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317线

雾淞

<p class="ql-block">G317全长1955公里,途经四川盆地(成都平原)、横断山区(川西高原)、藏北高原,全程高差达到了4000米!317川藏北线,是多民族、多语言、多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并存的地区。与风光旖旎、闻名遐迩的南线不同,北线的知名度并不高,但却更原生态,且洋溢着浓浓的人文风情。资深驴友们最喜欢走的还是北线直接北上经都江堰、映秀镇往西,穿过卧龙自然保护区,翻越终年云雾缭绕的巴郎山(海拔4520米),经小金县,抵丹巴。进入甘孜后,经道孚、炉霍、甘孜、德格过岗嘎金沙江大桥入藏,再经江达、昌都、类乌齐、巴青、索县、那曲至拉萨。</p> <p class="ql-block">成都-理县-马尔康 G317 337KM 5.5H▼值得去的地方 :都江堰、映秀地震遗址、理县羌寨碉楼、米亚罗景区、嘉绒藏族、卓克基土司官寨、藏族作家阿来的《尘埃落定》,就是以卓克基土司官寨最后一个土司为原型创作的这里独特的民族建筑,西索民居的碉楼像一件件珍贵的艺术品,无论雕刻,绘画,上彩都极为讲究,被盛赞为"东方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西索民居、直波古碉横断山脉是罕见的南北走向,和中国西部的其它山脉长相不同,因此,317国道先横穿一连串纵向的山脉与河流,最后沿唐古拉山平行行驶,可谓翻山越岭,一路走来跨越了千难万险。</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侧的制高点上,是一个险要的山口地带,岷江从西部群山中奔涌而来,在此冲出山口,倾泻到低矮的平原之上,速度和水量往往特别大,破坏力惊人。</p><p class="ql-block">毕棚沟景区里看秋色,这里距离成都约200KM,行驶约3小时。</p> <p class="ql-block">过了都江堰,317国道便扎进了茫茫群山之中,沿着岷江峡谷,我们穿行在邛崃山脉与龙门山脉间,江水在谷底汹涌咆哮。四川西边的山很有意思,它们拔地而起,沿着四川盆地的边缘展开,地势从500米瞬间上升到4000米以上,几乎不需要过渡,只有与平原接壤处的一小段山势在2000米左右。这一段的地质灾害很是频繁,两岸山体随处可见滑坡痕迹,脚下就是著名的“龙门山断裂带</p> <p class="ql-block">过汶川县城,317国道掉头向西,一头扎进邛崃山脉中。此时我们离开了岷江河谷,来到了它的支流——杂谷脑河之上。岸边开始出现高大的雪峰,山势高耸,河流疾速下切,整个河谷呈现出V型峡谷的面貌。这里除了普通民居,这里还有古老的藏寨与羌寨,人们用石头盖起房屋,垒起碉楼,塑造出川藏北线独特的民族风情。而阿坝州是羌族、嘉绒藏族文化的聚集地,正是这两种文化,造就出一大批带有民族特色的藏羌民居。羌族主要分布在岷江上游,比如汶川、茂县这一带。嘉绒藏族的位置往西一些,散布在理县、金川县、丹巴县等地。河流在谷底咆哮,城镇分布在岸边的阶地上。再往上看,山坡上遍布着村寨,一直向上延伸到海拔2500米左右,山间开垦着梯田,一层层公路向上盘旋。</p><p class="ql-block">毕棚沟景区里看秋色,这里距离成都约200KM,行驶约3小时。</p> <p class="ql-block">成都至丹巴全程419km,途径雅安县、二郎山隧道、经泸定县,成都至雅安147km为高速公路,其余路面为一级泊油路,预计行驶时间8—8.5小时。甲居藏寨:“甲居”的藏语意是“百户人家”。几百栋藏式楼房洒落在绿树丛中,或星罗棋布,或稠密集中,一路延伸到雪山之顶,藏寨建筑完全与山谷、河流、森林、雪山、蓝天融为一体,就像一幅立体多彩的画卷。门票:30元;进入民居参观,2元/户。</p> <p class="ql-block">丹巴碉楼:丹巴县的河谷两岸,碉楼云集,因数量众多,建筑奇特,素有千碉之国的美誉。