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阁二条发小之谊~(11)

老卓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接 </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北极阁二条胡同发小之谊~10</span></p><p class="ql-block">   两次昌平游明陵,</p><p class="ql-block"> 年少体支感不同。</p><p class="ql-block"> 首次上山观美景,</p><p class="ql-block"> 再临细品墓恢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出游</b>:记得刚上初一那年深秋,胡同几个发小在匡民的带领下骑自行车去十三陵,那时没有高速,沿公交线路骑,有人个子矮,一小半时间要在梁上骑,滑行时坐在座上歇会儿,骑了近3个半小时,到达十三陵的大门汉白玉牌坊神道景区,宽阔神道东西两侧的石兽石人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大家下车支上车梯子,观赏起这些雕刻精湛石兽,互相驮着爬上石兽身上,炫耀呼喊,接着我们爬山进入陵园围墙,内里边苍松翠柏环绕,山坡下一簇一簇的红叶与松柏交相辉映,大家撒开丫子往山上跑去,一会儿钻进树丛中猫起来,当同伴走到身边时突然出现,吓人一跳,然后跳起来就跑,互相追逐打闹着跑到山上,玩累了顺山道下山,在定陵前石台边掏出面包,糖三角,豆包,行军壶吃了起来,吃完大家下到地宫参观,走马观花草草一看,没多大意思,出来继续玩,下午3点多准备往回返取车的时候,是个大下坡,坡边一颗孤零零柿子树,上面结了不少柿子,我们几人下车刚摘了六个柿子,就有人在地头喊:不许摘,我们吓得赶快骑上车紧蹬,不想是个大下坡,还挺陡,不敢蹬了,但车子却越来越快,快到车把直抖动,吓得够呛,闸都不管用了,回程的路上骑不动了,下车后把车支在回龙观路边,又饿又累,竟不知怎么走路了,歪歪扭扭的腿直发僵,柿子擦吧擦吧几个人掰开分着吃了才觉得有点劲,天渐渐暗了下来,匡民为了给大伙打气唱起歌来:歌声轻轻荡漾在黄昏水面上,暮色中的工厂在远处闪着光,列车飞快奔驰……,那高昂的歌声吸引了我们,这首苏联歌曲当时是不许唱的,我们在他的小屋吹口琴伴奏时经常偷偷的小声唱,不敢出大声,在郊外的大路上,天刚擦黑没什么路人,于是我们跟着一起大声唱起来,歌声使我们群情激愤,那叫一个嗨,忘记了疲劳和饥饿,一首接着一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小路、红河村,敞开了嗓子吼,到祁家豁子南路口,看见一家商店,坐下每人一瓶酸奶,大家才恢复体力继续骑行回家。</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十三陵神道的石像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2018年9月,发小们自驾旅游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景点。</b></p> <p class="ql-block">  