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喧天闹新春 大路社火展风采——甲辰龙年大路村社火演出圆满成功🌹

李文斌

<p class="ql-block">锣鼓喧天闹新春 大路社火展风采</p><p class="ql-block">—— 甲辰龙年大路村社火演出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祖国繁荣昌盛,乡村振兴日新月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攀升。大路村社火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村民们耍社火的愿望最终变成了现实。</p><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大路村火神会迅速酝酿组建。李文俊同志任会长,谈海青、李文仓、卫亚彪、刘先全、李文庭、鲁生寿、李长寿、李长军、谈增、李彩英、刘晓红、吴洋洋十二人为组员(俗称会头)。当火神会发出募捐倡议书后,就得到各位父老乡亲、在外各条战线拼搏创业的友好人士们、出嫁到异地他乡的娘娘、姐妹们的鼎力支持,短短的几个月内就解决到了演社火的资金问题。在此十分感谢关爱家乡文化公益活动,为火神会做出特别贡献的谈智,铁进寿、鲁延东、谈科、卫亚青、卫炳成、刘老板、卫秉祥、魏生祥、谈生俊等友好人士们的慷慨解囊,无私奉献!</p><p class="ql-block"> 有了资金保障,火神会成员发扬不辞辛苦,甘愿奉献的精神。精心制定方案,分工安排,多方奔跑。着眼于下请帖,组建剧目组,购买服装道具等杂而细的工作,进入了紧张有序的排练过程。关于义演,各位村民以最大虔诚之心,踊跃报名,社火的每项剧目尽可能得到了家族传承。我村社火毕竟停演二十多年,在服装道具、演技、唱词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各组自定制度,克服了重重困难,保证排练时间,使社火每个项目得以顺利排练。</p><p class="ql-block"> 排练过程中,经承上启下,热爱家乡文化事业的社火传承人鲁生珍、李仁、谈海青、卫林、李义等老同志们的热情指导,加之所有参加演出人员齐心协力,扎实认真排练,到年底前社火剧目基本准备就绪。在此特别感谢火神会成员和所有参加演出的同志、莘莘学子们的辛勤付出!</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社火剧目,按火神会的部署安排,即有传承又有创新的理念。除了传统的表演剧目外,还将当下深受人们喜爱的藏族舞蹈、奏响盛世的太平锣鼓编入到社火剧目中。传统与今朝的完美结合,令人耳目一新。社火节目五彩缤纷,活泼多样,全体演职人员人心所向,精、气、神十足,激情澎湃,演出了大路社火的特色和魅力,展示了大路人民的风采。歌颂了党,歌颂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也充分展示了家乡社火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家乡人民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社火演出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如音响设施跟不上时代发展;个别社火传承项目未参演;小唱、弦唢还有待加强。但存在的问题是很正常的,停演二十多年的社火能演出到今年这个水平已很不错了,愿明年呈献出更完美的社火剧目!</p><p class="ql-block"> 下面再次回味社火的精彩瞬间和相关社火剧目的传统简介。简介经传说、网络查询和有关资料,有很多不真不实的地方,还望有识之士们批评指正。</p> <p class="ql-block">  按我村演社火的传统习俗,正月十二出演关(出演关我的通常理解是每年社火开演前从火神庙会中一项项社火剧目出演的一种仪式,其实不然,正确说法时“出炎官”,这个炎官指的是炎帝)时从火神路儿开始演出,然后从村社主要场所一一演出。社火每到一处之前,各社接社火的人们提前放桑点香,供桌上摆上丰盛的供品,准备好香烟美酒,待灯官大老爷和报儿一到,鞭炮齐鸣,烟花升空。负责接社火的人们捧起酒杯对所有“身子”们敬酒,表达人们祈福敬神的虔诚之心。