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岁华久 江南风物多(下)

蛮兄

<p class="ql-block">【京杭运河古今情】</p><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春秋时期始凿,距今已有2510年的历史。江南运河,指北起镇江,南至杭州的嘉兴段运河,这一段常称为古运河,也称古吴故水道,是最早开凿的人工河道一一“百尺渎”。</p><p class="ql-block">《越绝书》记载:“百尺渎,奏江,吴以达粮。” 这是最早文字记载明确的史料。</p><p class="ql-block">春秋战国时期,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邗沟 ,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再连涿郡(今北京)。</p> <p class="ql-block">邗沟 (hán gōu),是联系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在今天的江苏境内,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作为最早见于明确记载的运河。又名渠水、韩江、中渎水、山阳渎、淮扬运河、里运河。邗沟南起扬州以南的长江,北至淮安以北的淮河。</p> <p class="ql-block">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p><p class="ql-block">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工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p> <p class="ql-block">隋王朝统一天下后,作出了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这不是单一的军事战略,也有发展经济,政治稳定,对南方有效统治的需要。南粮北运,供养边关,拱卫京畿,迫在眉睫。开通南北运河,已势在必行。</p><p class="ql-block">隋以后的历朝历代,至清朝后期,无论是大一统时期政权,还是分裂时期的政权,都注重运河的疏凿保护。至元代,京杭大运河才全线贯通。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才真正成为南北交通的水运干线。</p> <p class="ql-block">漕运,都是北方历代王朝的粮食物资的供应系统,须臾不可或缺。尤其是明朝,倭寇猖獗,海浪风暴,不可预测。</p><p class="ql-block">运河水运,已经反复证明,这是安全稳妥的运输通道。开凿并维持运河的通航,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王朝兴衰,举足轻重。</p> <p class="ql-block">隋唐时期</p><p class="ql-block">隋唐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p> <p class="ql-block">元明清时期</p><p class="ql-block">在十三世纪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了使南北相连,不再绕道洛阳,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p><p class="ql-block">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元朝花了10年时间。</p> <p class="ql-block">先后开挖了“济州河”和“会通河”,把天津至江苏清江之间的天然河道和湖泊连接起来。清江以南接邗沟和江南运河,直达杭州。而北京与天津之间,原有运河已废,又新修“通惠河”。这样,新的京杭大运河比绕道洛阳的隋唐大运河缩短了九百多公里。</p> <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邳州到淮安称中运河,长186公里;淮安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p> <p class="ql-block">据记载,漕运发达时期,从天津到通州的北运河上,每年要承载2万艘运粮的漕船,官兵12万人次,连同商船共3万艘。</p><p class="ql-block">水道的开通,使小小的直沽寨成了远近闻名的“天津卫”,也成为镇江、扬州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p><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蜿蜒曲折3200公里,拥有2510年历史。是人类文明史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河流。大运河虽为漕运所开,但当时代对之有商运需求时,也与时俱进使之成为商运之河、民运之河。京杭大运河北起点位于通州,南端终点在杭州市拱宸桥。</p> <p class="ql-block">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由于大运河的交通便利,也才有了大清乾隆皇帝乐此不疲,六下江南,前呼后拥的风光之旅。</p> <p class="ql-block">近现代变化</p><p class="ql-block">1842年,英军在鸦片战争中决胜的一战,就是夺取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镇江。