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一种精神,历经风雨依旧熠熠生辉,有一种力量跨越时空,依旧催人奋进,这就是长征精神,这是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砥砺前行,铸就辉煌的生动写照。</p><p class="ql-block"> 90年前的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部壮丽史诗。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红军战士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翻越了无数高山峻岭,穿越了芒芒草地,完成了历史上伟大的创举,长征精神就是在这样背景下,孕育而生的。</p><p class="ql-block"> 在庆祝红军长征90周年纪念日的活动中,我向大家推荐以长征为题材而创作的艺术作品“长征组歌”。</p><p class="ql-block"> “ 长征组歌”是1965年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在纪念长征30周年时,以长征为题材创作的艺术作品。1965年七月邀请词作家肖华将軍和曲作家晨耕、唐珂、生茂、遇秋开始了创作。肖华将军访问了老红军战士、赤卫队员、老红军的家属,了解长征途中的战斗生活和艰苦斗争的经历,还向熟悉长征历史资料的专家请教“长征历史资料”。肖华将军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和对革命历史深刻理解 ,把握住长征的主要内涵,根据长征各个历史时期,确定了以长征时间顺序为线索,选取了十个体現红军英勇奋斗的重大事件,作为“长征组歌”的题材。在选材当中选取了红军长征过程中关键的战斗场面,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反映了伟大领袖毛主席英明正确的指挥和红军英勇斗争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 肖华将军以写实的手法,在“长征组歌”中运用了大量富有韵律的诗化语言,即符合长征战士们的气质和语音特点,又突出了歌词的诗情画意。词创作成功后,由晨耕、唐珂、生茂、遇秋四位名作曲家进行了谱曲。</p><p class="ql-block">总之,“长征组歌”情感真挚动人,歌词蕴含着红军战士的敬意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长征组歌”的旋律优美动听,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它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它成功再现了红军长征的壮丽画卷,传达了红军英勇无畏,不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1965年9月,“长征组歌”在全军第四届文艺汇演获得巨大的成功。此后,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合唱团的保留节目。“长征组歌”当时由周总理亲自过问和亲自抓的节目,长征组歌从诞生至今已是半个多世纪,是久唱不衰的艺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根据肖华将軍的作词“长征之歌”编演的歌唱节目分为十个主题,我把十个主题分为五部分录制,下面详细的分解;</p><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一)、告别。(二)、突破封锁线。</p><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三)、遵义会议放光辉。(四)、四渡赤水出奇兵。</p><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五)、飞渡大渡河。(六)、过雪山草地。</p><p class="ql-block">第四部分:(七)、到吴起镇。(八)、祝捷。</p><p class="ql-block">第五部分:(九)、报喜。(十)、大会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文章1篇原创 图片5组来自电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