</p> <p class="ql-block">  据网络和有关资料获悉,灯官是南方火神祝融(也有说起初是火神炎帝,后演变为今日盛行的灯官)。天帝派灯官掌管人间的灯火。灯官,头戴黑色沙翅官帽,身着大红长袍,袖子宽大,脚蹬黑面白底靴,手拿牛尾掸子,神情严肃,好一派神仙形象。灯官为人和善,说唱词知识面广。在老百姓心目中,灯官大老爷为民审冤,为民主持公道,是惩恶扬善之清官。他是秉持正义,又不拿朝廷俸禄,受人崇拜。灯官因与七品县令同一级别,头冕服饰与县令相似,故称“灯官大老爷”。这天,灯官享有官大三级的特权,无论官大官小的人及平民百姓都要敬拜灯官大老爷,祈求平安幸福。</p><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二社火出炎官时,灯官大老爷骑着牛,前面由高举绣着“青龙”、“黄龙”、“白虎”、“朱雀”形似火焰形的三角彩旗开道。后面由四名衙役儿(现代如同护卫)分别高举红底黑字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肃静”、“避让”令牌护佑两边。显示出威武庄严之势。每到一处演出地,灯官大老爷端坐北方香案后边,先致一段令人欢喜的吉祥辞。再听报儿报上演出地点和民众祈盼的吉言喜讯后,高举手中牛尾黑掸子,核桃枣儿一撒,准许社火开演。其仪式,意为天官赐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寿年丰,五谷丰登!每项剧目上场,灯官老爷用吉言助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声,手持花伞的8名大秧歌和4名头戴羊角帽(这个羊角帽叫獬豸冠,獬豸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羊,它能灵敏识别善恶,因此古代君王、大臣常让獬豸协助断案。今社火上打场地也有维持秩序之意)。反穿羊皮袄的老秧歌队上场了。老秧歌是我村乃至河湟流城地区社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首项表演剧目。老秧歌队在场地周边小跑跳跃几圈意为打场地,为后边社火剧目保障足够的演出场地。同时,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用他们特别舞姿耍上“四门”。接着,集中至锣鼓前,用特定的鼓点,点上吉祥、逗乐人们的秧歌,把社火气氛推上高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人们把龙视为行云布雨,消灾赐福的神圣之物。龙象征着吉祥、力量和威严。舞龙是社火节目中最为神圣壮观的一项。一阵阵烟花爆竹声之后,龙伴随着轻盈欢快的锣鼓声,龙头左右瞭望,缓缓上场,这时,具有信仰的人们蜂拥而至,给两条龙挂红磕头,祈求平安吉祥,人寿年丰。娃娃们从龙身下穿越过关,祈求吉祥如意,不哭不闹,幸福成长。舞龙开始,龙头龙尾配合默契,巨龙腾飞,穿越自如,栩栩如生,格外壮观。舞出了龙的传人们奋发向上的豪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p><p class="ql-block"> 正月十六晚上,社火落下帷幕,所有身子将卸下神职,恢复正常生活。只等二月初二,由火神会会长(俗称会头)负责,再将龙从火神庙会中请至清泉处,以龙头触水,表示请龙饮水。因龙能行云布雨,寓意龙护佑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p> <p class="ql-block">  两条巨龙昂起雄伟的头,金龙在阳光下金光闪耀,青龙瑞气大展,展现出独有的威武神奇之势。</p> <p class="ql-block">  晚上的舞龙,更显神秘与震撼。在灯光映衬下,两条巨龙相互映衬,龙头高昂,龙尾摆动,头尾呼应,在空中翻飞,犹如真龙下凡,盘旋舞动。人们感受着好象从未有过的吉祥感和幸福感。</p> <p class="ql-block">  据传说,八仙与许多道教神仙不同,均来自人间,而且都有多彩多姿的凡间故事,并非生而为仙,历经多年修炼才得道成仙,与一般神仙神圣庄严的形象截然不同。也另有一传说,寿星爷是南极仙翁。八仙都是道教中的人物,他们经过千辛万苦的修炼才得道成仙。总而言之,八仙就是人们心目中的神仙,深受民众喜爱和崇拜。八仙中有将军、皇亲国戚、叫花子、道士等。