封锁漕运,使道光皇帝迅速作出求和的决定,不久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p><p class="ql-block">1853年后,太平天国占据南京和安徽沿江一带十多年,运河漕运被迫中断。战争极其惨烈,期间沿线主要城市都遭受重创,部分甚至全部焚毁。</p> <p class="ql-block">1855年黄河改道后,运河山东段逐渐淤废。从此漕运主要改经海路。</p><p class="ql-block">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正式用轮船承运漕粮。</p><p class="ql-block">1904年,漕运总督也被撤废。</p><p class="ql-block">1911年,津浦铁路全线通车。从此京杭大运河以及沿线城市的地位一落千丈。</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整修,使其重新发挥航运、灌溉、防洪和排涝的多种作用。</p><p class="ql-block">部分河段已进行拓宽加深,截弯取直,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和船闸,航运条件有所改善。</p><p class="ql-block">季节性的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江苏邳县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吨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p><p class="ql-block">1988年底建成的京杭运河和钱塘江沟通工程已将江、河、海衔接起来。</p> <p class="ql-block">2002年,大运河纳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笔者江南行吟诗五首之】</p><p class="ql-block">3.七绝·运河故事</p><p class="ql-block">边塞烽烟狄马鸣,</p><p class="ql-block">南粮北运铸干城。</p><p class="ql-block">长河便利农桑茂,</p><p class="ql-block">鱼米江南软语轻。</p> <p class="ql-block">【拱宸桥历史文化街区】</p><p class="ql-block">拱宸桥是一座三孔拱桥,初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现存桥为清康熙时重建,全长138米,宽6.6米。该桥位于杭州市拱墅区桥弄街,运河文化广场。</p> <p class="ql-block">在拱宸桥历史文化街区上,排列着《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伞扇博物馆》,《红木制品博物馆》等。</p> <p class="ql-block">游客们都要坐上游轮,在大运河里兜一个大圈。借此从中感受一下两千多年以来,历代先人们赖以为生的运河岁月,人间烟火,所思所盼吧。</p> <p class="ql-block">【参观桑蚕丝产业园区】</p><p class="ql-block">随团赴桐乡市石门镇,一个桑蚕丝生产基地参观访问。了解一下完全陌生,但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p><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最早的丝绸织物成品在湖州地区被发现,其距今4700多年,这里是全世界丝绸的发源地之一。</p><p class="ql-block">汉代之后,北方多战乱,到了隋代,中国蚕桑丝绸业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了长江流域,唐代更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丝绸业达到顶峰。</p><p class="ql-block">殷代甲骨文中不仅有蚕、桑、丝、帛等字,而且还有一些和蚕丝生产有关的完整卜辞。 </p><p class="ql-block">在河南安阳墓、山东苏埠屯都出土过商代玉蚕。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早在20世纪前,杭嘉湖地区的丝绸就已经热销海外。它的品质位居榜首,中国的皇室和欧洲的贵族都以拥有一件由杭嘉湖丝绸制作的华服为荣。</p> <p class="ql-block">中国三大桑蚕基地:</p><p class="ql-block">1.江浙一带,自古以来就是盛产绫罗绸缎等丝织品的地方。杭州又称为丝绸之府,嘉兴桐乡则为蚕丝被之乡。辑里湖丝,又名“辑里丝”,简称“辑丝”,因产于南浔镇辑里村而得名。历代帝王黄袍,规定用缉丝制作。</p><p class="ql-block">2.广西宜州蚕丝</p><p class="ql-block">3.四川宁南蚕丝</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看到一条条蚕宝宝在桑叶上爬行咀嚼,不舍昼夜。吃进去的是苦涩的桑叶,吐出的是晶莹剔透的一根长丝,缠绕编织成自己一生最后的归宿,长眠于其中。</p> <p class="ql-block">当春梦初醒,破茧成蝶,重获新生,自由飞翔。寻得爱情伴侣,交配产卵,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不禁感叹万千,生命之于生物,都只有一次。为了种族绵延,虽然一生艰辛,无怨无悔,前赴后继。</p> <p class="ql-block">令人唏嘘的是,绝大多数的蚕宝宝,都没有获得重生的机会。