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3月8日-10日跟随“女神”们前往浙江省天台县,住民宿体验新农村之美,游济公故居领悟彰善罚恶之美徳,国清寺礼佛祈求国泰民安!家家安康!赏天台山大瀑布感受磅礴之势,登十里铁甲龙览山川之秀美,更震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后岸村位于天台县街头镇东南部,距天台县城34公里,全村520户1727人,村域面积4.55平方公里,其中土地1100亩,山林3500多亩。是寒明岩景区的景中村,景区核心部分“十里铁甲龙”横卧村前,绵亘十里,秀奇磅礴;天台母亲河始丰溪从村中蜿蜒而过,清澈明净。</p><p class="ql-block">目前,全村共有82家农家乐,有2200多个床位,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益530万,村民人均收入5.5万。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多个全国、全省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后岸村的精品民宿</p> <p class="ql-block">后岸村石文化街,也是村里的主要商业街</p> <p class="ql-block">这可不是当地的特产……</p> <p class="ql-block">村民在街边制作手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快乐亲近大自然</p> <p class="ql-block">天台县的母亲河—始丰溪</p> <p class="ql-block">始丰溪里的汀步</p> <p class="ql-block">天台山大瀑布景区位于天台境内的桐柏山西麓,主体大瀑布总落差 325 米,最大宽度90米,是个罕见的高落差亲水梯级瀑布群,堪称中华第一高瀑。大瀑布景区总面积11.31平方公里,包括大瀑布区块、九龙湖区块、桐柏宫区块、琼台仙谷区块,几个点通过观景电梯、索桥、玻璃吊桥、金庭湖环湖绿道等串点成片,是一个融峡谷景观、瀑布景观、悬空栈道、时尚体验、仙道文化于一体的大型山岳型景区。</p><p class="ql-block">天台山大瀑布自古就名闻天下,“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东晋大文豪孙绰在其《游天台山赋》里,把它同赤城山并列为天台的地标性景观。</p><p class="ql-block">1958年,为满足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县委县政府决定兴建桐柏水库,两年后桐柏水电站建成,大瀑布就此断流,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宫也因此淹没在上水库的碧波之下。</p><p class="ql-block">2013年,县委县政府作出恢复天台山大瀑布的决定,大瀑布景区围绕诗仙道文化主题,再现大瀑布景观。</p><p class="ql-block">大瀑布主要景观有:九级飞瀑(九瀑:玉梭飞流;七八瀑:幽谷叠瀑、六瀑:悬瀑风雷;五瀑:阆苑仙葩、四瀑:群蛟争壑;一、二三瀑:龙游三井),水潭形态各异,可供游人亲水嬉戏,是我国罕见的亲水梯级瀑布群。</p><p class="ql-block">山顶游线由2560米长栈道和垂直运距高达205米的三台观景电梯组成,将琼台仙谷区块和大瀑布区块联为一体,是一个融峡谷景观、瀑布景观、悬空栈道、时尚体验、仙道文化于一体的大型山岳型景区。</p> <p class="ql-block">国清寺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城关镇,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寺庙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隋代高僧“智者大师”(智顗538-597)在国清寺创立天台宗(为中国汉化佛教第一宗),为中国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影响远及国内外。鉴真东渡时曾朝拜国清寺。日本留学僧最澄至天台山取经,从道邃学法,回国后在日本比睿山兴建延历寺,创立日本天台宗,后尊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为祖庭。</p><p class="ql-block">国清寺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天台国清寺与济南灵岩寺、南京栖霞寺、当阳玉泉寺并称中国寺院四绝。该寺曾驻锡不少有名高僧,包括唐一行法师、寒山、拾得、济公和尚、日本东密开宗祖师空海大师、日本台密开宗祖师最澄大师等。</p><p class="ql-block">20世纪60年代末“文革”的动荡时期,国清寺再次被毁。</p><p class="ql-block">1973年,周恩来下令敦促在1975年前完成国清寺修复,并拨款30万元,同时从北京调运大量珍贵的佛像、法器到该寺。</p><p class="ql-block">1984年重新复办了天台宗佛学研究社(如今的天台山佛学院)。</p><p class="ql-block">2006年,国清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国清寺有隋梅一株,在大雄宝殿右侧,由隋代高僧、天台宗五祖章安灌顶大师手植。