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1月7日,星期天。</p><p class="ql-block"> 今天岳婷还在休假,邀我去探访一下广州市区的黄埔村。她在这边工作已有些年头了,但很多地方都还没去过。我则是一个喜欢游玩的人,没去过的地方都想去看看,既使去过的地方有机会也想去重访。于是,我们欣然乘车前往黄埔村。</p><p class="ql-block"> 在广州市区内有许多著名的村庄,这些村庄并没有被城市的无限扩张而消逝,也没有被越来越多的现代化高层建筑所遮挡,它们依然悄悄的留在原先的角落,静静的而富有诗意的繁洐着,生存着,保留着城市的血脉,保留着悠悠古风。城市在发展,但传承也在延续。</p><p class="ql-block"> 想了解一个地区的风貌,想探寻一个地区的发展轨迹,走走这些依然活跃而保存较好的古村落,探看古遗址,寻觅古建筑,就一定会有收获。</p><p class="ql-block"> 走在幽深的小巷,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就一定能发现古老村庄的秘密。我们就这样行走在古村有点磨痕的麻石板路上,就像走进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深处,走进了这座城市最揽人心魄的深层内核。</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村子的北面开始,下车就望见了屹立村口的大牌坊。牌坊四柱三檐,仿古装饰,上面两排字,下写大大的“黄埔村”,上写“凰洲”两个小字,左右立柱有联曰:“凤浦腾飞众志同心兴故里,凰洲毓秀乡亲合力绘新图”。牌坊周围商铺林立,人来熙攘,一片繁荣景像。这楹联里说了两个名字,上联的“凤浦”,下联的“凰洲”,其实,古代这个村就叫“凰洲”或“凤浦”。在村子的南面还有一个牌坊,上面题的就是“凤浦”。</p><p class="ql-block"> 在广州有一个区叫黄埔区,也有一个村叫黄埔村,不过,黄埔村却不在黄埔区,它在行政区划上属于海珠区琶洲街,与黄埔区长洲岛隔江相望,著名的“黄埔军校”就座落在长洲岛上,两处相距可称咫尺之遥。</p><p class="ql-block"> 黄埔村建于南宋年间,传说古时此处水草丰茂,风光绮丽,时有凤凰飞来此地停歇,从此人丁兴旺,五谷丰登,以后该村就以凤凰得名。浦为水边陆地,洲为水中岛屿,故称“凤浦”或“凰洲”。明清时,该村已是“海舶所集之地”,相传来中国做生意的洋人中文发音不准,常把“凤浦”说成“黄埔”,久而久之,“凤浦村”就变成了“黄埔村”并一直延续至今。明初,广州对外港口从扶胥港迁至琵琶洲和黄埔村一带,亦称之为“黄埔港”。1757年,清政府实行一口通商,广州被定为全国唯一的外贸通商口岸,规定凡载洋货入口的外国商船必须下锚于黄埔,因此黄埔成为中国与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黄埔村也因此而兴旺。</p> <p class="ql-block"> 过了牌坊,沿着石板路前行,就到了一座小山岗,这就是村里的一座古庙,北帝庙,也叫玉虚宫。最早建于宋朝。不过现在庙内建筑多是明清时代的,也经过了现在不断的修葺整治,给人以焕然一新之感。庙内供奉玄天大帝,香火鼎盛,每年三月三的北帝诞辰,是黄埔村的一个文化盛事。数百年来,黄埔村人始终不变信仰,一直推奉着北帝。</p><p class="ql-block"> 拜北帝是一种玄武信仰。玄武信仰起源于古代人们对星辰的崇拜,东青龙,西北虎,南朱雀,北玄武。北帝为镇护北方之神,主司风雨,因为北方七星形似龟蛇,龟蛇属水,水在五行属北,其色黑,因而称为玄,龟甲能捍御,又故称武。广东人靠江依海,凭水而生,水从北来,深识北方水源的重要性,所以既要拜赤帝(南海洪圣大王),又要拜北帝,期望水源充足,风调雨顺,鱼禾才有年年丰收,这可能是广东人拜上帝的起因。</p> <p class="ql-block"> 离开北帝庙,就转到了姑婆屋,这是一个很精致的古建筑,但大门关着,看不出里面的状况。姑婆屋是过去未出嫁的女子,也叫“自梳女”居住生活的地方。曾有记者专门来此仔细观察过并留下了记叙文字,他说屋内挺宽敞,房梁上有许多精美漂亮的装饰图案。这样的姑婆屋在广州已经非常稀少了,所以这个姑婆屋的存在价值还是颇高的。可惜门关着,难窥屋里究竟,不免有一丝遗憾。</p><p class="ql-block"> 距姑婆屋几步之遥,便是村里大名鼎鼎的“日本楼”。楼房以青砖麻石为材料,其外观与周围民居明显不同,楼高两屋,望楼顶上有江南特色的滴水飞檐,很有点中外合璧的味道,最显眼的特征是大门的门楣上,上面有一个塑有太阳的浮雕图案,有明显的日式建筑特征。