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去西班牙用“瞠目”这个词是有考量的。</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去欧洲大国旅行一般都有很多“预设”或“情节”。因为不少国人把一部中国近代史读成一部屈辱史,而“辱华”的列强大都在欧洲,比如俄英法德意荷;还有不少国人把近代史读成“西学东渐史”,更多的是关注中外交流,这样的话主角也是英法意德等率先进入现代文明的欧洲大国。有了这些“预设”、“情节”,你在游览中往往带着先入为主的情绪,眼光自然事先就经过了大脑的“挑拣”。 </p><p class="ql-block"> 西班牙是欧洲的文化大国,但去西班牙精神上就洒脱的多。因为西班牙在大航海时代虽然名声显赫号称日不落帝国,但它的太阳更多的是照耀西半球;整个拉丁美洲成了它的第二故乡,与中国临近的远东它只是染指了菲律宾。这样,西班牙就成了我们纯粹的他乡、他者、他山,我们可以没有任何历史包袱地去欣赏西班牙。 </p><p class="ql-block"> “瞠目”一词的百度释义是:“眼直直地瞪,形容受窘,惊恐的样子;也可形容十分惊讶的样子。”当然我用的是“十分惊讶的样子”。因为西班牙不但不同于华夏,也迥异于英法德意;她的特立独行又超凡洒脱的文化样态你会感到惊艳。惊艳这个词用的有点过滥了,把老词“瞠目”用在题目上我觉得更妥贴。 </p><p class="ql-block"> 我去西班牙的时间是2023年的11月,用半个月从巴塞罗那走到塞维利亚,中间经过了马德里、塞戈维亚、托莱多、格莱纳达,算是从北走到南。诺大的伊比利亚半岛用半个月行走说是走马观花是过誉之语;说是“飞车掠花”倒比较靠谱。如此,说“瞠目”西班牙也就有了根据,但咱“瞠目”绝不“结舌”;回到家里,有了空闲,咱就把照片找出来看看,然后再说叨一番。这样我整理了观感,加强了记忆,看官你要喜欢看,则更为我添了文缘。那我先向你敬礼了!</p><p class="ql-block"> “瞠目”西班牙要写成系列,共写六城一人。今天要写古城塞戈维亚。尚未动笔,脑子里就满是夕阳撒满罗马水槽的影像;于是干脆在题目中让水槽代表了古城。古城有灵,不会冒犯吧?😇😴</p> <p class="ql-block"> 水槽如此“瞠目”,引雅士淑女竞折腰。我这样说的根据有三:一是水槽的体量——水槽高三十米多一点,有十层楼的高度;长度是八百多米,然后再连接水源地至水槽的十八公里水渠;厚度没有找到数据,根据我拍的仰视图,估计有三米左右。二是技术、工艺、质量——大水槽是由巨大的花岗岩石垒砌,但不用灰浆;图片看得出整个水槽分上下两层拱门,顶端是水槽,水和巨石的重量都由花岗岩石柱支撑。</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建筑在塞戈维亚古城屹立两千年不倒,并且至今还能发挥水利功能。</p><p class="ql-block"> 在水槽下看水槽越看越瞠目,知道它的数据越多越感佩……</p> <p class="ql-block"> 对罗马水槽“感佩”我想是全世界的共情。早在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将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就是由感佩进而折服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罗马大渡槽不止一处有,意大利本土有,罗马的其它行省也看得到;说明这样的设施已经是古罗马成熟的技术。但保存如此完整,规模如此庞大,时间跨度2000年之久,塞戈维亚古罗马大渡槽则是唯一的。</p><p class="ql-block"> 既权威又公认的文化价值评说是我说“雅士淑女竞折腰”的根据之三。</p> <p class="ql-block"> 夕阳渐渐落下,回头再看一眼大渡槽,发现了顶端的凹处有圣母玛利亚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 游记开篇我说了我在题目中用水槽代表了古城,并且求古城之灵宽恕是有原因的——因为渡槽所在的塞戈维亚古城同样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并且历史更加久远。因为古城是城,所以文物内容更丰富——城堡、教堂、中世纪街道店铺、民居……</p><p class="ql-block"> 逛着逛着,你就有了穿越之感……</p> <p class="ql-block"> 你想着穿越得越远越好,最好是能到达古罗马;但除了罗马渡槽你找不到古罗马的遗迹了,毕竟时间过了两千年,遗留一座渡槽大概也仰赖天意。现在的塞戈维亚是一座中世纪古城,你从渡槽走进城里好像跨越了一千年;你再在城里逛半天,就好像迷失在中古市井里。把你捞回到21世纪的是街角游客漂燃的香烟,以及偶而见到的公务车。