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并不比一夜更长 ,——读《苏格拉底的申辩》及其它

周光辉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时兴起,决定读一读《苏格拉底的申辩》。这是一本西方经典性的哲学著作,我决定读它的目的很不明朗。对于哲学我是一名门外汉,了解西方古典哲学并不是我的真实意图。或许是想看一看两千多年前的一场悲剧性的闹剧,以我愚钝的智商忖度会不会在往后的现实中重演?因为尽管时移世易,但整个宇宙日夜轮回交替的时空秩序并没有改变,整个世界善恶轮回交替的道德秩序一如既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善良的永恒并不比邪恶的黑夜更长。现实的荒诞往往是过去荒唐故事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翻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古希腊三贤"。苏格拉底很显然是一位居高自傲的雅典知识和智慧的代表人物,他的学识与思想拥有一大批年轻的追随者。这个不安分的老头在罗马宗教主义极为恐怖的环境下竟然主张无神论和言论自由,这很显然是错误地理解了比他早生82年中国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言论。于是,罗马的道德楷模老加图站在政治秩序和道德风尚的高度,认为苏格拉底的哲学是对政治秩序的一种破坏。公元前399年,雅典人抓住苏格拉底的学生克里底亚成为傀儡政权首领这个把柄,以不敬神和败坏青年两项罪名,在雅典阴谋家阿努图斯的唆使下,狂热的宗教捍卫者莫勒图斯,一个狂妄无知的雅典青年,对七十高龄的苏格拉底提起诉讼。诉状的主要指控是:“苏格拉底行了不义,因为他败坏青年,不信城邦信的神,而是信新的精灵之事。”这里有两个词汇不好理解,汉译很难准确地表达原意。“不义”可以理解为与正义相对立,与法律相对抗,也可以直接理解为“犯法”。而“精灵之事”一词,是阿努图斯别有用心的栽赃,是指与雅典城邦信奉的宗教所不同的其他宗教。雅典的法官就以这一罪名判处苏格拉底的死刑,而且是以服毒而死的方式执行。苏格拉底视死如归,慷慨赴死,在进行了一场震古烁今的申辩之后,当着弟子们的面从容地服下毒药。苏格拉底在申辩的最后,这位伟大的哲人高喊出他那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我去死,你们去生。我们所去的哪个更好,谁也不知道,除非是神。”这一振聋发聩的呐喊,穿透两千多年风雨如晦的时空,至今依然如雷贯耳地响彻在我们的头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苏格拉底之死是西方哲学史上的核心事件,苏格拉底之死与耶稣之死为西方文明涂抹了两个最基本的底色。苏格拉底作为哲学的殉道者,他为捍卫正义、法律、真理而死,他的死最可贵的哲学意义在于,正义终将撕破邪恶狰狞的面目,法律的威严终将压倒不法者的凶狠,真理的光芒终将射穿黑暗的铁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邪恶的黑夜再长也不会比正义的光明永恒。</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最近,一个网名诨号叫毛星火的小子起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事件在互联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煞是热闹,引发了热烈的争议。我起先并不在意,以为只是一场开玩笑似的网络闹剧而已。后来我意识到这件事情非同小可,虽然不能与古希腊雅典城邦狂热的宗教分子莫勒图斯起诉苏格拉底进行类比,但这一事件之所以会发生以及发生之后所造成的影响足以引起人们的深思与警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后来才知道,毛星火并不是文革后遗症患者,而只是一个不到不惑之年有着躁狂幻想倾向的无业游民。真姓大名叫吴万征,无论网名也好真名也好,都带有某种时代的印记。他是湘西凤凰人,与大作家沈从文是老乡。他本人应该也是一名文学爱好者,曾经以个人的名义举办过“第一届打击文化汉奸诗歌创作大赛”。这次盛大的赛事,共计有6首获奖作品,其中有3首是他本人的大作。毛星火同志代表大赛组委会,亲自为荣获一等奖的作者颁发了一百元的奖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文学之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走得通的。