对于这栋楼,大多数黄埔村人都知道有段古。</p><p class="ql-block"> 1900年,黄埔村青年冯佐屏,从古港乘船出发前往日本求学期间,娶了一位日本姑娘并定居海外,至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冯家两代人才从日本回国,为解妻子对家乡的相思之情,冯佐屏便兴建了这楼日式洋楼送给她。</p><p class="ql-block"> 日本侵华期间,曾有一队日军闯入黄埔村,眼看村民即将遭受屠戮之时,冯佐屏的妻子走到日军面前,拿出了一把宝刀,日军见刀后放下手中武器,崇敬的向刀拜了几拜,然后退出了黄埔村。抗战期间,日军从未扫荡过黄埔村。</p><p class="ql-block"> 当然,今天的日本楼大门也是关闭的,只能在外面观瞻了。</p> <p class="ql-block"> 在黄埔村,保存较好的建筑是更多的宗祠。在里弄里,在主街上次第分布着冯,梁,胡,罗四大姓氏的多座宗祠,其建筑典雅,气派壮观,装饰精美,颇有一种富贵逼人的气概,也有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据统计,鼎盛时期,黄埔村大小宗祠达99座,现保存下来的还有19座,有五分之四的宗祠都消逝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了。</p><p class="ql-block"> 祠堂,按照《礼记》规定,只有帝王,诸候,大夫才能自设宗庙祭祀祖宗,平民只能在家中祭祖。直到明代才开始允许老百姓建造祭祖的家庙,家庙即祠堂,其首要功能当然是祭祀祖先,达到敬宗收族的目的。在乡村,祠堂一般也是私塾学堂或是家族聚集议事,进行娱乐庆典的地方。到清代,民间祠堂开始大量出现,几乎村村设祠堂,有的村甚至有家祠,宗祠,神祠等几种不同的祠堂。祠堂一般都是村镇中最高大和华丽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除这部分祠堂保存较好外,有一些名人故居也保存完好,如有“黄埔先生”之称的胡璇泽故居,前面提到的冯佐屏故居,另外梁兰芳,梁洵等人的故居。还有一些古民居建筑也保存的很好。走在这古意盎然,古风犹存的村街村巷,真有一种时空倒错,进入历史深邃长廊的意境。当然有一些民居无人居住,有一些宗祠无人打理,已出现了倾斜和坍塌的壮况,如不加以抢救性修复,毁灭了,消逝了就太可惜了。</p> <p class="ql-block"> 看罢这些古建筑,古民居,我们来到了村里最高大,最雄伟的大宗祠,“梁氏宗祠”。这里是作为黄埔村村史陈列的一个小型博物馆,他通过图文和实物介绍了黄埔村的发展历史,展览分为五个部分:建村本源,中西汇点,水乡风情,史册英才,黄埔与世界。整个展示路线以石板路贯穿,用青砖石脚墙体,镬瓦屋这些特色建筑为背景,突显岭南文化,展现黄埔村文化历史发展的脉络。这个展馆虽然小众,但不失为一个了解广州历史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 走出村南的“凤浦”牌坊,黄埔村探坊算是结束了。因事先未作攻略,加之第一次来,不熟悉线路,可能遗漏了不少该去的地方,那些曲折幽深的里弄小巷也未去一探究竟,加之这些古庙,古祠,古居基本都是关闭的,所以也无法进去一窥内里,殊为遗憾。</p><p class="ql-block"> 不过,我们的探访还未结束,这不前面就是著名的黄埔古港遗址了。走出凤浦牌坊,步过一个石建小桥又进入了一段商业街,街上商埔密立,有许多特色商店,还有一个小型农贸市场,也有许多岭南地区特色小吃,我们品尝了艇仔粥,牛杂腩,姜撞奶,砵仔糕后,继续我们的行程。</p><p class="ql-block"> 黄埔古港,这里曾是中国唯一通商口岸。历史上先后有美国的“中国王后号”和瑞典的“哥德堡号”等多个国家的商船途经这里进入国内开展贸易活动。这里可观可看的还是很多的,有“黄埔税馆”遗址,有“古港遗风”牌坊,“海傍东约”牌坊,有“哥德堡号”纪念雕塑,有“粤海关第一关”纪念馆等等。</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当年的港口码头,只见珠江水依然长留,间或还有渔儿跃出水面,除了一株浓荫硕大的老黄桷树和静谧的码头,早已不见了林立的商船和鼎沸的人影,只有岸边还泊着一艘叫“阔阔真公主”号的古船,仿佛是准备对来此的游人讲述那过去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