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旅行——泰山行

Weifen

<p class="ql-block">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象形会意,寓意深远。中国名山,数不胜数,三山五岳,名震天下。如果在名山中选择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一座山,非“泰山”莫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泰山号称“东岳独尊”,历来是中国人心中的“圣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泰山是帝王将相的仙山,据史料记载,自秦始皇以来,有6位皇帝曾亲临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泰山安则四海俱安。泰山是文人墨客的文化山。他们借登泰山而直抒胸襟,有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格局视野,有杜甫的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直至平民百姓,泰山又是大家心中的神山,你看“泰山老丈人”是对岳父的尊称,</span>“俗语有眼不识泰山”中饱含的敬仰之情,标语“安全重于泰山”蕴藏着的责任,成语里的“国泰民安”……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通行的5元纸币的背面也是印有泰山的标志景像:东岳独尊石刻、十八盘、日出东方……泰山实在太伟大,承载的历史太厚重,荟萃的文化太浩瀚,可以说泰山与长江、黄河一样,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千百年来深刻的影响到每一个中国人。我们的侣行团也毫不例外。团队活动每每提到泰山,谢哥的口头禅则是“登泰山,保平安”,2 0 2 4终于在初春乍暧还寒的一个周日,七位好友相约相伴,成功登顶泰山主峰玉皇顶。</p><p class="ql-block"> 7 7 4 5层台阶,近十公里的路程,海拨高度由1 5 8米提高到1⃣️5 4 5,近6小时的不停攀登,耗时较长,对年过半百,从未有过一次徒步登山经历的我是一个挑战。而这次登顶的成功我认为有以下三点:(1),团队的力量,俗话说人多力量大,七人小组的相互支持鼓励是成功的关键,(2)自己的坚持,坚持就是胜利,不放弃不气馁是成功的核心,(3)战略战术的运用,根据网上的攻略将全程分为2 8段,每一段打卡拍一张照片,化整为零,大目标分成小目标,是这次成功的秘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萍说相当于她往返回家3 0次,只当是一天内取了3 0次快递。以下的文字来源于网络上的导游词</p> <p class="ql-block">  7点起床,7点2 0分早餐,8时整装待发,打车前往红门,出发前在酒店门口拍一段视频,简单的记录一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关帝庙……红门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台阶数1 5 5</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拔2 3 0一2 6 0</p><p class="ql-block"> 这里就是关帝庙,里面供奉的是武财神关羽,明清的时候山西的盐商经常在这里集合,他们与关公是老乡并把他视为幸运之神,于是就把他供奉在这里,原来称山西会馆,现在改为关帝庙。我们由关帝庙开始打卡拍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座石坊就是一天门,泰山有三座门,一天门,中天门,南天门,每道天门上都有三重天,这就是人们说的九重天,这是一座跨道式石坊,明创建,“一”是万物的起点,就是说跨过这道门,就算跨进了天界的大门。根据泰山学者的考证:《西游记》就是以泰山为样板儿创作的。</p> <p class="ql-block">  这旁边有明杨可大题刻的“天下奇观”和孙价题刻的“盘路起工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座四柱三间门式牌坊上刻“孔子登临处”,是由明嘉靖三十九年山东地方督察院右副都御史朱衡等创建。为纪念孔子登泰山走到此处发出了“苛政猛于虎”的感叹而创建的,旁边这棵紫藤,传说是何仙姑来登泰山坐在这里宽衣解带休息,走后却把腰带落下了,就变成了这棵紫藤。</p> <p class="ql-block"> 坊的东侧有明嘉靖年间济南府同知翟涛题“登高必自”,此语源于《中庸》,意思是说,千里之行或攀登万仞高山都要始于足下,应具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西侧还有巡抚山东监察御史李复初题书“第一山”大字碑;碑阴有明代人书道家秘文符篆“入云有路”。相传道人带着它可驱鬼怪、治百病。西边还有清代嘉庆初年泰安知府金启撰书的《泰山种柏树记》碑,记载他于嘉庆初年率领各县官民从红门宫至升仙坊,共植柏树23000株。在坊前台阶之上的两侧,放置着形似碌碡的圆柱体大石磙,还戴着一顶荷叶帽,传为“泰山镇”,是镇山之宝。</p> <p class="ql-block">  再往后是双柱式“天阶”坊。明代嘉靖四十三年即公元1564年建。