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登朝阳山

逍遥游

<p class="ql-block">王志华</p> <p class="ql-block">  朝阳山位于荣成市东南部,西南至东北走向,西自东山镇下谭家村,东至宁津镇林家流,南自东山镇桃园村,北至东山镇崮山前,长、宽皆为12公里,为宁津、东山两镇的界山。主峰甲子山,海拔262米。</p> <p class="ql-block">  初春一个周末的日子,我们来到了桃园街道的嘉和社区,从朝阳山西南部向上攀登。山坡上一株接一株的柞树高大挺拔,普遍都有10多米高,随着山势高低错落排立,造型千姿百态,或如苍龙狂舞,或似孤鹜翻飞,有的彼此相互依偎,有的枝桠斜伸。抬头仰望:一束束阳光自天而下,透过枝条似探照灯的光柱般射入幽邃的树林。整座山林虽然寸土必争,但在我们的视线中却显得疏朗有序,眼光可在树干重叠的阻挡下从其余隙射向远方。</p> 柞树林里,芳馥清新的气味沁入心肺,大家格外兴奋,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起柞树,柞树也被称为“桲椤”树,在胶东地区分布相当普遍,但凡有个小山丘,它们就会成群成簇地生长。其木质坚硬,纹理清晰,制作的桌椅板凳,坚固耐用,也是制作生产工具的好材料。端午节时,鲜嫩的柞叶,可用来包粽子。在北方,人们还用柞树叶养蚕,这种蚕的蚕茧较桑蚕要大许多。 在通常情况下,柞木都是以较为矮小的灌木林而出现,只有在一些常年封林的山上,才会见到乔化的大树。朝阳山生态保持护得好,才能形成如此茂盛的柞树林。这里的柞树树冠高耸云霄,汲取阳光雨露;它们的根须深入土壤,吸收甘泉肥料。故此长得体格魁梧,独占一方水土,使其它物种没有立足之地。长年累月地面对自然界的变化和竞争,它们有潇洒从容之度,毫无颓废丧志之态。 向上攀登,在一块巨大的向阳岩壁缝隙间,竟然生长着一片片卷柏。卷柏又名九死还魂草,他的奇特之处是极耐干旱和“死”而复生。岩壁上水分的供应没有保障,仅在下雨时有一些过路水迅速流过。但卷柏凭借着有水则生、无水则“死”的生存绝技,不但旱不死,反而代代相传繁衍生息。在生时,卷柏枝叶舒展翠绿可人,尽量吸收难得的水分。一旦失去水分供应,就将枝叶拳曲抱团,并失去绿色,像枯死了一样。随着环境中水的有无,卷柏的生与“死”也交替进行,因此在民间人们又称它为还阳草、还魂草、长生草、万年青。 <p class="ql-block">  “到顶了!”队友们一声呼叫,我们立马精神一振。这朝阳山,虽说海拔200多米,相对高度并不高,我们轻松地登上山顶,但更多是森林中氧离子倍加丰富的原因吧。我们并不感到脚底疲乏,心神劳倦,相反身心却倍感畅快,神采奕奕。山顶几块巨大的岩石浑然一体,横空兀立,大家不由向上攀登并与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朝阳顶东望,相邻山上的朝阳洞隐约可见,朝阳洞又名竹林洞。民国《荣成县稿》称其“海边深僻,有洞幽黑。相传一夕雷震所为”。洞口面南向海,每值朝暾乍升,洞壁焕然。过去洞外还有朝阳山庙,规模较大,占地5000平方米,分东、中、西三进院落,还有钟楼、戏台等建筑。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是这里的庙会,香火兴盛。朝阳洞庙毁于1942年抗战期间。</p> 朝阳山南望,海面上的镆铘岛,似一把长剑斜插海中。日本圆仁法师的《入唐求法巡行礼记》记载:“清宁乡南极望海有镆铘岛,是吴干将作剑处。于赤山东南隔以小海。从赤山北向东转去,陆路得到。”此载让我们知道,圆仁法师从赤山北向东转去,是经过朝阳山到达镆铘岛的。 朝阳山北望,甲子山与朝阳山之间有一道山口,山口的东北坐落着留村。从圆仁法师的旅行记中可知,圆仁法师曾在刘村(今留村)一带活动频繁。<br> 甲子山之北的桑沟湾,古称龙门港。朝阳山西南的石岛湾,古称赤山浦,也是著名的海口。而甲子山、朝阳山等,过去是海上重要的交通航标参照。古代的航海以地文导航为主,航海者通过可视性地理坐标来判断航道,行驶到宁津东边苍茫大海上的船只,首先会看到西边纵横南北的甲子山、朝阳山这两道山脉。 朝阳山上说古论今,感受世事变化美好,我们沐浴在和煦的春光里,心境无比舒畅。下山了,我们回过头留恋地遥望和谛听那一片柞树,她依旧在山风的吹拂下,发出一阵阵令人心旌摇动的美妙吟啸……。我们默默地祝福:朝阳山区的这片柞树林,在未来的日子里,长得更加葱郁,更加茂盛。 <p class="ql-block">感谢文史本草群小伙伴图片、视频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