第二次去十三陵,那是在1973年的早春三月,那年初中毕业等待分配时期,一个周日胡同里的发小组织去十三陵郊游,头天说好集合时间,回家把自行车加点机油,带上行军水壶和小食品,第二天十几个人来到集合地点,这次去,西总布胡同的朋友叶建伟,苏建军,朱光等人也参加,朱光来的晚了点,穿了件将校呢军装,我们一看就有点别扭,出去郊游不像在城里,别招事,想让他回家换件衣服,又不好张口,这会儿他舅舅骑车追了过来,一看这么一帮人,跟打群架的似的,死说活说把他拉回了家,我们人到齐出发,这次出动在北京的发小去了一多半,参加工作的发小周日休息也都来了,沿途有说有笑,互相追逐着骑行,没觉得太累就到了目的地,这次游玩和上次有点不同,上次是被陵寝的规模、风景及石像生吸引,草草略过,以玩为主,这次大家观看的仔细多了,体会了这里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感受到古代帝王的威严,大家边观看边议论着关于挖掘十三陵时出现的各种灵异事件,如雷电劈死挖墓民工事件,等等诅咒暗器机关的传说,地下20多米的地下宫殿虽然来过一次,印象不深刻,这次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参观,首先是宽厚的金刚墙,踏入地宫后有些阴冷,那时地宫里没有讲解,大家都自觉安静下来,汉白玉的石门,顶门用的自来石条,进入中殿看到石龙椅和两座凤椅,认真看着里边的展示品:瓷五贡、椅前青花大瓷缸的万年灯,左右配殿看过后来到后殿,三口巨大的红色棺材摆放在殿内,这个就是万历皇帝的棺椁,两边是皇后的,据说在里边吵嚷会惊动亡灵,反正不知传闻真假,大伙没敢大声说话,小声互相讲一些道听途说的关于挖墓传闻故事,当年打开皇帝棺椁时万历躺着的奇怪姿势,为什么三口棺材两个保存完好,一个确烂掉了等等。参观完十三陵打道回府,途径昌平县城在餐馆吃饭,坐了两大桌,饭菜上桌,够不着得站起来夹菜,风卷残云,酒足饭饱,骑上自行车三两人一撮,边骑边聊的回到家。</p> <p class="ql-block">   窄街小巷餐后逢,</p><p class="ql-block"> 普天之事忧心中。</p><p class="ql-block"> 减去愁丝千万缕,</p><p class="ql-block"> 拉唱纳凉觅太平。</p><p class="ql-block"> <b>两个据点</b>:那时的业余生活简单,经济条件差,没有电视可看,文革早期没有家庭学习作业,学也不正经上(老师们停课一段时间闹革命),加上竟是受冲击或有点渣的家庭,各行各业都忙着造反夺权闹革命,家长们都自顾不暇,根本顾不上管孩子。孩子们自然无所事事,红五类或家庭条件好的单说,像魏中在家练习小提琴,大冬拉拉胡琴,练毛笔字,他写的一手漂亮毛笔小楷,当年在我们中学班里出板报,板书字写的漂亮,同学们净底下临摹,吕威在家练钢笔字,在学校政宣组刻蜡板,印校报,22号宋家兄弟俩没事就爱琢磨围棋棋谱,锛子天天猫在家了看小说,70年末大冬当兵去了,邵六哥唱戏没人伴奏了,下班回家后闲的没事拿出一堆黑白照片上色消遣,而我们这些半大小子就爱集中在匡民他们院假山后面他自己的小屋听他讲故事,他能背诵水浒、红楼梦每章回的开场诗,讲水浒、三国故事更是绘声绘色。有时大伙在屋前的空地掰掰哑铃,看谁掰的多,拉三根簧的拉力器,(四根拉不动)下象棋,围棋,尤其爱听他吹那悠扬的笛子曲,就连黄兽医胡同的曲强,王长江的大哥都从后院穿堂门到这里下棋、聊天。</p><p class="ql-block"> 红星家是独门独院,他的爷爷个头不高,身材偏瘦,平时总是一副绅士样子,头发梳非常整齐,一身中山装干净平整,腰板笔直,嗓音低沉略带沙哑,给人一种距离感,我七岁第一次去他们家,当时有好几个小孩,大家都有点拘谨,可他爷爷对我们每个小孩都很客气,主动与我们打招呼问好,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爷孙间距离,臧爷爷也有让我们奇怪的地方,就是他们院南墙边的鸡窝,每当早上里边第一只鸡下蛋后爷爷总是捡拾鸡蛋打开蛋壳生吃这枚鸡蛋,我们小伙伴曾经议论过,我也学着生吃过我家养鸡下的蛋,没感觉到好吃,爷爷的好客使红星哥他自己的屋子也成了大伙常聚地,一直延续到他们工作以后好久,平时聚一块听红星,和平,谷方蒲,五一,锤哥他们大一点发小讲工作和在北京郊区插队后单位、公社里的经历和奇闻趣事,到一起就是海聊,那时没有聊大杆侃大山一词,偶尔高兴了也会打打牙祭,打两暖壶散啤酒,宰只兔子、鸡之类的炖炖,来两小肚,香肠,豆制品杂办,大家围坐在一起请我们胡同上学的穷发小一块开开荤好不热闹。