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大头

许登祎

<p class="ql-block">  午后的烈日下,一个老农在田里锄禾,汗水在头上蒸腾。</p><p class="ql-block"> 两个小伙顺乡间小路逶迤而来,行迹匆忙,面色慌张,转眼至老农地头。</p><p class="ql-block"> “大伯,你来看看,”一个小伙回头朝四处张望,一个低头从衣襟怀里抓出坛子。</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陶制的坛子,番瓜大小,泥迹斑驳,透着百年的沧桑。他缩手从坛子里摸出一枚银元递过来,上面分明是称帝八十三天袁大头的大光头,上面“中华民国元年”字样依稀可见。</p><p class="ql-block"> 老农用衣襟擦了擦,两指夹着,吹一口气,迅急放在耳边,耳边发出嗡嗡的声音。再吹一下又递过来的一枚,再一吹,复又听,一丝风掠过玉米叶子的丝丝颤音。</p><p class="ql-block"> 老农点点头。</p><p class="ql-block"> “大伯,我俩在县城工地打工,刚工地的地基中挖出来的,想一定是一坛宝贝,转身就跑来了,听这个袁大头现在很值钱,又不知道真假,你老以前见过用过,是识货的人,现在便宜卖给你,我们赶紧要跑。”</p><p class="ql-block"> 老农犹豫了一下,想儿子前不久刚从外地打工寄回来500元钱,想按照这银元的价值,可能值2000元了。</p><p class="ql-block"> 双方议定,二人尾随老农到了村口白杨树下,二人驻足,老农回家取了500元转身回来,换回了哪坛装着80个袁大头银元的陶坛。</p><p class="ql-block"> 老农把他悄悄埋到窖里。半年后,儿子回来,老农半夜挖出坛子,二人在煤油灯下细看,见袁大头均发绿发暗,逐个又擦又吹又听,除了一个有真迹真相真音外,其余都是“假悟空”。</p><p class="ql-block"> 500元,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是半年的工地小工打工收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