意思是这条登山的阶梯,就是登天的台阶,登天当然很苦了,也就是告诉咱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红门宫一一万仙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台阶9 1</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拔2 6 0一2 8 1</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红门宫,之所以称之为红门,是因为在他西侧的大藏岭上有两块红色的形状像门的岩石而得名,他的左侧是佛教的弥勒院,右侧是道家的碧霞庙,后来便佛道合一了。</p><p class="ql-block"> 过了红门宫这个院落就是小泰山,原来在这里有块巨石形似泰山,所以就名为小泰山了,为的就是方便年老体弱不能登上山顶的人进香而建的。</p><p class="ql-block"> 红门宫后有清代和民国年间所立的“合山会记”碑等26块,记载着当年朝山进香的盛况,今称“小碑林”。西边碑墙上镶嵌着清代光绪八年即公元1882年任道熔所书刻的《修泰山盘路碑记》,俗称“泰山之碑”。碑文中说:去泰山顶40余里,6700级。您还可以看到在碑的上面压着很多石块,这是泰山一带的民俗,叫做“压子压福”。每当农历三月或九月,大家还可以看到很多老太太头上带着树枝或带着花,意思是:头上戴朵花,媳妇来到家;头上戴个枝,回家抱孙子。从红门宫往前走约100米处,沿野径下行就是中溪内的小洞天。深涧内巨石如屋,平面有10余平方米,厚1.5米,南侧刻有明代知泰安州事甘应甲题、范广书“小洞天”三个大字。东侧有圆柱形巨石横卧,断面西向,上有“醉心”二字。石前断崖层叠,横瀑飞流,自北向南有柳条、饮马、石峡三个碧绿的水湾。醉心石两侧谷底到处是圆柱形黑色花岗岩巨石,横断面向内,层层包裹,酷似枯木年轮,称为“黑石埠”。这是发育在17亿年前元古代时期的环状节理杂岩,为“涡柱构造”,俗称“汽油桶结构”。对于它的构造成因及发育历史是当今地质学界研究的新课题,在国内首次发现。这里清溪碧潭,茂林涧草,森森蔓蔓,清净幽深。仰视西崖盘道,行人如在画里,终日不绝,别有洞天。从小洞天到万仙楼的中途,在西崖上刻着“勇登仙境”四个字,下面就是龟洞。相传在明朝,泰安有一个贪官在调离泰安时,为了掩盖罪行,就让人们给他树碑立传。当他将龟和碑将要运到万仙楼时,游人无不唾骂,石龟感到万分羞耻,于是将背上的石碑甩进了溪谷内,自己就钻进了石洞里。</p> <p class="ql-block">红门宫留影</p> <p class="ql-block">  三义柏,是根据《三国》中桃园三结义而命名的,这边有一座大型石刻浮雕,建于1999年,是为纪念泰山林场建场50周年而建的,建国前泰山的古树残木仅有200余公顷,现在扩大到了12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90年代初被评为国家示范森林公园和全国国有林场一百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万仙楼……洞天福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台阶172</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拨282一324</p><p class="ql-block"> 前面就是万仙楼,又叫望仙楼,明代万历四十八年即公元1620年创建,后来多次重修,1959年翻修。它是跨道门楼式建筑,下层为拱形门,门额题“万仙楼”;上层有正殿三间,黄琉璃瓦九脊歇山顶,前面是重檐步廊式。楼上原来祭祀着王母娘娘,两侧配以列仙,所以又称王母殿,后来增加了碧霞元君,民国年间塑像全部毁坏。据传这里是王母娘娘召集泰山万仙聚会的地方,泰山管理部门于1998年在楼上的东、西、北三面墙壁上,塑造了128位神仙和众多的异兽亭台等,集宗教传说、泰山神话、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为一体,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大殿的墙根四周镶嵌着明代朝山进香碑63块。古人都说:“泰山的神最多,济宁的货最全。”为什么泰山的神最多呢?这与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的传说有关。他俩人的儿子叫白氏郎,儿时上学要经过一条小河,每次都有一位老爷爷背他过河说:“我是天上派来的保护神,将来你就是一国之君。”白牡丹知道此事后,每天做饭都敲着灶王爷的头喋喋不休地说:“等我的儿子当了皇帝后,我就有怨的报怨,有仇的报仇。”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就把此事告诉了玉皇大帝,玉帝为了防止白牡丹的残暴,决定在来年的七月七派雷公拔掉白氏郎的御牙和全身的龙筋。吕洞宾一听慌了手脚,就到下界偷偷地告诉了儿子,并一再嘱咐:“到这天你可千万不要开口说话,虽然做不了皇帝,但还有御牙呢!”白氏郎照此办理后终于保住了御牙,他恨透了天下所有的神仙,便手拿宝葫芦狠狠地说:“可恶的灶头王,快到我的葫芦里来吧!”只听嗖的一声,灶王爷化成一缕青烟钻进了葫芦。于是他手提葫芦走遍九州大地,见庙就进,见神就收,最后来到泰山准备收泰山老母。这时泰山老母掐指一算就知道了他的想法,于是变成一位白发老人,一手提水壶,一手提饭篮,迎着白氏郎来到十八盘。白氏郎又渴又饿,就跪下来要饭吃,老人说:“这是给我儿子吃的,你要想吃除非叫我三声娘。”白氏郎无奈,就连连叫了三声娘。当他来到元君庙要收泰山老母时,却听到大喝一声:“大胆我儿,你竟敢来装你娘!”白氏郎一惊,就把宝葫芦摔到了地上,顺着十八盘一直滚到山下。所有的神仙都跑出来了,见庙就进,见洞就钻,一直滚到万仙楼,但是还有一些神仙没有找到地方,就都居住在这里了。</p><p class="ql-block"> 在楼洞背阴镶嵌着石碣,额书“谢恩处”。传说古时候香客登泰山归回后到此叩头,感谢碧霞元君保佑一路平安;又传古帝王登泰山时,地方官员送驾至此而止,众官员便叩谢皇恩。在泰山周围还流传着一段关于萧大亨的故事,他当时是泰安最大的京官----兵、刑两部尚书。据说当年萧大亨与万历皇帝登泰山时已70多岁了,家有百岁老母,萧大亨向皇帝提出要回家探望老母。