八位神仙分别是:吕洞宾、汉钟离、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唯一女神仙)、张国老,铁拐李、韩湘子。</p><p class="ql-block"> 在社火中演唱八仙是一项神圣庄严的特别剧目,人们特别崇拜。各位八仙身背百花花束,从社火场地西边按八仙的排序,站到高凳子表明神仙身份后隆重登场,显得十分庄重(象征众八仙下凡来到人间之意吧),真有神仙下凡之感。进场后,在寿星爷及两个鹤童两边相对并排。这时许有愿心的人们给各位八仙挂红、还愿献花,叩首敬拜。也有人从八仙花束中摘上求儿求女、求儿女婚姻的鲜艳花朵,以非常虔诚之心拜八仙显灵,心想事成。待挂红等礼仪毕,寿星爷满腔唱上“八仙来了空不来,金银财宝带上来。八仙走了空不走,娲磨琐祟带上走”的唱词,给人们送上赐福平安。然后各位八仙用唱词一一表述各己身份,并用各自所拥有的宝物护佑人们幸福安康。故留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说法。八仙也在年画、刺绣、瓷器、花灯及戏剧中出现。相传八仙定期赴西王母蟠桃大会祝寿,所以当今人们喝酒猜令时有“八仙请寿”“八仙祝寿”等吉祥词。</p> <p class="ql-block">  由于人们对寿星爷、八仙的崇拜,挂上了足够多的红,表达着祈福纳祥的心愿。百花争艳红满背的寿星爷在两个鹤童的陪伴下,给人们撒上大红枣儿,祝福人们幸福美满,日子红红火火。</p> <p class="ql-block">  伴随着“当啷啷儿响”的嘹亮音乐声,由莘莘学子们编排的钱棍项目上场了。孩子们的服装艳丽,面带微笑,手脚灵活,拍打整齐,得到了观众们阵阵欢呼赞美声。“钱棍”在西宁市和湟源县城的巡演中都赢得了第一名,为我村社火队争光添彩,赢得了好声誉。</p> <p class="ql-block">  社火高跷作为一种古老而别具一格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高超的踩高跷技艺。今年社火表演中,高跷是一道靓丽的亮点。高跷队伍壮观隆重,装扮演出的历史人物、民间故事多姿多彩。服装新颖艳丽,化妆形象逼真,突<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现出了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的形象特征。</span>演出者精神饱满,出场规范有序,舞姿整齐,铿锵有力。弦唢悦耳动听,歌声宏亮,彰显出了我村社火的独特风格,大力弘扬了远源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  社火剧目八大光棍,由八男八女装扮演出。男女按传统化妆扮演。男性服装要求统一样式和颜色(今年八大光棍男子扮演者自费统一订制了藏蓝色西装),头上扎一黑色小绣球,左耳边用皱纹纸扎一小扇子,胸前戴一朵红花(象征他们是军队中的优秀士兵或英雄,得到了上级奖赏)。脸上留着八字须,手舞彩绸扇。女性头前面戴着鲜艳花儿,后面扎着大红绣球。上身穿花绸缎的绵袄(绵袄也是自行解决,是各自夫人的嫁装或借用的)。脸上胭红粉白,眉目清秀,漂亮别致。下身穿鲜艳彩裙,手舞彩绸扇。出场演出时,男女一一相对,并排出场。脚下按<span style="font-size: 18px;">独特优美的社火小调声,踏着整齐合一的八步儿。摆</span>扇挥舞,歌声高亢,舞姿整齐,铿锵有力,潇洒豪迈。表现出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八大光棍也是人们所喜欢的社火经典剧目之一。</p> <p class="ql-block">  舞狮是社火表演中的重头戏。社火舞狮的历史悠久,据网查,起源于南北朝时期。随社会的发展进步,舞狮的种类和技艺也变化多样。到现代,舞狮不仅是一项传统的社火剧目,也是一项体育运动项目。社火表演中,舞狮由一个雄狮和一个母狮,四个小狮娃组成。每个狮子由两人扮演,四个小狮子分别由四个男童扮演。表演时,伴随庄重的鼓乐声,由一名有点武术技艺的小女童打着筋斗带领狮子进场,特别引人注目。两个舞狮人配合默契,通过在地面上、台架上以高举、跳跃、翻滚,张望等高难度的动作造型和狮娃的配衬,展示出狮子勇猛剽悍、活泼灵敏的雄姿。</p><p class="ql-block"> 另外,社火舞狮预兆吉祥平安。如舞狮时有母狮翻滚的动作,这不仅是表演方式,其实它有深刻的含义。母狮翻滚,是母狮因腹痛产子,繁衍后代。