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贵阳甲秀楼、阳明祠、东山寺

老都

<p class="ql-block">一.甲秀楼</p><p class="ql-block">甲秀楼,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翠微巷8号,地处南明河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设楼宇,历代屡加修葺,现存建筑为清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遗存。甲秀楼分上下三层,均以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楼侧由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有小亭名“涵碧亭”;整体朱梁碧瓦,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甲秀楼是贵阳历史的见证,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2008年03月28日,甲秀楼作为“文昌阁和甲秀楼”的组成部分被国务院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二.阳明祠</p><p class="ql-block">阳明祠位于贵阳城东扶风山麓,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阳明祠是三组古建筑的总称,它包括阳明祠、尹道真祠、扶风寺三部分。三组古建筑共同组成环境清幽、景色秀丽的扶风山风景区,清代西南巨儒郑珍曾赞之为“插天一朵青芙蓉”。阳明祠是后人为了纪念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心学的创始人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1472年—1528年)而建立的祠堂。祠内殿廊相接,林木葱茏,清幽宜人,诗文碑刻甚多,文物荟萃,引人注目。祠内林木葱茏,根雕、盆景千姿百态,桂树浓香四溢,碑刻甚多,曲径回廊,清幽宜人。祠内现存有王阳明先生朝服线刻大像。祠内左右两壁还嵌有王阳明先生的《训士四条》和《论语四条》木刻。建祠以来,文人墨客吟唱题赞,佳作不乏。</p> <p class="ql-block">三.东山寺</p><p class="ql-block">贵阳东山寺,位于贵阳城东二里处,有一山称栖霞岭。一山横起,若屏障、林木葱郁;山上建有一寺,名为东山寺,此山在明代就成为贵阳游览胜地。东山寺遗址位于贵阳市城区东面的东山上,是贵阳城周围各山开辟较早的名胜古迹和游览胜地之一。由于几经遭受毁坏,现昔日旧貌无存,只留遗址。1981年5月经贵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沿宝山南路上寺正门</p> <p class="ql-block">到山顶看到的贵阳市</p> <p class="ql-block">主塔</p> <p class="ql-block">塔内金碧辉煌的具大佛像</p> <p class="ql-block">沿此门下行:各种庙堂,一一游览。</p> <p class="ql-block">摩崖石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