它们连同自己的小房子被送到生产车间,再加工成美丽漂亮的服装,围巾,衣饰与床上用品,为人们作嫁衣裳。当我们享受着温暖与舒适,感触良多。几句古诗浮现眼前:“…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p> <p class="ql-block">《诗经》中就提到蚕桑《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爱求柔桑。”</p><p class="ql-block">释义:春天阳光明媚,黄莺鸟儿歌唱。农妇提筐在阡陌之中,给蚕儿采摘嫩桑叶。</p> <p class="ql-block">《诗经·魏风·十亩之间》也有“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的诗句,</p><p class="ql-block">释义:十亩桑园间,采桑多悠闲。</p><p class="ql-block">周代已经大面积栽种桑树。</p> <p class="ql-block">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及“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所表现的是蚕宝宝一生的奉献,人们当铭恩于心。以及古代饲养者艰辛生活的真实写照。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活在千年后的今天,又想到用两句古诗来抒发内心的感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唐·刘禹锡)</p><p class="ql-block">曾经只有豪门大户,帝王将相才能享用的绫罗绸缎,如今已经司空见惯。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衣不重样了。</p> <p class="ql-block">【笔者江南行吟撰联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联一· 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钟情此三生三世,编织出千年锦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寄意于一叶一枝,转生为满腹经纶。</p> <p class="ql-block">【龙井茶乡九溪烟树】</p><p class="ql-block">《新西湖十景》之九溪烟树景区,近年以来成为热门寻幽休闲之处。这里是龙井茶产地之一,漫山遍野的茶树,在经过绵绵春雨之后,生意盎然,郁郁葱葱。人们不禁纷纷走进茶园之中,模拟采茶女的日常,感受一下收获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九溪烟树,全称为九溪十八涧,位于五云山西侧,鸡冠垄下,北接龙井,南贯钱塘江,全长约六公里。山上有建于五代吴越国的理安寺遗址。</p> <p class="ql-block">瀑布下的清潭,九溪十八涧汇流其中。水清浅,多砾石,玲珑袖珍。</p><p class="ql-block">每当雨后,小溪潺潺,林雾袅袅,烟雾弥漫,若隐若现。山水之间,朦胧不清。“九溪烟树”景观,由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江南才子多,九溪有几个?</p><p class="ql-block">九溪风景区,除了漫山遍野的龙井茶田,山溪小径,茂林烟树之外,竟然邂逅了两个陈姓民国文化名人。他们的名字形象,常常出现在史书,典籍,影视中。在此谋面,一见如故。</p> <p class="ql-block">景点指示牌上,写着两个近现代历史人物的名字。一个是陈三立,民国初年著名诗人,也是我堂祖父吴宓的哈佛同窗(他倆哈佛三杰占其二),清华国学院同仁(吴院长,陈导师),一生挚友,陈寅恪先生之父。因而格外留意,恭敬有加,必须要去凭吊一番。</p> <p class="ql-block">陈三立(1853—1937),中国近代诗人。字伯严,号散原(墓碑上用此名),江西义宁(今修水)人。晚清民初的著名诗人,近代“同光体”诗派代表人物,“维新四公子”之一。</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士,官吏部主事。维新变法时期,协助其父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革除时弊,兴办实业。</p><p class="ql-block">戊戌政变之后,父子同被革职。将家国之感寄情诗文。晚年目睹目睹山河破碎,不胜悲愤,拒药绝食而死。</p> <p class="ql-block">陈衡恪 (1876—1923),字师曾,号朽道人、槐堂,江西南昌义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出身书香门第,祖父是湖南巡抚陈宝箴,父亲是著名诗人陈三立。</p> <p class="ql-block">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1909年回国,任江西教育司长。从1911年2月至1913年4月,他受南通张謇之邀,至通州师范学校(今南通师范学校)任教,专授博物课程。1913年又赴长沙第一师范任课,后至北京任编审员之职。</p><p class="ql-block">先后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美术专门学校教授。1923年9月为奔母丧回南京,不幸染病逝世,终年47岁。</p> <p class="ql-block">陈宝箴(1831—1900),谱名观善,字相真,号右铭,晚年自号四觉老人。曾任湖北按察使,直隶布政使及湖南巡抚,著名维新派骨干,被光绪帝称为“新政重臣”。