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3月13日)我们回到首都突尼斯。</p><p class="ql-block">上午我们参观突尼斯国立博物馆。突尼斯国立博物馆是非洲第二大博物馆,也是世界最大的马赛克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突尼斯国家博物馆的建筑,是建于16世纪的王宫,1888年法国人将其改设为阿拉维博物馆;突尼斯独立后改为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2015年发生过3月18日两个来自利比亚IsIs恐怖分子前来袭击博物馆后面的国会,被警察发现后躲进博物馆。警方在此与恐怖分子发生枪战,博物馆二楼的玻璃上至今还留有当年的弹孔;而为我们开车的司机大哥当年也在现场,他的腿脚里至今还残留着当年的弹片。</p><p class="ql-block">从那以后,所有进入博物馆的观众,都要接受安全检查。</p><p class="ql-block">↓下图:那次战斗中牺牲的各国人员名单,相关国家的国旗簇拥着他们。</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分有史前时期、迦太基时期、拜占庭时期、罗马时期、阿拉伯时期和希腊艺术六个大厅。</p><p class="ql-block">因为喜欢的内容太多很难一一留存,在此只记录我印象最深的两幅马赛克镶嵌艺术品。</p><p class="ql-block">这幅是《海神波塞多》。中间是海神,旁边两个是他儿子;画面四角的天使分别代表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四季之间应季的各种动植物</p><p class="ql-block">这幅图构图对称工整,动静协调,人物生动形象,植物线条柔美,色彩柔和层次丰富。坚硬的马赛克竟然如此细腻地表现出这般抒情的画面,真是巧夺天工,让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马赛克镶嵌艺术流程大致是:画家作画;根据画面表现需求,原则不同颜色的大理石、花岗石、玻璃等天然石材;工人将这些色彩截成碎粒,再按图镶嵌。</p> <p class="ql-block">下面这幅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的《维尔日勒肖像》是镇馆之宝:维尔日勒是罗马文化中一个最优秀的诗人。图中维尔日勒手握诗卷,左边诗歌缪斯正在给他灵感,而悲剧女神在右边听得忧伤…</p><p class="ql-block">这幅马赛克作品由十几种彩色石块和玻璃镶嵌。色彩艳丽,保存完整,被世界很多国家博物馆借展,上次是被法国借展三年,最近才回来。</p> <p class="ql-block">午饭后游览突尼斯历史发源地迦太基。</p><p class="ql-block">小穆介绍说,在公元前七世纪的远古传说中,叙利亚(另说黎巴嫩)公主因为宫斗逃难此地,向当地土著菲尼基人首领请求一席安生之地;首领答应给她一块牛皮大的地盘聊以委生。</p><p class="ql-block">公主却将一张牛皮剖细细的线条,并用这条线圈地为国,从此有了迦太基。</p><p class="ql-block">↓下图黄线框内即是前二千六百多年前公主用牛皮圈定的范围</p> <p class="ql-block">迦太基人以此为起点,凭借良好的自然资源和海岸优势,扼首地中海要冲,发展农业,设立港口,航海经商,国力极大增强,迅速发展成为拥有70多万人口的海上头号强国。</p><p class="ql-block">迦太基前期,希腊一直与其争夺海上霸权。直到公元前三世纪中叶,罗马迅速崛起成为迦太基劲敌。两国经过长达一百二十多年的争锋,历经三次布匿战争,最后以迦太基失败告终。公元前147年,迦太基被罗马军屠城焚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面这张鱼状图示是布匿战争前后对比图。上部分标注的灰白区域是原来的迦太基,下图已经全部变成罗马版图。</p><p class="ql-block">罗马人对迦太基城能毁尽毁以绝后患,唯保留了港口至今犹在;下图红箭标注处圆形为军港,长方形是商港。</p> <p class="ql-block">传说当年迦太基被罗马军屠城后,罗马皇帝曾经嚎啕大哭。</p><p class="ql-block">他的哭泣不为毁灭殆尽的迦太基城,也不为生灵涂炭的迦太基人,而是为罗马自己哭泣——谁知将来的罗马帝国会不会遭遇迦太基这样盛极而亡的覆灭命运?