皇帝不答应,萧大亨一边叹气一边自言自语地吟颂唐朝诗人贺知章的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皇帝一听就对萧大亨说:"爱卿,我给你出一幅对联,假如你对上了,就让你回去;对不上,就跟我回京。"萧大亨一听便高兴地答应了。皇帝慢慢地说:“十口心思,思家思乡思父母。”萧大亨灵机一动接上了下联:“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龙恩。”说完即刻跪拜“谢主龙恩”!萧大亨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达到了探乡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洞天福地……风月无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台阶108</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拔324 _350</p><p class="ql-block"> “洞天福地”按道教讲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泰山属于三十六小洞天之一的蓬元洞天。“步玉清”是道家修仙后进入最高境界的玉清宫,据说天上的仙界有三重天:元始天尊居于玉清宫,太上老君住在上清宫、灵宝天尊在太清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风月无边……斗母宫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台阶140</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拨351一380</p><p class="ql-block"> 这二个字是“风月无边”的意思,即把繁体字“风、月”二字拆去边框,描写周围的景色蔚然而深秀。这里面还有一个传说:当年乾隆皇帝在杭州西湖曾为“风月无边”亭题写匾额,如果刘廷桂在这里再次重复这四个字就是犯上,所以就别出心裁的写了个字谜。又传刘廷桂当年看到斗母宫的尼姑放荡不羁,就题二字讽剌她们风花雪月。</p><p class="ql-block"> 字谜的东溪内有巨石如罗汉,上面题写着“罗汉崖”三个大字,这就是“小罗汉崖”。谷东有罗汉峰,被称为“大罗汉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斗母宫——经石峪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台阶285</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拔380一430</p><p class="ql-block"> 往前跨过斗母宫石坊之后就是斗母宫。它位于龙泉峰下,是一组完整的古建筑群,因为有龙泉之水自西北山崖而下,环绕宫墙东注中溪,所以古称“龙泉观”。庙宇创建无考,是泰山最古老的道观之一,里面供奉着北斗众星之母,称之为“斗母宫”,又名“斗姥宫”,别称“妙香院”。从此以后道观就成了尼姑庵,到了清代光绪年间,宫宇辉煌,尼僧众多,陈设豪奢,香火特盛。因此,当时的黄河总督刘鹗在他的小说《老残游记续集》中曾生动的描写了这里的尼姑生涯及其风流佚事。斗母宫分为前、中、后三院。南山门内是一进院落,院中有光绪二十五年即公元1899年泰安名士赵尔萃修建的“天然池”,内有两股泉水,每逢夏、秋之季双泉突涌,俗称“孪生泉”。池旁有古槐,并有小槐相偎依,被人们誉为“母子槐”;池东有寄云楼五间,修建在深谷绝壁之上,上边是环廊式楼阁,旧时专供达官贵人在此饮茶赏月,抚琴对诗;楼下是地下室。后院大殿供奉的是泰山老母和她的两个姐妹,送生娘娘和眼光奶奶。</p><p class="ql-block"> 西山门外有著名的卧龙槐,巨枝伏地,如卧龙翘首。据说,原来这里只有一棵树,后来又长出了侧根,成了另一棵小树。小树长大后,枝繁叶茂,老树却枯萎了。在这过程中,小树突然发现母树上有一窝乌鸦,先是老乌鸦叼食喂小乌鸦,当小乌鸦羽毛丰满以后便又去捕食给老乌鸦,共计18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的故事。从此之后,小槐树便把自身的养料输送给了母树,使它重获新生,所以如今卧龙槐仍是枝繁叶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桥北是三官庙。在明代时为人祖庙,祭祀的是秦始皇,传说是秦二世登泰山时创建的祖龙庙遗址。到了清代改为三官庙,供奉天官、地官、水官。据传它们是尧、舜、禹的化身,后来庙宇荒废,大殿、客房、僧舍渐毁。建国后改为三官庙小学,1994年又重修。1994年又重修,这里是海拔最高的三官庙,崂山的三官庙是装饰最好的,而最大的三官庙在广东。庙内还有一株古柏,传说是秦二世胡亥所植。在它那粗壮而低矮的主干上,生长着五条巨大的侧枝,人们附会为秦始皇的化身,说他功德盖世,一手遮天,使子孙世代相传,所以被称为“五指树”</p> <p class="ql-block">  渐入佳境,我亦登临,两块碑是此景此情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经石峪坊——水帘洞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台阶168</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拔430一472</p><p class="ql-block"> 在庙东侧的盘路上有石坊,额书“经石峪”,坊后有一条岔道,是通往经石峪的小盘路。经石峪位于龙泉峰下的山坳里,翠峰围抱,溪水环流。每当阳春三月,桃红柳绿之时,那潺潺流水声与山鸟的争鸣声组成了一曲高雅的梵呗清音,好一处佛家禅定的胜地。