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阁二条发小之谊~12

老卓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接 </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北极阁二条发小之谊~11</span></p><p class="ql-block">   小巷顽童尽无夸,</p><p class="ql-block"> 昔日放恣思无涯。</p><p class="ql-block"> 遥想年少盛世伤,</p><p class="ql-block"> 繁华落尽仍留芳。</p><p class="ql-block"><b> 跳水</b>:七O年代年始,我们开始去正规的游泳池游泳,知道保护皮肤了,什刹海,工体,永安里常见我们的身影,匡民的蝶泳游的很好,我们学了半天总是不得要领,游不多会儿就走了姿势,可能跟体力有关,其他泳姿基本都会了,但还是以蛙泳为主,大家进入泳池后就开始比耐力,看谁游的时间长,有时也会比胆量,八月发小去工体游泳,期间踩着一米踏板跳水,述伟跳下去了,小彬,素孝,利民,述义,玉子都跳下去了,这时利民提议上三米跳台去跳,大家谁都不服谁,没人含糊,上三米跳台上就跳,上岸后述伟,利民叫板问敢不敢跳10米,我们几个跟着起哄,来到十米跳台上,看着下面小方水池,好像一跳就能跳出池外,利民说都得跳,我们几个犯怵了,说我们可没答应跳,但也不能放过他们俩,催着他俩跳,最后两人陆续跳了下来,可能是第一次姿势没掌握好,冰棍有点斜,两人身侧边拍的都有点红,我们几个顺梯子下来,这以后我只敢在三米台跳,再没超过这个高度。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工人体育场露天跳台泳池</b></p> <p class="ql-block">   <b>熊孩子</b>:71年,述伟我们几个上初中的孩子绕北海后夹道去什刹海游泳馆游泳,走到夹道快到地安门西大街时,发现北海围墙上边有个残缺口,不是太高,于是我们互相驼着爬了上去,里边正好是一个土坡山,跟缺口等平,坡边上一颗大树和很多小树棵子,土坡与墙之间隔着近一米宽的排水沟,我们跳过去之后,刚刚走到空旷一点的地界,就让里边山下的军人发现,追喊下速回缺口蹿墙跳出公园,差点冲过半米宽围墙摔下,有惊无险。</p><p class="ql-block"> 七一年的初冬,换上了厚棉衣裳,此时社会上兴起了一种男孩子的游戏,叫作“撺”,很快在学校和胡同里流传开来,就是双手展开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火箭状,蹲下身子站到另一个男孩子后面,趁其不备冲着他的肛门往上一怼,然后撒开丫子就跑,被撺的孩子立马一种怼进内脏的疼痛,一种站不稳的感觉,又不能马上回击,跑不起来。学校里同学课间互相恶作剧,胡同中发小们也是相互怼,一天胡同几个发小放学后聚在一起聊旁边二十四中学,七一届一吴姓学生从房上往下砍砖坯玩,不慎砍到房下同学太阳穴上置人死亡的新鲜事,大家聚精会神听着事情经过,述伟悄悄溜到格愣(小彬)身后猛地一撺,撒丫子就跑,只见小彬捂着屁股往上直蹦,眼泪都被撺出来了,一帮伙伴憋不住的笑了起来,接着格愣从旁边玉子他们家院门后抄起一根顶门杠,出门就找述伟,哪还有踪迹,早撩丫子拐春雨胡同(原火神庙胡同)跑了。</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餐桌上惦记街坊邻里,可都安好?互相介绍着跟自己有联系的老街坊们近况。