母狮翻滚时,雄狮时而亲吻母狮,时而焦急走动,时而警惕观望,时而安卧在侧,鼓励安慰保驾母狮顺利产子。在一阵鞭炮声中,狮崽诞生了。此时被等待的信众前往争抢搂抱小狮娃,搭红披彩。寓意家中六畜兴旺,牛马成群,招财纳福。每年社火演出时,人们敲锣打鼓,挨家舞狮,以示消灾驱邪,预报吉祥平安,招财纳福的好兆,使人欢心快乐!</p> <p class="ql-block">  滚灯、顶灯两项是我村夜社火的一大亮点。据网查,滚灯是社火传统的汉族民间表演的艺术形式。起源于北宋时期的军事要地。其主要含义是军事斗争内容的体现。最初是行军的指路灯,后经艺人的加工演绎,形成今日之滚灯、顶灯效果。寓意为军队排练、观赏、祈求胜利和鼓舞士气的一种表演项目。也有一说是经商拉货的车子。滚灯、顶头在表演时也以走四门、并排对唱的方式把表演技艺呈献给众人。</p> <p class="ql-block">  旱船是一种汉族民间表演形式。从山西等内地逐步传入河湟地区逢年过节时的社火演出中。表演时模拟水中行船动作在陆地上进行表演。表演形式是在旱船木架周围绘有水纹的海蓝色绸裙,再由红绸、纸花、明镜、彩灯等装饰物点缀,使旱船艳丽美观。它由一名男扮女装的乘船者,由麻丫头为纤夫,船后由一位老翁做船夫,掌握行船方向。伴随紧锣密鼓的鼓点声把旱船表演得淋漓尽致,形象生动,深受人们喜欢,表演时,四个大头罗汉们跟随扭捏,欢声笑语不断。</p><p class="ql-block"> 据相关资料显示,社火旱船是古代民间的祭祀活动。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社会,人们依赖天气进行农业生产,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在干旱时节制作行船道具,在陆地上模拟划船动作,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span style="font-size: 18px;">祈求水神保佑雨水充沛的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祭祀活动与民间舞蹈相结合,形成了当今社火中独特的早船舞蹈。</span></p> <p class="ql-block">  婆婆娘身着红袍,头戴花巾,脸颊上浓妆艳抹,妆扮女性丑角人物形象。她怀抱一个木雕娃娃,民间称其为“火神保”。有求儿女者,接抱过火神保,怀揣以钱物,许以愿心。婆婆娘就风趣地道出一连串有求必应的吉祥话语。若人们接抱过婆婆娘的火神保,也要主动给火神保怀揣不等的钱作为回馈,恭听婆婆娘的吉言妙语,祈求平安幸福。正因如此,对婆婆娘被民间视为“喜神娘娘”、“子孙娘娘”。在社火表演中婆婆娘是最为活跃的“身子”,她时儿八步,时儿扭捏,能说会道,语言风趣,惹人哄笑。</p><p class="ql-block"> 据民间传说,婆婆娘是周文王姬昌的夫人或嫔妃,因周文王有众多儿子,被认为是多子多福,兴旺发达的象征。因此婆婆娘在民间视为掌管婚姻、生育、祈福的福神,有助于人丁兴旺,家家幸福。这一活动在民间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吸收道教、佛教的精华,从最初的迎生送子、求儿求女扩展成为保佑平安,祈福禳灾的重大民间活动,延续至今。</p> <p class="ql-block">  锣鼓喧天庆盛世,彩带飞舞祝太平。太平鼓寓意庆祝胜利,祈愿天下太平。</p><p class="ql-block"> 今年太平鼓剧目也是大路村社火的一大亮点,由老中青妇女们组成表演方队。参演人员多,阵容巨大。头饰着装整齐鲜艳,激情澎湃。指挥员自然大方,指挥得力。表演整齐,节奏铿锵有力。鼓声如雷,粗犷豪放。䥽声清脆,响彻云霄。锣声回荡,摧人奋进。锣鼓䥽声融为一体,惊天动地,体现出了民族精神,打出了盛世时代农民欣欣向荣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  大头罗汉据传说是佛教中的一种表演形式,通常采用笑口罗汉,与现代社火中的大头罗汉形象相吻合。</p><p class="ql-block"> 社火中大头罗汉由四名男孩童装扮,头戴欢笑的大头面具,一身红袍,手拿牛尾掸子,在社火场地上自由穿行,学着每个剧目表演的动作和自由发挥的舞姿,极为可爱。大头罗汉在表演的同时还给观众轻轻拍打,当人们给予小钱回馈时,他还给人们怀中的枣儿核桃糖果,象征赐福安康。</p><p class="ql-block"> 关于大头罗汉,有好多美丽的传说。