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华大学掠影

亦东

<p class="ql-block">  坐落于北京海淀区双清路30号的清华大学,系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span style="font-size: 18px;">早期为清康熙时创建的熙春园。咸丰时改为清华园,宣统元年清政府将该园拨给游美学务处,宣统二年改名为清华学堂。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上图为清华大学西门,建于1933年)。</span></p> <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早期建筑主要有三部分:宣统三年至民国元年建造的清华学堂、同方部等;民国八年至民国十四年建造的大礼堂、科学馆、体育馆、图书馆;民国二十年至民国二十二年建造的生物馆、化学馆、校门、机械馆、电机馆以及明、善、静、平、新“五斋”学生宿舍。</p> <p class="ql-block">  清华日晷在清华大学礼堂前大草坪南端,古典计时器日晷,是1920级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的纪念物。上部是日晷的造型,下部底座分别镌刻着1920级的铭言:“行胜于言”的中文及其拉丁文原文,以及建造年月日。</p> <p class="ql-block">  清华学堂,上下两层砖木结构,俯瞰呈“L”形,大门在拐角处开向西南方向。分西部、东部两期建成,西部建于宣统元年至宣统三年,东部于民国五年扩建,总建筑面积约4560平方米,带着浓郁的德国古典风格,清朝军机大臣那桐为之手书匾额。</p> <p class="ql-block">  清华大礼堂,一座罗马式和希腊式的混合古典柱廊式建筑,设计者是美国茂旦洋行的建筑师墨菲和达纳,位于大草坪的正北端,平面呈正十字形,南端为门厅,北端为舞台。礼堂采用古城堡风格的大圆顶,属古罗马的拜占庭风格,四周各堆砌了一块巨大的三角顶楣,十字形的坡顶与最高处的铜面穹顶相辉映。门前四根汉白玉爱奥尼克式石柱约两丈多高,柱上纵向凹槽若干条,各凹槽的交接棱角上设计了一部分圆面,花篮式柱头以毛莨叶作装饰,属古希腊晚期的科林斯风格。</p> <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二校门,是清华园内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为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始建于1909年,门楣上书刻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手迹“清华园”三个大字,原为清华正门,1966年8月24日被“清华大学红卫兵”推倒砸毁。1991年清华校庆80周年之际,在清华校友捐助下,得以原址重建。</p> <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国学四大师雕像。梁启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赵元任(中国现代语言和现代音乐学先驱)。王国维(中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陈寅恪(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它们都是我国近代最杰出的学者,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当年,清华国学研究院正是由于拥有他们,创办两年后,其声望就超过了早于它创立的同类学校,并建立了中国学术独立的传统。</p> <p class="ql-block">  闻一多雕像。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中国近代诗人、学者、民盟盟员、民主战士。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乙班,1919年2月,成为《清华学报》编辑,1932年8月,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1945年3月,联名发表昆明文化界《关于挽救当前危局的主张》。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的大会上,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当日下午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逝世,时年47岁。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  闻亭,原为一座钟亭,建校初即有之,为号令全校作息而设。亭内有大钟一口,径可四尺,钟声清脆,远及海淀。七七事变后,清华园落入日寇之手,校园惨遭破坏,钟亭被毁,亭内大钟及亭下铜炮被日寇掠走,至今下落不明。抗战胜利后,学校北上复校,重建钟亭。为了纪念在昆明遇害的闻一多先生,特将钟亭命名为"闻亭"。</p> <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荷塘。没到荷花亭亭玉立、花朵绽放的时节,一池春水碧波荡漾,并有鸳鸯、黑天鹅在岸边、水中嬉戏。</p> <p class="ql-block">  朱自清,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成为“为人生”代表作家。1922年,与叶圣陶等创办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月刊,倡导新诗。1925年,应清华大学之聘,任中文系教授。一二·九运动中,他同学生一道上街游行。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同时积极参加各项民主活动。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所作《荷塘月色》等篇,为中国现代散文早期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  朱自清教授的名篇《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 ...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一了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p> <p class="ql-block">  现存清华园门匾是清代咸丰皇帝所赐,“清华园”三字为“晚清旗下三才子之一”的那桐所书。</p> <p class="ql-block">  “水木清华”是清华大学有名的景观,由一幢秀雅的古建筑和它北侧的荷塘组成。据史料记载,水木清华由康熙帝所题,清华大学“清华”一词也来源于此。</p> <p class="ql-block">  化学馆,兴建于1931年7月,1933年夏竣工,馆内除教室外,还设有十余间实验室。化学馆曾是当时国内重要的化学中心,也是全国公认的三个化学中心之一,是1949年以前清华大学校园内除气象台以外的最高层建筑。</p> <p class="ql-block">  理科楼,东面是物理系,西面是数学系。全楼整体采用西洋古典建筑形式,并具有现代化气息,建筑周围有大片绿地,环境幽静,建筑典雅。清华大学理学院创建于1929年,创始院长是我国现代科教事业创始人之一的杰出物理学家叶企孙先生,吴有训、熊庆来分别担任过院长或代理院长。</p> <p class="ql-block">  伟伦馆(生命科学馆),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坐落在清华理学院楼群的中心地段。2000年6月18日,以香港著名实业家、恒生银行董事长利国伟先生和夫人易海伦女士名字命名的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馆——伟伦馆落成。</p> <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主楼:由“西主楼”、“东主楼”和“中央主楼”三部分组成,气势雄伟,是清华校园中规模最宏大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艺术中心。</p> <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星光旅行者雕塑。</p> <p class="ql-block">  觉醒铜雕塑。</p> <p class="ql-block">  水木年华铜塑。</p> <p class="ql-block">  悟铜塑。</p> <p class="ql-block">  地平线铜塑。</p> <p class="ql-block">  清华星钢塑。</p> <p class="ql-block">  灵动的水石雕。</p> <p class="ql-block">  无尽石雕。</p> <p class="ql-block">  自强不息。</p> <p class="ql-block">  厚德载物。</p> <p class="ql-block">  水杉林。</p> <p class="ql-block">  松树根部三峡石。</p> <p class="ql-block">  零零阁由00字班清华校友集资建立,1996年4月建成,是一个中国古典式双层重檐观景阁。登阁既可一览清华风景,还可远眺西山群峰。</p> <p class="ql-block">  气象台,前身是建成于1931年夏的国立清华大学气象台。当时在华北地区,清华大学气象系的资料是最完整、最准确、最全面、最可靠的。1952年,随着清华院系调整,气象系被并入北京大学。</p> <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校训。</p><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国顶级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一直以来都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几年前校园完全开放,疫情期间谢绝了游人参观。近期实行了预约参观制度,游客通过“参观清华”微信小程序进行预约,开放时间为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及教师寒暑假,每个开放日分为四个进校时段。游客需持本人及同行者的身份证从专用通道进校。昨日上午,在清华艺术博物馆参观后,就径直从侧门走进校园,目前虽不是春尾秋末景色最丰富的时节,但漫步校园赏建筑、观古树、看雕塑,也赏心悦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