</b></p> <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中期,彭哥,猴妈(崔哥绰号,因他爬树上房敏捷灵活而得),福昆哥,从兵团插队回京探亲,约几个发小去颐和园,初春的颐和园,阳光明媚,朋友们泛舟于昆明湖畔,这些泛黄照片的岁月,每一张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昆明湖畔留个影</b></p> <p class="ql-block">  <b>冰场</b>:70年代中期兴起冰场热,新年过后,吃过晚饭二条胡同里一帮小伙子集合到一起,踩着回力球鞋,头带羊剪绒皮帽,骑着自行车,背着滑冰刀就出现在什刹海冰场,苇席围着的冰面上,大多数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我们换上冰鞋,存好衣服上冰,利民那一套从加拿大买回的球刀,冰杆装备,花里胡哨很是耀眼,魏中和牛逼亮子(刘培亮)也是球刀,灵活多变,牛逼亮球刀滑的反一字在整个冰场也不多见,别人是脸朝圈内走一字,他是脸朝圈外,观察环境时受影响,躲闪不及很容易撞着,他都能灵活躲过,晚上冰场上灯火通明,胡同一帮滑跑刀的孩子转着大圈滑,后面跟着一大群人,连东单附近胡同燕宾,孙伟,张力,鲁兵,北极阁其他胡同的哥们都加入进来,这些人滑的起劲,风驰电掣般,其中张力个高腿长,跑起大圈来都是带跑的,为这曾引起其他滑的不错的人的不忿,起过茬悖儿,一天因在滑行过程中发生点碰撞,年轻人火气大,散场更衣时发生口角,出场后面对对方一群人,述伟一脸桀骜的看着对方,对方仗着人多格外嚣张,把我们的人围在中间,话不投机立马动手,地安门西大街路旁空地上冰刀飞舞,羊剪绒帽劈裂,血流满面,头骨骨裂,混战损失惨重,惨不忍睹双方多人住院,现场情景惊心动魄。</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什刹海冰场一景</b></p> <p class="ql-block">  <b>家具</b>:文革后期各种工业品要票证,家具要票,自行车、手表要票,就连主食、副食、花生、瓜子等也要本票,商品匮乏不好买,社会上时兴自己找木料,动手做家具,匡民兄的家具和各种电动舰船模型做的精湛漂亮附近闻名,不时有朋友同事介绍的人来观看,红星刚参加工作时是正宗木工,活也做得非常好。这时海平哥,彭哥,石中哥,艳光哥,勇男哥,霍哥,建国,殿如,书义,战龙,长河,他们老三届和69届的陆续从兵团、农场、插队的农村回京了,又聚到了一块。</p> <p class="ql-block">  大家纷纷加入了做家具的浪潮,彭哥热心肠,回京待业期间帮街道居委会的忙,不分份内份外尽心尽责,获得众口称赞,帮发小做事也是倾心尽力,后来找到工作后,夏天白天上班,下班吃完饭就去小兄弟家帮忙,从东单骑自行车到西城展览馆路,连着好多天,帮发小兄弟油饰家具,大衣柜,写字台,百宝柜,书柜等,彭哥人厚道,当年谁有事求他都应,他认为人家没拿他当外人,所以当作自己的事做且非常认真,从不求回报,若干年后,发小们说起当年他帮忙的事,他都不记得了,一提他才想起,说帮朋友个忙算什么,谁还记它,这品性做发小们的大哥真是没得说。</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家具热时的大众产物,酒柜</b></p> <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中期,胡同发小们去北戴河度假玩。一张旧得快看不清的照片打开了我们尘封的记忆,那时大家年龄16—24岁左右,借住在徐海东的海滨别墅,床铺不够,十几个人在地板上搭地铺睡。</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部分发小在别墅前留影纪念。</b></p> <p class="ql-block">   丙辰天灾震破房,</p><p class="ql-block"> 街坊邻里互帮忙。</p><p class="ql-block"> 一方有难八方助,</p><p class="ql-block"> 同舟共济发小护。</p><p class="ql-block"><b> 互助</b>:1976年7月28日夜里3点42分53.8秒,唐山发生了里氏7.8级地震。