</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一 寸 布 票</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东总布胡同西口的小酒馆,胡同往里一点路南就是银行,它的门和窗户外边都是铁拉链式的,当时是比较安全的,往南就是</span>祥源斋食品店,在旁边是翰文斋文具店,问为什么对这里那么熟,小时候周六晚上家长下班后,经常让我们拿着竹枇暖壶打一升或一升半啤酒,地点就是这里,有时赶的时间凑巧就一块去,这天我和述伟一路有说有笑去酒馆打酒,到那后每人三毛钱先将暖壶灌足,然后掏出6分钱硬币,买两个卤兔头,两人坐在旁边的酒桌上啃起来,不时还喝一口啤酒,不大功夫,兔头吃完,擦擦嘴往回走,各自回家,正赶上饭菜做好,上桌吃饭,述伟把暖壶递给他老爸,金大爷看了一眼暖壶嘴,上边一个油嘴印,问到:喝没喝酒,述伟说没喝,金大爷没说什么自己倒了一杯饮了起来,述伟自认为蒙混过关,赶紧低头扒拉饭菜,刚吃几口胖子看着他哥说到,哥你脸怎么那么红,都红到脖子了,一家人的目光都集中到述伟脸上,原来他喝酒上脸,没20分钟酒精上头,脸通红,金大爷看了一眼说,喝就喝了以后不许撒谎!后来我们长大一些直至工作后,<span style="color:rgb(1, 1, 1);">每次在红星或者匡民家小聚,仍旧是拿暖壶打散啤酒、买香肠,小肚,地点还是东总布烟酒店,因为离家近,直到市面上出现各类瓶装啤酒后,我们才告别小酒馆。</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东总布烟酒店</b></p> <p class="ql-block">   <b>理发</b>:小土地庙胡同里有很多孩子小时候的头发都是福昆哥和红星哥负责给理发,坐在方凳上,脖子围着一块旧窗帘,一把小薄梳子,一边理发一边海聊,后面还有其他发小等着理发,理完大家争着拿扫把扫干净地上的碎发,想起那咔吃咔吃的手推子声,一边剃头一边聊天的场景,不时唤起少年时的美好回忆。</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双箭牌剃头推子</b></p> <p class="ql-block">   <b>纳凉</b>:69年初夏,傍晚,小胡同路灯下小马扎一坐,听邵六哥摆着身段豪气地唱红灯记、智取威虎山选段,六哥是他们系统业余宣传队的,人高马大,平时喜欢练武,经常去故宫城根下练武,吊嗓子,大冬负责拉京胡伴奏,大冬拉的胡琴有专业水准,娘娘庙胡同的专业人士晚上来听六哥唱戏,经常与他探讨把胡的手法与拉弦方向,他们两人的合作唱声引来胡同外遛弯纳凉人围观陪唱,那时傍晚吃过饭,除了听六哥唱样板戏,大家会不自觉的往匡民的那假山后的小屋或红星家聚拢,红星爱看书,有时一屋子聚了八、九个人,经常有他们单位的人加入聊天,有说有笑,互相交换借着看当时的禁书小说,聊图书里的内容,人情世故,聊新放映的朝鲜《卖花姑娘》、南斯拉夫电影的情节等等,如朝鲜电影中人物在堤埂上奔跑,突然停下,脱下鞋子磕磕,这个细微动作的设计很生活化,丰富了电影的内涵,好的电影不一定场面很大,要能刻画细节,体现出基本情感,相比那个年代国产电影高、大、全形象的宣传风格,似乎似一缕清风,吹扫着那个处处体现高大形象的边边角角,人们不想什么高大全的伟岸身影,更不想社会的动荡,人们想着的是如何踏踏实实的活着。</p><p class="ql-block"> 盛夏的傍晚,屋里热的实在待不住,孩子们都出来,坐在3号院对面,玉子他们家后山墙根下一排宽条砖上,或都去长安街马路牙子上,拿着蒲扇扇蚊子乘凉,一坐就是十几个人,神聊,匡民锤哥在路灯下下棋的,海平哥偶尔也出来和我们一起聊天,海平哥老高中的,身体健硕,原北京跳伞队的头,带个近视眼镜,平时老是笑呵呵的,自学的一门裁缝手艺,技艺精湛,回京探亲时经常无偿帮弟弟们剪裁衣裤,插队回京后分配去了北京红都服装厂。