毛星火并不是没有努力过,但成名成家的文学美梦依然像距离星河一样遥远,而看似木讷的莫言竟然走向了世界文学的高峰,这就难免不使人产生妒忌和憎恨的心理。自嗨式的诗歌大赛没有满足毛星火星火燎原般追名逐利的渴求,另辟蹊径便成了名利通道上迫不及待的选择。于是,毛星火在颠沛流离的求职生涯中看准了自己奋斗的方向,在名利场中找到了急功近利的捷径。他以“不屈毛星火”的身份成为职业网络举报者,先是以举报一名山东人污蔑领袖人物牛刀小试,这名被举报者被警方拘捕,欢欣鼓舞的毛星火给烟台网警送去了一面写有“警民同心共护伟人,人民卫士敢于亮剑”的锦旗。尝到甜头的毛星火更加坚定了网络举报这一名利双收的行当,他以偷猎者阴暗而敏锐的眼光寻找理想的猎物,于是瞄上了有利可图的莫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湘西以边城风情及“赶尸”的神秘色彩吸引着世人,毛星火身上便沾染了赶尸人的味道。偷人偷好汉捉起了也好看,上吊须得寻一棵大树,毛星火深谙此道,举报莫言当然会激起互联网上不小的波澜,事实上他的确搅起了一阵网络风浪。原告毛星火对被告莫言提出了四项诉讼请求,其中第四项请求中,他代表15亿国民要求莫言给每一位国民赔偿一块钱,共计赔偿15亿人民币,不少被代表的国民为此兴奋异常。毛星火不失为一个老谋深算的窥伺者,他极为认真地阅读并研究了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生死疲劳》等小说作品,还有莫言获诺奖的颁奖词以及在不同场合的言辞,罗列了10项26条“事实与理由”,举报莫言涉嫌诋毁英烈、美化地主恶霸、诋毁新中国和中国人民等罪名,罪名之大,可谓罪大恶极,足以让莫言吃不了兜着走,有半只脚已踏向了监牢的门槛。这比雅典人控诉苏格拉底行了不义、败坏青年和不信城邦之神的罪名似乎严重得多。当然,莫言不是苏格拉底,毛星火也不是莫勒图斯,他的身后也没有一个为他撑腰的阿努图斯,更没有罗马的道德楷模老加图站在政治秩序和道德风尚的高度,认定苏格拉底的哲学对罗马政治秩序的破坏与否定,莫言还只是在网络舆论风暴中经受左冲右突的拷问,在是否因言获罪的边缘接受诉与不诉无奈的选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不屈的毛星火摆出一副死打烂缠的架势,他在网络上声称;“为了人类的文明,我愿意给这个世界五年的时间。我会依法投诉举报莫言五年,但若五年莫言依旧逍遥法外,没被处理,这个世界依旧混乱扭曲,那到时我会考虑暴力手段惩罚莫言。因为当用法律得不到正义公平公正,只能被迫选择使用暴力去获得。”这一段歇斯底的声明,打着人类文明的旗号却显然与人类文明相悖,以法律的名义却又公然藐视法律。利令智昏的毛星火心火中烧,极有可能因躁狂而至心理扭曲,说不定因为这一毛病导致鼻歪嘴斜,因而他在网络视频中常戴一副口罩掩盖自己居心叵测的嘴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每一个时代都会产生美好与丑恶,当美好与丑陋相互撕扯,当正义与邪恶互相纠缠,就会存在有不明真相的人们被假象所蒙蔽。正义常常需要擦拭掉锈蚀的污垢才得以显露出锋芒,真理也常常需要申辩的呐喊才得以体现。时代的粪堆是会产出蛆虫的,而阻止蛆虫的横行霸道便是正义与真理神圣的职责和使命。</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三)</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一种难言的况味,一如中国士人的命运,在起伏浮沉中轮回,在兴盛衰落中更迭。我们曾有过皇权专制时代臭名昭著的“焚书坑儒”,也有过不断上演的惨无人道的文字狱。但中国古典文学灿烂辉煌的成就,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和无以撼动的地位。春秋乱世诞生了彪炳千秋的国学经典,魏晋祸乱反转出竹林七贤的风骨与风流,盛世唐宋吟咏出千古绝唱的唐诗宋词,大明满清孕育出无与伦比的四大名著,而历代士人的贬谪流放、归隐遁世竟催生出字字珠玑的传世佳作。如果武断地认为当代文学乏善可陈,这很显然是不实之词。但当代文学作家,相比于古典文学大家所暴露出的丰墙峭址却是不争的事实。为数不少的当代文学作家几乎患上一种通病,由于长期身居远离凡尘俗世的小楼,在养尊处优的创作环境下,传染上一种沙漠鸵鸟综合症,谨小慎微地用自己的生花妙笔赚取没有任何风险的稿酬及名声。此外,受西方文学的影响,一些作家放弃传统文学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伦理观,在对西方哲学观、宗教观不甚了了的背景下,刻意将卡夫卡奉为师爷,其作品忽视国民的知识层次和违背国民的阅读习惯,以致在网络时代以及现实条件的强烈冲击下,造成当下文学的衰落。文学作品的受众寥寥,文学刊物的生存难以为继,作家诗人的影响力甚微。