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大街小巷里

尉迟萍

<p class="ql-block">  那天,好友发来短信 :“烟花三月好时节,正好下江南,也是女神节对自己的犒劳,如何?”</p><p class="ql-block"> 虽觉说说而已,但还是开心回复:“好啊!好啊!”</p><p class="ql-block"> “我做攻略了,两条路线,你看咱们选哪一条好?”</p><p class="ql-block"> 这认真?!秒回“慢节奏,深度游。”</p><p class="ql-block"> “好!”好友的回复简洁又明确。</p><p class="ql-block"> 好友忙工作,我却是忙琐碎。出游,不过说说罢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两年来太多的出行想法,种种原因下无一例外都成了马歇尔计划。尤其是近年来,外出游玩在生活中似乎正成为遥远的过去,不再走心入肺。当然,能出去走走也是不错的。至于去哪并不十分重用,重要的是天时地利人和——身心愉悦。</span></p><p class="ql-block"> 没成想三言两语后,隔天好友短 信又到:“机票已定好,那边的车也已租好,多带点衣服,美美的拍点照…..”哦,这次真是出行了,一瞬间N多关乎出游的问题汇集成一个问题:南北温差如此之大,带什么衣服不冷不燥正正好?二身便于出行的衣服还不行,还要多带、还要有裙装!这似乎有点难。自认衣服不少,可不上班的两年里,很少购置新衣了,等到真正的出门时,竟然发现无衣可穿。究竟带什么衣服呢?天气预报看了又看,昼思夜想翻厢倒柜后,终于搭配出了冷热适宜且又携带方便、穿戴利落的衣服。</p><p class="ql-block"> 当城市的璀璨尽收眼底时,心里那个不知重复了多少遍声音才完成了它明确的对话:这次是真的要出游了吗?是的,真的是烟花三月下江南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好梦幻的地铁站!这造型,这灯光,这色彩,眩目浪漫至极!在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地铁站,还能如此美的享受!乡下人进城,眼光瞭乱的很!拍个照,把美留下来!“回去发给我。”成年天南地北跑着见多识广好友如是说。看来,美是经得住时空考验的。</p> <p class="ql-block">这位小帅哥也在拍。不过,他手里的照像器材一看也专业、高级的很。他一定不是如我一样少见多怪的乡下人,更多的可能,喜爱摄影,初次途经这里,如我一样瞬间被眼前所见惊艳。看来,美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如收割机般,能收割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地域的一众粉丝。</p> <p class="ql-block"> “你看,这条街上这样的小门,当年我们传递情报、秘密接头时就从这个门出进,一模一样的,不易被特务发现。”细雨迷蒙中,撑着伞,随心所欲慢步在历史名街武康路上,好友认真的如是说。理科出身的好友什么时候文史知识如此丰富了?可笑我一向还以文史爱好者自诩呢,竟然对此一点也不知。在羞惭与对好友由衷的佩服中,弱弱地问道:“你怎知道这多?”“我想象!”哦,原来如此!爆笑声瞬间炸响!也难怪,法租界、汪伪政权、影视片镜头等等因素下,做这样天才的想象也是可以理解的。</p> <p class="ql-block">  “我可想住在上海呢,你看,人家多精致!”武康路上,在一个雅致的花窗前好友如是说。细细端详,米白色的墙壁、黑色的窗户、以红色饰物点缀的乳白色遮阳避雨布下的窗台,摆满了或绿意浓浓或花开正盛的花盆,窗户两边的墙壁上各挂着一串小红灯笼等造型不一的饰品,干净,素雅,又不失娇艳。上海,以这样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窗户,既展现出上海人骨子里的优雅、精致,又给了路人一份美好。之后的漫步中,不时有鲜花盛开的阳台与花窗闯入眼帘,那一瞬间,感觉好极了!</p><p class="ql-block"> 精致的上海真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看,当一棵棵梧桐还沉寂在略显单调的早春时分,不经意的一抬头,一树粉嘟嘟的花儿从窗墙之间探身而出,落入眼帘,惊不惊艳?</p><p class="ql-block"> 上海人的生活真是太有诗意、太有韵味、太有情调了!</p> <p class="ql-block">  瞧瞧,一个学生用餐处外墙的宣传栏,设计的也是如此诗情画意、精巧别致!