</p><p class="ql-block">这真是巅峰之上的旷世孤独和恐惧啊!</p><p class="ql-block">↓这是在国家博物馆看到的汉尼拔将军当年的铠甲(胸盔部分)。现在它作为突尼斯重要的国家文物经常被各国借展。</p> <p class="ql-block">大树下陈列着许多当代在这里集中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儿童墓碑。</p><p class="ql-block">当年到底是因为献祭还是别的原因导致这里出现大面积的儿童安葬区?还有待史学家们继续考证。</p> <p class="ql-block">许多墓碑上刻着孩子的身形。</p> <p class="ql-block">↓石碑上,刻着爸爸妈妈怀抱孩子的图形。小小的孩子就要被入土埋葬,当年的爸妈该是何等的心碎💔</p> <p class="ql-block">摄影:41度</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屠城如此彻底,目前保留相对完整的是下面这座浴场。</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罗马浴场,即是洗浴场更是社交场。在这里既有演唱厅又有图书馆,洗浴有冷水、温水、热水之分,还有桑拿之后的橄榄油推背按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座浴场分上下两层,下面是奴隶居住和给排水系统,上面是洗浴和社交场所。</p> <p class="ql-block">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更是无声的语言,它们当然会说话:</p><p class="ql-block">那些象征铁血和力量的巨石矩阵和这些美轮美奂的石雕,无不宣示着罗马人当年傲视群雄的磅礴野心和与之相应的生活追求。</p> <p class="ql-block">昨天在国家博物馆看到的这些大理石人物雕塑,是当年安放在这座浴场的原件。</p> <p class="ql-block">↓如果这是日晷的话,它已经有点像钟表了。晷针投影就像今天钟表的时针指向刻在晷面上的罗马数字。</p> <p class="ql-block">流连在这座废墟中,我简直无法想象这座恢宏建筑所需的巨石巨柱,当年的奴隶们是怎样运进来又安装上去的。</p> <p class="ql-block">洗浴需要的淡水,则从阿特拉斯山脉引来。当年修建的饮水渠从山下的水神庙一直修到到浴场附近的郊外,长达一百多公里。</p><p class="ql-block">横亘大地的水渠废墟断断续续清晰可见,使我想起我们的长城</p> <p class="ql-block">↓水渠断面</p> <p class="ql-block">水渠的水引入这些体量巨大的蓄水池(想必也有沉淀处理等功能吧),然后由奴隶们用马车拖运到浴场使用。</p><p class="ql-block">摄影:41度</p> <p class="ql-block">↓这个可能是全世界最奢侈的花盆吧</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突尼斯城的制高点。在这里,突尼斯海湾、突尼斯新城老城、迦太基遗址迭代入目,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摄影:晓娅</p> <p class="ql-block">我们出来是转机的航班调整了时间,不然迦太基会是我们在突尼斯的第一个参观点。如若那样,我们更能凭借想象沿着当年的线路脑补罗马人在毁灭了迦太基之后如何把经济重心转到杜迦;或许我也更能层层剥离更深理解杜迦当年对于罗马的意义以及保存更好的原因。</p><p class="ql-block">北极星先前的线路规划是有道理的。</p><p class="ql-block">同杜迦古城相比,迦太基古城相对分散和浅淡。这里层层堆叠了迦太基人、罗马人、汪达尔人、法国人以及当代人留下文明遗迹。</p><p class="ql-block">一层又一层的的迷雾遮挡了我的视线也限制了我的想象,加之迦太基博物馆闭馆维修,更使我不能像在杜迦古城那样身临其境地行走在历史的隧道深处……</p><p class="ql-block">是为美中不足的遗憾和失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