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世遗展&齐白石笔下的四季

春色如许

<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16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火爆全网,一票难约。现在热度有所降低,约票很方便。</p><p class="ql-block">借大运博举办“布达拉宫——来自雪域的世界文化遗产”特展之机,下扬州。</p> <p class="ql-block">2015年8月曾在拉萨,因身体原因没有进入布达拉宫参观。这次布宫宝贝来到扬州,不能错过。</p><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199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历史保护建筑群,它珍藏的文物,除安置于库房及在各个殿堂陈列展示外,较少在布达拉宫以外的地方展出,但此次非同寻常,101件/套来自布达拉宫的文物首次集体“出宫”,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文物首次展出。</p> <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 千年巍峨</p><p class="ql-block">展示布达拉宫千年营建史和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清 金宝地花卉纹斗篷</p> <p class="ql-block">尽管展馆竭力营造布宫氛围,但始终没有当年在拉萨大召寺看到唐卡、壁画、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时,那种神圣敬畏、恍惚晕弦,<span style="font-size: 18px;">感觉自己到了某个非人类的圣教境界。</span></p><p class="ql-block">现在想想,这种感觉<span style="font-size: 18px;">应该不是宗教力量引起的,</span>大概可能是高原反应。</p> <p class="ql-block">松赞干布像。公元14世纪 合金銅 高33厘米,宽25厘米。布达拉宫管理处藏</p> <p class="ql-block">五世达赖喇噰像</p><p class="ql-block">清 鎏金铜 高39厘米 底座长35厘米,底座宽26.4厘米 布达拉宫管理处藏</p> <p class="ql-block">清 莲花生八名号像</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 万象其中</p><p class="ql-block">展示布达拉宫代表性的唐卡、造像等文物和生活用具,这个部分也是文物最为集中、最为精美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一扇红门,一把大锁。打开它可以看见精巧繁复的唐卡、造型完美的造像、神秘独特的面具、色彩明艳的服饰、精湛考究的各类生活用具。这些文物为参观者诠释着藏族传统艺术和文化的精神品格与价值趋向,也向世人展现着数千年来汉藏文化与艺术的交流、借鉴、融合。</p> <p class="ql-block">①唐卡艺术</p> <p class="ql-block">最初的唐卡是“可以移动的寺庙”,具有方便信徒随时随地礼佛的作用。</p><p class="ql-block">有时候,我把唐卡当作壁画看,想着那些𤩹画初成时,也是这般的艳丽。</p> <p class="ql-block">五部陀罗尼坛城唐卡 公元17世纪</p><p class="ql-block">布画 通长148厘米,宽98.6厘米</p><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管理处藏</p><p class="ql-block">陀罗尼是梵文Dharani的音译,意为忆持不忘的“明咒”“真言”。坛城源于古印度佛教密宗,指一切圣贤、一切公德的集之处,可以称之为佛的宫殿,一般为修法场地上用彩色沙涂起或绘制,以及用金属和木质筑起的圆形或方形基坛,是佛教密宗修法时观想的重要对象。这是一幅彩色绘制的五部陀罗尼坛城,是以几何图形为主的构图,由外到内以圆形和几何体形式层层相套构成,正中间为大随行佛母或佛,大千催破佛母、大孔雀佛母、随行佛母、大寒林佛母。外面图形以水图案及火焰图案装饰,第二层起用圆形的金刚图案、水图案、莲花图案装饰,表示大海、风墙、火墙和金刚墙、莲花墙、护城河。内圈正方形图案表示城墙、屋檐,层层深入,最后到达主尊殿,并用红、黄、蓝、绿表示东南西北四方。坛城的构图紧凑,图案繁复多变,抽象和具象手法并用,装饰性强,具有很美的形式感。</p> <p class="ql-block">坛城唐卡是平面的,立体的坛城是这样的。(上图)</p><p class="ql-block">坛城,也叫坛场,起源于印度,是藏传佛教密宗修行时必须供奉的一种对象。坛城梵文音译为曼陀罗。</p> <p class="ql-block">宗喀巴传记唐卡 公元18世纪 刺绣 通长193厘米,宽106厘米。布达拉宫管理处藏</p><p class="ql-block">刺绣工艺是从中原传入西藏的一种纺织工艺,是用针引线,按设计的图案在绣料上勾绘成花纹、人物图案等,以粗细不同的绣线,不同的色彩和运针方法表现出图案的质感。这幅宗喀巴像唐卡即是这种工艺的体现。宗喀巴大师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他于十四世纪初倡导的宗教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而奠定了格鲁派后来迅速崛起并且占据西藏宗教统治地位的基础。