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泉水村,每一滴水饱含着生命的哲理,每一丝涟漪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这里,自然与人文交织,传统与现代共鸣,构筑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本期作品,便是对这片土地的深情赞歌。通过梦里人的笔触,描绘了泉水村的美丽风光和深厚文化底蕴,我们仿佛能听见泉水的潺潺低吟,看见孝贤路上暖心的身影,感受到杨友道歌谣中的古老韵味。三杨的故事,更是如史诗般激荡人心,他们的善行与孝心,如同清泉般流淌在村子的每一个角落。而那一米见方的诗意菜地,则是城市喧嚣中的一抹宁静。在这里,种子孕育力量,绿叶容纳万千思绪,让人不禁想起童年的纯真与美好。这片绿色的梦,是泉村最美的歌唱,也是我们内心永远的净土。希望这些温暖的诗篇,能触动您内心深处的柔软,带给您一份宁静与力量。 □对话泉水村<br><br>在泉水村,深藏一泓清澈<br>凡水泛着生命的无与有<br>涌动,却不喧哗;静谧,却充满力量<br>这天地间的纽带,连接着无尽<br><br>水面之下,非仅鱼虫虾蟹的游弋<br>自然之秘,万物之源的流淌<br>一滴水珠蕴含了世界的源代码<br>一丝涟漪,岁月在诉说永恒<br><br>阳光斜照,金光闪烁,简单的光影<br>时间与空间在此交织、碰撞<br>艺术家们围坐池边垂钓<br>寻找生命的答案,体悟广袤<br><br>这池水,肉眼所见的那般浅显<br>是智慧的海,灵魂的归宿地<br>我们在此与世界对话<br>一池春水与自我和解 □<br> □孝的身影在田间漫步<br><br>在杨友道的民俗风情里<br>青石铺成的小径,孝道凝成光阴<br>每片瓦片都在低语古老的故事<br>泉水缠绕,歌唱时光的旋律<br><br>柿子树挂满寓意红火的生活愿望<br>民营企业将繁忙加工成一件件商品<br>柴草“储蓄所”是村民的笑容<br>是对美好日子的期待与酝酿<br><br>孝贤路上的墙绘,融合了古与今<br>动车与山墙,时代与传统的交映<br>老人与媳妇的身影在夕阳下渐行<br>那是孝心胡同里最暖的一幕风景<br><br>这里的每条路、每道墙都有生命<br>都在诉说杨友道的故事,杨友道的情<br>沉思的泉水涌动出感激与欢欣<br>想要在这里,安一个属于心的家<br><br>此刻我明了,杨友道的真义不仅是地名<br>是孝道的传承,是美好愿景的结晶<br>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鸣<br>对家园、对温暖的无限追寻<br> □杨友道的歌谣<br><br>村庄,与名字一样的古老<br>在香泉镇的怀抱里,一颗明珠<br>千年的光芒和秘密繁衍生息<br>七十九户人家,二百八十位记忆者<br>曾在这里,三兄弟从江西龙虎山<br>远道而来的勤劳善良,孝敬陌生的母亲<br><br>辛勤,他们成家立业,村庄扩大<br>侍奉着孤独,侍奉着岁月<br>温暖的道路长出枝条,德爱、孝贤<br>和美、泉水……绿叶在枝头酝酿童谣<br>轻装者搀扶着沧桑慢慢走动<br><br>夕阳照在脸上,泛着玫瑰色的光芒<br>与动车的窗户、房屋浑然一体<br>和美路旁的摄影作品展凝结瞬间<br>村庄规划图、议事图展现未来<br>香泉四宝展传承着耕读传家的传统<br>杨友道啊杨友道,是我心中的歌和家园 □三个人的史诗<br><br>村口的牌子静静讲述<br>三杨的故事,微风拂过竹林<br>友道、友才与“仁”<br>三兄弟的名字,古老的星辰<br><br>他们流亡至此,身心疲惫<br>却将一位村妇视作亲生母亲般尊贵<br>在这片土地上,三颗陨石,终于<br>化为地上的灯塔,光明如春<br><br>他们是风中的杨树,坚韧<br>在岁月的长河中屹立不倒<br>他们的痕迹,杨花般飘洒<br>播撒着爱与希望的种子<br><br>三杨的事迹,清泉般流淌<br>善行的根脉穿越时空而来 □一米诗意<br><br>在杨友道的村子旁,城市喧嚣<br>人心疲惫,一一找到了停靠的港湾<br><br>云端照看,绿意如风<br>菜园里藏着土壤的热情与回忆<br>手捧泥土,生命在脉动<br>一颗颗种子孕育力量<br><br>繁忙中的一抹宁静与安详<br>看着它,内卷的心释放熨展<br>回到了童年的时光,纯真补仓<br>高楼大厦松弛了笔直的腰杆<br><br>只有一米见方<br>却拥有整个世界的宁静与向往<br>情思在这片绿地上自由翱翔<br>一片叶子,足以容纳万千思绪<br><br>我们内心的净土<br>在这里,亲密在缓缓愈合<br>一畦菜地是一片绿色的梦<br>是泉村最美的歌唱<br> 刘海,笔名梦里人。香港诗词辞赋管理,深圳词学高级研修班教师,安徽省中青年文艺骨干和“文艺两新”人才,《安徽散曲》编委,曾任各类征文比赛评委。文学创作涵盖散文、诗词、小说等多个领域,负责编辑出版数部书籍,作品广泛发表于《中华辞赋》《安徽文学》《香江诗潮》《香港诗词》《安徽诗词》《安徽散曲》《皖江晚报》等期刊,多篇荣获各类文学奖项。