。(也许还有其它意思)我们当然最关心哪一个是香妃的坟丘,解说员指着最边上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坟丘说,那个就是。我这才注意到整个墓台的高说,那个就是。我这才注意到整个墓台的高低是不一样的,高的一边坟丘大,装饰也华丽;低的一边坟丘小,也简陋。看来,这里不仅是年代的差异,恐怕还有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原因。与陵墓一墙之隔的是一块被圈起来的空地,小刘说,这是喀什普通人的墓地。里面已有几排坟丘了,除了形状相同,上面什么装饰也没有。看来这些灵魂无非是想借点儿香妃的名气吧。我们想找一个从正面拍摄霍加墓的位置,才发现那个最佳地点是被垄断了的。好在要陪我们照相的是两个维族姑娘,据说是香妃老家来的。她们一左一右,拉起自己的长裙,摆出孔雀开屏的造型,确实为我们的合影增色不少。离开霍加墓,就该去艾提朵尔清真寺了。车子本来可以直达,小刘却建议我们走走吾斯塘博依巷。她说这个巷子里会聚了喀什最传统的手工作坊,不看看会留下遗憾的,巷子不长,走出去就是大清真寺。这个建议不错,我们也就集体行动了。这是一条呈拐尺形的街巷,布满了各种铁器、木器、铜器、陶器、金银器、乐器的作坊,还有现场制靴、织花、织布的。店里和店外摆满了各种材质的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品类繁多。对我们这些内地人来说,需要买的东西不多,却让人很开眼。比如那铜制的酒具,一套十几个,小巧玲珑的;维族风格的首饰盒精美华丽,和五颜六色的披肩配上,仿佛自己也成了维族姑娘;还有大大小小的热瓦甫、都他尔和手鼓高高低低地挂在店铺外面,似乎在提醒我们,这里是歌舞之乡。小刘说,如果不买就随便看看,如果搞好价钱,就一定要买,否则维族人会生气,会把人赶出去。其实,在我们看来,他们还是热情好客的,巷子里有不少卖食品和水果的,只要你到摊前,卖主会主动让你品尝,一般没有缺斤短两的。快走到巷子的出口时,已看到宽阔的艾提朵尔广场了。这里平时是喀什人消遣散步的地方,也是每年民族节日群众游乐歌舞的重要场所,“艾提朵尔”就是“节日礼拜与集庆之地”的意思。清真寺就坐落在广场的西侧。在宁夏、甘肃曾看过许多清真寺,虽然精致,却都不大。艾提朵尔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大”。它占地25亩多,由寺门塔楼、庭院、经堂和礼拜殿四大部分组成。寺门高4.7米,宽4.3米,门楣上镶嵌着古兰经文,气势非凡;塔楼高约17米,塔楼上那一弯新月形的伊斯兰标志,仿佛直插天际。据说每日黎明,寺中的教职人员要5次登上塔楼,高声召唤穆斯林教徒祈祷礼拜。如果说寺门塔楼蔚为壮观的话,庭院和经堂就是清净幽雅。庭院差不多有20亩大,南北两侧共有36间教经堂,为伊玛目讲经和宗教学生习经之所。院内白杨参天,松柏苍劲,一池碧水,清澈见底,让人不由得肃穆起来,心里也好象悠远了许多。礼拜殿设在一个高台上,这可是我见过的最宏大的礼拜殿。南北总长140米,东西进深19米。特别震撼人的是外殿那158根高达7米的绿色雕花木柱,排列疏密有致,雕刻精美华丽;藻井和窗洞的拼花彩绘,色泽斑斓,富丽堂皇,称得上是伊斯兰建筑装饰手艺的杰作。早闻伊斯兰教规是不允许妇女进入清真寺的,进门时心里多少有些忐忑不安。但进去看到女游客不但数量不少,还都打扮得美丽动人,也不乏个把袒胸露臂的,心才算放下。小刘说,这里已是喀什的主要景点,很多教规都放宽了。比如过去,穆斯林进入廊檐必须脱鞋,现在游客多的时候,套上鞋套也能将就。听她这么一说,我们也就套上鞋套进去了。但我想,“主麻日”那天在这里做礼拜的能有五 六千人,鞋子岂不是要摆满整个院子?那才是清真寺一景呢!内殿相比之下要简单得多。按伊斯兰教规,不设偶像,也无壁画,只一个小小的神龛供教徒祈祷。地毯的图案相当漂亮,上面被分成许多格,每格仅能容一人跪拜。殿内唯一的亮点是墙上那张“麦加朝觐”图上疯狂的朝圣者的各种表情。听说“古尔邦节”、“肉孜节”时,寺内外跪拜的教徒能达到四、五万人,人们在广场通宵达旦狂舞不已,那情景也是盛况空前。在广场有专卖古兰经的书店,店里就有这样的画,那上面狂舞的人群一点也不亚于麦加的朝圣者。走出清真寺的大门,想回头再看一眼这座古朴雄阔的建筑,才发现寺门与塔楼连接的矮墙一边宽,一边窄,并不对称。怎么也想不出是什么道理。问小刘,她好象也不太清楚,说清真寺就这样。看来,这个问题得回去研究了。如果有类似《综艺大观》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阿帕霍加墓</p> <p class="ql-block">艾提朵尔广场</p> <p class="ql-block">喀什古城</p> <p class="ql-block">艾提尕尔广场与维族儿童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