碉楼外形一般呈高大的方形柱状体,高度一般不低于10米,不但雕砌工艺精湛,而且与周边的环境和谐统一,非常壮观。</p> <p class="ql-block">党岭:党岭是一个还没有被开发的景点,至今仍保留着最原始的风景,它距离丹巴县城68公里,是丹巴又一处隐世秘境。</p> <p class="ql-block">莫斯卡村:莫斯卡村坐落在“美人谷”丹巴乡海拔4300米的高山牧场上,隐秘而优雅。村落房屋聚集在一处,被高高的围墙包裹着,犹如盛开在秘境中的曼陀罗。</p> <p class="ql-block">塔公草原:藏语意为“菩萨喜欢的地方”。塔公草原春光明媚,绿草茵茵,种类繁多的迎春花、报春花等鲜花相继开放,晨曦初露。门票:20元。塔公寺:藏传佛教萨迦派著名寺庙,有“小大昭寺之称”,庙内有浮屠古塔林,多大100座,气势宏大,庄严肃穆。门票:30元。雅拉雪山:藏语全称为“夏学雅拉嘎波”(意为东方白牦牛山)。位于四川甘孜州康定、道孚和丹巴三县的交界处,海拔5884米。木雅金塔:又名木雅尊胜塔,是多吉扎西活佛为纪念十世班禅大师于此灌顶布法而修建的佛塔。</p> <p class="ql-block">在横断山东北部的高山峡谷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垂直地带景观,从谷底到半山腰,落差100。过了理县,西南方向出现了一众山峰,高度相继突破5000米大关,国道一旁,海拔5922米的罗格审柔达巍然屹立,它是邛崃山脉的第二高峰,它还有一个霸气的汉语名字—大黄峰,因为山下盛产大黄而得名。据统计,理县境内有100多座超过5000米的雪峰,它们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挨得很近,海拔又高,所以人类很难接近它们。</p> <p class="ql-block">理县的西南方向便是邛崃山脉的腹地,冰川切割出巨大的U型谷,使得山体看起来崎岖破碎,因此形成了许多幽深的沟谷,比如毕棚沟,长坪沟,海子沟。</p> <p class="ql-block">马尔康-观音桥-炉霍-甘孜 G317 356KM 8H▼ 值得去的地方 :观音庙、虾拉沱草原、寿灵寺、宗达寺、白利寺、卡洼洛日景区、五明佛学院、邓登曲登、东嘎寺海拔6250米的幺妹峰屹立其间,它是四姑娘山和邛崃山脉的主峰。四姑娘山的四座山峰一字排开,但“明星光环”显然非幺妹峰莫属,在120公里外的成都市区可以清晰地看到她的身影。据说,1000年前杜甫遥望的“窗含西岭千秋雪”,其实就是幺妹峰。想看四姑娘山的幺妹峰,可以从映秀镇走303省道,到了炉霍县再回到317国道上。</p> <p class="ql-block">沿317国道继续前行,两岸的山体高达4000余米,犹如万丈高墙般耸立。在古尔沟镇,公路从狭窄的沟谷间穿过,两侧山体的间距只有100米,在这里,高山深谷的恢宏气势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宁静与幽深。再往前,翻越海拔4176米的鹧鸪山,我们便来到了梭磨河畔,马尔康市坐落在梭磨河谷中,这里的地表海拔上升到了2600米,两岸山势稍显缓和。沿着峡谷继续西行,穿越大渡河的上游—杜柯河后,317国道来到了色达县。这里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方向是广袤的高寒草原,地表海拔在4000米左右,浑圆的山丘起伏不大,这是高原腹地的典型特征,南方是峡谷深切的横断山区,川藏北线正好位于两种地貌的交界处。五明佛学院”,山谷中遍布红色的木屋,这是佛学院学生的僧舍。阿坝州到甘孜州,我们告别了藏羌民族的聚落,走进了宗教信仰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建议去色达的朋友在佛学院里面的喇荣饭店住,或者你们在网上订票,就可以在景区附近住,如果现场购票,那就要在县城住,比景区附近住宿条件优越太多了。