</p><p class="ql-block"> <b>小起</b>(邵文起):69年秋天,小来他们一家响应市政府号召“我们也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到北京平谷县插户,小起哥在农村开垦梯田时,梯田塌方不幸遇难,小起可是当年我们发小中的活跃分子,人仗义有主见,有事找他帮忙从不推脱,潜泳时憋气时间长且游的好,号称水浒里的阮小二。</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2018.8.30.胡同发小去北戴河看望郑哥(匡民)夫妇和他老妈妈孙老师。</b></p> <p class="ql-block">   金戈铁马皇城前,</p><p class="ql-block"> 碴架街头举止癫。</p><p class="ql-block"> 脚踏五载欲换新,</p><p class="ql-block"> 配件自攒梦成真。</p><p class="ql-block"> 津沽来回鸿鹄志,</p><p class="ql-block"> 钺荣从军践美事。</p><p class="ql-block"><b> 干仗</b>:69年末,社会小有动荡,出现溜门撬锁,兴骑自行车飞国防绿、将校呢军帽,飞拉毛围巾的,合伙抢劫打架的亦经常出现,晚上赶上落单,难免出事,我们这些刚上初中同学发小出去怕受欺负,也搭伴结伙走,晚上去大华影院看电影回来路上都能遇到劫道的小团伙,要钱,抢纪念章,抢帽子的,中间跟人家干过几仗,干架前互相盘道,问你是哪的,离家门口不太远,我们说了地址,又提人,若提的人他们认识,就不被抢或打不起来,不认识再说呛了,就可能会动手,只要动手就必须把他们打昙了,记得那年栖凤楼的赵奇,启强,杨林几人来胡同为他认识的朋友拔壮,傍晚叫出要找的人,有个发小看到赵奇,赶快跟大家说:这栖凤楼西口的赵奇,他和他哥赵雷在这一带不可小觑,做事跋扈嚣张,还是少惹为妙。素孝附和:咱们撤吧。从兵团回家探亲的发小崔哥不吝这个,嘴角不动声色的勾了下噙出轻蔑之色,呵呵一笑。崔哥他是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的主,人很仗义,手持一把打开的大剪刀和胡同一群拿着板砖的发小,站在赵奇前面当着横,说道:你敢动他一下,我就捅了你,赵奇这会儿也是霜打的茄子,少了往日的风光,架在那里了,盘道聊天吧,最后架没打成,双方和解成为朋友,几次架后便打出了名号,但我们胡同的发小从不主动招人惹事,但事来了绝不怕事,抱团,和附近胡同住的能打点哥们差不多都认识了,像大一点的王老师儿子(呵儿哥)孔振亚,周宝路、张晓红,张三,后坑小七,养鸽子的小仔、大利、附近小一点的刘铁良、四和尚、费宝林、小海、亮子、李凤起、田东林、胡小宝、孙伟、燕斌,曹刚、三芝麻,史冊、张宏、洋鬼子、戚二、小强等大小不一的胡同朋友往来起来,十四、五岁的年纪正冲,互相不忿也能理解,有时我们自己言语不和也会干仗,不打不成交,发小掰扯打出的交情更显珍贵,成年后虽然有时可能会有些误会,但绝不会耿耿于怀,往往一笑而过,这就是发小,生活的真谛就在于宽恕,宽恕那些值得的发小,这就是在胡同共同成长培育出的情感。</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听老哥回忆往事,边吃边聊。</b></p> <p class="ql-block">   <b>永久牌自行车</b>:六十年代始末,社会上商品匮乏,大量解放前夕出生的孩子到了适婚年龄,紧俏物资和一些生活用品需要凭票证购买,三转一响成为结婚必备商品,一旦单位有了票证,必先仅着登记结婚的人发。