石坪东北的“水帘泉”漫石而下,颇有“枕流漱石”、“万颗明珠”之感。有关经石峪的来源,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当年唐僧西天取经,回来时曾路过泰山,在通天河里湿了经卷,便派孙悟空找个地方晾经,悟空一个跟斗翻到了凌汉峰,手搭凉棚一观察,就找到了这块缓坡大石坪。因此,后人便把此山谷称为“经石峪”,把唐僧师徒晾经的石坪取名“曝经石”,俗称“晒经石”。当然,这只是一个神话罢了,关于石刻产生的真正年代及撰写人是谁?这在历史上曾有分歧。明代以前传为王羲之书;明代以后的学者,特别是清代乾嘉学派,多认为是北齐人书写的;1961年夏天,郭沫若先生来泰山观赏了经石峪大字后,留下了“经字大如斗,北齐人所书”的诗句。后来又与山东邹县等地的摩崖刻石相对照,进一步印证了石刻产生的年代为北齐,并将书写者定为当年的高僧安道壹。经石峪刻文的内容为佛教重要经典《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简称《金刚经》。“金刚”即金中之刚之意,引申为牢固锐利,无坚不摧;“般若”意为智慧;“波罗密”是彼岸及无极之意;“经”就是途径。佛家认为,教徒们若想功成名就,必须以金刚般坚韧不拔的毅力,加上潜心投入的智慧,再经顺乎宇宙发展规律的途径,才能到达彼岸的极乐世界。《金刚经》全文有5000余字,分上下两篇。此处经刻是它的上篇,共计2799字。经刻历经1400多年的山洪冲刷和风剥雨蚀,如今还存有1069个字。经文西北有巨石,高约5米,宽约13米,中劈为两半,上题“试剑石”,又叫“仙峡石”。</p> <p class="ql-block">寻找泰山之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泰山之福</p> <p class="ql-block">经石峪全览</p> <p class="ql-block">  高山流水亭,明代人河道总督万恭于隆庆六年即公元1572年依崖筑石亭,并就崖摩刻《高山流水亭记》,与大字辉映。据清代《岱览》引《列子》所记:“伯牙善古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两人相约某年后再在泰山相会,但到时钟子期已仙逝,伯牙长叹道:“知音已去不复返,吾之留琴有何用?”然后将琴摔毁。高山流水亭就是因此而命名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水帘洞坊——东西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台阶119</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拨472一493</p><p class="ql-block"> 从经石峪返回盘道,向北一走就是水帘洞。这里一涧深广,石桥横跨,称之为“注水流桥”。桥西北是危崖千仞,飞瀑垂珠,如带若帘,被称为“天绅岩”,俗称“水帘泉”。又因在岩壁上有横阔石缝如洞,又被称为“水帘洞”,这就是《西游记》中所描述的“水帘洞”原型。</p> <p class="ql-block">时值初春,乍暖还寒,山上有水潺潺流淌,故得名水帘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西桥——柏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台阶377</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拨493一582</p><p class="ql-block"> 前面就是“东西桥子”,传说是乾隆命名的。他曾11次到达泰山,6次登临岱顶。有一年乾隆微服私访,当走到这里突然想起了文武大臣常戏称山东人为“山东侉子”、“齐鲁棒子”,于是便想戏弄一下“侉子”和“棒子”。这时,正巧碰到一个老翁在桥头拿着竹篮子捡东西,他便问道:“老人家,你这个篮子干什么用的?”老翁说:“盛东西啊。”乾隆说:“你为什么盛东西,不盛南北啊?”老翁奇怪地说:“我这篮子只能盛东西,不能盛南北,别看我没上过学,三纲五常、四书五经、文王八卦、天干地支我都懂点。按照五行来讲,东方为木,西方为金,南为火,北为水。我盛东,东为木,捡些木柴能做饭;我盛西,西为金,拾一篮子废铁能卖钱。如果我盛南北就不行了,南方为火,北方为水,不是被烧烂就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乾隆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又说:“那就把这座桥叫做东西桥子吧。”老翁说:“我是泰山人,你凭什么说了算呢?”乾隆接着说:“那我也让你说了算一次。”于是老翁便说:“礼仪之邦为泰山,尊老爱幼孝为先。今天让我说了算,回去反省明天攀。”乾隆只好回去了,并一边走还一边自我安慰地说:“侉子满山东,棒子遍齐鲁,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柏洞——四槐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台阶194</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拨582一617</p><p class="ql-block"> 从东西桥子向北,盘道的东侧有石崖悬空欲坠,如棚如屋,原来被称为“马棚崖”,明代吴维岳更名后大书“歇马崖”。据传是皇帝登泰山时在此遇雨歇马而名。</p><p class="ql-block"> 歇马崖的北侧是总理奉安纪念碑.为纪念1926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运往南京而途经泰安时所建。“奉安”是古代帝王或圣贤安葬时的专用名词。