佛学院本是僧尼的清修之地,很多地方标明禁止游客进入,游客参观区域较少,基本都是在坛城附近。</p><p class="ql-block">网上预约需提前三天在微信小程序登录“喇荣沟进沟”进行预约,可约8点,11点,14点,17点。如果线上预约不了,可提前一天带上身份证去线下“金马草原集散中心”预约,预约时间为上午6:30-20:00,只可本人预约,不能代约;如果是几个人以上就可以一个人收齐他们的身份证一起预约。</p> <p class="ql-block">全称是色达县喇荣寺五明佛学院,误称是五明佛学院(很多大寺庙都有五明佛学院):坐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境县城东南方约20公里处,海拔4000米上。在重重的群山环绕之中,沟里的僧舍,以佛学院的大经堂为中心,密密麻麻搭满了四面的山坡,不计其数的绛红色小木屋,延绵无数,一眼望不到头。这些红色小木屋,是一万多名僧侣的住所(出家男子称扎巴,出家女子称绝姆即女尊者)。 它与亚青寺都是位列前茅的大型寺庙。</p> <p class="ql-block">过了色达,南下便来到了炉霍县,泥曲和达曲在此汇合,合体后成为了雅砻江最大的支流——鲜水河。</p> <p class="ql-block">和龙门山一样,鲜水河流域地震频繁,形成了一条长长的断裂带,它从甘孜县开始,经过炉霍县,向东南方一直延伸到泸定县,长度超过了300公里。1973年,炉霍就发生过一场7.9级大地震,造成了2175人死亡的惨痛悲剧。河谷两岸坐落着红色的藏式民居,它们分布在鲜水河断裂带沿岸,具有独特的抗震效果,被称为“崩空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沿着达曲溯源而上,公路旁出现了一片湛蓝的湖泊,这便是卡萨湖,它也是地震形成的断陷湖。317国道在这里蜿蜒迂回,公路、湖泊、远山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副绝妙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再向前,我们来到了海拔3400 米的甘孜县城,这是一处开阔的高原坝子,县城南侧是连绵的沙鲁里山脉,山脚下,雅砻江水流散漫,缓缓前行,河水在平缓的大地上分成数叉,所经之处生长着茂盛的湿地。卡瓦洛日山高达5992米,它矗立在雅砻江东岸,山体覆盖着巨大的冰川。从卫星图上看,山间有多处U型谷地,在过去数百万年中,青藏高原经历了天寒地冻的大冰期,这些U型谷都是冰川侵蚀的结果。与卡瓦洛日一江之隔的是卓达拉山,虽然不如卡瓦洛日那般高大,但它山岩裸露,怪石嶙峋,一眼望去令人心生畏惧,无论是卡瓦洛日,还是卓达拉山,都因为突出的外貌成为了藏地神山。</p> <p class="ql-block">甘孜-马尼干戈-德格 G317 204KM 6.5H▼马尼干戈是雪域高原的门户。马尼干戈乡位于草原边缘,早在古代时就是云南、青海、四川古代藏族商贸的一条重要集镇,也即古代茶马古道的重镇小镇是一个很安全的地方,当地藏族人很友好,甚至会主动邀请你到家中参观、休息、喝茶。玛尼干戈的意思就是堆积了玛尼石,飘扬着风马旗的地方,它标示朝佛之路,昭示过往行人。这座神秘而凄美的西部小镇,从古到今都是一个驿站。小镇上来往的行人都是典型的康巴人,头系红头绳,身佩长长的藏刀。</p> <p class="ql-block">过了甘孜县城,沿着国道继续西行,很快便来到了甘孜格萨尔机场,这里海拔达到了4060米。机场坐落在平缓的山坡上,南北两侧的景观截然不同,向南眺望,一座座山峰伸向远方,山顶是晶莹巨大的冰川,向北眺望,山峦逐渐没入高原腹地,山体变得浑圆缓和,317国道像一条分界线,分开了横断山区和西北方向的高原。</p> <p class="ql-block">德格县,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与甘孜县毗邻,南与白玉县相接,西与西藏江达县隔金沙江相望,北与石渠县接壤。