此幅唐卡中央为宗喀巴大师头戴通人冠,双目微闭,结跏跌坐于莲座上,双手转法轮印并各持一株莲花,莲花于两肩处盛开,左右肩部分别置经书和宝剑,象征着宗喀巴大师为文殊菩萨的化身。这是一幅讲述宗喀巴大师生平传记八十幅唐卡中的一幅,主要讲述了宗喀巴大师在卫藏地区讲经说法的经历。</p><p class="ql-block">此幅唐卡为不露地满绣,绣线、设色、退晕与间晕相结合,采用平绣、钉线、平金、斜缠针、套针等针法,其中尤以平金表现的衣服纹样及人物神情最为细腻。</p> <p class="ql-block">喜金刚像唐卡 剌绣 公元15-16世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②造像艺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拍几尊之前没有见过造像。</p> <p class="ql-block">宗喀巴大师像</p><p class="ql-block">公元15世纪 鎏金铜 高20厘米,宽17厘米</p><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管理处藏</p><p class="ql-block">此尊宗喀巴大师像颊颐饱满,面含微笑,双手于胸前施转法轮印,肩头莲花上分别供智慧剑和梵筴,与文殊菩萨所持法器一致,暗示他作为文殊菩萨的化身,具有无上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宗喀巴大师的发型很有创意,手印非常漂亮,瑜伽坐稳当自在,面部表情温暖人间。</p> <p class="ql-block">释迦牟尼佛立像 公元11世纪</p><p class="ql-block">身姿婀娜,风衣荡漾。如果不是背光肉髻,以为是莎翁戏剧里的人物。</p> <p class="ql-block">金刚萨埵菩萨立像 公元8-9世纪</p> <p class="ql-block">米拉日巴像</p><p class="ql-block">公元17-18世纪</p><p class="ql-block">合金铜</p><p class="ql-block">高16.5厘米,宽13.2厘米</p><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管理处藏</p><p class="ql-block">米拉日巴(公元1040年-1123年)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玛尔巴嫡传弟子,后藏贡塘(今占隆县北部)人。</p><p class="ql-block">这尊米拉日巴像上身袒露,瘦骨嶙峋,说唱坐姿,展现出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苦修形象。</p> <p class="ql-block">金刚亥母像</p><p class="ql-block">公元13世纪</p><p class="ql-block">合金铜</p><p class="ql-block">高38厘米,底宽15.2厘米</p><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管理处藏</p><p class="ql-block">此尊金刚亥母以舞姿立于一躺在莲座上的尸体上,右手高举金刚钺刀,左手于胸前捧起嘎巴拉碗。金刚亥母裸身,戴五骷髅冠、耳珰,身披各种骨饰、璎珞以及基,两侧飘带飞舞。从整体看,造型优美,结构匀称,再现了公元13世纪西藏造像的艺术风貌。</p> <p class="ql-block">③面具、法器、服饰、生活用具。</p><p class="ql-block">或稀奇、或有趣、或异美、或喜欢,拍下它们,存在“美篇”里。</p> <p class="ql-block">五佛冠 清</p> <p class="ql-block">迦腻色迦塔 公元15-16世纪</p> <p class="ql-block">噶当塔</p><p class="ql-block">公元14-15世纪</p><p class="ql-block">合金铜</p><p class="ql-block">高32厘米,底径16.5厘米</p><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管理处藏</p><p class="ql-block">噶当塔为佛塔的一种,其以铃铛形塔身为特征,因流行于噶当派盛行时期,所以称之为“噶当塔”。这尊佛塔铃铛状塔身下围绕着仰覆莲瓣,上下各以一圈联珠纹装饰,塔身中央有两圈弦纹,塔刹为多折角式,再上为圆锥状十三层相轮,最上又有一颗摩尼宝珠。</p> <p class="ql-block">錾花嵌宝五门嘎乌。嘎乌即为佛龛。</p> <p class="ql-block">唢呐</p> <p class="ql-block">胫骨号</p> <p class="ql-block">长号角</p> <p class="ql-block">号架</p> <p class="ql-block">景泰蓝八宝</p><p class="ql-block">公元19-20世纪</p><p class="ql-block">银胎画珐琅</p><p class="ql-block">高28.5厘米,底径9.5厘米</p><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管理处藏</p><p class="ql-block">八宝也称“八吉样”,是藏传佛教中象征吉祥的器物,通常作为法器陈设于佛堂。</p><p class="ql-block">此套培丝珐琅八宝分别为轮、蟑、结、螺、花、瓶、鱼、伞。