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古城

流螢

<b><font color="#167efb">青州古城</font></b>,位于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城建历史2200多年,是一座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明清建筑风格的古城。《尚书·禹贡》中记载的古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诸州中就有青州,称青州“东北据海(渤海),西南距岱(泰山)”,“海岱惟青州”。青州有12年国都、1065年省会、1606年府衙、2216年县治的历史。自西汉初年,先后存在过汉代的广县城、广固城、东阳城、南阳城、东关圩子城以及满族旗城等六座古城。 <b><font color="#ed2308">阜财门</font></b>,也叫南门,是青州南阳城的南大门。青州南阳古城始建于北魏时期,金元明清为府署所在。初为土城,砖城建于洪武三年,城墙高12米,厚6米,长13华里零108步,共有城垛口1777个,有海晏、岱宗、阜财、瞻辰四座城门,各类衙署、庙宇、书院、名人故居遍布其中,为名副其实的“山东第一府城”。 <b><font color="#ed2308">魁星楼</font></b>,是原青州府城东南角楼,宋代所建,明清重修,为两层建筑,高大宏伟,古“青州十景”中有“南楼夜雨”一景,即此楼此景,古代读书人在魁星楼拜魁星,祈求在科举中榜上有名,魁星楼造型优美,庄重威严,是青州古城地标性建筑之一。 <b><font color="#ed2308">海岱都会坊</font></b>,古代青州地处海岱之间,历代为都会之地和军事重镇,曾长期作为山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商贸发达,商贾辐辏,被誉为“三齐重镇,海岱都会”。该坊四柱三门式,总高度9.4米,总宽14.4米。 <b><font color="#ed2308">尚书里坊</font></b>,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旌表青州人石茂华而立。该坊四柱三门式,总宽度13.8米,总高度11.48米。南面抱柱联,上联为“一抚重镇,居然千里干城”,下联为“再秉节钺,允矣三边锁钥”;北面抱柱联,上联为“筑洪堤明诉讼一方大任”,下联为“平内乱灭倭奴万古英豪”。<br><u><font color="#167efb">石茂华</font></u>,字君采,号毅庵,明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三边总督,文治武功,政绩卓著。<br> <b><font color="#ed2308">一门科第坊</font></b>,是一座四柱三门式科第坊,它高11.8米、长13.52米、底宽2.1米。旌褒的是著名的科第望族冯氏家族,自始祖冯裕至四世冯琦,有进士6人、举人3人。坊顶额有“圣旨”两个金字。提额:一门科第。右额:旌褒冯氏进士裕惟重惟讷子履琦瑗举人惟健惟敏子咸。左额:大明工部奉敕立 万历丙戍榖旦。抱联:科第连绵彰显东州文运,事功卓著堪称北海世家。一门风雅多少芝兰玉树,几代书香无穷国栋良才。 <b><font color="#ed2308">大学士坊</font></b>,始建于嘉靖二十二年,为旌表青州府诸城县人翟銮而立。该坊为四柱三门式,宽度15.94米,高度12.65米。牌坊顶额为“御旨”二字,坊名“大学士”;坊名右边小字为“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石门翟銮”,左边小字为“嘉靖癸卯季春吉旦”;南面抱柱联,上联为“巡边防三万里,雄才大略固关塞”,下联为“秉阁政十余年,远虑深谋为栋梁”;北面抱柱联,上联为“体丽声清,廷对分差标法度”,下联为“心和意密,公裁明断顺朝纲”。<br><u><font color="#167efb">翟銮</font></u>,字仲鸣,以锦衣卫籍举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官至谨身殿大学士(首辅),卒谥文懿。<br> <b><font color="#ed2308">柱国坊</font></b>,始建于明弘治年间,为旌表大学士刘珝而立。柱国坊顶额为“敕赠”,题额“柱国坊”,题额右边的小字为“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赠太保、谥文和刘珝”。南面抱柱联,为弘治皇帝御制祭联,上联为“忠裨于国,允称一代名臣”,下联为“孝表于乡,堪称三朝元老”;北面抱柱联,上联为“忠廉立殿堂,史称贤相,功与云山并峙”,下联为“仁孝满乡里,世誉楷模,德同阳水共流” 。<br><u><font color="#167efb">刘珝</font></u>,字叔温,明正统十三年进士,官至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赠太保、谥文和,历仕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四朝,明宪宗称其为“东刘先生”,并赐印“嘉猷赞翊”,弘治三年卒。