境内有格萨尔王神庙、德格印经院、多瀑沟自然保护区等景点;有“川藏第一高、川藏第一险”之称,是“康巴文化发祥地”、“英雄格萨尔王故里”、“南派藏医发展中心”。德格印经院:始建于1729年,坐落于四川省德格县更庆镇文化街,是藏族地区三座古老的印经院之一现存近二十八万块木刻雕版。至今仍延续着唐宋以来雕版印刷术的应用,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木刻雕版印刷中心,是一个文化活化石。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门票:50元。印经院储存了大约20万块经板,采用藏地红桦木,印书用的纸是一种特定的纸张,每印一卷经,从裁纸、印刷、晾晒到检查、装订,每一步都是手工制成。 从收藏古代典籍的数量和内容的广度来看它,藏文文献占全部藏文文献的70%左右远远超过布达拉宫和拉卜楞寺印经院位列中国三大藏文印经院之首。百年来印经院的工人们从未停止过劳作。如今,在这座尚未安装电灯的古老工坊里,在古木、烟墨与酥油相杂的浓浓暗香中,经文从斑驳的经版和泛黄的纸张之间跃然而出。几百年来,忙碌的印经人将不朽的技艺一代代薪火相传,更将佛陀的智慧一页页在世间传扬。</p> <p class="ql-block">德格向南是白玉县需4小时抵达县城推荐参观白玉寺气势雄伟的建筑群壮观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向北面石渠方向行进1—2小时可欣赏到壮美的高山草原白玉县的不远处便是亚青寺。亚青寺离白玉县城122公里,离甘孜县城102公里。甘白公路出甘孜一路向西,翻越卓达拉山(海拔4600米)和海子山(海拔4410米),海子山旁的纳楞措湖 碧蓝水面和野鸭嬉戏。在公路界牌95公里前200米处,一路牌(亚青乌金禅林)指向左侧岔路,拐进岔路大约七公里就到了亚青寺。围绕寺庙的建筑群,是一片片信徒居住的小屋 。小盒子房,从数千间到二万多间,是修行者们自己建立的。纵横交错的昌曲河包围了整个寺庙的建筑群,每当清晨或黄昏,炊烟弥漫,河水闪耀着金光,颂经声随风远远传来,犹如天籁,动人心弦。</p> <p class="ql-block">八邦寺又是“唐卡之乡”,集康巴寺院建筑特色与民俗建筑特色于一体,融藏族绘画与雕塑于一身,看上去古朴庄重,高大雄伟。八邦寺坐落于群山峻岭之间,远远望去一排排白塔和金壁辉煌的寺院在阳光下显得尤为壮观。号称“小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再向前行,公路驶入了无穷无尽的山谷之中,山谷一旁是海拔6168米的雀儿山,冰川流淌下来,在山下形成了一片高原湖泊,这就是新路海。湖岸周围是大片的云杉,它们生长在海拔4000米的寒冷地带,和雪山出现在同一画面中。</p><p class="ql-block">5050米的雀儿山垭口,雀儿山川藏第一险”,不过现在已经建设了隧道,不用再战战兢兢地爬上山顶了。</p> <p class="ql-block">新路海:新路海,是一个高原湖泊,藏语称作玉隆拉措。在藏语里,玉是心,龙是倾,拉措是神湖。门票:20元。</p> <p class="ql-block">离开了四川省,317国道跨越金沙江,投入了西藏的怀抱。金沙江是四川、西藏两省的界河,它还有三个大名鼎鼎的亲兄弟,分别叫做沱沱河、通天河、长江,四人首尾相接,行成一组浩浩荡荡的河流队伍,贯穿了半个中华大地。跨过金沙江,我们便来到了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在色曲汇入金沙江的地方,我们看到了一片开阔的河滩地,上面散布着红色的藏式民居,这就是藏东第一古村——岗托村。</p> <p class="ql-block">从地图上看,这里地势崎岖,沟谷纵横,地表海拔达到了3000米。