</p> <p class="ql-block">陈寅恪(1890-1969),字鹤寿,江西省义宁县(今修水县)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陈宝箴之孙、陈三立次子。</p><p class="ql-block">陈寅恪自少受家学熏陶,广泛阅读经史。早年赴欧洲留学,先后在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美国哈佛大学等学校学习各种语言文字学。</p> <p class="ql-block">1926年受聘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后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校教授,并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及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1969年在广州逝世,享年79岁。</p> <p class="ql-block">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陈封怀四代出五位杰出人物,后人称之“陈氏五杰”。</p> <p class="ql-block">另一个更有名,蒋介石的心腹幕僚,御用笔杆,民国文化名人陈布雷。在表现解放战争时期的影视中,他经常以忧心忡忡的样子出镜。</p> <p class="ql-block">陈布雷(1890—1948),近代政治家。名训恩,字彦及,笔名布雷、畏垒。浙江慈溪人。</p><p class="ql-block">1911年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同年在上海《天铎报》作记者,以“布雷”笔名写作评论。</p> <p class="ql-block">1912年3月加入同盟会,1920年赴上海,先在商务印书馆编译《韦氏大学字典》,后任《商报》主编。后为《国闻周刊》主要撰稿人。</p> <p class="ql-block">1927年加入国民党,历任浙江省政府秘书长、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兼任复旦大学中国国文科新闻组(新闻系前身)教授、《时事新报》主编。</p> <p class="ql-block">1927 年,他首次为蒋介石起草“告黄埔同学书”后,为蒋青睐,委以重任。素有“文胆智囊,御用笔杆”之称。直到1948 年自杀身亡,在长达21 年的时间里,他一直是蒋最信任,最倚重的心腹。1935年后历任蒋介石侍从室第二处主任、最高国防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p> <p class="ql-block">他以笔耕报蒋知遇之恩,蒋最重要的文案,诸如《告黄埔同学书》,《祭告总理文》、《西安半月记》等数千篇文稿,均出于其手。陈布雷才高八斗,文笔老辣,把一支刀笔玩得炉火纯青。</p> <p class="ql-block">他位居党国中枢,大权在握,却鄙视政治,不让儿女从政,他的子女中没有一个国民党员。抗日战争时期,他支持子女奔赴抗日前线。曾经掩护郭沫若等中共及民主人士。</p> <p class="ql-block">小女儿陈琏(1919—1967),与丈夫袁永熙,分别于1939年,194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7年,在北平结婚。当年,因叛徒出卖被捕。后经陈布雷和叶公超出面具保,向蒋陈情获释。</p><p class="ql-block">1953年,陈琏担任国家少儿部部长。1962年,任上海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文教处处长。文革中被错定叛徒,遭到批判,1967年跳楼自杀。1979年,平反昭雪。</p> <p class="ql-block">袁永熙(1917-1999),男,原清华大学党委书记、原北京经济学院院长,贵州省修文人,生于天津。</p><p class="ql-block">早年参加学生运动,1942年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与陈琏结婚。</p><p class="ql-block">建国后担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后被划为右派,历尽坎坷,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先后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以及北京经济学院院长、顾问等职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以后,陈布雷出任总统府国策顾问、《申报》顾问兼常务董事。他察觉到国民党的政治黑暗、官吏腐败、经济凋敝、丧失民心,他心目中的“抗日领袖”、“民族英雄”成了众矢之的,成为“人民公敌”陷于全民包围之中。周公恩来带话奉劝陈布雷,大意是:一支好笔,不要为一人作恶,应为四万万同胞谋福。</p> <p class="ql-block">1947年,陈布雷曾与在南京进行国共停战谈判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私下会晤。陈托孤周公,为其女儿女婿妥善安排。一年之后,陈布雷在万般无奈之下,选择了自杀。陈离世之后,周公才透露了这次会面。</p> <p class="ql-block">对于文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我笔写我心”,这却成为了陈布雷无法实现的奢望。他的评论文笔犀利,广受传颂,被誉为“突起之异军”。郭沫若对他赞不绝口,称其在《商报》的文章文笔了得,力透纸背,横扫千军。