大头罗汉的来历与神农氏尝五谷的故事有关。据说,在很久以前,神农氏尝五谷时遇到了一种神奇的白色粉末状的东西,并尝试了它。结果,神农氏的头变大,身体抽搐,口吐白沫,并在口中发出噜噜噜的声音。当地人见到这一奇异现象后,将哪种神兽命名为“噜”,后来演变为鹿。而那种白色粉末状的东西也被称为三鹿。为了纪念神农氏,人们在庙会上装成大头娃娃,以此来表达对神农氏的纪念和敬仰。因此也就有了大头罗汉有驱鬼除邪赐福的传说。戴上大头娃娃面具,庄稼丰收,人民生活安康,人们生活的地方平安和谐。大头罗汉的表演也充满吉祥幸福。</p><p class="ql-block">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表演大头罗汉从最初的两个人到现代的多人表演,面具种类不断更新,显得更形象美观,加之孩童们的憨厚表演,达到娱乐的良好效果,是社火中的亮丽特色。</p> <p class="ql-block">  多么喜庆,多么憨厚可爱。小小儿童已传承了大路社火文化。</p> <p class="ql-block">  据传说,哑巴为哑神,是娃神的化身。我们的先民在认识事物之初,就把天地当成父母看待,以天为阳,以地为阴。认为阴阳相配才能滋生万物。但天地不说话,所以人们又称“天父”、“地母”为“天聋”“地哑”。民间有“哑巴不说话,社火中他为大”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关于社火中的哑巴来历也有多种说法。其中相传甚广的说法是:明朝皇帝朱允炆因朝廷叛乱,为了逃出城去,装扮成哑巴混入社火队伍中,安全逃出城廓。从此留下社火中的哑巴是“皇上”,社火身子中哑巴最大的说法,深受人们崇拜。</p><p class="ql-block"> 哑巴在社火表演中,通常面涂黑墨,反穿羊皮袄,脚穿一双黑色布鞋。手拿牛尾鞭子或棒子,全天候不能说话,即时见到自己父母也不例外。寓意呼唤人们保守秘密和珍惜内心的真情实感。哑巴随时穿越在社火场上表演的各个剧目中扭捏,惹人逗笑。当社火剧目上下场的空间时段,哑巴将脚踏的布鞋高高甩到人群中。这一举动表面上看似娱乐人们哈哈大笑,其实也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因哑巴的身份高大贵,“鞋子”与“孩子”同音,哑巴的鞋甩打到谁身上不担不生气,反而用钱物回馈,因这是赐赠多子多福的象征,是最吉祥的事了,人们特别乐意。哑巴也可钻进周围观众当中可用手中的鞭子轻轻抽打观众,被抽打的人也很乐意,认为打个百病消散,驱邪避灾。也用钱物回馈。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平安健康和幸福吉祥的祈愿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大路村黑社火(即夜晚演出的社火)演出中有一特别剧目黑虎表演。据网络资料显示,黑虎灵官赵公明是民间传说中主管财源的神明。它又称赵玄坛,赵公元帅。“玄坛”是指道教的斋坛,也有护法之意,为道教四大元帅之一。表演时,黑虎赵灵官与一黑虎为伴。社火场上按东南西北的方位黑虎灵官与陪伴的黑虎默契配合,灵官做出武术姿势时,陪伴黑虎立刻口喷出火光,显示出威武庄严之势,观众深感神奇,拍手称绝。</p> <p class="ql-block">  货郎哥白衬衫青马甲,腰缠红绸带,手拿拨浪鼓,挑着货箱。见人唱着货郎歌,祝福人们四季发财,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人们也很情愿地拿出小钱作为回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藏族舞蹈是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明珠。今年大路社火中增加了由活泼热情的年轻媳妇、激情澎湃的中老年妇女表演的藏族舞蹈,深深吸引着观众留足观赏。舞蹈具有参演人数多,阵容庞大,服饰艳丽醒目的特色。她们伴随着欢快激昂,旋律高亢嘹亮的音乐声,舞姿强劲有力,整齐豪迈。挥舞起的长袖犹如滚动的彩球,热情奔放,精彩动人,格外壮观。藏舞跳出了家乡人的欢乐,跳出了人们的幸福吉祥感。浓郁的民族自豪感在她们的优美舞姿中充分展现。</p><p class="ql-block"> 最后诚祝大路村社火愈来愈红火!家乡人民幸福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