这次唐山大地震北京也有明显的震感,很多房墙出现龟裂倒塌,医院的急诊室堆满了人群,穿着背心裤衩,有的头、四肢砸伤,有崴伤的,有吓出心脏病的,家属、病人集中在一块,输液、处理伤口,新开路胡同西口粮店后身三太隆二层小楼东墙倒塌砸死一个外交部街中学学生,震后清晨北京下起了中到大雨,胡同里的街坊们在灾后的恐惧中彷徨,进屋怕有余震,上街又大雨瓢泼,这时发小们自发的出动,搬椅子凳子扶院里老人们到门道或屋门口坐下,屋门全打开,狭窄院子的老人挪到宽阔院子门道,准备好雨具,随时防备余震,没有人出去玩,都忙活起来,第二天,胡同发小把各家各户单位发的木条,树干,铁丝,油毡,塑料布集中,拿着工具钉子到长安街西观音寺,牛叉亮家门口一片空地上搭建防震棚,众人拾柴火焰高,大伙借着大杨树干钉木条搭棚,每家都有,一间挨着一间,搭的有模有样,上面人字形棚的防雨做的非常好,四边图钉围上床单,防止捎雨,孤寡老人都有照顾,帮助各家搬单人床,凳子,行军床到棚里,</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唐山地震期间北京的简易防震棚</b></p> <p class="ql-block">   晚上睡觉时有的家里人多,防震棚睡不开,胡同的发小们连着几天三五结伴拿着薄褥子枕头,骑自行车到天安门前观礼台上睡觉,把床让给老年小孩,白天回家烧开水,罐暖壶给防震棚的邻居们送水,负责自己家里饭菜供应和帮助孤寡老人做饭菜,大点院子的街坊部分在院里搭防震棚,发小们还帮着出主意,躲开地下防空洞地段,帮着搭木架,铺油毡塑料布,在院里搭棚的发小在家为街上棚里住的人烧开水,时不时上街看看,邻里守望相助,地震期间我们胡同就像一个和谐大家庭。</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天安门广场上搭建的防震棚</b></p> <p class="ql-block">   <b>小聚</b>:七十年代后期,文革结束,原来岁数小的发小们也大都参加了工作,分配的各行各业,79年国家也给所有的黑五类分子摘了帽,父辈们状况大多数恢复了正常,赋闲在家的也弄个顾问当当,生活一下平静下来,但发小们聚在一起的兴趣不减,下班后还愿意凑一块侃大山,开春后几个发小凑一起到劳动人民文化宫看看露天电影:香港拍的《三笑》南斯拉夫电影《桥》朝鲜电影《鲜花盛开的村庄》捂的。</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在公园看南斯拉夫电影</b></p> <p class="ql-block">   <b>筒子河</b>:夏天的三伏天来了,那时一般家庭鲜有空调,酷暑难耐,浑身汗黏,从工作单位回到家里吃过晚饭,在家穿好游泳裤,推着自行车拿着装备到红星家门口集合,天刚擦黑大家已经骑到东华门城墙下,将车锁在故宫东华门口前便道上,走到文化宫筒子河拐弯处拿出塑料袋,脱下背心裤衩,露出里边的游泳裤,将拖鞋一并放入塑料袋,下到筒子河中,手里举着皮筋扎好的塑料袋,游到对岸文化宫岸边放下,防止工人民兵抄走衣物,工人民兵巡河时看到也只能喊几声上岸,没有办法阻止继续游。有几次去景山前街筒子河游泳,几个人潜泳钻神武门外护城河大桥的水下通道,通道二十米左右,一口气潜泳从东边钻进西边钻出,然后休息一下再潜泳回来,一个小时后上岸收工回家,那时也怪,筒子河里没长什么水草,再晚点10点左右。我们游泳的人陆续走了,来一拨到河边下粘网的,一人下水将捆有粘网一段木块放到河对过,另一块在原地,两块木头一南一北飘着,水下是一大片粘网,两个小时候回来,下勾子钩上粘网,网上粘的鱼大多是方块鱼🐠,工人民兵巡逻,防止夜里偷钓,可防不胜防下粘网的,岸边没人谁想得到水下暗有玄机。白天游泳的人不多,傍晚附近的大人小孩来游泳的很多,我们这些发小夏天除了下雨天歇息及参加的人时有变换,游泳活动差不多每天不拉,筒子河管理的严时,我们就转场远点的什刹海。</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景山前街东侧筒子河</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后续请看</b><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北极阁二条发小之谊~(13)</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