它的碑座为五棱形,代表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五权宪法,即行政、司法、立法、考试、监察,上面题写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嘱;碑身呈三棱形,象征着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正面书写着“总理奉安纪念碑”七个大字。碑下地面上是用南京雨花石铺筑而成的国民党党旗。</p><p class="ql-block"> 再向北走古柏夹道,浓荫遮天,人行其中,如入洞穴,即使是炎夏酷暑也让人感到凉气袭人,所以在清代光绪二十五年即公元1899年张玢在这里题“柏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槐树洞——壶天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台阶319</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拨617一67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洞的北边叫“四槐树”,这是因为有四株古槐而命名的地名。传说是唐朝鲁国公程咬金重修泰山盘路时种植的,据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古槐高大擎云,蔚然葱翠,后来又继生了三株小树,现在已经是老幼难辨了。如今四槐树已被洪水冲走三株,仅存者也于1989年10月5日被一场暴风雨刮倒,稍加修整后被命名为“拦路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壶天阁——观音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台阶315</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拨670一725</p><p class="ql-block"> 四槐树北是壶天阁。因为这里山势陡峭,翠峰环抱,足下仅有一席之地,游人至此恰似壶中窥天,便被称为“壶天阁”。这里海拔为800米,大致是泰山高度的一半,按道家的说法“壶天”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壶天阁就是仙山琼阁之意。传说秦始皇当年派方士徐福到东海取长生不老之药时,就见到了三座形状若壶的神山,即蓬莱、方丈、瀛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观音殿——步天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台阶315</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拨670一725</p><p class="ql-block"> “药王殿”,供奉唐代孙思邈。西边有大殿三间,前廊式五脊歇山顶,供奉着观音、普贤、文殊菩萨,因称“三大士殿”。观世音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浙江普陀山就是她显灵说法的道场,所以又称“南海观音”;文殊是智慧的象征,手持宝剑,坐骑狮子,她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普贤主持佛的理德,大德行善,道场在四川峨眉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步天桥——中天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台阶7 2 0</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拨727一8 4 0</p><p class="ql-block"> 再往北是鹰石涧,因为在涧的东侧有一块高耸的巨石,如鹰而名。溪谷之上建有石桥,俗称“步天桥”,桥北是十二连盘,直通中天门,共有666级。在盘路的西侧有集《兰亭贴》题刻:“峻极永其天,云云迩已迁。临风俯万类,怀古一幽然。”</p> <p class="ql-block">  中天门又叫“二天门”,双柱式石坊,题额“中天门”。海拔847米。这里既是泰山主峰的天然屏障,又是中、西两溪的分水岭。坊北有虎阜石,如虎卧伏;东北是二虎庙,里面祭祀着镇虎大将军骑着黑虎神,这座庙的西侧恰巧占压着虎头。古时在黄岘岭的北边是个大山坳,古木参天,荫荫森森,猛兽出没,虎狼伤人,特别是在夜晚,人们走到这里心里发毛,只好聚集在一起打着锣鼓、举着火把通过,于是后人便在这里建庙镇虎。</p><p class="ql-block"> 1983年国家投资在黄岘岭的西北侧创建了泰山索道中天门站。泰山客运电缆索道,下起中天门,上至南天门西侧的月观峰,全长2078米,落差602米。2000年对其又进行了改造,引进奥地利循环吊箱式索道。索道的上、下站房是依山而建的仿古建筑,富丽堂皇,与山色相映。</p><p class="ql-block"> 中天门与岱庙相距5.5公里,与南天门相距3.5公里,至大众桥为14.35公里,是游人上上下下的汇合处:或沿盘路继续攀登,或乘缆车空中一游,或步行沿中溪盘道直达泰城,或是乘旅游车沿西溪公路到火车站,都非常方便。原来在快活三里北头有木桥,叫“雪花桥”。1937年改建为石桥,因谷深林茂,常有云雾萦绕,杨承训在桥头西崖上大书“云步桥”。桥北大壑忽临断崖,壁立如削,这就是泰山三大断裂之一的云步桥断层。悬崖上石坪宽广,因传宋真宗曾在此搭帐驻跸,所以被称为“御帐坪”。如今柱窝仍历历在目。传说当年宋真宗登封泰山时见这里景色奇好,于是就决定在这里驻跸而且在这里歌舞升平,正好这是泰山神黄飞虎巡查至此,见到此景非常生气,于是点化一块大石头,要把宋真宗赶走,当石头往下滚落时,旁边的侍卫大臣四处逃跑,有一位大臣拉着非常生气大喊“护驾”的宋真宗藏在了床下,可是过一会却没动静了,这位大臣起来一看,石头不动了,于是赶紧圆场,对宋真宗说:“万岁不要惊慌,这是泰山神派来护驾的,真宗一听出来一看,非常高兴,于是赶紧上山叩拜谢恩,这块石头取名为护驾石,又叫飞来石。