<br> <h1><b><font color="#ed2308">衡王府石牌坊</font></b>,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明代衡王府遗留下来的惟一的一处大型地上建筑,俗称“午朝门”,是文武百官员叩拜衡王时出入的大门。石坊坐北朝南,南北两坊相忠臣43.5米,建筑形式相同,尺寸一样。坊为石灰石,四柱三门,牌坊式结构。每坊由28件巨石雕刻络腮胡子成,宽11.5米,深2.78米,中高7.25米,侧高5.15米。座吴须弥状,刻兽足状案底纹和仰莲纹,中支刻牡丹、荷花图案,上层与底层形制相同,刻狮子、麒麟、缠枝牡丹、覆莲图案,四柱上方嵌横匾,匾上浮雕二龙戏珠和斗拱图案。中门嵌两匾,上匾刻大字,南坊为“乐善遗风、象贤永誉”;北坊为“孝友宽仁、大雅不群”。均剔地阳文。“乐善”为朱佑楎号。“遗风”系朱佑楎去世后的用词。因此,石坊建置年代应在第二王朱厚矫在位的嘉靖年间。<br></h1><h1><u><font color="#167efb">衡王</font></u>,名佑楎。明宪宗(朱见深)第七子。母庄懿张德妃。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被册封为衡王。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衡王就藩青州,大兴土木,建造了衡王府第。衡王共传了六世七王。王府经历代修葺扩建,规模日益宏大。在古典名著《红楼梦》、《聊斋志异》中都曾出现过他的鼎鼎大名。</h1> <b><font color="#ed2308">天主教堂</font></b>,始建于光绪元年(1875年)。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由法国梅神甫接管,进行了第一次购地扩建。民国二十年(1931年),益都天主教堂从烟台教区划出,直接归罗马教区管辖,并设立青州教区,由法国神甫卫国栋任第一任主教。主教堂,面东而建,东西长40米,南北长18米,钟楼顶尖高35.8米,占地面积约760平米,设有教堂院、神甫院、修女院三部分,可容纳2000余教友。 <b><font color="#ed2308">基督教堂</font></b>。基督教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传入青州,1910年,由英国教会(英浸礼会)拨款建造基督教堂。教堂坐西面东,占地1000平方米,建筑风格独特,外部为中国古老的青砖小瓦,内部为欧洲哥特式建筑,精密的木结构,令人称绝。教堂可容纳1500余信教群众在此礼拜。 <b><font color="#ed2308">真教寺</font></b>,中国伊斯兰教著名清真寺,位于青州市益都镇昭德街南端路西。据寺内碑铭载,该寺为元大德六年(1302年)由丞相伯颜之后裔所建。后经明、清两代多次修葺、扩建,遂成今之规模。它历来是山东省东部伊斯兰教的活动中心。我国现代著名阿訇王静斋、马松亭等曾在该寺掌教、讲学和著述。该寺是元代三大真教寺之一(另为杭州真教寺也就是现在的凤凰寺、定州真教寺也就是现定州清真寺)。 <b><font color="#ed2308">偶园</font></b>,最早为衡王府的东花园,后为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冯溥告老还乡后的住所。是一组宅第、宗祠、园林三位一体相结合的古代建筑群体,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font color="#ed2308" style=""><b>府贡院</b></font>,是古代青州府科考取士的场所,明宣德十年(1435年)参政王哲建造。明洪武九年之前,此处为山东布政司衙门。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改为“云门书院”,清雍正四年(1726年)改为青州府贡院,民国初年废除了科举制度后,改为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现为“青州科举博物馆”。 <b><font color="#ed2308">三官庙</font></b>,是一座道教建筑,位于青州古城的东南角,初建于宋元年间,内附设团圆阁、戏楼等建筑,是一座典型的道教佛教相结合的庙宇。不仅供奉三官,还专设一阁——团圆阁,供奉佛教的观音菩萨。“三官”即天、地、水三官:天官大帝降生唐尧,掌天文,主赐福;地官大帝化生虞舜,制地理,主赦罪;水官大帝育生夏禹,治水利,主解厄。 青州古城城建格局完整,历史脉络清晰。至今仍完整的保留着山、水、城一体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古城内街巷肌理完好,古店铺、古宅院鳞次栉比,2万多原住居民完整延续着古青州地区的传统文脉。 踏上青州的土地,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古老的时代。青石板铺成的街道,古色古香的建筑,让人仿佛置身于一部活生生的历史长卷中。感受那份古朴的气息,品味那份历史的厚重。 <h5 style="text-align: right;">2024.03.11-12 于青州 </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