</p><p class="ql-block"> 70年暮春,这时的匡民还骑他那飞鸽28大杠,年头不短了,平时擦的倍净,年轻人思想前卫,也想弄辆新车骑骑,可惜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分配票证怎么也轮不到他呀,于是另辟蹊径,找到自行车修理铺,与修车师傅套磁聊天,不茬忙的递上支烟,时间不长混上个脸熟,那时候修自行车是有配件供应的,但像大梁前叉等大件就要等很长时间,于是修车师傅从永久厂家给他定了大件,一个月后到货。</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三转一提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位于方巾巷口的自行车修理铺。</b></p> <p class="ql-block">   这天匡民下班途中又到修车铺看看,递上烟跟师傅聊天,知道货到了,立马交钱多交2块,人家进货不能没有维修费,扛上大梁就走,紧接着又回修车铺去取自行车和前叉子,其他配件之前都已配齐,带标识的配件都是永久原厂的,包括转铃,进屋掰半个馒头噻进嘴,就在院里开始攒车,匡民心灵手巧,车轮是之前装好的,自己拿的笼,编的条,机油、滚珠,飞轮、链条、车把、电镀车梯子、前后挡泥板、链套盒、电镀货架子,牛皮座、加固锁,各式工具俱全,晚饭孙老师催他吃饭,他也不吃,夜上九点终于攒完,调试好关了院灯,出去骑骑,不响不皱,大功告成,第二天下班回来特意在胡同转了一圈,羡煞了一众发小。周六王府井利生商店卖“回力”球鞋,他听信后马上从西城单位骑车到利生体育用品商店,一看来晚了,鞋已经告罄,臊眉搭眼的回去上班,周日休息,这老哥一早起来,带上食品,行军壶,骑着新车出发去天津了,原来他听说天津不兴“回力”球鞋,另外一双球鞋10元,天津人嫌贵,为这老兄骑车赶杀过去,穿过高碑店村一路往东,通惠河边天光、水色、花草树木交织,景美如画。夕阳斜下,老兄骑着新车回来了,板绿军帽边一圈堙湿的汉迹,后货架上绑着一双球鞋,(那时没有鞋盒子一说),十九岁一天去天津一个来回,中午一份煎饼果子,一个猪蹄,半斤狗不理路上应急,路上没歇脚,这跟他平时坚持锻炼身体,他那不服输的性格有关,述伟看到匡民一天一个来回,为了一双球鞋,感到不值,瞥了一眼说:等几天利生还会卖,干嘛呀!匡民说:燕雀焉知鸿鹄之志,我这是顺道测测我的体能状况。述伟扬脖一低头“啊呸”的一声,就你这德行还鸿鹄?我看你丫就是一大家雀,大家轰然一笑,不过内心还是非常佩服匡民哥的毅力,至于上中学的利民白手收了辆飞鸽,自然脸上是喜上眉梢。</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自攒的永久自行车</b></p> <p class="ql-block">   <b>大冬</b>:七一年初,冬季野营拉练前夕,14岁的大冬凭借他扎实的文艺(胡琴)、文学功底考上总政话剧团,穿上了绿军装,临行前特意给教了他半年多的班主任瞿老师写了封致谢信,大冬回家探亲时,隔着好几个院子都能听到他洪亮嗓音: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组歌中的台词朗诵,他还是那样做什么事都认真用功,上世纪70年代初,街上小年轻若穿件板绿上衣都觉得挺飒,何况弄一身还带帽徽领章,瞧得我们一众发小净是羡慕的眼神。</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大冬(毓钺)参加自卫反击战在前沿阵地时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后续请看</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北极阁二条胡同发小之谊~(12)</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