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琼海蔡家大院

美友3976793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蔡家大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琼海市博鳌镇留客村的蔡家宅建于1934年,是印尼富商蔡家森等四兄弟共同建造的一个建筑群落。四座建筑风格相似,外观酷似城堡,坐东南、向西北,其中以蔡家森住宅规模最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从东线高速公路中原路口往博鳌镇方向行驶10公里,路边左侧有个莫村村委会的路牌,向左侧行进两公里左右,就到达莫村村委会留客村。在村子的东南面,沿着一条蜿蜒的水泥路前行,在葱郁的林荫中赫然见到一幢高墙大院。这就是被称为海南侨乡“第一宅”的蔡家宅。初次跨进宅门,看到的是个封闭式的天井,仰头一望,二楼上的雕花围栏绕天井一周,透出一股奢华和富贵。这就是昔日漂泊印尼的富商蔡家森的宅院。它像一座坚固、大方、豪华、新颖、别致的城堡,宅院为砖、瓦、木、水泥钢筋混合结构组成的中西合璧的精美建筑。该宅院厅堂三进,天井两个,两侧有横廊楼阁多间,四周有厨房、柴房、卫生间、浴室、猪舍等。天井之中设有花木墀,全宅院是一座庞大而完整的二层三厅四合东西式楼房建筑。蔡家森宅院占地600多平方米,宅院共开大小门户35个,大小窗户104个,宅院四通八达,上下连通,堂屋、横屋以及前后井庭相互环抱,结构紧凑牢固。整幢建筑高大森严,气势非凡,令人肃然起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如今风姿依然。青砖大瓦加钢筋水泥,上下大屋的前檐既有中国古钱币和古代宫灯雕塑,又有西方的立体花盘和古罗马人头像雕塑,屋顶既保留海南民居的屋脊翘头,又大胆使用西方的方、圆、弧变化图案,使整个屋顶别具一格,美观大方。是海南民居的突出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院内前、后庭和上、下楼都有走廊楼梯相连,遇到下雨天,足不湿鞋可以走遍宅院内的每一个角落。紧密衔接的环廊具有挡风遮光蔽雨的功能,因此一年四季,大宅内清爽宜人,和煦如春。此外,蔡家宅还是个固若金汤的安全建筑。大门外侧的楼梯间暗藏着射击孔,可有效地防止盗匪侵袭,屋内的人无后顾之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留客村约有400年的历史,共有176户,居住着蔡、莫、余、朱、陈、韩、王、卢、周、覃十个姓氏。其中旅居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香港、澳门等地的华侨就有1000多人。清末,留客村的青壮年男子大都从村口的古渡口乘船,经万泉河漂洋过海当“番客”出外谋生创业。蔡家宅的主人蔡家森有四兄弟,父亲早逝,家境贫寒,蔡家森带着两个弟弟跟随“去番”的热潮,前往印度尼西亚谋生。他们历尽千辛万苦从事橡胶种植和船务航运,经过多年奋力打拼,蔡家兄弟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富商和印尼“番客”中的侨领。像很多从海南出去的“番客”一样,发家致富的蔡家兄弟心中牵挂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到家园盖祖屋,衣锦还乡,耀祖光宗。1934年,蔡家森回到琼海留客村,和兄弟们一起盖起了蔡宅。蔡家宅每幢宅院的厅堂都设置了供奉祖先牌位的“公阁”。蔡家宅的“公阁”很高,每次烧香祭祖时要用梯子上下。豪华富丽的蔡家大院只热闹了几年。1939年日军侵琼时,蔡家兄弟又撤回印尼,家屋只剩下不肯离开故园的老母亲和照顾她的仆人。蔡家森的母亲去世后,这座豪门宅院在孤寂中开始了无尽的守望,成为一座空宅。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海外的蔡家后人才从国外回到故园的大宅中拜祭先人。蔡家森在筹划建这个宅院时,把“安全和坚固”想得很到位,这就是为什么经历70年风雨,许多老房子都被台风毁坏,惟独蔡家大宅屹立如初的原因所在。蔡家宅的建筑装饰以中国传统风格为主,融入了东南亚的艺术元素,同时兼具西方设计理念,是海南侨乡中西建筑相结合的优秀典范,更是中国近现代华人华侨创业的重要史迹之一。1937年,日军侵占海南,蔡氏兄弟回印尼经商逃避战乱。在上世纪的四五十年代,蔡家宅曾经是抗日游击队的交通站,也曾用作国民党一团部驻地,还先后成为乐会县朝阳人民政府办公室兼朝阳乡粮所、公社公共食堂等。2006年5月,蔡家宅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