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诗人笔下的万户侯</p><p class="ql-block"> “万户侯”这个词最早出现于西汉,是汉朝对功臣赏赐的最高级别的爵位之一。所谓“万户”,就是指食邑(封地)上有一万户以上的百姓,而“侯”则是指诸侯王之下的一级爵位。因此,“万户侯”就是指拥有一万户以上食邑的侯爵。在汉代,被封为“万户侯”的人都是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将领或者忠臣,他们不仅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敬重,如萧何,张良,卫青,霍去病等将相,而且是汉朝社会中最顶尖的精英人物,享有尊贵的身份。</p><p class="ql-block"> 对于万户侯,诗人中藐视者有之,淡然者有之,向往者有之。分析一下,可大约归纳为如下三种情况:</p><p class="ql-block"> 一是“意气平吞万户侯”。“意气平吞万户侯”出自宋代辛弃疾的《丙寅岁山间竞传诸将有下棘寺者》。</p><p class="ql-block">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创作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佳作。</p><p class="ql-block">“意气平吞万户侯”全诗</p><p class="ql-block">《丙寅岁山间竞传诸将有下棘寺者》宋代 辛弃疾</p><p class="ql-block">去年骑鹤上扬州,意气平吞万户侯。</p><p class="ql-block">谁使匈奴来塞上,却从廷尉望山头。</p><p class="ql-block">荣华大抵有时歇,祸福无非自己求。</p><p class="ql-block">记取山西千古恨,李陵门下至今羞。</p><p class="ql-block"> 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遭遇和感慨,表达了对时代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诗的开头,诗人回忆起去年自己骑着鹤飞上扬州,形容自己当时意气风发,雄心壮志,仿佛要征服万户侯一般。然而,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局势的不满和痛惜。诗人问道,是谁让匈奴入侵边塞,而朝廷的官员却只能远远地望着山头,无能为力。这里暗含对当时朝廷腐败和官员贪墨的批评,也表达了对祖国领土被侵犯的愤慨和无奈。</p><p class="ql-block"> 整首诗词通过对个人遭遇和时代变迁的描绘,抒发了辛弃疾对现实和历史的思考和感慨,展示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索。诗人认为,人的荣华富贵往往只是暂时的,会有消逝的时刻;而祸福则是由个人自己的行为所决定。这里表达了辛弃疾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呼吁人们要珍惜荣华富贵,同时努力追求真正的幸福和理想信念。</p><p class="ql-block"> 二是“生不用封万户侯”。“生不用封万户侯”出自唐代李白的《与韩荆州书》。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p><p class="ql-block">“生不用封万户侯”全文</p><p class="ql-block">《与韩荆州书》唐代 李白</p><p class="ql-block">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p><p class="ql-block"> 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p><p class="ql-block">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p><p class="ql-block">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p><p class="ql-block">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p><p class="ql-block">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p><p class="ql-block">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p><p class="ql-block">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p><p class="ql-block">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p><p class="ql-block">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p><p class="ql-block">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p><p class="ql-block">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p><p class="ql-block"> 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p><p class="ql-block"> 李白《与韩荆州书》是他初见韩时的一封自荐书。文章开头借用天下谈士的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赞美韩朝宗谦恭下士,识拔人才。接着毛遂自荐,介绍自己的经历、才能和气节。文章表现了李白“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气概和“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自负,以及他不卑不亢,“平交王侯”的性格。文章写得气势雄壮,广为传诵。</p><p class="ql-block"> 李白的《与韩荆州书》在创作上颇具个性。他在漫游荆州时,听说荆州长史韩朝宗喜欢推荐有才之士,便写了这封求荐的信。对于古人而言,尽管这样做也是正常的,但也总是有求于别人的事情。文气大体上总是以谦抑为好,就是说自己的优点,也应含蓄一点。然而李白这篇求荐书,却完全将自己放在/与对方平等的地位上,毫无掩饰地讲述自己的才华。把一篇求荐文章,写得文气纵横恣肆,气概凌云。这同样反映了李白纯真无邪的诗人气质,决不因求人而有半点委琐的私意、屈懦的鄙态。这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才华足以用世,而其用世之志,则在于忠义奋发、以报君国。故求韩荐己,同样完全是出于一片公心;这封信写得极其光明磊落,内心无私,文风自然就能尽情地抒发。为此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篇原本是世俗交际的文字,却犹如他的诗一样,充分表现出他的个性。这里面所具有的,正是“天生我才必有用”那样的自信。</p><p class="ql-block"> 三是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中有一句“粪土当年万户侯”。</p><p class="ql-block"> “粪土当年万户侯”全诗</p><p class="ql-block"> 沁园春·长沙近代·毛泽东</p><p class="ql-block">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意思是把当年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粪土,作动词用,视如粪土。“万户侯”指的是功名富贵。意思是说,毛泽东和他的少年同学当年曾经鄙弃功名富贵。在《沁园春·长沙》中,“万户侯”并不是单纯地指代封建的爵位,而是借指大军阀、大官僚。这是因为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这些封建贵族往往与军阀官僚紧密相连,他们通过掌握军队和政权,控制着国家,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权力结构。</p><p class="ql-block"> 因此,“万户侯”在这首词中,被用来形容当时的军阀官僚,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蔑视和不屑。突出了诗人对物质欲望的超越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也从当官和习文之中显现出两者之间不同的人生追求和处世风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