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姑屯传说故事集 序

闲草

<p class="ql-block">皇姑屯传说故事集</p><p class="ql-block">序 (闲草)徐德祥</p><p class="ql-block">《皇姑屯传说故事集》终于要编辑出版了,十年前政协王振平主席,组织编写《隆化民间故事传说》五卷本时,振平主席就曾设想,将来要出一本有关《皇姑屯》来龙去脉及有关固伦淑慧公主方方面面的传说故事的集子。但由于资料的短缺,及其它各种原因,一直耽搁下来。随着民国八年《隆化县志》,民国三十五年《隆化县志书》(日本人主持编辑的《隆化事情》)的整理出版,以及淑惠公主、替身皇姑徐春娇的历史遗址遗迹考证确立,都为《皇姑屯传说故事集》的创作编写打下了坚实的创作基础。2023年在王振平主席的推动下,县委宣传部批准了以王振平为领衔人的《民间文学安州名家工作室》和以王振平为顾问、以徐德祥为领衔人的《皇姑屯文化研究工作室》后,在制定两个工作室的2024年年度工作计划时,王振平主席提议把出版《皇姑屯传说故事集》作为两个工作室首要工作,受到两个工作是所有民间文学家和民间文学爱好者的赞同。随后,王振平主席代表两个工作室,向全县民间文学家和民间文学爱好者发出征稿邀约,获得全县大部分民间文学家和民间文学爱好者支持,在短短不到三个月内就征集到所有稿件。王振平主席还一马当先身体力行,与河北省文联《民间故事》出版社联系,取得出版社的大力支持。</p><p class="ql-block">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是所有民族的文学艺术的基础,在传承和记录远古历史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民间文学在反映社会生活和人民愿望上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民间文学还是民众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的传播,人们可以了解道德伦理、家庭生活、文化传统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和规范,这对于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皇姑屯的传说故事起源于清康熙晚年,虽然对皇姑屯的来源的说法众说纷纭,但“替身皇姑”说,相对于其它说法,还是有历史遗迹依据优势的。首先,替身皇姑出家修行的皇姑庵遗址还存在,皇姑庵被拆毁的具体年代是1949年末到1950年初,遗址具体地点就是现在南庙(圆通寺)的观音堂之地。其次,替身皇姑的皇姑坟,直到1972年还在,虽然文革初期(1966年)受到较大破坏,但皇姑的石碑和石桌子还在,直到县汽车客运站建设时才完全被毁。所以替身皇姑的皇姑屯传说是传承和记录皇姑屯的真实历史的。</p><p class="ql-block">隆化(皇姑屯)早在2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了古人类生产生活的遗迹,这里有2300建县的历史,早在1600年前北魏焘武帝在此建益州,北魏献文帝拓跋弘下昭建安州,相当于现今的省城,之后历经北齐安州、北周玄州,辽北安州,金、元兴州,直到明初,徐达奉明太祖朱元璋的命令,移山北人民到长城以南,并一把火毁掉兴州文明,建立兴州五卫。明成祖称帝后,又把兴州之地沦为蒙古族的游牧地,到清军入关时,这里被称为博洛河屯,到康熙晚期逐渐被人们称为“皇姑屯”。因而皇姑屯是历史悠久的古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也有着深厚的挖掘整理编辑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的传统,更有着深厚民间文学文化的历史底蕴。皇姑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古老的伊逊河经历了它的繁华,阅尽了它的兴衰。改革开放又让皇姑屯焕发了民间文学新的青春,数百年来皇姑屯人民在这片沃土上,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间文学。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出版了由县文化馆刘长杰主编的由隆化(皇姑屯)数十位民间文学家挖掘整理的《隆化民间故事》,2009年出版了由王振平、孟仁、汤晓臣、姜振利、徐德祥、董艳军主编的《隆化民间故事传说》五卷本,120万字。这套书的出版受到了中国民协副主席、河北省民协主席郑一民的高度赞扬,并亲自为该书写了序。此后在王振平主席组织出版的如《茅荆坝风光》…《会走的神树》等多部书里收集了大量创作的隆化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到2018年王振平又出版了自己主编的《民间故事集》,2022年姜振利出版了自己主编的《民间故事集》。《皇姑屯传说故事集》的编辑出版,是隆化挖掘整理的民间文学的又一新成果。</p><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大力发扬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要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新时代历史条件下,鼓舞各民族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皇姑屯传说故事集》中的故事,大部分都是皇姑屯土生土长的民间文学家和民间文学爱好者,在民间挖掘整理收集来又经作者加工创作的,许多是运用老百姓的语言,叙述的是老百姓的事,表露的是老百姓思想和感情,最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社会现实。故事情节精彩动人曲折,语言为当地老百姓家常话,描述的形象生动,所以有较强的趣味性和一定的思想性,更是符合中华传统的伦理性和道德性,对百姓的启蒙教育和自我教育都有着深刻良好的影响。《皇姑屯传说故事集》的出版,为广大的读者献上了一道丰厚的皇姑屯地域风味精美的大餐。同时对于广泛深入的开展皇姑屯地方特色文化研究挖掘,大力普及皇姑屯文化知识,加强皇姑屯地方文化建设,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都同样具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是为序。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2月25日星期日夜 于天津陋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