</p><p class="ql-block">那是陈布雷一生最快乐的时期,他成为蒋介石幕僚后,数次回忆并提及那段美好的时光。</p><p class="ql-block">1938年,他在武汉为呼吁抗战写的《抗战周年纪念告全国军民书》一文,声情并茂,文采斐然 ,效果非常。并以五种语言同时播放,在海内外引起轰动。中华儿女群情激愤,踊跃报名,参加抗战。</p> <p class="ql-block">在1936年的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让他编纂一篇与事实不符的《西安半月记》,这让他感到非常困扰。</p><p class="ql-block">他反复在写与扔之间折腾,变得暴躁不安。折断了许多笔头,不断叹气。他向前来劝慰的妻子和妹妹大声说道:“你们不懂,叫我全部编造,怎么写得出?怎么编得出?”</p><p class="ql-block">这种事在他之后的政治生涯中不断重复,无法反抗,但内心极不愿意。陈布雷总是被这种矛盾的心理反复折磨,身心疲惫。</p> <p class="ql-block">他首鼠两端,始终没有改变其固有立场、信仰、对主子的忠诚。他的人生,反映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时局变动中卷入政治漩涡的无奈。</p><p class="ql-block">他对蒋介石个人愚忠,为其马首是瞻,没有独立人格,仅为驱使工具。在国共大决战期间,面对国军节节败退,国统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已无良策可言。他曾多次表示,“不能用我的笔达我所言”,“为人捉刀是苦恼的”。</p> <p class="ql-block">根据陈布雷留下的遗书和他的同事回忆,解放战争期间,陈布雷曾试图说服停战,与共产党谈判,结束内战,争取和平。</p><p class="ql-block">陈布雷对此深感痛心,他经常感叹:“已经有两千万人流离失所,再打下去真的无法想象!”“我一定要劝劝委员长,这个仗不能再打了。”</p><p class="ql-block">蒋作为乱世之中摸爬滚打出来的民国枭雄,死硬固执,刚愎自用,岂能为他人所左右,神经质的连连叫唤:“背水一战!生死有命!”</p><p class="ql-block">对这一切,让他困惑无力。他自感对不起主人,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国民,对不起家人,对不起所有人。自杀,这是他想到的唯一出路。</p><p class="ql-block">诤谏不成,便尸谏。最后在绝望之余,他选择了传统文人愚蠢之极的行为——尸谏。他幻想用自己的生命,唤起蒋介石对内战的反省,以尽快结束战争,恢复和平。</p> <p class="ql-block">1948年11月13日,他在南京住宅床上,吞服一瓶安眠药后,在睡梦中长眠,终年58岁。著有《畏垒评论集》、《陈布雷回忆录》、《陈布雷文集》。</p><p class="ql-block">陈布雷为蒋介石耗尽体力精力,政治绝望,无奈自杀,成为民国殉葬品。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备受关注,褒贬不一,颇有争议的悲剧人物。</p><p class="ql-block">陈布雷多年前,就对夫人王允默说过,在杭州附近清幽之处买一块地以备养老。购买的土地就在九溪十八涧。然而,一语成谶。此非颐养天年之佳所,而是黄土埋骨之荒郊。</p> <p class="ql-block">4.七绝·九溪寻幽</p><p class="ql-block">春茶遍野蛰虫鸣,</p><p class="ql-block">烟树山溪伴鸟声。</p><p class="ql-block">孤冢荒郊埋墨客,</p><p class="ql-block">二陈相望史留名。</p> <p class="ql-block">对于二陈死后哀荣,规格上还是有区别的。其中分寸,不言自明。从墓旁标牌上看到,陈三立先生是单纯的近代历史文化名人,与政治恩怨无关。其墓是由“杭州市人民政府”设立的“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948年,国共决战,胜负已定。蒋介石素来心狠手辣,阴鸷多疑,杀伐于一念之间。他的命令,自然不会是什么好事。虽然陈没有直接开枪动刀,但作为蒋的文胆智囊,御用刀笔,他要揣摩意图,归纳整理,形成文件,发出命令。客观效果就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联二·刀笔公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布阵排兵,多端诡计在千里以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追魂夺命,巧舌如簧于寸毫之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虎作伥,难辞其咎。</p> <p class="ql-block">陈布雷其人,按其历史表现,客观评价,功过均有,黑白参半。其墓旁标牌是由“杭州市园林文物局”设置的“杭州市文物保护点”,历史评价及文物规格,显然比陈三立父子墓要低得多。</p> <p class="ql-block">陈布雷墓落款:</p><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1948.12)</p><p class="ql-block">同县愚兄慈溪钱罕谨题</p><p class="ql-block">钱罕(1882--1950),字太希,又名吟棠,宁波慈城镇人,近代书法家,小学家。</p> <p class="ql-block">在浙江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公认称为独夫民贼人民公敌蒋介石的故居祖坟,都得到了新中国的很好保护,成为旅游景点。与民国时期国民党对待中共领导人祖坟的恶行相比,可谓天壤之别。