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导语:全国性开办成年人大学教育第三年的1985年9月,已有八年工龄的我脱产考进南宁师范专科学校干部专修班读书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当年该校招的成年人教育只办两个班,专业都是汉语言文学。我所在的第二班,因有一部份同学是高中毕业参加全日制普通高考后又考进来与我们一起学习,所以年龄差距较大,最小的只有二十岁左右,而个别最大的,已是三十六、七岁的中年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成大班的脱产学习,与全日制普通班的区别,主要是学制只有两年,且没有实习时间。但用的课本教材和学的科目与普通班却都是一样,一样的老师,一样的授课时间,一样的文体活动,一样学期结束后的考试和考试内容。这样一来,成大班的学习时间就被排得很紧很紧都还感到不够用!但感恩于学习机会难得,大家都能克服困难,挤时间见缝插针加班加点认真刻苦钻研,不但每天的晚自修都学到很深的夜才肯休息,周末休息时间也从未放过,大多都是用来自学和做作业。正因如此,经过两年的努力,大家才终于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并通过考试合格拿到了文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时间过得好快,从当年踏入南宁师专大门学习开始,不知不觉中,三十九年的时间已经过去。回想起两年中的成大学习生活,感到很有意思,也很难忘!所以一直很想以当年成大学习为题材整理一个美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因这些天一直下雨闷在家里,所以就马上“跃跃欲试”了起来,说做就做,匆忙构思,匆忙打字,改了又改,前后用了差不多两天时间才整理好了这个美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其中用来做这个美篇题材的下面两篇作文,是我三十九年以前在南宁师专读成大时就写的作业作文。这两篇作业作文,是两名写作老师分别布置写的。《到校前后》是新生入学不久就布置写,是中文科主任伍德亮老师亲自布置;而由另外一名老师布置内容、由各同学自命题目的《听其言而知其人》则是写作学年结束前夕才布置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透过当年写的作文,能够看出老师教导的艰辛和同学们学习的刻苦。从中也看出三十九年以前读成大,我们这样写作文,老师那样改作文。尽管第二篇作文,老师只改了一个字,一句平语都不写,但先前他布置写的另外三篇,已写了很多,这篇虽不写,但能打给86分,从中也能看出了老师的评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到 校 前 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柳华梅接到盖着南宁师专红印章的新生入学通知书的时候,心情是那样的兴奋、激动。是呀,多少年来的寒窗苦读,到底没有冤枉他,十年文革期间初中毕业的他,真的成为一名大学生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他目前所面对的,是如何适应新环境和新的生活。在此之前,他真的一点也不知道他即将去体验的大学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生活。在他看来,大学里的一切都是好的。“哼!一个初中生”,一想起从前人们对他种种不公平的偏见,他真的点愤愤不平。他不知道他的这种愤愤不平是对还是不对。总之,这几天他除了兴奋和浮想联翩,有时也神经质地自己问着自己:“我会完成学业吗?“我能成为一名好的大学生吗?”这是他最关心的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不管办什么事,主动总是比被动好。这是柳华梅自从走上社会后总结出来并常常奉行的经验,他想,读书何尝不是这样呢?于是,临近开学的时候,他拜访请教他一些已经大学毕业的朋友,想从他们身上获取一些治学经验,争取主动一些。他确实从他的朋友那里悟出作为一名大学生当今所面临的普遍深有同感的一个哲理——考取大学难,完成学业更难!然而,抽象的答案也简直使他有些失望。“大学生活是幸福的,但大学学习任务是紧张的、繁重的”,这是他从他的朋友那里得的话。一句,就这么一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大学文科课本我有的是,何不先找来读一读呢?不知什么时候,他突然有这样的想法。于是,他开始翻箱倒柜,寻找他所寻找的书!唔!《作文法概要》、《现代汉语》、《哲学》,这些书他都找到了。离开学还有一周呢,于是,他开始不分昼夜地读小说一样读起这些书。《作文法概要》他觉得挺好读,那此深入浅出的写作理论引起了他的兴趣。他原来就是爱写作的人,所以这种专讲写作的书,不用两天他就读完了一大半。至于他是否能从读过的书本得到大的收获,这是另一回事;《哲学》是有些抽象的,但他也还能读得下,这是他曾经参加自学成才哲学考试的结果,所以一些初浅的概念他是有所理解的;惟读到《现代汉语》,才真的把小学只背毛主席语录的他给难住。什么声母呀、韵母呀、声调呀,他真的一点也不知道。因此求学心切的他为此感到很焦急!他仿佛看见那些尚未报到尚未认识的同学已经学得很多很多并已经把他甩得很远很远似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因此,他心里又希望早些开学,他想,这样一来,不懂的问题我可以请教老师了,而且我的同学学到的东西,我也照样学到。他这个人就是这样,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想比别人先走一步,为此也经常遭到一些妒忌心强的人的讽刺和挖苦,好在他心胸也还宽宏大量,对于这一切,只是莞尔而笑,全不把它放在心上。现在离开学只有一天了,但他仍觉得时间过那样地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盼啊,盼啊,他盼望的那一天,终于来到了!十月五日,学校为他们举行了开学典礼。“你们能踏入南宁师专的校门来,很不容易,两年的大学生活,是难得的、可贵的,同时也是很快就要过去的,基于此,我很希望你们空着肚子进来,饱着肚子出去……”这是身才高大、年过半百的陈煌副校长在开学典礼会上对新来的同学所讲的话,柳华梅牢牢地记住了陈副校长所讲的话。实际上,他能踏进南宁师专的校门来,确也很不容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正式上课了,到底是大学校府,环境毕竟与中小学校不同。