</p><p class="ql-block"> 好一个精致的上海!</p><p class="ql-block"> 好一个爱生活、会生活的上海人!</p> <p class="ql-block">  “注意,看,41号!当年军统人出车进就是在这座大楼!”当驻足这栋楼前,好友又如是说。“真的还是假的啊?”“我想象。”哈哈,我的想象力丰富的天才搞笑好友。</p> <p class="ql-block">“你看,这座独栋别墅,私人住宅,主人身价不屝呢!”“你怎知?又是想象?”“我猜测!”哈哈哈….洋人出入、名人众多的武康路上的建筑除了独具特色外,竟还能如此激发人的想象力!</p> <p class="ql-block">  以《家》、《春》、《秋》三部曲丰富了我整个读书生涯的作家巴金,原来也住儿。他的三部曲可是在这创作完成的?不知了。很遗憾,去时闭馆,没能进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  站在此处,当年课本里的文字“民族、民权、民生”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下子就在脑中苏生了过来。原来,提出三民主义的孙中山先生和宋庆龄一百多年前就是在这儿居住的,且是二人唯一共同居住地。同样遗憾,去时那天闭馆,沒能更近的走近伟人、更深地了解伟人生平、伟绩。</p> <p class="ql-block">  站在这里,历史的画卷情不自禁打开,孙中山、蒋介石、孔祥熙、宋氏三姐妹、一个个历史人物瞬间闪现…..故居依旧,然物是人非…….</p> <p class="ql-block">  “看,这是《繁花》中提到的汪小姐看电影的地方!”漫步中好友对我指向了眼前的电影院。哦,刷过剧,但记不真切了,但好在书已购回,想必读书时会注意一下这个情节的。只是在想,八九十年代,上海人汪小姐已经在享受坐在这样的电影院里看电影了,而那时的我们,正挣扎在什么线上呢?南北经济差异还是真的客观存在着的。</p> <p class="ql-block">  白天,在和风细雨中,武康路、宛平路、衡山路、淮海路、香山路等大路小巷一条条走过后,在夜幕降临时,又游走到了如外滩般灯光璀璨的城隍庙。虽说不是第一次来此,但还是被夜色中城隍庙的美轮美奂所震撼。在如织的人流中,叫卖声、歌声等各种声音沸腾在空中,不绝于耳。和好友被各种美食诱惑,兴致勃勃流恋在不同特色的摊位前。做饭手艺羞于提起,点餐水平也让人难为情。权力全权下放小资好友,我只管美美享受着不曾谋面的一道道美食。“这是汪小姐爱吃排骨年糕,来一份?”“好啊!”“这是海棠糕,偿偿?”“必须!”“这个是豆腐做的,也来一份?”“可以啊!”但黑糊糊的小方块炸豆腐还是让我疑心大起了:“臭豆腐么?”“嗯,上海的臭豆腐!”哦,顶风十里臭的臭豆腐,从不曾吃,可好友这么辛苦点餐,还这么有兴致,我别无选择必须锦上添花助力她的快乐。再说了,别人都吃,我为何不能试一下呢?再再说了,又吃不坏人!再再再说了,王致和臭豆腐不是也爱吃的很么!没什么,吃!好友美滋地用牙签叉起一块臭豆腐,我则怀着英雄赴死般的情怀,慷慨又小心翼翼地也叉起一块,凑近,闻闻,似乎还行。放嘴边,又小心翼翼咬了一点点细细品尝,哦,不错啊!好友大笑:来了大上海,把不吃的臭豆腐也吃了。傻子一个,这么多年少吃了多少臭豆腐啊!一路游逛,一路寻觅美食,直吃的肚子鼓鼓的才恋恋不舍回到宾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宾馆稍作休息后,为了消化一下吃撑的肚子,吹着春风,沐着细雨,与好友又溜达到了外滩。记得N多年前第一次来上海,是那样的年轻,面对此景,激动难耐。和同事坐着游轮,喝着啤酒,热情洋溢地参与着游轮上的舞会。一晃,多少年过去,其间虽一再光顾这里,但却再也沒有了当年的激情。是的,外滩还是那个外滩,一如从前地辉煌着璀璨着;东方明珠还是那个东方明珠,也一如当年直指夜空地华美着;豪华的游轮也如同当年,依旧华美夺目在黄铺江上,只是逝去的青春却一去不返了……</p> <p class="ql-block">  太赞了,我们脚下的这双鞋!</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好友说我们走了三万多步。很佩服自己的脚力,很庆幸这合适的鞋子如此配合我们的行动,更高兴——为从不曾有过的慢节奏深度游而带来的各种发现、惊喜、体验、感知、感受、收获!</p><p class="ql-block"> 2024.3.15</p> <p class="ql-block">附:汪小姐的最爱:排骨年糕</p> <p class="ql-block">附:第一次吃臭豆腐,我很勇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