谷内诸水从云间奔流而来,飞瀑下泻,溅沫迸珠,生云化雾,蔚为壮观,因而命名为“飞瀑岩”、“天河”或“护驾泉”。崖壁上到处是大字题刻:红桥飞瀑、霖雨苍生、河山元脉、太古清音等。在石桥的周围有:月色泉声、云步跻天、绝岩飞流、耸壑昂霄、快活天、气象岩岩等题刻50多处,真、草、隶、篆、行书、飞白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真是名副其实的天然书法展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民国年间李和谦书写的形似小松鼠的字谜。李和谦原来在泰城当饭店小伙计,在店主的熏陶下也略通文墨,经常借助抹桌子的机会渐渐练了一手好字。一天,他与几个伙计登山,走到这里一看:青山绿水,景色绝佳。便兴奋地在石壁上狂书了一个字谜:近看像松鼠,远看似玉兔,宛如在与游人逗乐。但至今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如果的“如”字,有的说是“如意”的草书,还有的说是“大好山河”的组合狂草等。</p> <p class="ql-block">  登上中天门后,已近中午时间,找个平坦向阳的地方休息补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天门一一斩云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台阶352</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拨840一860</p><p class="ql-block"> 由此向北至云步桥南叫做“快活三里”,又名“快活天”或“快活山”。人们久登盘道忽逢坦途,气爽景幽,舒畅欢快,大自然的神工造就了波浪起伏的节奏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斩云剑一一云步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台阶323</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拔8 6 0一一9 2 0</p><p class="ql-block"> 从后弯向北沿石阶而上就是增福庙,里面祭祀着福、禄、寿三尊神像。再往上有巨石挺立,似剑凌空,上刻“斩云剑”。此处是谷口,云雨变幻莫测,泰山主峰的寒云顺谷而下时与暖云相遇即化为雨,因此而名。这还有一个传说:当年山下一帮年轻人上山来砍柴,返回时走到这里闪电雷鸣乌云密步,有的人呆了,有的人在跑找地方躲雨,可有一位小伙子,却用手中的刀在空中挥舞着,也怪,不一会儿云就散了,可是这个小伙子却不见了,再仔细一看,原来他化成了这块石头了。</p> <p class="ql-block">五岳之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云步桥一一五大夫松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台阶124</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拨9 2 0一9 3 1</p><p class="ql-block"> 快活三里北头原来有木桥,叫“雪花桥”。1937年改建为石桥,因谷深林茂,常有云雾萦绕,杨承训在桥头西崖上大书“云步桥”。桥北大壑忽临断崖,壁立如削,这就是泰山三大断裂之一的云步桥断层。悬崖上石坪宽广,因传宋真宗曾在此搭帐驻跸,所以被称为“御帐坪”。如今柱窝仍历历在目。传说当年宋真宗登封泰山时见这里景色奇好,于是就决定在这里驻跸而且在这里歌舞升平,正好这是泰山神黄飞虎巡查至此,见到此景非常生气,于是点化一块大石头,要把宋真宗赶走,当石头往下滚落时,旁边的侍卫大臣四处逃跑,有一位大臣拉着非常生气大喊“护驾”的宋真宗藏在了床下,可是过一会却没动静了,这位大臣起来一看,石头不动了,于是赶紧圆场,对宋真宗说:“万岁不要惊慌,这是泰山神派来护驾的,真宗一听出来一看,非常高兴,于是赶紧上山叩拜谢恩,这块石头取名为护驾石,又叫飞来石。谷内诸水从云间奔流而来,飞瀑下泻,溅沫迸珠,生云化雾,蔚为壮观,因而命名为“飞瀑岩”、“天河”或“护驾泉”。崖壁上到处是大字题刻:红桥飞瀑、霖雨苍生、河山元脉、太古清音等。在石桥的周围有:月色泉声、云步跻天、绝岩飞流、耸壑昂霄、快活天、气象岩岩等题刻50多处,真、草、隶、篆、行书、飞白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真是名副其实的天然书法展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大夫松坊一一朝阳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台阶350</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拨931一1000</p><p class="ql-block"> 飞来石北有五大夫松石坊,旧称“诚意门”,又名“小天门”。原来石坊已毁,1984年重建。坊西有古松,据《史记》载,秦始皇封泰山时中途遇雨,避于大树下,护驾有功,被封五大夫。秦代官爵共有二十级,五大夫是第九级。东汉《汉官仪》、《泰山记》均说“小天门有秦时五大夫松”。到了唐代,由于陆贽在《禁中青松》一诗中有“不羡五株封”之句,便演义成五棵松树了。后来暴雨冲走了三棵,至明代万历三十年即公元1602年又被洪水冲走两棵,所以清代雍正八年即公元1730年,钦差丁皂保奉皇帝之令重修泰山时又补植了五株松,如今仅剩两株:拳曲古拙,苍劲葱郁,被誉为“秦松挺秀”,列为泰安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 古松西侧是五松亭,又名“憩客亭”。