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那天晚上,我想起第二天早上就要回去厦门,激动得彻夜难眠,第二天早上5点钟,我们四人就离开桥头堡朝着高东的方向,走向南靖县的曲江,走了约3个多小时的崎岖山路,到了曲江,从曲江走路到书洋需要约1个多小时,曲江的路边有农民用板车载客,我们把行李堆放在板车里,人就坐在板车边缘,上坡我们要下来走,下坡时我们又可以乘搭上板车,农民拉着板车飞驰而下,路的另一边是悬崖,下面是曲江溪水,对面偶尔有汽车迎面而来,真是惊险万分,乘坐板车可以省一半的时间,每人交1元的板车费,到了书洋大约是早上10多钟,我们搭上公共汽车约2个小时到了漳州。我们在漳州的亲戚家过夜,第二天早上乘坐火车回到集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从曲江到书洋的路途。(网络图片)</span></p> <p class="ql-block"> 回到集美的家时,祖父母,爸妈都赶紧出来,很开心又激动地紧紧拉住我和姐的手,仔细地把我俩从头到脚看了一遍。祖母赶快拿出两碗鸡蛋龙眼干糖水给我们吃。我们此刻的心情放松下来终于回到家了。石鼓头那熟悉的破旧平房的家,此时我感到特别的温馨。我和姐一边吃着鸡蛋糖水,一边不停地讲叙着这4个多月在高头的经历的生活,劳动,点点滴滴讲个不停,还特地带回一瓶山上采的野果“多莲果”给家人品尝,还有高头的碱菜干,还给祖父带了高头的烤烟叶,祖父试了后,连连夸赞好烟。 </p><p class="ql-block"> 我姐说用高头的碱菜干煮肥猪肉很好吃,她说:“我在农民房东家里,总是看到他们家里放碱菜的碗里,放着一块肥猪肉,但没人吃,到了第三天,她忍不住了,夾起那块肥猪肉吃掉了,没想到那块肥猪肉是这么好吃?”后来桂兰叔妹的婆婆告诉我姐,:“那块肥猪肉是用来给碱菜吸油的,不可以吃的。”祖母听到后,第二天立刻买了两斤的肥猪肉来煮碱菜干,我姐吃了后说:“家里煮肥猪肉碱菜干,怎么和高头房东家吃到的肥猪肉的味道不同,没那么好吃?”祖母说:“你在高头很久没有猪肉吃,当然感到特别好吃。”</p><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一,我们正沉醉在过年和家人团聚喜悦中,邮差送来一封电报,上面只有四个字,“失窃,速回。”我们都惊呆了。我们和四位家长商量后,凱光初三就先回高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高头的山上有很多叫多莲的野果,我上山劳动常去采来吃,那多莲野果的味道还挺不错。(网络图片)</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过年后不久回到了高头,看到桥头堡的“家”仿佛又陌生了,进去里面看了后,货仓的门给小偷撬开了,里面的罐头,花生,……等食物被偷了不少,发生被窃后的那段期间,农民房东和几位农民在桥头堡当值,帮我们看房子。我们整理打扫了房间后,又开始在桥头堡“家”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是土搂房东家的厨房和吃饭的地方,当年我曾在那里吃饭。我去年回高头拍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 春耕开始了,高头的春耕大约在3月份开始,那时的天气还挺冷的,天天下着小雨,下田脚踩到水田的泥土里,全身都会发抖。塘二小队只有一条老水牛,队长都舍不得让它耕田,担心它劳累过度受不了,小一点的水田全靠着大家用锄头去挖泥土,中午休息吃饭时,依靠着茅草棚里,旁边是一堆火烧泥另加糞便拌成的肥料,准备插秧后施肥用的。外面下着小雨,吃着带来饭盒装着冰冷的饭,还伴着臭哄哄的肥土。</p><p class="ql-block"> 生产队的那条老牛是队长亞莲婆的老公照顾,有一天,他要去厕所,叫我姐帮忙牵住那头牛,那知道这时迎面来了另一条牛,两条牛就斗了起来,我姐赶紧放开绳子躲到一边,我小队那条牛受伤了,眼看就不行了,只好宰了这头牛,于是全土楼的农民知青都有牛肉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春耕(网络图片)</span></p> <p class="ql-block"> 在高头的日子,春天特别容易拉肚子,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怀疑春天溪水较浑比较脏吧?但农民土生土长也是一样拉肚子,一天拉好几次肚子,农民说:“是因为高头的春天,水较寒,每年都是这样的,待春天过去后就没事了。”所以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赶紧去茅房,迟一点都受不了。</p><p class="ql-block"> 桥头堡“家”是没有茅房,最近的茅房也要走10多分钟。所以春季每天早上都得跑快一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就是高头我曾用过的茅房,我去年回去拍的照片。别看这茅房破破烂烂,但50多年过去了依然未倒塌。</span></p> <p class="ql-block"> 茅房当年在农民的心中那可是非常重要的宝藏地,家家户户都有一间茅房,自留地种菜,生产队的稻田全都依靠茅房的肥料。茅房就是靠着一根根的园柱的树杆或者竹杆平摆放在上面,中间留着一尺左右的空间,坑下面全是粪水,所以使用时就得挪快一点,否则屁股和后背会被糞水溅上了,农民的茅房里面放着一盆草木灰,及一盆竹签,他们就是用竹签来擦屁股的,另一盆草木灰放着一些布条,我不知道是有什么用途,后来我姐问农民才知道,那是每个月农民妇女来例假时使用的。也许裹着草木灰可以消毒吧?茅房里的蚊子特别多,你得用手不停地拍打驱赶蚊子,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进茅房就点蚊香这样就安全一点。</p><p class="ql-block"> 春天的季节,外面下着小雨,茅房也漏水,木头或竹杆上特别湿滑。我姐有一次去茅房,脚一滑就掉进茅坑里,全身都被糞水弄湿透了,还好当地茅房都不是很深,大约1米多一点,她很狼狈从茅坑爬出来,一边哭着,一边咒骂那家的厕所的木头太滑了,赶紧跑回“家”里,赶快去洗澡更换衣服,我姐说:“我下回再不去那间茅房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农民插秧图。(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 待平整完水田后就开始插秧,第一次插秧感到挺好玩的,农民教我后,我就开始插秧了,但开始插得歪歪斜斜,农民就让我去小的水田插秧,插了一天的秧后腰都直不起来,回到家后整晚都腰酸背痛,睡了一觉后,第二天真不想起床去下田了,最后还是咬紧牙根起床,连继几天的插秧后,也逐渐习惯了,也没感到腰酸背痛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更多精彩的回忆故事,请留意:高北桥头堡的追忆(五)</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