</p> <p class="ql-block"> 墙上垂下与爬到墙上的绿植当然是当代人培植的,但藤蔓绿植的功效除了绿化还能营造气氛——中古的房子街道配上绿植让时间慢下来;慢慢流淌的时间你还能找到时间载体是房子和它的主人;进而知道,你置身的这座中世纪古城不是简单的文物,它的生活功能一直保持着,古城是有生命迹象的一种生物……</p><p class="ql-block"> 古城从中世纪活过来有一千年,这只鸽子似乎也睡了一千年;牠知道自己早已入定成神,墙下走过的历代人奈何不了牠;白人黑人黄种人都入不了牠的法眼……</p> <p class="ql-block">神鸽啊,你的理想是修炼成一块墙石吗?😂</p> <p class="ql-block"> 走半天古城街巷,见识了老民居但缺乏老城的整体感,于是登上塞戈维亚城堡。在城堡下看城堡似乎城堡融化在蓝天里,登上城堡往外看就神了——原来城堡之外还是城堡。 </p><p class="ql-block"> 滋滋滋,原来塞戈维亚古城的城堡是成群的…… </p> <p class="ql-block"> 把视线越过城堡,看到的是“农田”,但按照中国精耕细作的习惯来看,这些农田近乎是荒野;再想到这里是西班牙、是伊比利亚高原,那么这半荒的广阔土地该是牧场或者是牧草种植场了吧?</p><p class="ql-block"> 且慢,把眼光再往远处看,天边似乎还有民居,民居中最高大最明显的房子似乎还是城堡或者是教堂。</p><p class="ql-block"> 明白了,中古的主体是领主、是骑士、是天主;留下的痕迹哪怕只有一点点,大概率也会是他们的。</p> <p class="ql-block"> 再把目光收回至城堡内,见到的中世纪玻璃画描绘的是贵族和骑士的生活与征战,雕塑也是身着盔甲的贵族模样。农奴和市民怎么好像不存在?再一想,城堡就是中世纪贵族的住处,居高临下的防御是城堡必备的功能;身着盔甲的征战更是中世纪贵族的应有之义。</p> <p class="ql-block"> 巨炮瞄准的田野才应当是农奴劳作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除却农奴,市民的踪影同样不好找;这些在老街卖旅游纪念品的铺面似乎有些许过去市民的传承。</p><p class="ql-block"> 高耸的教堂钟楼下面有老砖瓦房,我看着似乎找到了一千年前或五百年前塞戈维亚市民生活的家;与教堂相比,房子显得破旧,但能传承至今,恐怕当时也不是普通市民的住所。</p> <p class="ql-block"> 找几所能就近看的房子,其装饰线条成几何图画,看来是古已有之的装饰风格;房子里都有居民,现代人住这样的房子不知是什么感觉?</p><p class="ql-block"> 想起来在中国景区,古房子一般都作为文物展览;这里仍保留它的居住功能,是亦非亦?这真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p> <p class="ql-block"> 高耸庞大的天主教堂是中古建筑与艺术的主体,是城市生活的中心。</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城堡因防御与传统大都位于农村与城外,那么欧洲的天主教与基督教教堂大都位于市中心。显然,这样更有利于信徒与神职人员的沟通与礼拜。多想一点,中国的佛寺与道观很多建在深山老林,大概更多考虑的是出家人的修行。</p><p class="ql-block"> 对吗?敬请指正!</p> <p class="ql-block"> 小教堂更是建在市民街区,使得市民生活的宗教气氛浓郁。</p> <p class="ql-block"> 在五万人口的塞戈维亚古城从上午待到日落,见到的中古房子数不胜数;待到下午看教堂时,忽然觉得每一座房子包括民房教堂城堡,它们的门窗都美不胜收。假若以门窗为主题制作一个影集,当属美事一桩。</p><p class="ql-block"> 下面放几幅,都是教堂的大门。以为然否?</p> <p class="ql-block"> 下面三幅是教堂侧门从内里往外看的图片,材料与图案是不是都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 下面三幅第一二幅是民居;第三幅说不上是什么功能的建筑,但生锈的铁门还油光铮亮,那绝对是岁月留下的痕迹;紧闭的铁门闩下面好像是“补丁”,铁质器物的补丁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再加之不规则不对称的门洞,于是拙朴感沧桑感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 最令人难以忘记的还是古罗马大渡槽的双层拱门:2000年来,它实际上已经成为古城的标志性城门;还因为它诞生于公元初世纪,因此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时光之门、圣诞之门;当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响起,命运之神扣门时,扣响的该不是这样的无门之门?</p><p class="ql-block"> 要离开赛戈维亚了,此时夕阳撒满整个古渡槽;提前一个多月,西班牙人已经开始布置圣诞树了……</p><p class="ql-block"> 在这样的背景意境中留张照片作纪念,是一个如意的收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