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想去的地方去

枕流漱石

<p class="ql-block">50年代精品山水。留白非常潇洒。</p> <p class="ql-block">我连续看了三次,中午休息时。</p><p class="ql-block">林风眠早期创作多为油画,表达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后期致力于中国画创新。继承中国艺术传统,对战国漆器、汉代石刻、六朝壁画、宋代瓷器以及民间木版年画、剪纸、皮影等均有所撷取;同时兼容西方艺术中的审美意识与表现手法,重视外师造化,体会感悟自然中的生机、节奏与诗意,尽脱窠臼,独创出一种富于民族特色而又高度个性化的抒情画风。</p><p class="ql-block">林风眠1900年生人,受宗亲叔辈支持在法国勤工俭学已有名气,探索中西融合。年纪轻轻娶了德国贵族小姐,可惜因生产母子双亡。</p> <p class="ql-block">林风眠第二次婚姻是和法国人。在法国他还认识了蔡元培,蔡对他非常赏识邀请他回北京执教(插一张蔡元培塑像)。要不是林已婚,蔡肯定把女儿嫁给的是他而不是林文峥。</p> <p class="ql-block">1926年任北平国立美专校长,才26岁,以对艺术之真为真,提出对野兽派、立方体派,不要先肯定或否定一切,而是要先去认真研究。</p><p class="ql-block">30年代作品。</p> <p class="ql-block">因第一次艺术运动被扼杀愤而辞职。1927年,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浙江美术学院前身)任校长,至1938年。</p><p class="ql-block">40年代作品。</p> <p class="ql-block">林风眠受蔡元培"美育代宗教"思想影响,倡导新艺术运动,后曾任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创始人。</p> <p class="ql-block">40年代一组风景</p> <p class="ql-block">林好用正方形构图,不留或少留空白;笔法灵动奔放,富于变化;墨与色的交融郁勃淋漓,浑然一体。所作静物、花鸟、风景、人物,无不气韵生动。</p> <p class="ql-block">草图</p> <p class="ql-block">西厢记</p> <p class="ql-block">50年代仕女草图</p> <p class="ql-block">50年代作品。他的作品不太像中国画,没有曲折的笔触,类似西方后印象派。</p> <p class="ql-block">这是50年代作品</p> <p class="ql-block">另一组探索</p> <p class="ql-block">像高更</p> <p class="ql-block">在劳动中汲取创作灵感</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渔获</p> <p class="ql-block">50-60年代,55年法国夫人携女离开去了极远的巴西,绘画色调忧郁。</p> <p class="ql-block">主持三次西方艺术运动,三次失败,民众缺乏兴趣也不能理解他。</p> <p class="ql-block">着色高级</p> <p class="ql-block">简单又艳丽</p> <p class="ql-block">59年作品</p> <p class="ql-block">色彩协调</p> <p class="ql-block">50-60年代,此时画任何题材都是画自己</p> <p class="ql-block">61-64年作品,充满对自由的热爱,无声的对现实抗争</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留白就是白颜料填上去的,60年代作品,没有最前面的两张好。</p> <p class="ql-block">1966年,和林风眠相识20余年的傅雷夫妇自杀,林深受刺激,为避免连累他人,他自毁作品,烧、撕、用水泡用马桶冲。文革期间他受到酷刑拒不认罪,文革结束不敢作画,直到学生赵无极作为归国外宾鼓励他。</p> <p class="ql-block">如果重来,林风眠也许不会选择回国,这样可能没有后来的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p> <p class="ql-block">70年代作品。</p> <p class="ql-block">70年代。荒废10年后,和八大山人一样自成一格。</p> <p class="ql-block">梨花小鸟</p> <p class="ql-block">红叶小鸟没有👀</p> <p class="ql-block">1975年作品,77年林先生移居香港,回忆重画文革毁掉的作品。</p><p class="ql-block">一个人能够去想去的地方已是幸福。</p> <p class="ql-block">75年</p> <p class="ql-block">76年</p> <p class="ql-block">80年代作品。去香港后进入成熟期。</p> <p class="ql-block">80年代作品</p> <p class="ql-block">林先生温文尔雅哀而不伤,一生坎坷却活到92岁,最后的题字是纪念傅雷的。</p> <p class="ql-block">关良、谢稚柳、李可染是林风眠同时代画家,互相借鉴。</p> <p class="ql-block">赵无极作品</p> <p class="ql-block">朱德群作品</p> <p class="ql-block">陈佩秋作品。</p><p class="ql-block">但愿荒谬不再重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