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黄桷垭 一道通古今

徐家汇

<p class="ql-block">在重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版图上,有一条历经千年的古老山道- -黄葛古道。黄葛古道形成于唐,是出渝入黔、滇之要道,它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成长和变迁。黄桷垭老街位于古道中段、南岸区南山之巅,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近年来成了游客们探寻重庆本土文化的热门景点。</p> <p class="ql-block">黄桷垭入口处的贵州商会馆。</p><p class="ql-block">黄桷垭,曾是历代川黔商贾的必经之地。黄桷古道磨得乌亮的青石板上,曾经走过贩盐贩茶的马帮,走过辗转于川黔两地的客商,还走过入缅作战的远征军将士。</p> <p class="ql-block">走入老街,是一路向上的坡道,人家和商铺间杂,街头巷尾里藏着老重庆的烟火气,是一代又一代重庆人生长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街边各式老铺子,以川东美食居多。居说有名的四川火锅,也是由常年行走于黄葛古道的马帮所发明,其正统来源是驿马文化,而非码头文化。</p> <p class="ql-block">黄桷垭也凝聚着浓厚的抗战文化。</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重庆作为陪都,南山成为国民政府抗战指挥中心,黄桷垭老街也成为了爱国工商业者、文人学士的聚集居住地。</p><p class="ql-block">谢家大院,其主人谢其昌,在老街悬壶济世,为居民开方诊脉,深得百姓赞誉。1937年谢家大院征用为国民政府卫戌总司令稽查处。</p><p class="ql-block">孔香苑,是当时由孔二小姐经营的重庆最好的西餐社,起着联络西人的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重庆大学创始人、学界、政界、商界- -三界名人李奎安故居,位于老街中段。抗战时期陪都人口激增,饮用水短缺,他一力创办了重庆自来水厂,解决了当时的喝水难题。</p><p class="ql-block">卢作孚在抗战初期组织军工企业内迁,其中中央电工器材厂迁至黄桷垭,当地人称作"灯泡厂",可惜沿途未探寻到。</p> <p class="ql-block">老街上的历史建筑。</p><p class="ql-block">大清黄桷垭邮局,建于1869年。</p><p class="ql-block">张京营寨,明末将领张京,在此驻扎,反清复明抵抗清军,后营寨为平西王吴三桂所破。</p> <p class="ql-block">老街的拐角处是三毛故居所在地。</p><p class="ql-block">三毛(1943—1991年),原名陈懋平,台湾著名女作家。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三毛的父母陈嗣庆和缪进兰来到重庆,在黄桷垭老街定居。三毛在此后的1943年降生,至1948年离开重庆。黄桷垭是三毛的第一故乡,漫画《三毛流浪记》陪伴三毛度过了动荡的幼年岁月,这也让"三毛"成为她的笔名,给我们带来了一部部经典作品。</p> <p class="ql-block">如今,黄桷垭145号,原三毛故居修缮后重新向游人开放,小巷中的故居有一个大大的庭院,旁边开了三毛印记咖啡馆,游人们在院中的黄桷树下品咖啡,也成了一道风景。</p> <p class="ql-block">行至此,是黄桷垭的最高处,有勒石铭刻黄桷垭的前世今生,然后开始左转下行。</p> <p class="ql-block">前行数里是上新街,街右边有一条上行山阶,去往老君洞,我们兴冲冲地拾阶而上,但上面主路山道很窄且人车混流,便知难而退,原路返了回来。</p> <p class="ql-block">往上新街的山道边一路都是茶馆,茶馆依山而建,川味十足,地域文化浓郁。</p> <p class="ql-block">林荫下靠山临崖的老茶馆,山风习习,气温凉爽,这一路逛得也累了,歇会儿喝茶吃茶点是个不错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品着茶点,想着一路所见,有历史沿革,有文化传承,还有显见的精心打造,旅游业正在成为促进经济的着力点,作为游人自是乐见。今天一日游,舒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谢谢您曾来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