虽然地处西藏境内,但从地貌上讲,昌都地区和西藏地区的典型高原景象完全不一样,反倒是和川西高原有着相似的容貌——在血缘上,它们都属于“横断山”大家族。江达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昌都地区西北部,地处藏东横断山脉,素有西藏东大门之称,这里有当年18军解放昌都的渡江口。国道317川藏线横穿全县境143km。岗托村地处金沙江畔,与四川德格一江之隔,是进入西藏的第一镇。当地民居建筑规模庞大,选料考究,设计精妙,做工精细,图案活灵活现,外部雄伟壮观、鲜艳夺目、内部则有木立柱,雕梁画栋。瓦拉寺是江达县最大的寺庙,创建于1253年,在当地群众中有很大的影响。瓦拉寺在昌都及西藏都享有极高的声誉。至今保留着很多珍贵文物、壁画,研究和欣赏藏传佛教艺术的最佳去处。</p> <p class="ql-block">从岗托村向西,沿着狭窄的河谷前行,接连翻越海拔4455米的矮拉山垭口、4639米的达马拉山垭口后,我们来到了昌都市辖区——卡若区。城镇屹立在河谷之上,从北方奔来的两条河流在此汇合,从此改名澜沧江,向着更遥远的南方奔去。此时的澜沧江还处于“躺平”阶段,到了中下游,它将充分展现自己的实力,切割出2000米深的澜沧江大峡谷、创造举世瞩目的“三江并流”奇观,最终摇身一变成为国际明星河流——湄公河,闯遍东南亚大地。我们熟悉的大多是云南境内的“三江并流”奇观,但“三江并流”的发源地是在昌都。此时,澜沧江、怒江、金沙江刚刚离开源头,受到纵向的横断山脉影响,三条河流在昌都境内全部掉转向南,逐渐靠近。因此,昌都的地貌格局很好记,三座大山与三条大江相间分布。强巴林寺:因寺内主供奉未来佛(即强巴佛)而得名。是康区格鲁派寺院中创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寺庙。门票:20元。</p> <p class="ql-block">在卡若区,国道214和国道317在此相聚,它们将一同向西携手共进,而后在类乌齐县分道扬镳,一个北上青海、一个继续西进。昌都-丁青-巴青 G317 481KM 12H▼值得去的地方 :查杰玛大殿、孜珠寺、卡玛多塔林、长毛岭马鹿自然保护区、显通寺、日瓦寺、金卡寺、拉托寺、扎西列寺、赞丹寺</p> <p class="ql-block">昌都很“红”,这种“红”是显而易见的——山体被红色的土壤所覆盖,它的学名是“三叠纪红层地貌”,没错,就是爬行巨兽和恐龙出没的三叠纪,岩层里含有丰富的铁锰元素,长年遭受剥蚀后暴露于地表,和氧气亲密接触后,变成了如今红彤彤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过卡若区,沿着昂曲河谷一路西行,两侧是起伏不尽的高山。随着海拔不断升高,周围的景色悄然发生变化,封闭的峡谷逐渐演变为开阔的谷地,远方山峰一览无余,此时,317国道走出了横断山区,正一步步向藏北高原迈近。丁青县坐落在一片辽阔的谷地中,从地图上看,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横亘在南北两侧,横断山脉盘踞在东方,丁青便坐落在三山交汇处。孜珠寺建在海拔4800米的孜珠山上,远远望去,孜珠山的六座山峰异军突起,耸立于山脊之上,修行的小屋遍布悬崖峭壁,大有鬼斧神工之感。</p> <p class="ql-block">孜珠寺建在海拔4800米的孜珠山上,远远望去,孜珠山的六座山峰异军突起,耸立于山脊之上,修行的小屋遍布悬崖峭壁,大有鬼斧神工之感。</p> <p class="ql-block">海拔6328米的布加雪山矗立在国道北侧,从高空俯瞰,一条条冰川从山脊南北两侧流淌下来,在山间刨蚀出巨大的U型谷,末端是晶莹剔透的冰蚀湖。孜珠寺:孜珠寺不仅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寺院之一,也是雍仲苯教最古老、最重要的寺庙之一。这里有代表六道轮回的绕山隧道,许多藏族人民虔诚的不远千里来此朝拜。门票:30元。