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帝王庙,也称帝王庙,是明清时期祭祀中华炎黄祖先和历代帝王、功臣名将的皇家庙宇。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31号,始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其原址为保安寺,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建,清雍正七年(1729年)重修。建筑群整体布局气势恢宏,结构严整,是明清官式建筑中的精品之作。1996年,历代帝王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代帝王庙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有影壁、庙门、景德门、景德崇圣殿、祭器库,正殿两侧有四座御碑亭、东西配殿和东西燎炉,景德门外还设有钟楼、神厨、神库、宰牲亭、井亭和关帝庙、乐舞执事房、典守房、遣官房等。<br><br> 庙门对面路南建有影壁,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东西长32.4米,南北厚1.35米,高约5.6米,硬山顶绿琉璃瓦。影壁正中有琉璃团花,四角饰有琉璃岔角。“文革”期间影壁遭到了严重破坏。1990年亚运会前将被损毁的筒瓦修整,1999年又将影壁面上的花饰添配齐全。 庙门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面阔三间,进深五凛,黑琉璃瓦绿剪边歇山顶建筑,门旁有八字墙,大门两侧各开掖门—间。 庙门前原有三座石桥,左右两侧各立有一座下马碑,碑铭用“满、汉、蒙、回、藏、托忒”六种文字镌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东侧下马碑阳为“满、汉、蒙”文,右侧下马碑阳为“托忒、回、藏”文。下马碑原位于石桥两侧,解放后修路桥被拆除,下马碑也移至门廊前,“文革“中碑身被砸碎,仅存底座。1999年复立。 钟楼<br>钟楼位于东掖门内通道东侧,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重檐歇山顶,悬挂祭祀朝钟处。现楼内悬挂2004年仿明嘉靖年制“金镛”。<br> 景德崇圣门<br>景德崇圣门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歇山顶,黑琉璃瓦绿剪边屋面,檐下施单昂三踩斗拱,各斗拱之间的垫板装饰有火焰宝珠彩绘。庙门额枋绘墨线小点金旋子彩画,龙锦枋心。明间及次间柱间装饰有雀替。门内顶部装饰天花。景德崇圣门四周绕以汉白玉护栏,前后各三出陛,中为云山纹御路。<br> 景德崇圣殿<br>景德崇圣殿是历代帝王庙的主体建筑,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历代帝王和功臣的场所。大殿面阔九间,重檐庑殿顶,黄琉璃瓦屋面,檐下施斗拱,和玺彩画,殿前有汉白玉月台,东、南、西三面有石护栏,南面三出陛,中为御路,其规格及规模仅次于太庙,殿内有11龛供历代帝王牌位。<br> 碑亭<br>景德崇圣殿月台两侧各有碑亭一座,重檐歇山顶,黄琉璃瓦屋面。大殿两侧的两座碑亭内立有清雍正、乾隆皇帝御制碑各一块。 东、西配殿<br>东、西配殿为黑琉璃瓦重檐歇山顶建筑,各面阔七间。设历代功臣名将从祀神位,神位按“文东武西”的布置分别供奉在东、西配殿中。名臣中,上有黄帝时代的力牧、仓颉,中有历代名臣名将萧何、诸葛亮、房玄龄、范仲淹、岳飞、文天祥,排至末位为明代的刘基、于谦等,总计79位。所有功臣名将牌位均为红地墨书。 除中路外,东路为神库、神厨、宰牲亭、井亭等建筑,西路为关帝庙、遣官房、祭器库、典守房、乐舞执事房等建筑,多为在2003年历代帝王庙修缮工程中复建。 20240309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