</p><p class="ql-block">这显示出胜利者的风范度量,宽广胸怀。对蒋介石尚且如此,对于其身边幕僚,文章枪手陈布雷来说,又有什么不能释怀的呢?</p><p class="ql-block">从陈布雷墓旁标牌牌获悉,2005年8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国务院颁发了一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章”给陈布雷遗属,以表彰他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贡献。这是共产党新中国给他的最高奖赏和荣誉,这应该是他生前不曾预料到的。</p><p class="ql-block">九溪杨梅岭村山上,还有一个死于一百年前的当地名人,为其写祭文的更为有名。许引之(1875-1924),字汲侯,一字安巢,杭州人,清末民初杭州著名的清官、学者、实业家。是杭城名门望族横河许氏家族德高望重的代表性人物。</p> <p class="ql-block">墓碑背面刻有其外甥兼女婿俞平伯(1900-1990,散文家、红学家,新文学运动初期的诗人。中国白话诗创作的先驱者之一,清代朴学大师俞樾曾孙。与胡适并称“新红学派”的创始人)写的《祭舅氏墓下文》。文革时被毁。2008年,对许引之墓进行了修复。</p> <p class="ql-block">许引之历任韩国仁川、木浦、群山正领事。由于政绩卓著,差竣回国后赏加二品衔。官至两浙盐运使、京奉铁路总办。</p> <p class="ql-block">民国二年(1913年),许引之筹建浙江中国银行并任行长,民国四年(1915年)起,先后出任直隶烟酒公卖局局长、浙江烟酒事务局局长等职。1924年11月,雷峰塔突然倒塌,塔内经卷、塔经和塔图等文物被抢掠一空。俞平伯陪伴许引之外出奔波劳碌,回购文物。许引之受风寒后病重不治。</p> <p class="ql-block">【历史风韵悠久 最忆还是杭州】</p> <p class="ql-block">联三·钱塘风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运河千村向北指,</p><p class="ql-block">汇入飞来峰三月烟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龙井万亩朝南栽,</p><p class="ql-block">携来杨梅岭九溪茗茶。</p> <p class="ql-block">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杭州市历史上得益于京杭运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依托高速铁路,空中航线,以及上海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带动,轻工业及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p> <p class="ql-block">杭州市在2018年举办了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2023年9 月举办了亚运会。2018年11月26日,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p> <p class="ql-block">杭州市有高校6所(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6万多人,教职工6000多人。</p> <p class="ql-block">《杭州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1.中国茶叶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2.中国丝绸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3.中国印学博物馆(西泠印社) </p><p class="ql-block">4.中国刀剪剑博物馆</p><p class="ql-block">5.中国伞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6.中国扇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7.杭州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9.浙江博物馆</p><p class="ql-block">10.中国湿地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11.中国财税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12.中国动漫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13.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5.七绝·风韵千年</p><p class="ql-block">唐风宋韵著春秋,</p><p class="ql-block">享誉东南第一州。</p><p class="ql-block">迭代新妆增美艳,</p><p class="ql-block">堪惊天下更回眸。</p> <p class="ql-block">【鸣谢】</p><p class="ql-block">某些历史资料摘编自网络,部分图片选自团友及网络。公益引用,致谢作者。</p><p class="ql-block"> 2024.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