</p> <p class="ql-block">迤逦的盘山道路,一头连接着人世,一头连接着这座佛国天堂。</p> <p class="ql-block">三色湖冰川:三色湖位于昌都地区边坝县的普玉村,静静地躺在藏族地区的神山念青唐古拉的怀抱里。神山低谷地带的雪水融化,年久沉积,孕育了这座奇异的神湖。这些冰川只下降到山坡地带,按照正常逻辑,它们应该继续向下进军,攻占山麓,可惜后方兵力跟不上,冰川总量不够大,如此一来,它们只能悬挂在山坡上,由此获得了一个响亮的称号——悬冰川。</p> <p class="ql-block">其实,它们也曾在第四纪冰期时向下流淌,四处进军,那是属于全体冰川的狂欢时代,之后遇到“全球变暖”这个大敌,冰川们便只能悻悻而归了。每座冰川末端都有一座冰蚀湖,对于冰川来说,最期待的就是进入冰蚀湖,彻底融化的那一刻,随后,它们就可以化作涓涓细流,愉快地周游世界了。南坡的冰川就这样汇入怒江之中,因此,布加雪山是怒江沿途的重要补给站。</p> <p class="ql-block">刚开始时,怒江只是一道不起眼的溪流,沿着唐古拉山平行流淌,前进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溪流加入了这支队伍,到了昌都地区,它已经是一条有模有样的峡谷之河了!沿着317国道,从丁青县继续西行,道路海拔均在4000米以上,公路两旁,连绵的山峦起伏不尽,河流镶嵌在宽阔的河谷间,与公路相伴而行。山坡上生长着低矮的灌木与草甸,并非一派荒凉的景象。继续向西,途经巴青县和索县,翻越海拔4955米的江古拉山垭口后,眼前豁然开朗——我们冲出延绵起伏的山区,来到了平坦的那曲高原之上。</p> <p class="ql-block">巴青-那曲 G317 264KM 7H▼值得去的地方 :那曲草原、孝登寺、达仁寺、珠曲寺、瓦塘寺、荣布寺、不翁寺、朗底寺边坝县开车到三色湖的路程约50公里,三色湖位于普玉二村,是两条长长的徒步栈道,分别走去三色湖的观景台(徒步3-4小时)。坐100元摩托车去那观看三色湖全景。坐完摩托车,还需走一段路才到观看三色湖(黑湖、黄湖、白湖)的最佳位置,站在山上眺望,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多么迷人。这里的景色值得涉山跋水和一路颠簸坐摩托车上来。</p> <p class="ql-block">从白嘎乡到萨普神山共53公里,途中先到景区大门口买票(150元/人,门票+观景车),再行驶约10公里到停车场,沿途的风景美不胜收,然后换乘景区车辆到萨普神山外湖。青年旅舍(有标间、三人间、多人间,均100元一个床位)(方圆十公里范围内仅此一家),因为在萨普神山景区内,不用走回头路,晚上还能看到棕熊。</p> <p class="ql-block">巴青—比如骷颅墙——那曲线路:出巴青县,继续西行30公里,越过一大片青葱草原,来到索县,参观索县有着“小布达拉宫”之称的【赞丹寺】。无论是外观形貌,还是其内的珍贵饰品,赞丹寺都与布达拉宫有着极其相似之处。随后继续前行,沿途欣赏【藏北草原】的风光,蔚蓝的天空、成群的牛羊、摇曳的野花、五彩的经幡......之后参观比如骷髅墙。达木寺最著名的就是骷髅墙,骷髅墙三面墙上布满了头骨,后面小山是举行天葬仪式的地方。西藏唯一举世无双—达姆寺骷髅墙,这个神秘而隐秘的所在可能是许多游客从未踏足的地方,也许带给你别样的印象和思考。达姆寺骷髅墙,传说文成公主入藏时途径此地,见这里风水灵韵,便修建了寺庙。后来,达普八世白玛白扎活佛在此设立天葬台,并让天葬师将尸首喂鹰,保留头骨,使每个活着的人一看到头骨就想到自己的归宿。“你我皆凡人,活在人世间”。人固有一死,而达姆寺内这面骷髅墙正是绝妙的隐喻。