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父亲大人1964年毕业于山西省长治师范。</p> <p class="ql-block">1957年父亲作为红卫兵代表到北京串联,并受到周总理的接见。</p> <p class="ql-block">小学的我与父亲留影</p> <p class="ql-block">上高中的我与父亲合影。</p> <p class="ql-block">2024年正月与父亲最后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2024年大年初一,父亲与他的儿女们及外甥们等在北任村的最后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走了,家中很久未开的花也开了,愿父亲在天堂吉详平安。</p> <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与母亲。</p> <p class="ql-block"> 祭父文</p><p class="ql-block">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由于心脏病和脑梗等多种疾病,2024年正月29日父亲走完了他坎坷而又绚丽的一生。今天,我们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在这举行告别仪式,寄托我们的哀思。</p><p class="ql-block">首先,谨让我代表全家,向今天参加追悼会</p><p class="ql-block">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表示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这里,和我们一起,向我的父亲作最后的告别。在父亲生病期间,承蒙各位领导、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的关怀,多次探望、慰问,给了父亲莫大的安慰!作为家属,我们心存感激。父亲的离世,带给我们深深的怀念。作为儿子,我无法用简单的言语去总结父亲的一生。父亲大人生于1941年3月23日,病逝于2024年正月29,享年84岁。父亲从小聪慧,学习认真,1957年9月考入阳城一中,1960年考入晋东南长治师范,1963年父亲24岁参加工作,1983年4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001年退休,为党和国家工作将近40年,阳城大地上留下了他奋斗的脚印,先后在西河西王庄小学、北留完小、南关完小,东冶北庄和蔡节小学、寺头七年制学校、芹池高中等地工作,为阳城教育洒下了热血和汗水。在领导眼中,他是一名好员工,在学生心目中他是一名好老师,在儿女的心目中他是一名好父亲,由一名小学教师成长为芹池高中校长和支部书记。83年9月一89年8月任教导主任6年,89年8月一2001年4月任芹池高中校长12年,桃李满天下。父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能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深受领导同事学生的好评。家庭方面,养儿育女,任劳任愿。与母亲贫困结发45年,相依为命,相濡以沫,互敬如宾。上悉心孝敬老人,使老有所依,福享至终。下尽心抚养三个儿女,全家靠他微薄的收入和母亲共同经营着这个大家庭,对我们三兄妹关怀备至,直至养育我们成人,成家立业,使我们寒能身暖,饥能饱腹。你为党工作,勤勤恳恳、离家在外,书信不断,教育儿女,节衣缩食,积攒资金,修房造屋。疼儿不知累,爱女未得闲。犹如大树无言,羽庇荫护,苗茂茁壮。为使儿女读书,筹措学费。犹如无语老牛,默默舐犊。望子成龙,教子立志高远,发奋向上。勤谨做事,善始善终。廉洁奉公,善待人生。言传身教犹如巨书无字,义理精邃,令人忆念,受益无穷。父亲一生,平凡伟大。淡薄名利,坦荡无邪。从世而言,可谓凡人;从家而言,可谓伟人。无愧苍天厚土。列祖列宗。</p><p class="ql-block">而我们只有索取,没有回报,带着无限的愧疚,你走了,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留下我们深深的思念。父亲大人,你的音容笑貌仿佛还在昨天,你的话语仿佛还在我的脑海中回荡,我们当永记您的遗训,继承您的遗志,发愤工作,回报你的养育之恩,愿天堂永无疾痛,愿父亲大人在西去的路上,一路走好!父亲大人你安息吧!</p><p class="ql-block"> 不孝子张志宏叩首</p><p class="ql-block"> 阴历2024年2月初六</p> <p class="ql-block">我的爷爷与奶奶</p> <p class="ql-block">爷爷名叫张敦,以下是本村学者张红善依据村中老人回忆编撰的《村里的那些事》对爷爷生前情况的记载。</p><p class="ql-block">张敦,又名张扶炼,远近闻名的老中医,打小聪明好学,受族人影响拜村上窑院南屋老中医张瑞生爷爷(名字不详)为师,熟读医书,16岁时能把一百零八味中药方子诀倒背如流,18岁学业有成出师坐诊,24岁时因治疗痢疾、痨病誉满城西十里八乡,针灸和小儿推拿更是手到病除,悬壶济世之功德深受乡人爱戴和颂扬。曾听老辈人说,张敦老人在50岁左右,自己给自己开方子交给他老婆说:我的魂到很远的地方走七日,你到第七日亥时把我牙关撬开,用醋和水将此药方汇成半碗的量给我灌下,我的魂魄便可回归肉体。果然,张敦老人在家水米不沾牙的就昏睡了七日,在第六天的时候感觉张敦老人气若游丝,家人们都着急了,忙请村里的仵作看究竟,仵作看了看说:已经要断气,赶紧准备后事吧!家人们也只能准备好老衣材板把他入殓。到了第七天的晚上,他老婆心不死,就把他交代的方子拿醋和水汇成半碗,坐在灵柩边上等他交代的那个亥时,到了亥时按照他说的那个方法给他把药灌了下去,一小会,奇迹真的出现了,张敦老人的眼睛漫漫睁开了,咳嗽了两声,排了一下内气,噌的一下从棺材就站了起来,大家都愣了,反问他:你这几天去哪了?他说:我去阎王殿了,判官查了查我的阳寿未尽,又让我回来了。这件事情后,人们议论纷纭,反而将他传成神医了,在短短的几年里相继把村里的张马瑞(张敦侄子)、张天喜、张裕仓收为徒弟,老人的精湛医术促成了徒弟们的医技,高贵的品质熏陶了徒弟们的医德,在上世纪80年代初去世,享年81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