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江,环绕兰寨村汇入西江,汩汩东流入海。兰寨村林氏,据考是1588年(明万历年间)迁来,目前村里人口有一千六百多人,但散居海外的有一万多人。探究林氏渊源,可谓源远流长。当年孔子说“殷有三仁”,即比干、箕子、微子。比干是林姓的太始祖,何谓也?当年周武王灭商后,用的是“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心归焉”之策,派人寻找比干之后,终于在长林石室寻得比干儿子,赐其林姓名坚,林坚即林姓始祖,其父比干遂成太始祖。比干,商纣王之叔父也,在摘星楼强谏纣时曾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强谏三日被荒淫暴虐的纣王剖心而死,他自恃的就是“善行仁义”,可谓忠勇也。因此,周武王封比干垄,拜为国神。拜林坚为大夫,后封为博陵公,林氏总堂号称西河堂。</p><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进兰寨村,看到几户村民家贴的春联有“三仁世泽”、“西河世泽”“长林枝繁叶茂……”之类的文字,皆可说明该村村民对自己祖先的文化认同,知道祖先留给自己的道德精神。在一棵大榕树下,我问一位村民,村里姓氏最多的是哪个姓,他说全村都姓林,语气流露出为自己姓林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走到村口不远处,我们看到一所学校大门上写“正己学校”四个字,细看落款,原来是广东省长叶选平先生题的字。</p><p class="ql-block">走在古风轻拂的兰寨村,遥想三千年前的殷商历史,原来林姓和孔姓还是同源的。孔子曾说:“吾殷人也”,从钱穆写的《孔子传》里可知,微子启被周公旦封为宋国国君,四传至宋湣公,孔子属宋湣公长子弗父何之后代。弗父何因有“让”弟之美,因此,鲁国贵族孟僖子在临死前对其子称孔子足是圣人之后”,要他的两个儿子向孔子学习礼。由此可见,林、孔二姓,皆出自商王室之后,林姓是比干之后,孔姓是微子启之后,比干与微子启是叔侄关系,血浓于水。林姓这支迁到兰寨已有千年之久了,多少蓬莱旧事随流水,烟霭纷纷。清朝期间,兰寨村林氏出了三位进士、一位举人,文风郁郁。考究林姓名人,大家最为熟悉的是林则徐,他就任两广总督时,曾在自己的府衙上写了一幅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而他在谪居伊梨时则诗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诗礼传家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一块牌匾写着“善处”二字,与林则徐密切相关。可见,不管历经多少岁月,林氏血脉里始终流淌着高贵与忠勇。</p><p class="ql-block">今天,沐浴春风,广金七星乐知书院的师生到兰寨村诗礼传家博物馆参观,受到林氏后人林焯彪馆长的热情接待和细心讲解,使我们对南江文化,特别是林氏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倍添对林焯彪馆长的敬重,感恩林馆长对诗礼传家博物馆的坚守与对南江文化的推崇。诗礼传家博物馆是林焯彪的父亲于2013年一手创立的,于当年国庆节那天对外开放,是一家民间非营利性博物馆,几乎没得到过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却一直默默地为社会大众免费开放和讲解。它凝聚了林氏父子两代人的心血,至今已坚守逾十年,个中甜酸苦辣唯有自知。林焯彪2018年从仙逝的父亲手上接下这幅担子,并发誓不辜负父亲的期望,做好第二任馆长,他乐此不疲地打理好博物馆的里里外外工作,并热情地为社会大众服务。现在它已成为一家闻名遐迩的民间博物馆,到这里研学的人越来越多,并带动了当地的乡村旅游业。诗礼传家博物馆凝聚了林焯彪父子两代人的辛勤与无私付出,至今已坚守了十年有多。今天,兰寨村的林氏后人遵循孔子之教诲“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以诗礼传家,知书达礼,郁郁乎文哉,村里历年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后继有人,家风家教使然。</p><p class="ql-block">春暖花开,到兰寨村,品南江文化,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春暖花开,到兰寨村,满载诗礼而归,人生夫复何求!</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