</p> <p class="ql-block">怒江发源于海拔5300米的唐古拉山冰川,这里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宏伟的山脉,眼前见到的是一座座浑圆的山丘,山体覆盖着厚厚的冰川,脚下是海拔5000米的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p> <p class="ql-block">那曲市坐落在海拔4500米的青藏高原腹地,这座地级市在2017年挂牌成立(之前叫做那曲地区),改名后仿佛开了外挂,一举成为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地级市。那曲地区是纯粹的“西藏血统”。从那曲市继续向西,便是广袤无垠的羌塘高原,那里不仅是人类生命的禁区,更是稀有动物的天堂。从空中俯瞰,那曲市崛起于荒漠之上,四周没有植被庇护,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50%。那曲蜿蜒流淌,它是怒江的上游,藏语意思是“黑色的河流”。</p> <p class="ql-block">纳木错”为藏语,蒙古语名称为“腾格里海”,都是“天湖”之意。纳木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纳木措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那曲到圣象天门住班戈县县,第二天班戈县至尼玛县路径西藏第二大咸水湖色林措、措愕,恰归措、达则措。第三天尼玛县加油最好,至改则洞措乡有一小加油站,接近羌塘的无人区。第四天改则至狮泉河。骷髅墙:从夏曲这里坐车到骷髅墙来回200公里</p> <p class="ql-block">继续沿着G317线向西藏阿里方向行驶,前往位于纳木错北岸的【圣象天门】,远远望去,石门形状似一只圣象,站立在辽阔的纳木错岸边,象鼻深入湖面,仿佛正在汲取这来自雪域的神圣之水。石象的身体与象鼻之间,就如同一个巨大的门,传说是通往天堂的圣门。天气晴好的时候,纳木错的晚霞风光变幻莫测,与之遥望的念青唐古拉山依然逶巍峨挺拔,柔光熠熠的湖光与神圣皎洁的山色相接,其景象令人毕生难忘。欣赏完圣象天门后,沿着纳木错湖畔,翻越那根拉山口(海拔5190米),夜宿当雄县(4200米)。</p> <p class="ql-block">过那曲走G317,经班戈、尼玛、改则到阿里,则被称为阿里北线,主要以苯教及众多错(湖泊)等人文自然风景为主。住宿:阿里地处偏远,文部南村、措勤、仁多、等地的住宿条件相对差些。一路经过一错再错的纳木错、圣象天门、色林措、吴如措、达则措、巴乌措、洞措、达绕错、盐湖</p><p class="ql-block">阿里中线:尼玛、文布南村、当惹雍错、扎日南木措、措勤、扎布耶茶卡、仁青休布措、仁多乡、亚热乡、雄巴、革吉、狮泉河</p> <p class="ql-block">纳木错—圣象天门~<span style="font-size:18px;">班戈-196km纳木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纳木措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那曲-圣象天门-班戈 488公里 9小时。还有21 公里就抵达班戈时,调转车头,离开 317,向南驶去。班戈是今天的最终目的地,但今天的重点却是,纳木措北岸的圣象天门。圣象天门,居然要提前三天在拉萨预约,凭预约券才可买票进入。</span></p> <p class="ql-block">班戈<span style="font-size:18px;">-班戈错-色林措-</span>在距离改则几十公里处,一颗大地之树,流水冲击大地留下了美丽的痕迹。天空之树—当穷措-当惹雍错、<span style="font-size:18px;">尼玛km-</span>沿着S205南下,前往昂孜错。这个湖少有人来,因此这条路也相对孤独。一出了尼玛县就会看到姊妹湖戈芒错和张乃错,S205从两湖之间穿过,之后是漫长的土路,直到下午,昂拉错才会出现在视线之内。