据考证,隋梅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国内三株最古老的梅树之一。</p> <p class="ql-block">报恩塔是观音殿西邻,建于1985年9月,高约3米,塔顶为黄铜宝顶,紫铜瓦盖成,在阳光下熠熠发光,塔体为录岩。呈四方形,正前方为日本文“南无妙法莲华经(日莲)”碑名,另三面各嵌有黑底金字的经文。台基也为录岩铺成。</p><p class="ql-block">这座经幢是日本莲宗信徒捐赠1000万日元建造的。宝塔建立在天台山国清寺的理由是,天台山是传教大师(日僧最澄大师)曾经留学过的最兴盛的灵址,日莲僧人非常敬仰天台大师(智者大师),而且坚信作为正法的法华经的源流是天台国清寺,以表“知恩报恩”的深意。</p> <p class="ql-block">隋塔位于天台城关镇东北6里,国清寺山门外。隋开皇十八年,晋王杨广为报智者大师受菩萨戒而建造的报恩塔。唐会昌法难受损,南宋建炎二年(1128)修葺。残高59.4米,边长4.6米,六面九级,为浙江最高的古塔之一。</p> <p class="ql-block">济公(1130年—1209年),原名李修缘,南宋高僧,台山永宁村人。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颠,初在杭州灵隐寺出家,后住净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撰有《镌峰语录》10卷,还有很多诗作,主要收录在《净慈寺志》、《台山梵响》中。懂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他好打不平,息人之净,救人之命。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p><p class="ql-block">永宁村在古城北门外,济公家就住在赭溪畔。济公李氏家族人丁不很旺盛,但因历世仕宦,家境富裕,也称得上是天台的望族了。赭溪西岸的一大片田地(现都已建成一片民居了),就属于这个家族所有,人们还称作“李家垟”。</p><p class="ql-block">济公李府祖居随着岁月冲刷,沧桑变迁,最后湮没沦圮。历代故乡民众敬仰济公,感戴其德泽,屡于遗址修建济公佛院、济公亭、石墙桥等纪念之所,冀望重光“活佛”圣迹,显彰济公圣德,也是顺理成章之事。</p><p class="ql-block">天台县人民政府为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弘扬济公文化,让济公精神千秋永传,决定在石墙头复建济公故居,让云游四方的济公在故乡有一个真正的“老家”。修复后的济公故居,向世人展现了充满南宋时代气息、蕴含浙东地方建筑风格和仕宦人家宅第格局的一轴画卷。济公故居占地16亩,建筑面积6310平方米,景区由永宁村口双牌楼与观霞阁、济公李氏祖居和陇西园三大部分组成,宅第街坊与楼台亭阁水榭园林荟萃一体,内聚佛国之灵气,外撷仙山之精华。</p><p class="ql-block">李遵勖(988—1038),初名勖,因娶宋真宗赵恒妹万寿公主,而加“遵”字为“遵勖”,字公武,逝世后谥号和文,为李崇矩孙,济公高祖。其世系为:李崇炬——李继昌——李遵勖——李端懿、李端愿、李端悫——李评——李涓——李茂春——李修元(修缘)。该家族有三个特点:一是世代仕宦,且为将门;二是为官清正,政绩卓著,名列《宋史》;三是历世积善信佛,家族中不少人是禅宗的著名居士。随着宋室南迁,李氏子孙流寓其高祖李遵勖封(食)邑浙东天台,隐居于赤城山南麓、天台城北的永宁村。济公之父李茂春,目击朝廷腐败,弃官隐居经商、念佛,为人淳朴厚重,乐善好施。</p> <p class="ql-block">“十里铁甲龙”位于天台街头镇境内,山下有张家桐、后岸村,因峭岩如屏,绵亘十里,加以山石乌黑,犹如一条匍匐于此身披黑鳞的巨大乌龙,故有“十里铁甲龙”之称。</p><p class="ql-block">高高耸立的成排山崖,山石嶙峋,犬牙交错,气势磅礴。铁甲龙整体如龙似屏,而近观山顶又是峰峰秀丽,“横看成岭侧成峰”,正是这里的写照。群峰密集,条缝清晰,犹如挤挨一起成排的石笋,又像是巨大的仙人指…行走间不经意回首或仰望,遐想不断。</p> <p class="ql-block">龙须洞,是铁甲龙最神奇的洞穴。洞高约60来米,直径40米左右,洞中有洞。说其神奇,是因为洞顶好像漏了似的,开裂着四五个小洞,光线自此而入,格外刺眼,而上面有山泉经洞而下,潇潇洒洒,其声如三月的小雨淅淅沥沥,其形如龙须之状飘逸迷人,并于底下积水成浅潭。更奇特的是,洞顶边上还开有另一大孔,光线斜照,映得龙须晶莹剔透,熠熠生辉,奇妙无比。</p> <p class="ql-block">玉兔洞</p> <p class="ql-block">寒岩又称“寒岩洞天”。高15米,宽48米,深78米,旧名拊石洞,因为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在洞中书有“潜真”二字,而改名“潜真洞”。唐代闻名国内外的白话隐逸诗人寒山子曾长住于此,洞前有寒岩寺遗址。寒岩洞口有“龟”、“蛇”相守,是天然岩石生成。尤其是石蛇,大如粗柱,从地下钻出,翘首望天,像极了。洞口有块大石,称“宴坐石”,是寒山子宴坐之处。</p><p class="ql-block">洞府地上有一水井,称“寒岩神泉”,泉水自底下而溢,经年不断,清澈无比。</p> <p class="ql-block">“寒岩夕照”,峭壁如城,底下数块巨石,似刀切斧削,方正如豆腐,堆叠而放,令人惊讶。山上一挂银泉飞珠散玉,每当夕阳斜照,顿生七彩之光,一幅瑰丽璀璨之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