</p> <p class="ql-block">鹤踏龟执壶</p> <p class="ql-block">八瓣莲花大威德金刚曼陀罗(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尊胜瓶</p> <p class="ql-block">银质嵌松石璎珞尊胜瓶</p> <p class="ql-block">雕花银曼荼罗 公元17世纪</p><p class="ql-block">“曼荼罗”为古梵语,意为“聚集”或“中心”。这件曼萊罗是用于供养的供器。</p> <p class="ql-block">錾花指捻转经筒</p> <p class="ql-block">颅内供器。其三角形底座是我之前没有看到过的。</p> <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 天路神工</p><p class="ql-block">展示布达拉宫维修和遗产保护内容。</p><p class="ql-block">作为古代藏族建筑艺术和技术成就的集中体现,布达拉宫却曾因几百年间未进行系统修缮而险情频出。为此,国家投入巨大资金对布达拉宫进行两次大型维修并对其中珍贵文物进行专项保护修复。</p> <p class="ql-block">“打阿嘎”是藏族传统屋顶或屋内地面的修筑方法,工匠们在修造地面时,手执木夯,一边此起彼伏地唱着劳动歌,一边夯打阿嘎土。在展厅,有“打阿嘎”互动体验。</p> <p class="ql-block">2018年,国家又投资3亿元,启动《布达拉宫文物(古籍文献)保护项目》。这次展览中,布达拉宫藏梵文版贝叶经的一函经书数字触控板界面图首次展出。</p> <p class="ql-block">(以上文物图片,大多为六朝青轩陽相机拍摄)</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博物馆联合北京画院举办“情有梦通——齐白石笔下的四季生机”特展,正在进行中,<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3年12月29日至2024年3月31日。<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齐白石晚年艺术技法成熟,创作了大量精品佳作,为人熟知为人称道,这些都与他“衰年变法”是分不开的。“衰年变法”指齐白石50岁定居北京后,以衰老之年改变画法、画风之举的称谓。</p> <p class="ql-block">1864年,齐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的一个小村庄。40岁前的人生大抵是从走村串户的乡间小木匠,通过刻苦学习绘画、木雕、诗文,逐渐进入湘潭县文人雅士的朋友圈,凭借手艺和作画刻印成了家、立了业。</p> <p class="ql-block">1902年,齐白石年近40岁第一次出远门,到1916年,他已经五次出门远游,即“五出五归”。通过远游,齐白石得以遍览河山、开阔眼界并与名士结交,为他后期的变法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7年,平静的乡居生活被愈演愈烈的兵匪之乱打破。迫于无奈,齐白石不得以来到北京,并于1919年正式定居北京。此时的齐白石已经年逾五十,天命之年的齐白石又为何决意改变自己原有的画风、开创一条新的路径呢?</p> <p class="ql-block">有人认为,齐白石当年变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无奈。当时北京画坛比较盛行吴昌硕一派具有金石趣味的大写意花鸟画,齐白石学习八大山人的冷逸画风颇受冷遇,画作很少有人问津,这对于依靠卖画养家的齐白石来说事关生存,必须变法。齐白石自己说:“我的画,虽是追步八大山人,自谓颇得神似,但在北京,确是不很值钱的哩。”</p><p class="ql-block">白石变法,与好友陈师曾(陈寅恪的哥哥)有很大关系。齐白石曾说“他是劝我自创风格,不必求媚世俗。这话正合我意”。</p><p class="ql-block">当然白石变法,也是出自他对于艺术的追求。1919年齐白石在画记中写道:“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君等勿怜,乃余或可自问快心时也。”</p> <p class="ql-block">变法后他画的虾、蟹、青蛙等,都极其形似又高度简练传神,很好地处理了中国画“工与写”“形和神”的关系问题。</p> <p class="ql-block">衰年变法,创【红花墨叶】派,将大写意花鸟画推向极致。</p> <p class="ql-block">齐白石是个非常有趣的老头子,他的故事曾在【文化的力量 仰之弥高 2020-01-04 】讲过,这里省略。</p> <p class="ql-block">两个特展之后,浏览了几大常设展。2号馆《运河上的舟楫》,有5D投影,可以沉浸式体验船行古运河,但门口队伍排成了几个回字,没有进去。</p><p class="ql-block">对我来说,比较新鲜的是《世界知名运河与运河城市》专题展,展览以运河为纽带,以具有共同运河文化基因和身份认同的运河城市为主体,从世界遗产、水利智慧和城市风情三个方面,探索世界运河的渊源,诠释运河城市特色。展厅中包括6条世界遗产运河在内的15条代表性运河阐述了世界运河的遗产价值。堰坝、隧道、船闸等水利建筑物是运河和城市沟通的桥梁,展览着重阐释其在路径选取、建设方式、运营管理上凝聚的人类智慧。</p> <p class="ql-block">(以上文字大部摘编自大运博官网)</p> <p class="ql-block">从上午十点进馆到下午三点出馆,五个小时只吃了一块面包。到毛牌楼已没有堂食了,只能买些三丁、烧麦、油糕、豆皮包,又在四季园菜场买了盐卤老鹅、拌豆干。一脚油门到家吃包子,毛牌楼的面点好过富春、冶春、花园楼。大慨也许我是饿极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