古亭面阔五间,环廊卷棚歇山顶,今为历代帝王塑像展室。为保护古松,2000年在北侧建秦封殿,将秦松置于半封闭的院落中。五松亭后拦住山上有“望人松”,长枝下垂似躬身招手邀客,这是泰山最珍贵的古树名木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标志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朝阳洞一一对松山牌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台阶8 4</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拨1 0 0 0一1 0 1 5</p><p class="ql-block"> 望人松西北是朝阳洞,因有天然石洞向南而名,旧名“迎阳”,又叫“云阳”,洞的后壁有线刻元君像。如今朝阳洞前有一组现代建筑,是茶舍、饭馆。院北原是元君庙旧址,院南是乾隆驻跸亭旧址。</p><p class="ql-block"> 朝阳洞东北有深涧大壑,高耸入云的绝壁上书刻着乾隆的《咏朝阳洞诗》:“迥峦抱深凹,曦光每独受。所以朝阳名,名山率常有。是处辟云关,坦区得数亩。结构寄幽偏,潇洒开窗牖。历险欣就夷,稍息复进走。即景悟为学,无穷戒株守。”碑高20余米,宽约9米,字大一米见方,因名“万丈碑”,又叫“青摩崖碑”。在它的东面又有摩崖石刻,是张宗昌于民国间题书。洞北有巨石,上面有大字题刻:“峻极于天,发育万物。”这就是泰山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万丈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对松山石坊一一开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台阶7 1 4</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拨1 0 1 5一1 1 4 6</p><p class="ql-block"> 再往后是对松山石坊,前面有两座大山,双峰对峙,这就是著名的“对松山”,又名“万松山”、“松海”或“十三层松”。请看山上的松树,东朝西长,西朝东长,正好相对的所以得名。自此进入十八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开山一一龙门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台阶5 5 7</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拨1 1 4 6一1 2 1 2</p><p class="ql-block"> 在对松山北,高阜之上双崖夹道,旧称“云门”,今名“开山”。东壁上题写着“问心朝山”,十八盘自此处开始。前为新盘口,明万历年间参政吕坤因见春节后朝山者甚多,旧盘道拥塞不堪,往往有人被挤坠崖谷,于是就在这里跨溪建拱桥,名为“度天桥”。并且顺大龙峪源头修建新盘,直达碧霞祠神门,让登岱顶的游人分上下两道,以免拥挤践踏。桥与新盘均毁于清代乾隆年间,1996年泰山管理部门重建新盘,直达碧霞祠。著名的十八盘就从这里开始了,分为三个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十八,紧十八,共有1633级台阶,这三个十八长度不到1公里,垂直高度有400多米,非常险,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其实十八盘并不是只有十八个盘道,而是古代人觉得这里难于攀登,就在周边各立了十八跟柱子,并有铁链连接,方便上山,所以取名为十八盘。从“问心朝山”到龙门坊为慢十八,由龙门坊到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十八,到南天门为紧十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龙门坊一一升仙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台阶7 8 3</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拔1 2 1 2一1 3 3 0</p><p class="ql-block"> 开山之北,西崖上有清道光年间魏祥摹书一笔大草“龙门”二字。这里今有龙门坊,东为大龙峪,众水归峡,飞泉若泻。</p> <p class="ql-block">升仙坊小憩</p> <p class="ql-block">升仙坊出发,冲刺最后南天门</p> <p class="ql-block">紧十八两侧有:天门长啸、层崖空谷、天门云梯、云路千盘诸刻。中途有悬空巨岩,如佛头侧枕,高鼻秃顶,慈颜微笑,名为“迎客佛”。登上中天门翘首北望,南天门象嵌在翠峰间的红宝石,十八盘像玉皇大帝的天绅玉带飘挂在天门下的峡谷中,神采飞腾,令人遐想。登上十八盘,仰望天门,近在咫尺,门若悬空,陡崖欲坠,这时虽汗流浃背,万分艰险,但两旁“天地交泰”、"如登天际”、“努力登高”、“共登青云梯”辈题刻却在不断鼓励着你登峰造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明代诗人祁承业有《十八盘诗》:“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径从穷处见,天向隙中观。”</p><p class="ql-block">终于到了南天门,这里是海拔1460米,跨入南天门,就登入天庭了。这座城楼式的建筑,创建于元代初年由岱庙住持道长张志纯集资创建的,李白登临此处留下了千古绝句“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这里有个不引人注意的小石屋,在他的西墙上刻有“天门铭”,又元代著名书法家杜仁杰撰文,东平路总管严忠范正书,是1264年立的碑,重要讲述了张大炼师创建南天门的艰苦过程。