<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布南村-150km</span></p><p class="ql-block">当惹雍措,是西藏面积第四大湖,中国第二深的湖,是西藏最古老的雍仲本教徒崇拜的最大的圣湖。色林错,曾名奇林湖 、色林东错,是西藏第一大湖泊及中国第二大咸水湖,是青藏高原形成过程中产生一个构造湖,为大型深水湖。魔鬼色林错湖是蓝色的,风景无限。然而,它周围有丰富的草和清澈的绿色湖泊,饲养着成千上万的候鸟。如果说冈仁波齐神山下的拉昂错是一个未被征服的湖魔,那么色林错湖就是一个被征服并赋予生物的神水。当惹雍措为南北走向,形如鞋底的大湖泊,三面环山。唯南岸达尔果山东侧有一缺口。达尔果山一列七峰,山体黝黑,顶覆白雪,形状酷似7座整齐排列的金字塔。</p> <p class="ql-block">文布南村(文部南村大约一百来户村民,清一色都是苯教信徒。每天清晨,村里的高音喇叭,播放着念经的福音)。<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当惹雍措-扎日南木错,阿里地区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湖泊,海拔 4613 米-<span style="font-size:18px;">措勤-200km</span>(海拔4600米)离开扎日南木错,立刻遇到史上最难搓板路,峰谷间相差高达十多公分。但在这样的路上,如果开 60 公里时速,车保证散架,只能压低速度,保持时速在 10-20 公里左右。</p><p class="ql-block">曾经辉煌一时的象雄王国就坐落当惹雍错岸畔;直到吐蕃兴起,松赞干布向此地发兵,那场规模宏大的战役就发生在当惹雍错旁苯教最大的圣湖——当惹雍措距离当穹错并不远,其地位极高,与藏传佛教所认为的世界中心——神山冈仁波齐以及圣湖玛旁雍措身价相等。“雍措”,在藏语中意为碧玉似的湖。西藏有几千个大大小小的“措”,但却只有六个“雍措”——当惹雍措、玛旁雍措、羊卓雍措,还有山南的普莫雍措、冲巴雍措、拿日雍措。连鼎鼎大名的纳木措,都不能被称之为“雍措”。</p> <p class="ql-block">措勤<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离开帕江乡,就到了扎布耶错。扎布耶错和其他错都不一样,奶蓝色的湖水镶着白晃晃的边,有种清丽脱俗的美。<span style="font-size:18px;">扎布耶茶卡(海拔4421)世界第三大锂矿—</span>昂拉仁措(海拔4700米)达瓦措<span style="font-size:18px;">-仁青休布措(海拔4700)-仁多-</span>275KM(海拔4870米)仁多心悦客栈: 17789918858 13908904915仁青休布措旅馆:13638920278 13398086509</p><p class="ql-block">烂路、野路、石路、水路,继续变着花样向前延伸……上山、下山、急弯,一路循环。震动颠簸,从未停止。</p> <p class="ql-block">仁多<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霍尔和仁多之间,亚热是唯一可以吃饭的小镇,<span style="font-size:18px;">亚热-101km-</span>中途翻越海拔5155米的【冈底斯霍却垭口】<span style="font-size:18px;">革吉阿果措-198km-狮泉河-116km</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仁多-亚热-革吉-狮泉河 400 公里 8 小时多暂时还没有中石油,要加油只有桶装的私油,别无选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