晨曦初露,校园里,不管是球场、路边还是树下,到处都有三三两两的人儿,这些人儿手里无不拿着书本,琅琅书声,从他们的口里传出。在此之前柳华梅确实已经读过不少的书,但他昔日读的那些厚厚的书全是文学作品。他是第一次看到拿着这样厚的书当作课本使用,象马列著作精装一样的《中国通史》和《现代文学》要一个学期学完,这简直叫他有点望而生畏,但他排除一切干扰,尽量集中精力听着老师所授的课。他向来也是一个爱读史书的人,但这个学期所开没的课程,他反而感到《中国通史》压力最大,象流水一样地授课速度简直使他叫苦不迭!在机关工作时,或开会、或学习常常被推举做记录员、并被人誉为速记能手的他,每逢授到《中国通史》,尽管有时把一大长句缩短到四、五个字,但仍然感到吃力!这些日子来,从花费在《中国通史》这门功课的精力上看,他又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开小差不得,稍为开小差,老师所授的知识就要象流水一样地流逝掉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他常常用他总结出来的这种经验告戒着自己,时刻不忘,他还为他能否完成业和能否成为一名好的大学生而担忧而拼搏而寻觅。他常常是图书館阅览室的座上客,礼拜日也从未放过,一个劲地钻到书堆去,他很希望他在很短很短的时间里学到很多很多的知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一天、两天、半个月,时间就这样地过去了,这次,他觉得时间过得快了。是不习惯大学生活?还是学习方法不对?他觉得他已经费九牛二虎之力,但收获仍然不多。他现在才知道,对于持“进了大学门就等于万事大吉”的思想是多么地不足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于是,他比先前抓得更紧了。他住的地方离学校有五里开外,但他每天都能提前到教室里来。一到教室,他便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读呀、写呀和练呀,用他的话说,他现在的任务就是读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陌生也变成了习惯。这个月呀,他除了设法多读一些课外书外,和同学们一道,周而复始地细心听着老师授教的各门课程,然后自习,做着一些在他看来颇费脑汁的练习和思考题以及每天都有的作业。他原来也是一个不太爱活动的人,但到了学校,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深深地吸引着他,因此他也情不自禁地融进了这集体生活中去,他知道,身体虚弱的人,学习断然不好。经过一切切地活动,他真正地体验到了大学生活的乐趣!</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他的朋友对他说的话一点也不错。“大学生活是幸福的,然而大学学习任务又是紧张的、繁重的。”“考取大学难,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更难!”但不管怎么样,柳华梅现在完全是带着必胜的信心和骄傲来实践他的诺言,他深信,他会完成学业的。</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老师的评语:以流利的文笔,清淡的笔调较具体、详细地把“他”的“勤奋、刻苦、好学”表现出来。文章立意新颖,格调清淡,主题突出。但本文在写法上显得有些呆板,同时思想的挖掘也还不够深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听 其 言 而 知 其 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客厅里的爆炸》读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微型小说的特点就是画龙点晴地表现出时代、社会和人的某种典型。惜墨如金地以点映面,使人听其言而知其人。《客厅里的爆炸》妙就妙在惜黑如金地以点映面;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妙就妙在能够使人听其言而知其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作品所花的笔墨不多,只有短短的六百零字,但随着父女俩简短对话的深入,作品中的主要人物——父亲的形象,便淋漓尽致地摆在读者的面前上来了。作者所塑造的这一人物形象,不难看出,他确实是一个老于也故的人,作品中的他的言行表现,都很明了地证明他是一个很善于随机应变的人。</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你看,他和他女儿,确实一点也没碰到暖瓶,可那暖瓶却奇迹般地倒下爆碎了。按理,这位父亲应向主人解释自己没有碰到暖瓶,暖瓶是自己倒下爆碎的,这也是实事求是嘛!但他不但不解释,反而主动承认是自己碰倒。这实在是出人意料,让人看了,确实有点感到不舒服,不免要责备这个父亲不该撒谎,特别是女儿在场的时候,但他到底还是撤了谎了。这是为什么?不言而喻,主要的,固然还是他的品质决定。但“你说得越是真的,也越象是假的”对他来说多少还是受到一定的影响。</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作者正是从这一生花之笔,从一个侧面揭露了社会存在的弊病——说假话升云直上,讲真话受打击排除,从而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社会带来的腐朽落后的影响一直没有肃清这一社会现实。作品里父親的所为,的确是受了那种腐朽落后的余毒影响而引起。当然,前面已说过,最主要的还是他的品质所决定。因为在同一时代的环境里,即使是在互不信任的岁月中,光明磊落者还是大有人在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我不管作品里的父親带着女儿在那种场合撒谎是对还是不对,但看过和透过他的言行,还是知道了他的本质——这就是老于世故和随机应变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总而言之,我认为作者在作品里所塑造的父親这一性格形象是成功的。之所以说是成功,就是因为它所反映不是真实,但却胜似真实,让人看了,就无可否认社会确实存在这样一种事实。</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老师评语: 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