尤其是近些年整个文艺界被人诟病的不良风气,刀郎用一曲《罗刹海市》做了淋漓尽致的描述。文学界也好不到哪里去,最近看到诗人余秀华《任何小地方的作协主席都是伟大的》这首诗,着实让人忍俊不禁。绝非是读者过于苛刻和挑剔,作为普通读者,虽然我们都是些眼高手低的货色,但俗话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想一想过去曾经有过的情形,众多如饥似渴的文学爱好者翘首以盼自己心仪的文学刊物,一册到手,那是爱不释手,经常是通宵达旦地阅读。好的作品让我们拍案叫绝,一气呵成读完后仍感到余味无穷。而现今的文学刊物,又如何能激起读者钦慕的冲动?因逐渐的失望大于希望,也就丧失了订阅的兴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是从2017年开始停止订阅文学刊物的,结束了近四十年的订阅历史。而今,那些曾经令人顶礼膜拜的文学杂志,已然如昨日黄花,变得相当的陌生了。好在今年一开春,我看到董宇辉在“与辉同行”直播间关于《人民文学》、《收获》杂志的营销直播,似乎突然看到了失散多年的好友,只是这些好友让人产生隔世之感,也令我们这些隔世之人在看直播时心里是五味杂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与辉同行”直播间里,著名作家余华、苏童,《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与被誉为国民女婿的天才网络大咖董宇辉同台就座。余华和苏童相互揶揄、插科打诨,程永新适时附和,董宇辉打着手势侧身插话。四个人谈笑风生,直播间的气氛显得轻松而愉悦。程永新时不时用手不很自然地抚一下脸颊,以一种谦逊的自豪感炫耀一本中国一流的文学刊物,以一种矜持的自豪感推介因《收获》而一举成名的作家。小个子董宇辉习惯性地蹙紧国民女婿智慧的额头,用尽可能优美而哲理的话语展现其不同凡响的直销才情。拥挤在直播间里的几十万粉丝,按奈不住突如其来的文学热情,以订阅《收获》作为自己接受文学审美的一次精神洗礼,以订阅一份文学杂志作为一名绝对忠诚的粉丝对偶像无限崇拜的回馈。《人民文学》杂志的那场直播,更是创造了世纪性的神话,斩获的码洋之多令人咋舌。但看着看着,不仅没有产生出欣喜若狂之情,而是在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滋味,总感觉直播间欢愉洋溢的气氛中弥漫着一层抹不去的阴翳,似乎自己心目中圣洁的文学之神被绑架在网络的囚车上,让人为之黯然神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但如果以此就认为文学刊物和文学作品不应该借助网络进行宣传和推介,很明显是一种无知的偏见。当代文学毋庸置疑要顺应势如潮涌的网络时代,运用网络快捷直观的方式传播优秀文学刊物和文学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热爱散发着墨香的纸质文学作品,获取能充实灵魂的精神食粮,让阅读成为蔚然成风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气,以浓郁的书香驱散甚嚣尘上的萎靡之风和诡戾之气,这是文学适应网络时代发展应有的题中之义,也是董宇辉对书香中国建设的最大贡献。作为直播带货的荣耀王者董宇辉能为孱弱不堪的当代文学站台,那是非常值得庆幸的事情。问题是文学刊物只是一个品牌,名气再大的品牌还需要产品质量来取胜,一流的文学刊物需要一流的文学作品进行支撑,没有好的作品,名头再大的刊物也只是一个空袋而已,空袋难以直立,一场喜出望外的直播所形成的轰轰烈烈的热销,并不足以保证持之以恒的热度。如果只是昙花一现,当代文学刊物往后的日子又如何熬过?我倒是欣赏董宇辉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带货直播,如对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倾情推介,买书之人只要阅读进去,就会被文学诱人的魅力所吸引,从而成为真正的文学阅读者和爱好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苏格拉底的申辩》引发了两千余年对其研究的热度,那场影响整个西方哲学发展历史的申辩,当时并没有雅典城邦法庭的原始记录,而是由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色诺芬在苏格拉底死后以追述的方式记录下来的,而且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与色诺芬的《苏格拉底的申辩》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关于这两则《申辩》的真伪之辩,成为西方哲学史上聚讼不休的学术公案。