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节刚过,我和先生驱车八十多公里来到忻州古城游玩。忻州古城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古城西园重建后于2021年12月正式开园。</p> <p class="ql-block"> 忻州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历代多为郡、州治所,险关要塞,人杰地灵,商贾往来,兵家必争,故有“晋北锁钥”之称。</p> <p class="ql-block"> 忻州古城有东西南北四个门,均始建于明万历24年,东门为“永丰门”,城楼匾额“献佳合北”。1945年城楼被毁。西门为“新兴门”,城楼匾额“九峰雄峙”。城楼毁于解放前。南门为“景贤门”,三层檐下正中悬挂“三关总要”匾额。1972年拆毁,2002年重建。北门为“拱辰门”,檐下高悬“晋北锁钥”门匾。我们从保存最好的北门“拱辰门”进入古城。</p> <p class="ql-block"> 进入北门,正对面是南北通衢,街道上有旧址也有美食,游人玩累了可以在这里饱餐地方特色小吃,时间尚早,我们先去游览观光。</p> <p class="ql-block"> 秀容大剧院</p> <p class="ql-block"> 古城供销社</p> <p class="ql-block"> 古街道</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先来到元遗山祠,元遗山祠创建于元末至正十三年(1353),2010年重建,是为纪念“金元文宗”元好问先生而修建。现存建筑为清式风格,两进院落,总占地面积720平方米。正殿坐西向东,面开三间,单檐硬山顶,这里既是纪念遗山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又是遗山文物的主陈列室。</p> <p class="ql-block">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忻州秀容(令忻府区)人。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七月初八日,卒于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日,逝后于韩岩村五花坟。他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突出,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对当世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著有《遗山先生全集》,词集有《遗山乐府》。</p> <p class="ql-block"> 秀容书院是忻州古城最为壮观的景点,总占地面积352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612平方米。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以私人创办和主持为主,将书籍收藏和校对、教育与研究融为一体,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在宋元、明、清时期,书院逐步发展成为官学之外最主要的综合性教育研究机构,书院教育的产生,弥补了封建官学的不足,填补了许多学术文化研究领域的空白,其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灵活多变的办学形式,为历代教育家所取鉴,书院教育包蕴的丰富内涵,是中国教育宝贵的历史遗产。</p><p class="ql-block"> 忻州秀容书院就是中国历史上千百书院中一座人文荟萃、学养深厚、治学严谨、人才辈出的教育学府。秀容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秀容县在忻州历史上存在了近两百年,因此,秀容不仅成为了忻州的代名词,也成为书院对外最恰当不过的称谓。</p> <p class="ql-block"> 书院选址于山林,取意于“<b>山屏水障,藏精聚气,钟灵就秀</b>”。秀容书院突破了“儒学”对生员名额的严格限制,使更多的生员有机会进入书院就学。自此,忻州科弟人才辈出。出现了“<b>文跻九原,雅出秀容</b>”的局面。</p> <p class="ql-block"> 漫步于宽阔而静谧的书院内,在一排排青砖校舍中穿行,心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 秀容书院依山而建,抬头望去,高处景观独好。拾阶而上,好奇心加重,不觉脚步加快。</p> <p class="ql-block"> 回头一望,已是层层叠叠的青砖屋顶,不觉已经身在高处,居高临下。书院建筑格局别具一格,令人惊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 书院中的文昌祠原建筑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936-944),明弘治年间(1488-1505)重修。隋唐科举制度产生之后,文昌星尤为文学子膜拜。每年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诞辰之日,童生、秀才、禀生、贡生、举人以及私塾先生备全牛或其他供品,至文昌庙行“三献礼”祭祀之。木构单檐悬山顶建筑,剪边孔雀绿琉瑞瓦脊,面阔五间,进深五椽,内塑文昌帝君及两位侍者塑像。建筑面积162.72平方米,高约8.6米。</p> <p class="ql-block"> 走进文昌祠,迎面看到秀容书院的校训“勤慎敏爱”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秀容书院处于忻州古城制高点,地势险峻,气势恢宏。俯瞰四周,牧马奔流于城东,群山环伺于忻城,闹市田园尽收眼底。从城之东、南远远仰望,秀容书院有如忻州夜空璀璨的北斗星座。从唐代至今,此处为历代地标性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b>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b>”站在秀容书院俯视古城,一览无余。耳边仿佛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又仿佛听到学生们吟唱由晚清举人常英圆撰写的校歌: </p><p class="ql-block"> <b>校舍崢嵘,雄建九友岗,规模好堂皇。</b></p><p class="ql-block"><b> 舟山远列作屏障,马水环萦翠带长,山明水秀,人才辈出扶家邦。</b></p><p class="ql-block"><b> 看!多是社会中坚,勤、慎、敏、爱日夜淬砺。</b></p><p class="ql-block"><b> 为我神州争荣光!</b></p> <p class="ql-block"> 书院执事者称山长,负责书院教学等工作。秀容书院二百年来书声不绝,不惟经世济民之才以出,而乃千行百业育人之所。及至近代,国门洞开,西学东渐之风已成,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制为新兴学堂,创山西书院改学堂之首例。</p> <p class="ql-block"> 从秀容书院沿石阶上行,一路参观了汉代古城墙遗址、四角阁、魁星阁、六角亭、八角亭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 汉代古城墙遗址</p> <p class="ql-block"> 八角亭现存建筑建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位于秀容书院西南高地最南部,建筑形制为木构八角攒尖顶,青灰瓦布顶。</p> <p class="ql-block"> 六角亭现存建筑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位于秀容书院西高地最北部。建筑形制为木构六角攒尖顶,孔雀绿琉璃瓦覆顶。</p> <p class="ql-block"> 沿路下行回到古城里,我们又参观了财神庙、泰山庙和明月楼。</p> <p class="ql-block"> 财神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现存为清代(1616-1911)遗构,2007年修缮。庙宇坐西向东,中轴线上依次为戏台、望海楼、汉白玉牌楼、过殿、财神殿,两侧有钟鼓楼、偏殿。财神殿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塑有赵公明、关公、比干坐像和东西南北四路财神站像,另有关平、周仓及侍者站像,配有南北耳殿。</p> <p class="ql-block"> 泰山庙</p> <p class="ql-block"> 明月楼原建筑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毁于1954年,复建于2019年。石条和青砖砌筑高台,上建二层三重檐歇山顶木楼,二楼匾额上书“明月楼”。</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回到北门,北门城楼现存建筑建于明万历二十四至二十六年(1596-1598),清乾隆十八年(1753)、同治七年(1868)维修,1959年重新彩绘,1978-1986年、1996-2014年数次维修。城门为拱券顶门洞,门额刻书“拱辰门”,意指此地为拱卫北野之重镇。城门上建二层三重檐歇山顶木构建筑,面阔七间。南面匾额上书“晋北锁钥”,意指忻州为晋省北门之锁钥;北面匾额上书“秀夺燕赵”,忻州春秋属晋、战国属赵,这里泛指燕赵大地。城楼占地面积334.6平方米,高16.67米。</p> <p class="ql-block"> 沿石阶登上城墙观景。</p> <p class="ql-block"> 望向秀容书院的方向,不禁想到秀容书院的校歌,它是那样激慨昂扬!铿锵有力!而曾经吟唱这首校歌的少年们已成过往,而他们勇于拼持的精神会世世代代流传下去。就如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中所写:<b>“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