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养生

纷纷扰扰尘世间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爱是理解包容体谅对方,没有天生合适的两个人, 只有不断靠近的两颗心。</b></p> <p class="ql-block">网上有句话让人深思: </p><p class="ql-block">生活中总有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一相处,就让人感觉如沐春风;</p><p class="ql-block">而有的人一说话,就让人觉得如芒在背。</p><p class="ql-block">作家苏芩说:“到了这个年纪,谁都不想再取悦了,跟谁在一起舒服就和谁在一起。”当一个人经历越丰富,往往越会发现,原来和舒服的人相处,就是最好的养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知乎有个提问:</b></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年少时的好友,最终都渐行渐远?”评论区的高赞回答,引发了无数网友共鸣:“因为你们年少时趣味相投,而如今的步调和频率,都早已不再同步。”细想之下,确实如此。</p><p class="ql-block">人与人最开始的互相吸引,通常在于兴趣相似;</p><p class="ql-block">人与人最舒服的相处模式,往往源于频率相同。</p><p class="ql-block">金庸和蔡澜的友情,就是趣味相投的典范——他们经常结伴旅游,一起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p><p class="ql-block">他们常常相邀同读,相互交流各自的心得感悟。</p><p class="ql-block">在金庸身体健康时,两人经常把酒言欢;后来,金庸患上心脏病戒了酒,但每次赴宴,他还是最喜欢坐在蔡澜旁边。两人只要在一起,就有说不完的话。生活中,我们其实也会情不自禁地被同频共振的人所吸引。</p><p class="ql-block">我们会拥有怎样的朋友,遇见怎样的爱人,其实一开始就早已注定。就像杨绛和钱钟书的婚姻,让无数人羡慕不已。两人一个出身书香名门,满腹诗书;一个来自教育世家,才高八斗。一方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另一方都能够心领神会。有一次,杨绛和钱钟书闹了点小别扭,随后,她给钱钟书写了一封信。钱钟书打开信一看,只见上面只写了一个“怂”字。他先是一愣,随即就写下一个“您”字,回复给杨绛。杨绛看了信之后哑然失笑,两人又恩爱如初。原来,杨绛写的“怂”,是在问钱钟书:“你的心上到底有几人?”而钱钟书回的“您”,是在告诉杨绛:“我的心上只有你一人。”有人说,真正长久的感情,从来不是乍见之欢的喜悦,而是久处不厌的舒适。同频共振的朋友,无需过多解释,就能明白你的喜怒哀乐;灵魂相似的伴侣,不必讨好将就,就能看懂你的焦虑担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人与人之间,有种神奇的磁场</b></p><p class="ql-block">有的人明明相识多年,却依然形同陌路;有的人往往一经相遇,就感觉一见如故。巴金和冰心70年的深厚友情,就是一段人间佳话。巴金任《文学季刊》主编时,急需一批优质稿件来提升杂志的知名度。他听说冰心那段时间比较忙,所以向她约稿时内心忐忑。没想到冰心立刻答应了邀约,这让巴金特别感动。抗战时期,冰心有段时间经常生病,巴金知道后便隔三差五前去探望。当得知冰心准备年夜饭都没钱,巴金当即决定推动冰心书稿的出版,以缓解她的经济压力。巴金在晚年患上帕金森症,冰心及时给他送去放大镜和书架,最大程度为他写作提供方便。古人说,千金易得,知己难求。纵观那些能长长久久的友情,我们通常就会发现——能相守一生的知己,往往都懂得彼此滋养、互相托举。三毛和林青霞是好闺蜜。三毛成名后,林青霞的剧组请她撰写剧本《滚滚红尘》。林青霞多次想找三毛讨论剧本,但她得知三毛忙着演讲,便没去打扰。后来,三毛意外摔伤,林青霞很着急地想去探望。但导演却告诉她,三毛肯定会趁着在家疗养这段时间疯狂写剧本。林青霞知道三毛不喜欢在写稿时受到任何干扰,所以她有几次偷偷去探望,都没上楼去和她寒暄。直到三毛完成了剧本,她才上楼看望,并和她深入探讨剧本细节。最终,《滚滚红尘》成为当年的爆款。三毛的优质剧本给林青霞提供了巨大的发挥空间;林青霞精彩的演绎也让三毛被更多的剧组所喜爱。《隋唐演义》中说:“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一个人能达到的高度,往往和身边走得最近的好友息息相关。你急需过河时,我为你搭桥;我艰难跋涉时,你为我铺路。最珍贵的友情,一定是相互扶持、相映成辉;最舒适的关系,一定是彼此滋养、互相托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3,贾平凹年轻时特别喜爱书法</b></p><p class="ql-block">他的一位朋友经常上门求字,贾平凹每次都会赠字给他。没想到时间一久,这个朋友说话开始变得没轻没重。有一次,他拿着贾平凹的赠字嬉笑着说:“以后你一定要成为大作家呀!”贾平凹淡淡地回复:“我就是卖文换烟抽,说不定明天就搁笔了。”没想到朋友立刻着急地说:“那可不行,那我收藏你这么多字不都毫无价值了吗?”一句话就把贾平凹气得七窍生烟。贾平凹冷冷地说:“写不写是我的自由,你有啥理由干涉我的生活?”自此,贾平凹再也没有和他来往。俄罗斯作家邦达列夫说:“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当人与人失去了应有的边界,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引发很多社交灾难。而一段健康持久的人际关系,往往在于彼此都懂得“熟不逾矩、相交有度”。颜宁和李一诺是清华大学校友,她们一个是科学家,一个是女强人。两人有几十年的友情,被称为“中国好闺蜜”。但熟悉她们的人都知道,两人的爱好其实南辕北辙——颜宁喜欢武侠小说,李一诺却对此不感兴趣;李一诺从不去电影院,但颜宁却爱看院线大片。尽管两人品味不同、爱好各异,但她们一提起对方,全是满满的赞赏。颜宁去美国任教时,很多人都表示质疑;面对众人的恶意揣测,李一诺立刻站出来支持好姐妹:“她喜欢就好。”李一诺儿女双全,但颜宁40多岁还未婚未育,有人不怀好意地问李一诺怎么看;她淡淡地反问:“那是她的生活,我们干嘛要瞎操心?”作家特德·姜说,成熟意味着看到差异,但又意识到差异并不重要。这世上永远没有两片相同的雪花,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与其要求别人和自己保持完全一致,不如学会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接纳差异,才能守住人与人健康的精神边界。相交有度,才是一段人际关系最舒服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4,亦舒说:“余生不长,一定要和舒服的人在一起”</b></p><p class="ql-block">和不舒服的人相处,就像吃了自己最讨厌的食物,哪怕一口吐了出去,那种厌恶感依然如鲠在喉。而和舒服的人在一起,我们往往就能深刻体会——什么是同频共振,什么是彼此滋养,什么是亲密有间。人与人相处的本质,说到底,不过是图一个舒服。人生很长,只有远离那些让你不舒服的人,才能远离伤害、情绪安宁;人生很短,只有拥抱那些彼此舒服的关系,才能身心康泰、轻装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