</p><p class="ql-block"> 跨过南天门,正殿原祭祀周朝的谏官唐定,葛雍,周武这三位灵侯,后迁入岱庙,现在改为财神殿,里面供奉的是武财神关羽。</p><p class="ql-block"> 后面为观景台,建于1984年,西面山峰为月观峰,上面的小亭子为月观亭,可以在那里观赏晚霞夕照,黄河金带等胜景。</p> <p class="ql-block">南天门登顶成功</p> <p class="ql-block">途中解锁登山杖新功能,敲打解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南天门一一玉皇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台阶7 4 0</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拔1420一l 5 4 5</p><p class="ql-block"> 这座石坊就是著名的天街坊,是一座四柱三间式花岗石牌坊,有武中奇题刻“天街”二字,从这里到碧霞祠被称为天街,既是人间天上又是天上人间。这些商店在明清时期由贫困的山民经营,他们不认识就挂出所卖的实物来招徕客人,这里也是独具特色的天上集市。</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凤凰山,据说有凤凰在此落过而得名,这“气通帝座”是由清嘉靖3年1798年泰安知府金棨在凤凰山顶所题。这里是民国年间的石刻是道家的符篆《仙子流芳碑》,上面自左至右有4个大字中有4个小字“仙子流芳”,自上而下四个大字中有4个小字“莺歌燕舞”,它们表达了什么意思呢??这是民国21年潍坊香客上山许愿,愿望达成后特地制作的还愿碑,向谁许愿?自然是泰山老奶奶!清代刘鄂在老残游记中写道:夜登泰山者,星星点点,人头攒动,十有九求!!求谁?泰山老奶奶!我已经向大家介绍过这位泰山女神了,她是有求必应,灵应昭昭,无所不能,无所不及的,在明清时期人们对泰山老奶奶的敬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这块碑就表示:泰山老奶奶的恩德流芳百世,在她的庇佑之下,必定会九州升平,莺歌燕舞,构筑和谐社会,开创美好未来!!!登泰山,保平安,是泰山老奶奶对咱们每个人的祝福,过会到了碧霞祠和玉皇顶一定要上柱香来表达对泰山老奶奶的敬意!</p><p class="ql-block"> 这道石坊上写“升中”,是2000年照原来的升中坊重建的,因为这里是古帝王祭天报告成功的地方,所以被称为升中,背面写“蓬元”,因为泰山是36洞天之一的蓬元洞天。</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望吴圣迹坊,坊后是孔子庙,据《孔子家语》记载,当年孔子与颜回登泰山时,走到这里时向南望去,一下子就看到了吴国的都城,孔子就问颜回:“你看见吴国都城了没有?”他说:“看见了。”孔子又问,你看我们称门外有个什么东西?颜回答:“好象是半匹白绢。”孔子说:“差异,那是一匹白马。”因为孔子知识渊博,能看清事物的全面,而颜回只看到了局部,后人为了纪念孔子,就在这里建起了望吴圣迹坊。</p><p class="ql-block"> 山上是一座三星级宾馆,神憩宾馆,原来这里是神憩宫,有正殿和东西配殿组成,供泰山老母休息,里面供奉着木雕的碧霞元君卧像,有机械操纵,能坐能卧,可1946年国民党3个特务挑拨共产党与群众的关系,就来到这里砸毁雕像并放火焚毁了,1990年改建为宾馆,是我国海拔最高的三星级宾馆。</p> <p class="ql-block">  碧霞祠,为二进院落,正殿五间,九脊歇山式顶,瓦垄360条,象征着全年的周天之数,上面有一排小水兽,因为当时没有灭火器,就利用水兽辟邪。这里有乾隆御笔“赞化东皇”,殿内有雍正亲题“福妥海宁”,两侧是送生娘娘和眼光奶奶。</p><p class="ql-block"> 碧霞元君又叫泰山玉女,按道家的说法男子得道称真人,女子得道称元君,又因为她身穿碧衣红裙,所以叫碧霞元君。那里有康熙皇帝写的“万代瞻仰”。</p><p class="ql-block">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观峰,也叫“弥高岩”,有著名的摩崖石刻,这边贴金的题刻为唐玄棕李隆基御制的《纪泰山铭》高13.3米,宽5.7米,加上“天下大观”4个字,正文1028个字,是唐玄宗东封泰山时歌颂功绩的记事碑,唐摩崖西是云峰,常有云雾在此聚集而得名,有清康熙皇帝手书“云峰”二字,还有乾隆所作《夜宿岱顶作诗二首》被称为清摩崖,这里原有东岳庙,是泰山神的上庙,可是民国被毁了。</p> <p class="ql-block">  这块“五岳独尊”刻石,是泰山的标志之一。您可以拿出新版的五块钱人民币,在背面找一下,看到了吗??对,就是“五岳独尊”刻石,现在咱们可以零距离的来看这块历经百年沧桑的刻石,,这五岳独尊四个字是正楷书体,在清光绪丁未年间(公元1907)年由泰安府宗室玉构题书的,所谓宗室,也就是王室的子孙,皇帝的亲戚,所以说,当年题写五岳独尊四个字的人叫爱新觉罗玉构!</p> <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泰山极顶玉皇顶了,这是玉皇庙,正殿供奉的是明朝所奉的玉皇大帝铜像,这个莲花池里有极顶石,这里是海拔1545米,这里有古登封台,证实了历代帝王都在此设坛祭天。这里是日观峰,因为这里是观日出的最佳位置,这块石头叫“拱北石”,也是泰山的标志。</p><p class="ql-block">这里有“无字碑”,高6米,宽1.2米,厚0.4米,据说是汉武帝所立,他认为自己的功德没有办法用语言了表达,所以就立了无字碑,加上上面的碑帽的意思是高上加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