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姜春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学书法大体要经历继承传统、形成风格、创新发展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知行合一,且一段更比一段难。绝大多数书家,一生走完第二阶段,已很不易。</p><p class="ql-block"> 回顾三千年书法史,创新一步都要几代人的努力。创新的途径大都从零散的民间书法开启,经过文人的归纳,即去粗取精,提炼规范,还要经过历史的洗礼,才能逐渐被后人认可。</p><p class="ql-block"> 什么是民间书法呢?即民间流传下来的散碎文字资料,如镜铭、刑徒墓砖、古砖、瓦當、竹帛等等。在诸多民间书法中,汉简是很重要的一种,它比较其他种类有如下特点:一是字数多。虽然相同风格的简书量很小,但汉简总量很大,可供参考。二是书写性强。汉简多为记事、文件、档案,书写以快、准为原则,用当前书法的视角观察,在用笔、结体和章法上都很自然,与书法的要求契合。三是执笔倾斜。汉简书写受当时客观条件限,采用左手执简,右手执笔,笔峰与简约成45度角方式书写。因此,汉简作品才能岀现笔划粗细和长短的骤变的独特丰富性。</p> <p class="ql-block">今人要学汉简,应具备这方面基础:一是篆隶用笔。汉简之前的成熟书法,只有篆隶两种,而这两种用笔方法基本相同。篆书虽然没有隶书笔法丰富,但隶书是继承篆书用笔,且结构也源自篆书,因此篆书为隶书的用笔之本。篆书用笔的根本是提按并举;行停互生;補绞共济,三对矛盾和谐一体,共存合一。要实现这个想法,要写的多,写的熟,从而在书写速度上做到快而不疾、慢而不滞,快慢参差,随意而行。</p> <p class="ql-block">汉简总体数量多,按各种不同风格区分,则数量不多。今人用汉简创作字多作品,文字不够是个难题。途径有二:一是找参考。唯一可供参考的是前代古文字。二是反复临写现存同类风格的汉简,使汉简的书写特征、笔势走向、章法格局了然于心,自然结成新字形。</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学习汉简,唯在兴趣引领之下,坚持练习并勤于思考,日积月累方能有所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