这就不免让人产生联想,假如当时就有互联网,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的申辩以网络视频的方式进行直播,作为西方哲学之父的苏格拉底关于真理与修辞、哲学生活的根据、在哲学与政治之间、为哲学而死的理由等方面所做的申辩,又将怎样改写西方哲学的发展历史?又将怎样推进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只有经典才是照亮人类文明进程的灯塔,无论是哲学经典,还是文学经典,唯有经典才具有永恒的价值,才会拥有无限的崇敬与热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四)</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阅读是有层次可分的。我读《苏格拉底的申辩》,只是在申辩辞的字里行间读出苏格拉底高超的申辩技巧、缜密的逻辑思维以及智者超凡的智慧,读出他崇尚正义的高贵人格:“我不会因为怕死,而向一个违背正义的人屈服,哪怕不屈服就会灭亡。”读出他蔑视雅典权贵政治的高洁品性:“我认为,我不该因为危险而做自由人不该做的事,而且我现在也不后悔做了这样的申辩,我宁愿选择这样的申辩而死,也不选择那样活着。”但我并不能完全领悟申辩过程中的哲学意义,更谈不上理解整个申辩所蕴涵的深远厚重的哲学使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对《苏格拉底的申辩》中的“智者之知”和“无知之知”的哲学论争,一直是西方哲学的重大命题。在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蒙田、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德国的康德、黑格尔等,这些赫赫有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对《申辩》的理解与探究,可以说都成就了西方哲学领域自成一体并影响深远的学派和思想体系。直至现代,对苏格拉底的哲学诠释,依然是不同哲学流派的重大主题。他们站在哲学与政治关系的高度,从政治革命的角度来思考对苏格拉底审判的哲学意义,从思想启蒙的角度来理解《申辩》中的微言大义,然后延伸到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哲学使命。这也引发我对阅读层次的注解,阅读能让人心情舒畅就已经是十分可取的事情,阅读能让人获取知识与智慧就足以令人欣喜,阅读能让人感悟人生的真谛并坚定自己的人生信仰那就弥足珍贵,阅读能产生对真理的共鸣以及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共振力量那就是至高无上的境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文学是需要与哲学相结合的,换句话说,文学所担负的使命与哲学所担负的使命是相通的,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会蕴含一定的哲学意义。苏格拉底的申辩辞,可以说既是哲学经典,也是文学经典。其中精彩纷呈的对话,是哲学智慧的阐释,也是文学修辞学的典范。对政治、社会真相的揭示,对真理、文明追求的探索,哲学通过理性的内在逻辑规律来揭示,文学通过感性的形象化的语言来体现。因此,成就哲学经典与文学经典,需要的是苏格拉底式的品德修养、人格养成、知识涵养以及智慧表达,是内力修为的主动释放,而非外力被动的推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但眼下,文学的确需要类似网络直播形式的作用力来进行传播,用网红现身说法的影响力来感染一批阅读者,用网络视频的冲击力来唤醒一批阅读者,用填鸭式的直播带货来触动一批阅读者。这就不单纯是简单的网络营销,而是线上教学,是网络教育,是一场推动全民阅读的技术革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由此,我想到牧鸯酒坊的围读会,今年已经举办了两期,第二期是对金宇澄《繁花》的阅读分享,尽管参与者屈指可数,但在我的心目中,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同样是一种对阅读的唤醒和推动,在人心浮躁、理想迷惘、信仰缺失的现实环境中,我们鼓励身边的朋友静下心读一读书,从中体验阅读带给人心境的平和与充实,领会那种完全属于自己的自由和舒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始终坚信,阅读是一种人生的美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