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枉居庙边八十载,</p><p class="ql-block"> 一副迷联几代猜。</p><p class="ql-block"> 余英娓娓道千古,</p><p class="ql-block"> 方知迷联毛塞开。</p> <p class="ql-block"> 话说2024年3月10日早晨,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我唤醒,我打开手机,原来是我久已仰慕网友余英来电,他说“想来看望我”。我闻言大喜,乐呵不知所措,不一会余英同志来到了我的楼前,我急忙外出欢迎。我们相见,如同久别老熟人,戚戚我我,说不完的家长里短;道不尽的相思之苦;仰慕之情溢于言表;他独特的建树令人倏然起敬。我们共进早点后,信步来到平浪宫,仰望那五彩斑斓的花戏楼,我茫然不知所措,余英便主动为我解说。</p> <p class="ql-block"> 我和余英是多年的网络朋友,我层拜读了他的多篇文章,其文章感情至深,使人情随事迁;文章措辞合理,使人深浅易读;文章恋古情深,使人更热爱丹凤的山山水水;文章图片选择合理,使人有一种美的享受。但从没有见过他发送个人照片,更未谋其面,尤其最近拜读了他关于花戏楼八组浮雕人物组成的木雕字画楹联谜底解析,更想当面赐教。</p> <p class="ql-block"> 我家住在丹江老街,距离花苗近在咫尺。儿时花庙的大门向北开,我们走两步便可以在花庙玩耍。我的童年时代,不是下河作鱼,就是攀上花庙。我们沿着花庙西南一根木柱向上爬,就可以到达花庙的顶端,那时的花庙之花,主要表现在它的整体建筑笼罩在千姿百态的画图之中,其中尤以镂刻透雕刀工细腻,巧夺天工。前门之“八仙过海”、“丹凤朝阳”、《封神》人物、花卉图腾,无论是石刻、砖雕、彩塑、瓷镶,形神真切,独具匠心。乐楼之梁柱门窗无木不雕。山水人物,车马仪仗,楼阁亭台,树木花草,鱼虫鸟兽,神来之势,栩栩如生。乐楼正面,更是木雕精品荟萃,君臣聚会,豪情勃发,一片升平气象。两军鏖兵,水陆血战,刀光剑影逼人。大禹耕田,文王访贤,囊萤映雪,赤壁怀古……数十典故,数十画面,数百人物,依形就势,布满梁栋,布满楣楹,布满檐板。其构图之奇妙,场面之恢宏,运刀之精确,造型之独特,无一不使人叹服。有的伙伴上到楼顶,发现多条多色蛇,大家疑是船工故意放养,保护花庙不受破坏</p><p class="ql-block"> 多少年后,在县医院创二甲医院时,我曾请县志办主任童正家先生为西安专家讲解花庙历史,尤其讲到“和声鸣盛”题额两边之八组浮雕人物组成一副画联时,老先生长呼短叹,至今仍然无人破解,其临终留下遗憾。县领导出资20万元悬赏,亦无人问津,留下耐人寻味的谜团。</p> <p class="ql-block"> 余英同志虽然年轻,但他苦于钻研,面对迷联,苦思冥想,目尽毫厘,心穷筹划。有时浮想联翩,夜不能寐,他在古书滩买来《说文解字》,简约校核,孜孜以求。余英用“回溯法”看图识字,返璞归真,从“人物画”的艺术造型回溯“篆字体”,从“篆字体”恢复“繁体字”,最终变为“简体字”,终于揭开了百年迷联真面目“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并在美篇发表。</p> <p class="ql-block"> 余英不厌其烦的讲解,彰显了他渊博的知识,揭示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佩服的连连点头,心悦诚服。最后我两站在平浪宫大门前,留下难忘的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