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濮阳 读懂中国

鹿🦌鸣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灵魂!</p><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挥博物馆的青少年教育功能,中小学生在博物馆研学教育中有了丰富实践和长足发展,从而培育和提升广大青少年的历史思维、精神素养、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作为中华灿烂文明的缩影和承载,是充满思想、知识和历史经验的圣殿。鹿鸣“文明溯源——历史文化博览之旅”研学路线中,学生们可以在参观研学濮阳市博物馆时聆听中华文化的历史回响……</p> <p class="ql-block">濮阳因濮水而得名,濮水的旖旎与浪漫,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濮上文化。“颛顼遗都”“澶渊旧郡”“北门锁钥”“河朔保障”,彰显了濮阳历史的悠久与辉煌。作为中华上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我市地下文物丰富,也出土了不少有极大价值的文物。</p> 国            宝 <p class="ql-block">中华第一龙</p><p class="ql-block">与同时期大量普通遗址相比,西水坡三组蚌图及相关遗存反映出仰韶文化早期中原地区的一些区域聚落间率先出现分化,聚落成员开始分层,开启了社会复杂化和文明化进程,是文明滥觞阶段难得的一处典型实例,是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优秀基因的重要实证。</p> <p class="ql-block">华夏儿女以龙的传人而自豪,因都继嗣着龙的血脉而紧密团结在一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东方巨龙腾飞,成为每个中国人由衷的心声。</p> <p class="ql-block">穿越古今,我们与几千年前的文物对视,才得以窥视这颗被正史遗落的明珠。穿透玻璃、跃出屏幕,那是能够撼动心脏的古文明力量:我站在这里,也站在地球上,我是一个人类,人类真的实实在在存有了好多年……”</p> 镇馆之宝NO1 <p class="ql-block">绿釉庖厨陶男俑(2件)</p><p class="ql-block">东汉(公元25—220年)</p><p class="ql-block">左高25厘米,右高26.2厘米</p><p class="ql-block">1999年11月濮阳市南乐县宋耿洛汉墓出土</p><p class="ql-block">泥质红陶胎,模制成型。二男俑为跽坐状。头戴软帽,面露微笑,身穿立领斜襟右袵衫,挽袖至上臂。膝前置小案,左手扶案,右手执刀。通身施绿色釉。</p> 镇馆之宝NO2 <p class="ql-block">绿釉高足杯</p><p class="ql-block">北齐武平七年(公元576年)</p><p class="ql-block">高7.8厘米,口径7.4厘米,底径5厘米</p><p class="ql-block">2005年4月濮阳县柳屯镇这河寨李亨墓出土</p><p class="ql-block">灰白胎,轮制成型。敞口,深弧腹,高足,底面外翻,足心内凹。外腹上下分别饰以两组弦纹,腹中部贴塑五组,圆形或椭圆形,模印立人正背面和骑马纹饰。器内外施满釉,釉色不同,器内青黄,器外青绿。内底留有三个支钉痕。</p> 镇馆之宝NO3 <p class="ql-block">北齐武平七年(公元576年)</p><p class="ql-block">高24.3厘米,口径11.9厘米,底径11.5厘米</p><p class="ql-block">2005年4月濮阳县柳屯镇这河寨李亨墓出土</p><p class="ql-block">白胎,坚硬致密,手、轮制成型。直口,短颈,弧腹,圈足。肩附四系并饰以两组弦纹。上腹饰覆莲纹一周,莲瓣尖外凸。器表施青釉至腹中部,有积釉和流釉现象。</p> 镇馆之宝N04 <p class="ql-block">“大泉五十”铜钱</p><p class="ql-block">王莽新朝(公元9—23年)</p><p class="ql-block">通长40.5厘米,宽17.3厘米</p><p class="ql-block">该器物系青铜锻造,整体呈铲形,范内面居中有一道纵向浇铸槽,浇铸口开在顶端。浇铸槽两侧各有九个支槽,每一支槽上有两枚钱范,共三十六枚,大小形制相同。钱范为圆形方孔,钱文为篆书“大泉五十”四字。钱范下端中部有一海棠形豁口,背面正中有两个桥形把手。</p><p class="ql-block">新莽时期是秦汉铸币工艺的集大成时期,“大泉五十”铸行时间虽然仅有13年,但它却是王莽新朝通行货币中流通时间最长、铸量最大的货币。这件钱范实物的发现,为我们研究新莽钱币的版式、鉴别“大泉五十”的真伪,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样模,也是研究新莽钱币铸造工艺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西汉星云纹铜镜</p><p class="ql-block">1983年濮阳市马庄遗址出土,直径为17.6厘米,厚0.6厘米。青铜质,整体呈圆形,镜背面中央为连峰山式纽,纽座外为内向十六连弧纹,主题纹饰为数目不等的小乳钉,用曲线相连,其形状很像天文星象图。外围亦作内向十六连弧纹,与中心纽座外的连弧纹相对应。</p><p class="ql-block">这些星云纹反映了古人对星象的认识,汉代天文学已经非常发达,关于天象的记录也很丰富。譬如最早的有关太阳黑子的记录,就是西汉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载于《汉书·五行志》的记载:“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星云纹镜的出现代表了汉代先民对自然的崇拜和对吉祥生活的心驰神往。</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承载,是文化传承的桥梁,是人们享受历史滋润的“泉眼”。此次活动,让同学们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了解濮阳的悠久历史以及文物背后的故事,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同学们的爱国意识,增强了文化自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